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4708319发布日期:2023-07-07 13:0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1、为了有效满足移动通信的发展所需的高带宽和低时延的要求,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institute,etsi)于2014年提出了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方案。mec是基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演进架构,将基站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一种技术。mec是在靠近移动用户的运营商网络的边缘为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能力,用户可以采用该能力在网络边缘部署应用。将云计算能力部署到网络边缘后,终端可以直接通过访问网络的边缘节点部署的应用实例,进而加快终端设备访问应用的速度,加速网络中各项内容、服务及应用的分发和下载,让消费者享有更高质量的网络体验。而在边缘节点上部署应用实例的数量可以根据访问量的大小确定。

2、如图1a所示的车联网业务,位置区域1有三辆车访问边缘节点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在该位置区域的边缘节点1部署了两个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可以满足三辆车的访问需求。邻近位置区域2有一辆车访问该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在对应的边缘节点2部署了一个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可以满足一辆车的访问需求。当位置区域1的三辆车同时移动到位置区域2时,边缘节点2中的一个应用实例将不能满足四辆车的访问需求,需要即时扩容或者部署更多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

3、现有技术中,需要在终端已访问该某个边缘节点部署的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时,才能决定是否需要部署更多的应用实例或者对应用实例进行扩容。如果来不及扩容或者部署更多的应用实例,则可能导致应用实例的过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以实现预测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部署容量是否可以满足未来需求,以便提前对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进行扩容。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部署应用实例的方法,该方法可由数据分析网元或数据分析网元中的芯片实施。其中,数据分析网元可以是5g核心网中的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sis function,nwdaf)网元。包括:数据分析网元从第一网元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数据分析网元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数据分析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

3、采用以上方法,数据分析网元根据第一网元的第一消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例如,确定将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或,预计离开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或,预计进入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而,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预测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部署的应用容量在第一区域内是否满足终端设备访问的要求,以进行合理的扩容或缩容,避免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后才能根据实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进行调整,导致的应用实例的过载或应用实例的浪费,提高了应用实例的可用性。

4、一种可能的设计,数据分析网元通过网络能力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function,nef)网元从第一网元接收第一消息;数据分析网元通过nef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5、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预测的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预测的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预测的将进入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6、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灵活设置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给第一网元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以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提高发送第一消息的灵活性。

7、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预测的将进入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数据分析网元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n1个终端设备;数据分析网元获取n1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数据分析网元对n1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从n1个终端设备中预测出:将进入第一区域的n2个终端设备;n1和n2为正整数;其中,第二区域为与第一区域相邻的区域。

8、通过上述方法,相比只考虑第一区域内的终端设备的信息,可以通过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n1个终端设备,更准确的预测可能进入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有助于提高数据分析网元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的准确性。

9、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预测的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数据分析网元获取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m1个终端设备;数据分析网元获取m1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对m1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从m1个终端设备中预测出: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将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其中,m1为正整数。

10、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可以估计可能离开第一区域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进而数据分析网元可以准确的估计出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为第一网元提供可靠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

11、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分析网元从第一网元接收第一消息之后,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n1个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数据分析网元向运营管理和维护网元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数据分析网元接收运营管理和维护网元返回的网络拓扑信息;网络拓扑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区域相邻的区域;数据分析网元根据与第一区域相邻的区域,确定第二区域。

12、例如,网络拓扑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网络中的各个小区的分布位置,各个小区属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进而,数据分析网元根据第一区域相邻的各小区,确定第二区域。

13、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可以根据运营管理和维护网元返回的网络拓扑信息,确定第二区域,进而有助于数据分析网元向相关网元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n1个终端设备,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

14、其中,第二消息可以为第二查询请求。

15、例如,数据分析网元可以向运营管理和维护网元发送第二查询请求;第二查询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数据分析网元接收运营管理和维护网元返回的网络拓扑信息。进而,数据分析网元可以确定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有助于数据分析网元根据第一区域确定第二区域,进而向第二区域的相关网元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信息。

16、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分析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第三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数据分析网元接收第一网元返回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n1个终端设备标识。

17、其中,第三消息可以为第三查询请求,或第三订阅请求。此时,应用功能网元为核心网可信的应用功能网元,因此,应用功能网元返回给数据分析网元的终端设备标识可以为终端设备内部标识。

18、例如,数据分析网元可以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第三查询请求;第三查询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数据分析网元接收应用功能网元返回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进而,数据分析网元可以根据需要,主动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第三查询请求,以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有助于数据分析网元进一步根据其他第二网元,获取可能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

