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77488发布日期:2023-08-31 20:21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通信网络的业务多样化发展,基于网络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的业务被广泛应用。例如,从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采集数据,然后对基于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或者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结果,例如,预测网络流量趋势、对网络无线信道进行优化等。

2、数据采集可能占用网络设备本身的资源,数据上报占用网络带宽,数据存储占用大量的存储资源。目前无法对采集的数据量进行调控,采集、存储、上报的数据量较大,占用了过多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设备,尽可能减少数据采集量,在实现业务的同时节约资源。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根据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从多个可用采集间隔中确定所述目标指标的待采集数据的采集间隔;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根据所述采集间隔采集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采集方法,为指标配置多个采集频率或采集周期,多个采集周期可以表征多个可用的采集间隔,多个采集频率也可以表征多个可用的采集间隔。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指标对应的阈值确定采集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使用不同的采集间隔采集到的数据量不同,通过改变采集间隔,调节数据采集量。例如,采集频率较低时,采集间隔较大,采集数据量较少,整体上可以降低数据采集量,从而降低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上报量,节约网络资源。此外,还可以节约数据接收设备的存储空间。

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集间隔由采集周期或采集频率表征。

5、本技术中,采集间隔可以由频率或周期来表征,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根据采集频率或采集周期确定采集间隔,通过使用不同的采集间隔,实现对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根据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确定所述目标指标的待采集数据的采集间隔,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与所述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采集间隔。

7、本技术中,提供了根据指标的阈值确定采集间隔的一种实现方式,通过比较指标数据与阈值的大小,确定采集间隔,指标数据大小发生变化时,采集间隔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实现了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8、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仅对应一个阈值,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与所述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采集间隔,包括: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所述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与所述第二间隔不同。

9、本技术中,可以设置一条水线(阈值)实现数据采集量的调控,在水线之上、水线之下所采用的采集间隔不同,实现了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10、结合第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对应多个阈值,所述多个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与所述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采集间隔,包括: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三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三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三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三间隔。

11、本技术中,可以设置多条水线(阈值)实现数据采集量的调控,在水线之上、水线之下所采用的采集间隔不同,实现了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阈值为两个阈值,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与所述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采集间隔,包括: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与所述第二间隔不同,所述第二间隔与所述第三间隔不同。

13、本技术中,可以设置两条水线(阈值)实现数据采集量的调控,在水线之上、水线之下所采用的采集间隔不同,实现了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14、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大于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大于所述第三间隔。

15、本技术中,若指标数据越大,指标所表征性能越低。对于异常检测类业务,需要更多地关注性能较低的数据。因此,指标数据越大,采集间隔越小,可以更多地采集性能较低的数据,有助于业务实现。

16、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越大,所述目标指标所表征的性能越低。

1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示目标指标为吞吐量、中央处理器cpu的温度。

1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小于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三间隔。

19、本技术中,若指标数据越小,指标所表征性能越低。对于异常检测类业务,需要更多地关注性能较低的数据。因此,指标数据越小,采集间隔越小,可以更多地采集性能较低的数据,有助于业务实现。

2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越大,所述目标指标所表征的性能越高。

2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为无线信号强度、光功率。

22、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向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23、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确定所述目标指标的待采集数据的采集间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从控制器接收数据采集策略,所述数据采集策略包括所述阈值和/或采集间隔指示信息,所述采集间隔指示信息为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所述多个采集频率或所述多个采集周期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可用采集间隔。

24、本技术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从控制器获取数据采集策略,根据数据采集策略确定多个可用的采集间隔。利用不同的采集间隔,可以实现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整。

2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从控制器接收数据采集策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具备基于指标的阈值确定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的能力、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采集频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采集周期,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精度、和/或数据位宽;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26、本技术中,控制器根据数据采集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数据采集策略。

27、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确定所述指标的待采集数据的采集间隔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接收端能力信息,所述接收端能力信息是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生成的;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端能力信息确定数据采集策略,所述数据采集策略包括所述阈值和/或采集间隔指示信息,所述采集间隔指示信息为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所述多个采集频率或所述多个采集周期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可用采集间隔。

28、本技术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确定数据采集策略,包括多个可用的采集间隔。利用不同的采集间隔,可以实现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整。

2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上报频率、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上报周期,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精度、和/或数据位宽;所述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包括业务需求的数据精度。

30、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根据所述采集间隔采集的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31、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数据特性和/或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调整所述阈值;或者,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数据特性和/或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调整所述多个可用采集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数据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物理特性、数据分布特征和数据采集结果评估,所述数据采集结果评估用于表征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根据当前的采集频率采集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对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性能的影响程度;所述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调数据采集量、下调数据采集量或控制器期望的数据采集频率。

