支持语音加密的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9852发布日期:2023-03-15 03: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支持语音加密的对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讲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结构合理、安全性高的支持语音加密的对讲机。


背景技术:

2.对讲机的英文名称是two way radio,它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适用于相对固定且频繁通话的场合。
3.现有的对讲机基于开放的广阔空间进行语音传输,语音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进行加密处理,通话内容极易被窃听,尤其当涉及警务办案、训练演习、科研实验中,通话的频率比较频繁,每句话所承载的“信息含金量极高”,任何一句被截取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讲机的通讯安全需要被高度重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对讲机通话安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合理、通话安全的支持语音加密的对讲机。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6.一种支持语音加密的对讲机,设有壳体,壳体上设有通话组件,所述通话组件包括麦克风、扬声器、通话功能电路,所述通话功能电路设有主控制器、麦克风控制电路、扬声器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天线,其中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麦克风控制电路、扬声器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相连,所述麦克风与麦克风控制电路相连,所述扬声器与扬声器控制电路相连,无线通信电路与天线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功能电路中还设有语音加密/解密电路,语音加密/解密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
7.本实用新型所述语音加密/解密电路设有型号为mod208的加密芯片,加密芯片通过iic_clk、iic_sda与主控制器连接,实现主控制器与语音加密/解密电路的数据和时钟交互,用于完成对讲机录制语音包的加密和对讲机接收到的加密语音包的解密。
8.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控制器采用型号为rg500u的主控芯片,该型号的主控芯片内置5g无线通信电路,不需要外设无线通信电路。
9.本实用新型所述通话功能电路中还设有与主控制器相连的sim卡电路,sim卡电路与主控制器通过usim_data、usim_rst、usim_clk、usim_present接口连接,实现sim卡与主控制器的数据和时钟交互。
10.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的按键、显示屏、指示灯、电源电路,按键、显示屏及指示灯均设置在壳体外侧,进一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用于给各元件供电的供电电路、与供电电路相连的电池电路以及与电池电路相连的电池充电电路。
11.本实用新型壳体上还设有与主控制器相连的type-c接口电路,并在壳体上对应开设type-c接口,当设置type-c接口电路时,由type-c接口电路作为电源电路中的电池充电电路。
12.本实用新型在通话时,发送端通过按键进入录音模式,与主控制器相连的麦克风开始录制语音包,录制完成后,语音加密/解密电路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对录音数据进行加密,然后通过无线通信电路实现发送,接收端收到语音数据后,接收端的主控制器控制语音加密/解密电路对数据进行解密,然后通过接收端的扬声器完成语音播放。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待发送的本地语音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通话安全性,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安全性高等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14.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6.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主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17.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语音加密/解密电路的原理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按键的电路原理图。
18.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显示屏的电路原理图。
19.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type-c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20.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池电路的原理图。
21.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池充电电路的原理图。
22.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供电电路原理图。
23.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sim卡电路图。