19、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可以根据需要,向应用功能网元发起第三查询请求,以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标识,以减少数据分析网元接收的信令,提高灵活性。

20、再比如,数据分析网元可以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第三订阅请求;第三订阅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进而,应用功能网元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进而,数据分析网元接收应用功能网元返回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其中,第一上报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报周期到达、数据分析网元订阅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达到第一上报阈值;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

21、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无需频繁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的查询请求,通过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第三订阅请求,进而,应用功能网元可以根据第一上报条件,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以使数据分析网元可以在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发生变化时,例如,该终端设备停止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或,有新的终端设备开始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获取到二区域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的终端设备的变化信息,有助于提高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的准确性。

22、在应用功能网元为核心网非可信的应用功能网元的场景下,第三消息可以为第四查询请求或第四订阅请求。

23、例如,数据分析网元向nef网元发送第四查询请求;第四查询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nef网元用于获取应用功能网元根据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确定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外部标识,及统一数据管理网元或用户签约数据网元根据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外部标识确定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数据分析网元接收nef网元返回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

24、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可以通过nef网元向非可信的af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查询请求,并通过nef网元获取非可信的af返回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进一步根据终端设备内部标识,例如,终端设备的小区标识,向对应的网元请求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以便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

25、再比如,数据分析网元向nef网元发送第四订阅请求;第四订阅请求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nef网元用于获取应用功能网元根据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确定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外部标识,及统一数据管理网元或用户签约数据网元根据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外部标识确定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数据分析网元接收nef网元返回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外部标识是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发送的;其中,第一上报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报周期到达、数据分析网元订阅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达到第一上报阈值;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

26、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可以通过nef网元向非可信的af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订阅请求,并通过nef网元获取非可信的af返回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进一步根据终端设备内部标识,例如,终端设备的小区标识,向对应的网元请求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以便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估计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预测终端设备。

27、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分析网元向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用于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发生位置变化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第四消息包括: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数据分析网元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28、其中,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可以为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也可以为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多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也可以为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多个终端设备内部标识的列表。

29、下面以第四消息可以为第五查询请求,或第五订阅请求举例说明。

30、例如,数据分析网元向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第五查询请求;第五查询请求包括: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数据分析网元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31、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可以根据需要,向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查询请求,进而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而,估计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预测终端设备。

32、再比如,数据分析网元向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第五订阅请求,第五订阅请求包括: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数据分析网元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接收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是在满足第二上报条件时发送的;其中,第二上报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上报周期到达。

33、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无需主动发送请求,可以向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第五订阅请求,进而,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在满足第二上报条件时,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节省信令的开销。

34、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分析网元从第二网元获取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为第二区域的信息;数据分析网元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终端设备的历史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移动轨迹用于指示所终端设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时经过的位置;数据分析网元根据移动轨迹和网络拓扑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将要进入的第一区域,网络拓扑信息用于指示网络中的各个小区的分布位置,各个小区属于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

35、通过上述方法,数据分析网元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终端设备的历史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进而可以预测终端设备将要进入的第一区域的信息,以便更好的估计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预测终端设备。

36、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数据分析网元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第一订阅请求;第一订阅请求用于在满足第三上报条件时获取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预测终端设备的数量;第三上报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将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数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将离开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将进入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大于第三预设阈值,上报周期到达;数据分析网元在满足第三上报条件时,向第一网元发送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

37、通过上述方法,第一网元无需主动查询第一区域中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变化,第一网元可以根据需要,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一订阅请求,以便数据分析网元在满足第三上报条件时,向第一网元发送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有助于为第一网元提供可靠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有助于提高第一网元部署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对应的应用实例的有效性。

38、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区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39、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或多个跟踪区域、一个或多个坐标信息组成的几何区域或第一区域的行政区域信息对应的区域。

40、第二区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41、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或多个跟踪区域、一个或多个坐标信息组成的几何区域或第二区域的行政区域信息对应的区域。

42、基于该方案,可以根据第一区域获取第一区域内的终端设备,例如,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同理,还可以根据第二区域获取第二区域内的终端设备,例如,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从而确定第一区域内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

43、一种可能的设计,用于指示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区域包括的一个小区或多个小区的标识;第一区域包括的一个或多个跟踪区域的标识;第一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坐标信息组成的几何区域;第一区域的行政区域信息。

44、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区域可以为第一边缘节点服务的区域;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用于辅助在第一边缘节点上部署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第二区域为第二边缘节点服务的区域;第二区域为与第一区域相邻的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包括的小区为第二区域包括的小区的邻小区。

4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部署应用实例的方法,包括:第一网元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接收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部署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