32、本技术中数据采集设备还可以对初始的数据采集策略进行调整,例如,调整指标的阈值,或调整可用的采集间隔,从而可以实现对数据采集量进行更精确地调整。

3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是同一个设备,或,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为不同的设备。

34、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控制器发送用于表征所述采集间隔的采集频率或采集周期。

3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发送用于表征所述采集间隔的采集周期或采集频率包括:当所述目标指标的采集间隔发生变化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用于表征所述采集间隔的采集周期或采集频率。

36、结合第一方面或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控制器发送所述阈值。

37、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指标的数据采集策略,所述数据采集策略包括采集间隔指示信息,所述采集间隔指示信息为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所述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用于表征采集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多个可用采集间隔;向数据采集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38、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目标指标的数据采集策略,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和/或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数据规格需求和/或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39、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和/或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从所述数据分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规格需求。

40、结合第二方面或以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策略还包括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

41、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确定接收端能力信息;向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发送所述接收端能力信息;所述接收端能力信息用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确定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42、结合第二方面或以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具备基于指标的阈值确定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的能力、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采集频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采集周期;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精度、和/或数据位宽;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上报频率、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上报周期;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包括业务需求的数据精度。

43、结合第二方面或以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44、结合第二方面或以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确定资源的占用情况以及业务需求满足度评估结果;所述资源的占用情况包括网络带宽的占用情况和/或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存储空间的占用情况,所述业务需求满足度用于表征当前已采集数据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根据所述资源的占用情况以及所述业务需求满足度评估结果确定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所述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调或下调数据采集量;向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

45、结合第二方面或以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用于表征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的采集频率或采集周期。

46、结合第二方面或以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

47、结合第二方面或以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与数据分析设备、数据接收设备为同一设备。

48、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设备,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从多个可用采集间隔中确定所述目标指标的待采集数据的采集间隔;采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采集间隔采集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49、本技术实施例中,为指标配置多个采集频率或采集周期,多个采集周期可以表征多个可用的采集间隔,多个采集频率也可以表征多个可用的采集间隔。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根据指标对应的阈值确定采集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使用不同的采集间隔采集到的数据量不同,通过改变采集间隔,调节数据采集量。例如,采集频率较低时,采集间隔较大,采集数据量较少,整体上可以降低数据采集量,从而降低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上报量,节约网络资源。此外,还可以节约数据接收设备的存储空间。

50、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集间隔由采集周期或采集频率表征。

51、本技术中,采集间隔可以由频率或周期来表征,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根据采集频率或采集周期确定采集间隔,通过使用不同的采集间隔,实现对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52、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与所述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采集间隔。

53、本技术中,提供了根据指标的阈值确定采集间隔的一种实现方式,通过比较指标数据与阈值的大小,确定采集间隔,指标数据大小发生变化时,采集间隔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实现了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54、结合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仅对应一个阈值,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则确定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所述阈值则确定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与所述第二间隔不同。

55、本技术中,可以设置一条水线(阈值)实现数据采集量的调控,在水线之上、水线之下所采用的采集间隔不同,实现了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56、结合第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对应多个阈值,所述多个阈值包括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三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三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三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确定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一间隔,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三间隔。

57、本技术中,可以设置多条水线(阈值)实现数据采集量的调控,在水线之上、水线之下所采用的采集间隔不同,实现了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58、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阈值为两个阈值,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或者,所述目标指标的已采集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所述采集间隔为第二间隔。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与所述第二间隔不同,所述第二间隔与所述第三间隔不同。

59、本技术中,可以设置两条水线(阈值)实现数据采集量的调控,在水线之上、水线之下所采用的采集间隔不同,实现了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控。

60、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大于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大于所述第三间隔。

61、本技术中,若指标数据越大,指标所表征性能越低。对于异常检测类业务,需要更多地关注性能较低的数据。因此,指标数据越大,采集间隔越小,可以更多地采集性能较低的数据,有助于业务实现。

62、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越大,所述目标指标所表征的性能越低。

63、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示目标指标为吞吐量、中央处理器cpu的温度。

64、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小于所述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小于所述第三间隔。

65、本技术中,若指标数据越小,指标所表征性能越低。对于异常检测类业务,需要更多地关注性能较低的数据。因此,指标数据越小,采集间隔越小,可以更多地采集性能较低的数据,有助于业务实现。

