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64369发布日期:2023-05-06 14:1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数据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城市内的各个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等均逐步采用数字信息管理,用于不断迎合智慧城市的需求,达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而在对城市内各种需求做出响应,意味着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才能保证城市有效运行。

2、但是在现阶段的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管理较为粗放,其未对数据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分配,使得每个访问大数据平台的用户的数据资源占有率高,不用于提高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速率,进而影响了用户对大数据平台的体验。经常出现网络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优化大数据平台的资源分配,提高用户对于数据资源的访问速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旨在提高用户对于大数据平台的使用体验。

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半静态资源分配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的用户实时需求资源量,对全部资源进行初次分配,并根据用户历史数据库生成用户需求预测值,从而生成备用资源量和剩余资源量,并根据用户服务级别对剩余资源量进行二次分配,保证网络资源分配均衡,并且提高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速率,通过对于数据资源的针对性分配,使得用户的访问需求与分配资源相匹配,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包括:

4、获取用户历史访问数据和用户身份数据,并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数据生成用户服务级别,根据所述历史访问数据生成用户历史数据库;

5、获取用户访问需求数据,并根据所述访问需求数据设定资源分配参数;

6、预设时间节点,当到达所述预设时间节点时根据所述资源分配参数设定备用资源量;

7、获取剩余资源量,并设定剩余资源量分配参数。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访问需求数据设定资源分配参数时,包括:

9、根据所述访问需求数据获取用户服务级别和访问需求资源量m1;

10、根据所述用户历史数据库获取用户历史访问需求资源量m0;

11、设定第一补偿系数n1;

12、根据所述访问需求资源量m1和所述用户历史访问需求资源量m0,设定资源分配量m。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访问需求数据设定资源分配参数时,还包括:

14、当m1<m0时,设定用户历史访问需求资源量m0为资源分配量m,即m=m0;

15、当m1=m0时,设定补偿后的用户历史访问需求资源量m0为资源分配量m,即m=n1*m0;

16、当m1>m0时,设定补偿后的访问需求资源量m1为资源分配量m,即m=n1*m1。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剩余资源量分配参数时,包括:

18、根据用户的资源分配量m生成总资源分配量;

19、根据所述总资源分配量与所述备用资源量m2生成剩余资源量m3;

20、根据用户服务级别设定剩余资源量占比值。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用户服务级别设定剩余资源量占比值时,包括:

22、预设用户服务级别矩阵a,设定a(a1,a2,a3,a4),其中,a1为预设第一用户服务级别,a2为预设第二用户服务级别,a3为预设第三用户服务级别,a4为预设第四用户服务级别;

23、预设剩余资源量占比矩阵b,设定b(b1,b2,b3,b4),其中,b1为预设第一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2为预设第二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3为预设第三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4为预设第四剩余资源量占比值,且b1<b2<b3<b4;

24、当剩余资源量m3>0时,根据用户服务级别a设定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

25、当a=a1时,设定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为第四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4,即b=b4;

26、当a=a2时,设定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为第三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3,即b=b3;

27、当a=a3时,设定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为第二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2,即b=b2;

28、当a=a4时,设定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为第一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1,即b=b1。

2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设定剩余资源量分配参数时,还包括:

30、预设第一用户数量阈值q1和预设第二用户数量阈值q2;

31、设定第二补偿系数n2,且n2>1

32、获取各用户服务级别实时用户数量q;

33、当q<q1时,所述用户服务级别不设定剩余资源量;

34、当q1<q<q2时,设定所述用户服务级别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bi;

35、当q>q2时,设定所述用户服务级别剩余资源量占比值b=n2*bi。

3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剩余资源量分配参数时,还包括:

37、预设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矩阵h,设定h(h1,h2,h3,h4),其中,h1为预设第一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h2为预设第二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h3为预设第三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h4为预设第四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且根据优先级h1>h2>h3>h4;

38、根据用户服务级别a,设定剩余资源分配优先级h;

39、若a=a1,设定其剩余资源分配优先级h为预设第一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h1;

40、若a=a2,设定其剩余资源分配优先级h为预设第二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h2;

41、若a=a3,设定其剩余资源分配优先级h为预设第三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h3;

42、若a=a4,设定其剩余资源分配优先级h为预设第四剩余资源量分配优先级h4。

4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根据所述资源分配参数设定备用资源量时,还包括:

44、获取上一时间节点与当前时间节点之间的访问增加需求资源量m4;

45、当所述访问增加需求资源量m4小于所述备用资源量m2时,不修正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46、当所述访问增加需求资源量m4大于所述备用资源量m2时,获取所述访问增加需求资源量m4与所述备用资源量m2之间的差值,并根据所述差值修正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备用资源量m2和与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4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正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备用资源量时,包括:

48、预设差值矩阵c,设定c(c1,c2,c3,c4),其中,c1为预设第一差值,c2为预设第二差值,c3为预设第三差值,c4为预设第四差值,且c1<c2<c3<c4;

49、预设修正系数矩阵d,设定d(d1,d2,d3,d4),其中,d1为预设第一修正系数,d2为预设第二修正系数,d3为预设第三修正系数,d4为预设第四修正系数,且1<d1<d2<d3<d4<1.2;

50、获取上一时间节点与当前时间节点之间的访问增加需求资源量m4;

51、获取所述访问增加需求资源量m4与所述备用资源量m2之间的差值c,并根据差值c设定修正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备用资源量m2;

52、当c<c1时,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备用资源量m2=d1*m4;

53、当c1<c<c2时,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备用资源量m2=d2*m4;

54、当c2<c<c3时,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备用资源量m2=d3*m4;

55、当c3<c<c4时,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备用资源量m2=d4*m4。

5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差值修正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还包括:

57、预设时间间隔矩阵t,设定t(t1,t2,t3,t4),其中,t1为预设第一时间间隔,t2为预设第二时间间隔,t3为预设第三时间间隔,t4为预设第四时间间隔,且t1<t2<t3<t4;

58、获取访问需求资源量与所述备用资源量之间的差值c,根据差值c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59、当c<c1时,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为预设第四时间间隔t4,即t=t4;

60、当c1<c<c2时,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为预设第三时间间隔t3,即t=t3;

61、当c2<c<c3时,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为预设第二时间间隔t2,即t=t2;

62、当c3<c<c4时,设定当前时间节点与下一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为预设第一时间间隔t1,即t=t1。

6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64、通过采用半静态资源分配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的用户实时需求资源量,对全部资源进行初次分配,并根据用户历史数据库生成用户需求预测值,从而生成备用资源量和剩余资源量,并根据用户服务级别对剩余资源量进行二次分配,保证网络资源分配均衡,并且提高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速率,通过对于数据资源的针对性分配,使得用户的访问需求与分配资源相匹配,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