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24536发布日期:2023-10-05 20:2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使用网站时有一些场景需要长时间与服务器保持连接,该些场景例如有聊天室、消息通知、个人消息提醒、日志打印、部署流程等场景,在该些场景中,客户端需要长时间跟服务器沟通来获取消息,目前实现这一需求的方式主要有轮询、长轮询、长链接(websoket)、flash shocket等方式。上述方式虽然很常见,但也各有缺点,无法适用各种场景。而在一些特定场景,例如客户端需要和服务器保持长时间连接并且数据量较大的场景,上述的各种方式均不适用,并且在该场景中使用时可能会放大原本的缺点。具体地,轮询,就是设置定时器,每隔一段时间访问一次服务器,缺点是服务器返回的消息会重复,消息中携带了大量无用信息,浪费宽带资源;长轮询,就是在客户端访问服务器后,服务器停止返回,等有消息后再返回信息,缺点是这种操作会消耗服务器的连接资源,并且消息的返回顺序无法得到保证;长链接(websoket),这种方式能长时间与服务器保持连接,然而长时间占用服务器资源会导致服务器压力变大;而对于flash shocket,这种方式可以真正实现即时通信,但也有缺点,即需要客户端下载插件,不能支持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http)并且也无法自动穿越防火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针对上述不足或缺点,提供了一种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与服务器保持长时间的连接关系以满足通讯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使服务器及时返回数据,并且能保证返回的数据是有用的且顺序不会错乱。

2、本申请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应用于客户端,该方法包括:

3、响应于接收到连接指令,通过预设的连接接口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关系;

4、按照目标调用频率执行连接管理逻辑,以管理连接关系;

5、连接管理逻辑包括通过连接接口向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响应于接收到服务器对第一请求的响应信息,且响应信息中包括标识信息,执行数据请求逻辑;

6、数据请求逻辑包括根据标识信息调用预设的数据接口以向服务器请求对应的资源数据。

7、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调用频率是预先设定的固定频率,或者是根据当前时间段对应的访问量确定的动态频率。

8、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理逻辑还包括响应于接收不到服务器对第一请求的响应信息,或服务器对第一请求的响应信息表示响应失败,在预设时长后再次向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

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响应信息中包括标识信息时,响应信息中还包括用于表示本次连接的任务是否完成的指示信息;

10、连接管理逻辑还包括响应于指示信息表示本次连接的任务已完成,与服务器断开连接关系。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请求携带的信息包括用于表示之后是否需要继续调用的状态信息;

12、与服务器断开连接关系,包括:

13、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有表示之后不需要继续调用的状态信息,以指示服务器断开连接关系。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管理逻辑还包括响应于指示信息表示本次连接的任务未完成,在下次向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请求中携带表示之后需要继续调用的状态信息,以指示服务器继续保持连接关系。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请求逻辑具体包括以标识信息的增量部分作为入参调用数据接口以向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该增量部分对应的资源数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请求逻辑还包括:根据标识信息对从服务器请求到的资源数据进行排序。

17、本申请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应用于客户端,该装置包括:

18、连接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连接指令,通过预设的连接接口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关系;

19、连接管理模块,用于按照目标调用频率执行连接管理逻辑,以管理连接关系;

20、连接管理逻辑包括通过连接接口向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响应于接收到服务器对第一请求的响应信息,且响应信息中包括标识信息,执行数据请求逻辑;

21、数据请求逻辑包括根据标识信息调用预设的数据接口以向服务器请求对应的资源数据。

22、本申请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的步骤。

23、本申请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的步骤。

24、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连接指令,通过预设的连接接口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关系;按照目标调用频率执行连接管理逻辑,以管理连接关系;连接管理逻辑包括通过连接接口向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响应于接收到服务器对第一请求的响应信息,且响应信息中包括标识信息,执行数据请求逻辑;数据请求逻辑包括根据标识信息调用预设的数据接口以向服务器请求对应的资源数据。在常规技术方案中建立连接的操作和请求数据的操作是不分开的,而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却将建立连接的操作与请求数据的操作分开,具体地,采用两个接口,即连接接口和数据接口,通过连接接口来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关系并管理连接关系,并通过数据接口来向服务器请求相关数据,从而能够与服务器保持长时间的连接关系以满足通讯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使服务器及时返回数据,并且能保证返回的数据是有用的且顺序不会错乱,最终得以在满足通讯需求的同时实现有效利用宽带资源以及避免长时间占用服务器资源(降低了服务器的压力)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调用频率是预先设定的固定频率,或者是根据当前时间段对应的访问量确定的动态频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理逻辑还包括响应于接收不到所述服务器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响应信息,或所述服务器对所述第一请求的响应信息表示响应失败,在预设时长后再次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标识信息时,所述响应信息中还包括用于表示本次连接的任务是否完成的指示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携带的信息包括用于表示之后是否需要继续调用的状态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理逻辑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指示信息表示本次连接的任务未完成,在下次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请求中携带表示之后需要继续调用的状态信息,以指示所述服务器继续保持所述连接关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请求逻辑具体包括以所述标识信息的增量部分作为入参调用所述数据接口以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增量部分对应的资源数据;

8.一种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客户端,所述装置包括: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管理与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连接指令,通过预设的连接接口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关系;按照目标调用频率执行连接管理逻辑,以管理连接关系;连接管理逻辑包括通过连接接口向服务器发送第一请求,响应于接收到服务器对第一请求的响应信息,且响应信息中包括标识信息,执行数据请求逻辑;数据请求逻辑包括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调用预设的数据接口以向服务器请求对应的资源数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与服务器保持长时间的连接关系以满足通讯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使服务器及时返回数据,并且能保证返回的数据是有用的且顺序不会错乱。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白龙马云行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