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48356发布日期:2023-08-25 20:2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观测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观测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智能驾驶的不断发展,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系统的数据类型日益增加,使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回灌功能时,当特殊事件触发时或者用户想要实时观测具体某项数据时,现有技术只能外接一套监控系统用于观测数据,但是由于监控系统和回灌系统是独立运行的,只能输入原始数据随机分配给传输带宽进行传输,故存在观测数据传输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2、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观测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观测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观测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3、获取至少两个传输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其中,上述传输带宽用于传输已分配的观测数据,上述第一观测数据为未分配至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的任一传输带宽的观测数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中的任一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大于上述任一传输带宽对应的分配空闲量,上述分配空闲量用于表示传输带宽允许分配的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

4、基于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的各个传输带宽对应的空闲分配量,对上述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中的第一观测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其中,上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中的任一观测子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小于或等于上述任一传输带宽对应的分配空闲量;

5、将上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中的各个观测子数据分配至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进行数据传输。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观测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7、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传输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其中,上述传输带宽用于传输已分配的观测数据,上述第一观测数据为未分配至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的任一传输带宽的观测数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中的任一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大于上述任一传输带宽对应的分配空闲量,上述分配空闲量用于表示传输带宽允许分配的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

8、拆分单元,用于基于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的各个传输带宽对应的空闲分配量,对上述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中的第一观测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其中,上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中的任一观测子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小于或等于上述任一传输带宽对应的分配空闲量;

9、分配单元,用于将上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中的各个观测子数据分配至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进行数据传输。

10、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拆分单元,包括:

11、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的最大承接数量,其中,上述最大承接数量用于表示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的单个传输带宽对应的最大分配空闲量;

12、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上述第一观测数据集合中遍历第一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确定上述第一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大于上述最大承接数量的第二观测数据;

13、拆分模块,用于对上述第二观测数据进行拆分,得到n个第二观测子数据,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上述n个第二观测子数据中至少有一个第二观测子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等于上述最大承载量。

14、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装置还包括:

15、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上述获取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的最大承接数量之后,在上述第一观测数据的集合中遍历上述第一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确定上述第一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小于上述最大承载量的第三观测数据;

16、组合模块,用于在上述获取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的最大承接数量之后,对上述第三观测数据进行组合,得到m个第三观测子数据,其中,m为自然数,上述第三观测子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小于或等于上述最大承载量。

17、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18、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协议获取单个数据包的承接上限,上述单个数据包占用一条上述传输带宽;

19、确定子模块,用于将上述单个数据包的承接上限确定为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的最大承接数量。

20、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21、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回灌系统中的目标传输带宽和目标观测数据集合,上述目标观测数据集合中包括不同车载传感器类型的目标观测数据;

22、分配模块,用于将上述目标观测数据集合分配至多个上述目标传输带宽中,用于输入上述回灌系统。

23、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装置还包括:

24、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上述响应于数据观测请求之前,在数据回灌期间,获取多个车载传感器上传的第一采集数据;

25、存储单元,用于在上述响应于数据观测请求之前,将上述第一采集数据持续输入上述数据回灌系统中,并存储在目标存储链表中;

26、删除单元,用于在上述目标链表中的数据满足第一占用空间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目标链表中预设时间段内的数据进行删除。

27、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存储单元包括:

28、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获取到事件触发请求的情况下,根据事件类型获取对应的预定时间长度;

29、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将上述目标存储链表对应的上述预设时间长度内的数据确定为第一观测数据。

30、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上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31、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数据观测请求,解析文件并显示待观测列表,其中,上述待观测列表用于展示全部的待观测数据;

32、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业务需求从上述待观测列表中确定上述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

3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如以上观测数据传输方法。

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观测数据传输方法。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获取至少两个传输带宽和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其中,上述传输带宽用于传输已分配的观测数据,上述第一观测数据为未分配至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的任一传输带宽的观测数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中的任一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大于上述任一传输带宽对应的分配空闲量,上述分配空闲量用于表示传输带宽允许分配的观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基于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的各个传输带宽对应的空闲分配量,对上述至少一个第一观测数据中的第一观测数据进行拆分,得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其中,上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中的任一观测子数据对应的数据占用量小于或等于上述任一传输带宽对应的分配空闲量;将上述至少两个观测子数据中的各个观测子数据分配至上述至少两个传输带宽中进行数据传输,获取到待进行传输的观测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根据传输带宽的空闲分配量对待传输的观测数据进行拆分,将拆分后的观测子数据分配到传输带宽中进行数据传输,从而达到了减少了带宽的占用数量的目的,实现了提高了观测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观测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