66、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越大,所述目标指标所表征的性能越高。

67、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指标为无线信号强度、光功率。

68、结合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用于,向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69、结合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确定所述目标指标的待采集数据的采集间隔之前,从控制器接收数据采集策略,所述数据采集策略包括所述阈值和/或采集间隔指示信息,所述采集间隔指示信息为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所述多个采集频率或所述多个采集周期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可用采集间隔。

70、本技术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从控制器获取数据采集策略,根据数据采集策略确定多个可用的采集间隔。利用不同的采集间隔,可以实现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整。

71、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控制器接收数据采集策略之前,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具备基于指标的阈值确定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的能力、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采集频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采集周期,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精度、和/或数据位宽;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所述控制器确定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72、本技术中,控制器根据数据采集设备上报的能力信息确定数据采集策略。

73、结合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确定所述指标的待采集数据的采集间隔之前,获取接收端能力信息,所述接收端能力信息是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生成的;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能力信息确定数据采集策略,所述数据采集策略包括所述阈值和/或采集间隔指示信息,所述采集间隔指示信息为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所述多个采集频率或所述多个采集周期用于表征所述多个可用采集间隔。

74、本技术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确定数据采集策略,包括多个可用的采集间隔。利用不同的采集间隔,可以实现数据采集量的动态调整。

75、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上报频率、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上报周期,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精度、和/或数据位宽;所述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包括业务需求的数据精度。

76、结合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数据接收设备发送根据所述采集间隔采集的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77、结合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数据特性和/或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调整所述阈值;或者,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数据特性和/或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调整所述多个可用采集间隔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数据特性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数据物理特性、数据分布特征和数据采集结果评估,所述数据采集结果评估用于表征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根据当前的采集频率采集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对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性能的影响程度;所述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调数据采集量、下调数据采集量或控制器期望的数据采集频率。

78、本技术中数据采集设备还可以对初始的数据采集策略进行调整,例如,调整指标的阈值,或调整可用的采集间隔,从而可以实现对数据采集量进行更精确地调整。

79、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是同一个设备,或,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为不同的设备。

80、结合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控制器发送用于表征所述采集间隔的采集频率或采集周期。

81、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目标指标的采集间隔发生变化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用于表征所述采集间隔的采集周期或采集频率。

82、结合第三方面或以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控制器发送所述阈值。

83、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控制器,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指标的数据采集策略,所述数据采集策略包括采集间隔指示信息,所述采集间隔指示信息为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所述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用于表征采集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多个可用采集间隔;通信单元,用于向数据采集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84、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目标指标的数据采集策略,包括:获取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和/或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数据规格需求和/或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85、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获取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和/或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通过通信单元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通过通信单元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通过通信单元从所述数据分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规格需求。

86、结合第四方面或以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策略还包括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

87、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确定接收端能力信息;向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发送所述接收端能力信息;所述接收端能力信息用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确定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88、结合第四方面或以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具备基于指标的阈值确定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的能力、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采集频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支持的采集周期;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精度、和/或数据位宽;数据接收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上报频率、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支持的数据上报周期;数据分析设备的数据规格需求包括业务需求的数据精度。

89、结合第四方面或以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90、结合第四方面或以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确定资源的占用情况以及业务需求满足度评估结果;所述资源的占用情况包括网络带宽的占用情况和/或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存储空间的占用情况,所述业务需求满足度用于表征当前已采集数据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根据所述资源的占用情况以及所述业务需求满足度评估结果确定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所述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调或下调数据采集量;向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量调整指示信息。

91、结合第四方面或以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用于,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用于表征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采集间隔的采集频率或采集周期。

92、结合第四方面或以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用于,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

93、结合第四方面或以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与数据分析设备、数据接收设备为同一设备。

94、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95、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或,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96、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97、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98、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例如,应用于通信装置中,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例如可以是芯片系统。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功能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99、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例如,应用于通信装置中,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涉及的功能或方法,该通信装置例如可以是芯片系统。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功能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100、上述方面中的芯片系统可以是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

101、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数据采集设备;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目标指标的数据采集策略,所述数据采集策略包括采集间隔指示信息,所述采集间隔指示信息为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所述多个采集频率或多个采集周期用于表征采集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的多个可用采集间隔;向数据采集设备发送所述数据采集策略;

102、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指标对应的阈值从所述多个可用采集间隔中确定所述目标指标的待采集数据的采集间隔,根据所述采集间隔采集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103、在第十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数据接收设备;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从所述数据采集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

104、在第十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数据分析设备,所述数据分析设备用于,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根据所述目标指标的数据实现业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