46、采用以上方法,第一网元通过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一消息,进而获取数据分析网元确定的第一指示信息,例如,预测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或,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预测离开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或,预测将进入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进而,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预测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部署的应用容量是否满足终端设备访问的要求,以进行合理的扩容或缩容,避免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后才能根据实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对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进行调整,导致的应用实例的过载或应用实例的浪费。

47、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网元通过nef网元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一消息;第一网元通过接收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一指示信息。

4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预测的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预测的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预测的将进入第一区域,且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通过上述方法,相比只考虑第一区域内的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而第二网元可以通过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更准确的确定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有利于第一网元预测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部署的应用容量是否满足终端设备访问的要求,以进行合理的扩容或缩容。

49、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网元从数据分析网元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三消息用于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标识;第一网元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标识。

50、下面以第一网元为核心网可信的应用功能网元,第三消息为第三查询请求或第三订阅请求为例说明。

51、例如,第一网元从数据分析网元接收第三查询请求;第一网元向数据分析网元返回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

52、基于该方案,可以获取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从而有助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可能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此时,第一网元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获取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三查询请求,并直接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有助于数据分析网元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可能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

53、再比如,第一网元从数据分析网元接收第三订阅请求;第一网元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向数据分析网元返回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其中,第一上报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报周期到达、数据分析网元订阅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达到第一上报阈值;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

54、基于该方案,第一网元为核心网可信的网元,可以通过订阅的方式,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内部标识,以减少信令的开销,并且有助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可能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

5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从nef网元接收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三查询请求;第一网元向nef网元返回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以使nef网元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

56、基于该方案,第一网元为核心网非可信的应用功能网元,此时,第一网元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从nef网元获取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三查询请求,以减少信令的开销,并且有助于数据分析网元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可能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

5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从nef网元接收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四订阅请求;第一网元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向nef网元返回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外部标识;其中,第一上报条件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上报周期到达、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达到第一上报阈值;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发生变化。

58、基于该方案,第一网元为核心网非可信的应用功能网元,此时,第一网元可以通过订阅的方式,从nef网元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二区域内访问第四订阅请求,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通过nef向数据分析发送第二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标识,以减少信令的开销,并且有助于数据分析网元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可能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

5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若根据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确定的第一区域的预测终端设备的数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应增加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第一网元若根据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确定的第一区域的预测终端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对应减少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

60、例如,在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预测的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进入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有以下3种方式:

61、方式a1,第一网元根据当前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预测的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预测的进入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

62、第一网元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与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所承载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对应增加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第一网元若确定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所承载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与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的差值小于第二阈值,则对应减少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

63、方式a2,第一网元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应增加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第一网元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对应减少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

64、方式a3,第一网元根据预测的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预测的进入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的变化数量;

65、第一网元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的变化数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应增加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第一网元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的变化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对应减少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

66、再比如,在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预测的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进入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包括以下3种方式:

67、方式b1,第一网元根据当前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预测的进入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第一网元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应增加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

68、方式b2,第一网元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与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所承载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对应增加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

69、方式b3,第一网元根据预测的进入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增加数量;第一网元若确定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增加数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应增加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

70、另一种例子,在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预测的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中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包括:

71、方式c1,第一网元根据当前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和预测的离开第一区域的终端设备的数量,确定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数量;第一网元若确定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减少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

72、需要说明的是,方式a1-a3、方式b1-b3、方式c1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不同,具体的值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73、基于上述方案,第一网元通过第一区域的预测终端设备的数量的变化,是否到达需要调整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阈值,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数量,进而,有助于更为合理的调整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部署方案。

7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为网络功能网元,或应用功能网元。

7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应用功能网元为管理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多接入边缘计算管理组件、为管理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应用运维系统或为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

7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数据分析网元,或者包含上述数据分析网元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网元,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网元的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77、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部署应用实例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该部署应用实例的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该部署应用实例的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数据分析网元,或者包含上述数据分析网元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网元,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网元的装置。

78、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部署应用实例的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该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数据分析网元,或者包含上述数据分析网元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网元,或者包含上述第一网元的装置。

79、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部署应用实例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80、第七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的方法。

81、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82、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83、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84、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网元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数据分析网元从第一网元接收第一消息,数据分析网元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数据分析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接收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部署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其中,第九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85、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分析网元和第一网元;其中,数据分析网元,用于从第一网元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区域内访问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的终端设备的预测信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网元,用于向数据分析网元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区域的指示信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来自数据分析网元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部署第一区域内目标应用的应用实例。其中,第十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