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56755发布日期:2023-12-04 14:0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音响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音响器件。


背景技术:

1、日本再公布特许wo2016/088459号公报中记载有所谓的音圈式的扬声器装置。该现有的扬声器装置具备:配置于磁轭和磁铁之间的环状的线圈骨架、卷绕于线圈骨架并与线圈骨架一起变动的线圈、与线圈骨架的变动方向的一端部结合且在与线圈骨架的变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变动的压电元件、以及与压电元件结合的振动板。振动板相对于压电元件的结合部分、和压电元件相对于线圈骨架的结合部分,在线圈骨架的变动方向上位于一直线上。


技术实现思路

1、如上所述的音圈式音响器件主要擅长低音域~中音域下的输出。在专利文献1的扬声器装置中,为了输出的宽带化,在音圈式的扬声器中内置有压电元件,但由于结构的复杂化及压电元件的特性的个体偏差,认为输出特性的调整的难易度变高。另外,因为压电元件的尺寸依赖于音圈式的扬声器的尺寸,所以在装置小型化时压电元件必须小型化。在该情况下,也认为难以获得期望的输出特性。

2、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获得所希望的输出特性的音响器件。

3、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音响器件,其具备:第一振动体,其具有第一振动频率;第二振动体,其具有第二振动频率;基材,其具有配置有第二振动体的配置面,在俯视基材时,第一振动体及第二振动体沿配置面的面内方向排列。

4、在该音响器件中,通过将第一振动体的第一振动频率和第二振动体的第二振动频率组合,实现输出的宽带化。另外,在该音响器件中,第一振动体及第二振动体沿基材的配置面的面内方向排列。通过这样的配置的简单化,也能够避免第二振动体的结构及配置受到第一振动体的结构的影响。因此,压电元件的输出特性的调整变得容易,能够容易得到所希望的输出特性。

5、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也可以是不同振动方式的振动体。在该情况下,通过组合不同振动方式的振动体,能够容易实现输出的宽带化。

6、第一振动体也可以由音圈式的振动体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音圈式的振动体容易得到低音域~中音域的良好的输出特性。

7、第二振动体也可以包含压电元件而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压电元件容易获得高音域的良好的输出特性。

8、也可以是,第二振动体具有与压电元件电连接的配线构件,配线构件从第二振动体朝向第一振动体引出。在该情况下,容易确保将音响器件安装于外部装置时的配线构件的配置空间。

9、也可以是,第一振动体具有第一驱动部及第一振动板,第二振动体具有第二驱动部及第二振动板,在第一振动体中第一驱动部与第一振动板形成的第一配置方向、和在第二振动体中第二驱动部与第二振动板形成的第二配置方向为相互相对的方向。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第一振动体的输出方向和第二振动体的输出方向相对,能够适当地形成由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的组合产生的音流。

10、第二振动板也可以是基材。通过使基材兼作第二振动体的第二振动板,能够实现音响器件的结构的简单化。

11、第一振动板也可以固定于基材。由此,能够适当地形成由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的组合产生的音流。

12、也可以是,在基材设置有取出第一振动体的输出及第二振动体的输出的音孔,在俯视基材时,第二振动体位于第一振动体和音孔之间。在该情况下,能够形成从第一振动体经由第二振动体而朝向音孔的音流。因此,能够将音响器件的输出从音孔高效地取出到外部。

13、也可以是,音响器件具备具有内部空间的框体,基材以第一振动体及第二振动体面向内部空间的方式构成框体的壁部。在该情况下,能够在框体内适当地形成由第一振动体和第二振动体的组合产生的音流。



技术特征:

1.一种音响器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器件,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音响器件(1)具备:具有第一振动频率的第一振动体(2)、具有第二振动频率的第二振动体(3)、以及具有配置有第二振动体(3)的配置面(P)的基材(4)。在俯视基材(4)时,第一振动体(2)及第二振动体(3)沿配置面(P)的面内方向排列。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隆志,武田明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DK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