24.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麦克风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25.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扬声器控制电路图。
26.附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指示灯电路图。
27.附图标记:壳体1、显示屏2、扬声器3、麦克风4、按键5、天线6、指示灯7、sim卡插槽8、type-c接口9。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9.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对讲机通话安全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语音加密的对讲机,如附图1所示,设有壳体1,壳体1上设有通话组件,所述通话组件包括麦克风4、扬声器3、通话功能电路,所述通话功能电路设有主控制器、麦克风控制电路、扬声器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天线6,其中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麦克风控制电路、扬声器控制电路、无线通信电路相连,所述麦克风4与麦克风控制电路相连,所述扬声器3与扬声器控制电路相连,无线通信电路与天线6相连,所述通话功能电路中还设有语音加密/解密电路,语音加密/解密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
30.本实用新型所述语音加密/解密电路设有型号为mod208的加密芯片,加密芯片通过iic_clk、iic_sda与主控制器连接,实现主控制器与语音加密/解密电路的数据和时钟交互,用于完成对讲机录制语音包的加密和对讲机接收到的加密语音包的解密。
31.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控制器采用型号为rg500u的主控芯片,该型号的主控芯片内置
5g无线通信电路,不需要外设无线通信电路。
32.本实用新型所述通话功能电路中还设有与主控制器相连的sim卡电路,并在壳体上对应设置sim卡插槽8,sim卡电路与主控制器通过usim_data、usim_rst、usim_clk、usim_present接口连接,实现sim卡与主控制器的数据和时钟交互。
33.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的按键、显示屏、指示灯、电源电路,按键、显示屏及指示灯均设置在壳体外侧,进一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用于给各元件供电的供电电路、与供电电路相连的电池电路以及与电池电路相连的电池充电电路。
34.本实用新型壳体上还设有与主控制器相连的type-c接口电路,并在壳体上对应开设type-c接口,当设置type-c接口电路时,由type-c接口电路作为电源电路中的电池充电电路。
35.实施例1:
36.本例提供了一种支持语音加密的对讲机,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主控制器,以及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的无线通信电路、sim卡电路、语音加密/解密电路、麦克风控制电路、扬声器控制电路、显示屏控制电路、按键5、天线6、指示灯控制电路、type-c接口控制电路以及供电电路,本例壳体1上设有显示屏2、扬声器3、麦克风4、按键5、天线6、指示灯7、sim卡插槽8、type-c接口9,其中:
37.本例所述主控制器采用型号为rg500u的主控芯片,内置5g无线通讯模块,如附图3及附图12所示,主控芯片的管脚1至管脚2连接麦克风控制电路,如附图3及附图13所示,主控芯片的管脚3至管脚4连接扬声器控制电路,具体地说:麦克风控制电路通过mic_p、mic_n与主控芯片连接,实现主控芯片对麦克风的控制,完成对讲机语音的录制;扬声器控制电路通过spk_p、spk_n与主控芯片连接,实现主控芯片对扬声器的控制,完成对讲机接收的语音的播放;
38.主控芯片的管脚17至管脚20连接sim卡电路,具体地说:sim卡电路与主控芯片通过usim_data、usim_rst、usim_clk、usim_present接口连接,实现sim卡与主控芯片的数据和时钟交互;
39.语音加密/解密电路采用如附图4所示型号为mod208的加密芯片,加密芯片通过iic_clk、iic_sda与主控芯片连接,实现主控芯片与语音加密/解密电路的数据和时钟交互,用于完成对讲机录制语音包的加密和对讲机接收到的加密语音包的解密;
40.主控芯片的管脚21至管脚26连接显示屏,具体地说:显示屏控制电路通过lcd_spi_d0、lcd_spi_clk、lcd_spi_rs、lcd_spi_cs0与主控芯片连接,实现主控芯片对显示屏的控制;
41.如附图3及附图5所示,主控芯片的管脚27至管脚38连接按键,具体地说:按键与主控芯片通过mk_in与mk_out相连,实现对讲机的功能设置;
42.如附图3及附图14所示,主控芯片的管脚41至管脚42连接指示灯电路,具体地说,指示灯控制电路与主控芯片通过ledk0、ledk1相连,用于提示发送语音与接收语音;
43.如附图3所示,管脚45至管脚46连接天线,天线与主控芯片通过ant0与ant1相连,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44.如附图3及附图7所示,type-c接口控制电路与主控芯片通过usb0_dp、usb0_dn、usb_cca、usb_ccb相连,用于对讲机的充电或数据传输;
45.如附图8至附图10所示,本例中的供电电路包括电池电路、供电电路以及电池充电电路,其中供电电路用于向各用电元件供电,电池充电电路与所述电池电路相连,电池电路与所述供电电路相连;
46.本例所提供的对讲机在工作时,发送端的对讲机首先通过按键选择录音模式,麦克风录制语音包,录制完成后,主控制器控制语音加密/解密电路对语音包进行加密,主控制器将加密的语音包通过5g无线通讯模块发送;接收端的对讲机收到加密的语音包,主控制器控制语音加密/解密电路进行解密,主控制器控制扬声器播放接收的语音包。
4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语音加密/解密电路能够实现对讲机录制语音的加密,避免语音包被非法窃取,能够满足政企等机关单元的应用需求,扩大了对讲机的应用范围;此外,通过采用5g无线通讯模块传送数据,能够提高数据传送速度和传送距离,降低设备功耗和时延,也能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过程的保密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