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方法、数据发布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79131发布日期:2023-06-28 13:5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方法、数据发布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隐私计算,尤其涉及一种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方法、数据发布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隐私计算本质上是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解决数据流通、数据应用等数据服务问题。随着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保证,但是,随之而来的数据盗用问题愈发严重。

2、传统的数据交易过程大多采用的是明文交易,数据交易后很容易检测出数据是否存在盗用的情况,然而,通过隐私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共享,数据是否涉及盗用便很难被发现,致使数据盗用检测成为了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方法、数据发布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方法,由检测方执行,包括:响应于数据盗用检测请求,获取请求方提供的第一原始数据、链上存储的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待检测方提供的第二原始数据以及链上存储的第二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根据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和第二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分别对请求方提供的第一原始数据和待检测方提供的第二原始数据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获取链上存储的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并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二原始数据和第一重要性判断基准,计算得到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其中,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为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和重要性判定结果;控制请求方根据第一原始数据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计算得到第一数据检测结果,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二原始数据和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计算得到第二数据检测结果;根据第一数据检测结果和第二数据检测结果,得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

3、进一步地,响应于数据盗用检测请求之前,包括:响应于数据发布请求,获取数据拥有方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以及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将数据拥有方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以及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发布上链。

4、进一步地,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二原始数据和第一重要性判断基准,计算得到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包括: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一重要性判断基准的中位数,划分第二原始数据为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计算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一类数据的数量与第一类数据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得到各列对应的第一比值;计算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二类数据的数量与第二类数据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得到各列对应的第二比值;根据各列对应的第一比值、各列对应的第二比值以及预设的重要性计算公式,得到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二重要性判断结果。

5、进一步地,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包括第一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包括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控制请求方根据第一原始数据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计算得到第一数据检测结果,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二原始数据和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计算得到第二数据检测结果,包括:控制请求方获取第一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累加值,计算第一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累加值与第一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的乘积之和,得到第一数据检测结果;控制待检测方获取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累加值,计算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累加值与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的乘积之和,得到第二数据检测结果。

6、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数据检测结果和第二数据检测结果,得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包括:计算第一数据检测结果与第二数据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值,并计算差值与第一数据检测结果之间的比值,得到目标比值;根据目标比值和预设的数据盗用检测划分标准,得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

7、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零知识证明算法,生成关于所述第一原始数据、所述第二原始数据以及数据盗用检测结果获取过程的证明;若验证所述证明通过,则确认所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为真实结果;或,在可信执行环境下执行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过程;其中,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过程至少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原始数据、所述第二原始数据以及所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的过程。

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私计算下的数据发布方法,由数据拥有方执行,包括:获取数据拥有方信息、待发布数据、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和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根据待发布数据和预设的重要性判定基准生成规则,生成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根据待发布数据和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计算得到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根据数据拥有方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以及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生成并发送数据发布请求至第一方面的数据盗用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其中,若待发布数据被指定为第一原始数据,则第一方面的数据盗用检测方法中链上存储的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为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和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

9、进一步地,根据待发布数据和预设的重要性判定基准生成规则,生成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包括:获取待发布数据中各列对应的随机数;其中,随机数在预设的取值范围内;计算待发布数据中的各列数据与待发布数据中各列对应的随机数的乘积之和,得到第一参考向量;根据第一参考向量对应的取值范围,生成第二参考向量;根据第二参考向量对应的取值范围,生成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

10、进一步地,根据待发布数据和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计算得到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包括:获取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的中位数;根据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的中位数,划分待发布数据为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计算待发布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一类数据的数量与第一类数据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得到各列对应的第一比值;计算待发布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二类数据的数量与第二类数据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得到各列对应的第二比值;根据各列对应的第一比值、各列对应的第二比值以及预设的重要性计算公式,得到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断结果。

1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装置,包括: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数据盗用检测请求,获取请求方提供的第一原始数据、链上存储的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待检测方提供的第二原始数据以及链上存储的第二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验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和第二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分别对请求方提供的第一原始数据和待检测方提供的第二原始数据进行验证;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验证通过,获取链上存储的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并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二原始数据和第一重要性判断基准,计算得到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其中,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为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和重要性判定结果;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请求方根据第一原始数据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计算得到第一数据检测结果,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二原始数据和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计算得到第二数据检测结果;检测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数据检测结果和第二数据检测结果,得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

12、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数据发布请求,获取数据拥有方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以及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发布单元,用于将数据拥有方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以及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发布上链。

13、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一重要性判断基准的中位数,划分第二原始数据为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计算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一类数据的数量与第一类数据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得到各列对应的第一比值;计算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二类数据的数量与第二类数据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得到各列对应的第二比值;根据各列对应的第一比值、各列对应的第二比值以及预设的重要性计算公式,得到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二重要性判断结果。

14、进一步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控制请求方获取第一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累加值,计算第一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累加值与第一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的乘积之和,得到第一数据检测结果;控制待检测方获取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累加值,计算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累加值与第二原始数据中各列对应的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的乘积之和,得到第二数据检测结果。

15、进一步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计算第一数据检测结果与第二数据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值,并计算差值与第一数据检测结果之间的比值,得到目标比值;根据目标比值和预设的数据盗用检测划分标准,得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

16、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生成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零知识证明算法,生成关于所述第一原始数据、所述第二原始数据以及数据盗用检测结果获取过程的证明;证明单元,用于若验证所述证明通过,则确认所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为真实结果;或,该装置,还具体用于:在可信执行环境下执行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过程;其中,隐私计算下的数据盗用检测过程至少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原始数据、所述第二原始数据以及所述数据盗用检测结果的过程。

1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18、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19、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方面,检测方响应于数据盗用检测请求,获取请求方提供的第一原始数据、链上存储的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待检测方提供的第二原始数据以及链上存储的第二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根据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和第二原始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分别对请求方提供的第一原始数据和待检测方提供的第二原始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哈希值进行验证,能够保证此处提供的数据即为当时计算的数据,避免盗用方提供假数据进行计算。若验证通过,检测方获取链上存储的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并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二原始数据和第一重要性判断基准,计算得到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其中,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为第一原始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和重要性判定结果,之后,控制请求方根据第一原始数据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计算得到第一数据检测结果,控制待检测方根据第二原始数据和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计算得到第二数据检测结果,由于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是基于第一原始数据中的各列数据生成的,因而,根据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得到的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的值不会很低,此处,控制检待测方使用该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计算得到第二种重要性判定结果,若第二原始数据中存在抄袭的数据,那么,第二原始数据中抄袭数据对应的第二重要性判定结果也不会很低,进而,再通过计算得出的第一数据检测结果和第一数据检测结果,即可以实现数据盗用的检测,上述方法解决了隐私计算下数据盗用难以检测的问题,并且保证了在隐私计算中的数据主权。

20、第二方面,为了实现数据盗用检测,在进行数据发布时,需要获取数据拥有方信息、待发布数据、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和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根据待发布数据和预设的重要性判定基准生成规则,生成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再根据待发布数据和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计算得到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之后,根据数据拥有方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以及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生成并发送数据发布请求至上述检测方;其中,若待发布数据被指定为上述的第一原始数据,则第一方面所述的链上存储的第一重要性判定基准和第一重要性判定结果为该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和该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通过发布待发布数据对应的数据元信息,既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又能够让购买方了解数据的大致内容,以及将待发布数据对应的哈希值进行发布,可以用于在盗用检测前进行数据的验证,并且,将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基准以及待发布数据对应的重要性判定结果进行发布,可以用于实现第一方面的数据盗用检测方法,为数据盗用检测提供数据基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