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34119发布日期:2024-01-16 12:4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无线通信过程中,由于待检测目标(如人体)的运动可能对无线信号产生干扰,进而导致无线信道发生变化,因此无线通信设备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的变化来感知周围待检测目标的运动,以满足入侵检测、老人看护、室内人数统计等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然而,已有的csi测量技术多是针对无线通信过程中的波束赋型(beamforming)或测距来设计的,未考虑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如此,在采用已有的csi测量技术实现无线感知时,由于各个接收端均需向发送端发送测量得到的csi,或各个接收端均需向发送端发送用于确定csi的报文,因此导致可能占用过多的传输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节省传输资源。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之后,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4、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未超过阈值,第二节点也就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第二节点未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一节点也就能够获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及时通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发生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满足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中大部分物体是未产生移动的,产生移动的待检测目标较少,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未超过阈值的概率较大,也就是说,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概率较大,占用信道的概率较小,从而节省传输资源,减少对其他正常数据传输的干扰,降低第二节点的功耗。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之后,第二节点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则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在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触发请求之后,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也就是说,在第一节点主动询问第二节点是否需要反馈第二报文,且第二节点确定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6、如此,采用上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能够使得第二节点有效地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尤其在一个第一节点与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中,由于第一节点通过测量查询请求询问第二节点是否反馈第二报文,再向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发送测量触发请求,以请求反馈第二报文的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避免遗漏掉某一第二节点反馈第二报文,还能够节省传输资源。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空间流。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如此,在一个第一节点和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中,以空分复用的方式传输第二报文,大大缩短了第一节点获取第二报文的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子信道。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如此,在一个第一节点和多个第二节点进行通信的场景中,以频分复用的方式传输第二报文,大大缩短了第一节点获取第二报文的时间,提高传输效率。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超过阈值,则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道竞争获取目标信道。在第二节点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ndpa之后,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进行csi测量。

10、由于无线感知应用对消息丢失不敏感,所以,即使短时间内丢失部分信息,也不会影响无线感知应用的探测效果,也就允许第二节点采用竞争信道的方式来获取目标信道。在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才竞争信道。即使第二节点竞争信道失败,未能及时向第一节点反馈ndpa,也不影响无线感知探测效果。第二节点可以通过再次竞争信道的方式,获取目标信道,再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使第一节点确定第二csi。在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二节点无需竞争信道,以节省传输资源。

1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阈值和第一报文。之后,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12、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超出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第二节点也就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第二节点未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情况下,第一节点也就能够获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未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小。若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则第二节点所确定的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以及时通知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周围的待检测目标发生出现移动或移动幅度较大,满足无线感知的应用需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中大部分物体是未产生移动的,产生移动的待检测目标较少,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超出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的概率较大,也就是说,第二节点无需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的概率较大,占用信道的概率较小,从而节省传输资源,减少对其他正常数据传输的干扰,降低第二节点的功耗。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测量查询请求。第二节点响应于测量查询请求,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确认响应ack消息。其中,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若第一csi相对于预设csi的变化量,在预设时间段所存储的csi变化量中的排列顺序在阈值所指示的排列范围内,则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信道竞争获取目标信道。在第二节点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ndpa之后,通过目标信道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进行csi测量。

15、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技术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如此,第二节点基于第二指示信息获知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而非用于波束赋型。在第二节点确定第一csi之后,即可按照协议规定的无线感知流程执行相应的处理步骤,如根据第一csi的变化量和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报文。

16、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空数据报文通告ndpa。

17、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的目标字段的预设比特位或预留比特位。

18、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目标字段为帧控制字段,则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预设比特位;其中,预设比特位为子类型比特位。若目标字段为站点信息字段,则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预留比特位;其中,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非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关联标识aid的取值为预设值;或者,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

19、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阈值承载于ndpa;或者,阈值承载于询问帧。

20、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阈值承载于ndpa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除aid之外的部分比特位,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在ndpa的探测对话口令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时,阈值承载于询问帧的用户信息字段。

21、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报文为空数据报文ndp,或者,第一报文为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或者,第一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第二报文为ndp,或者,第二报文为ppdu,或者,第二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2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阈值和第一报文。之后,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第一节点根据第二报文,确定第二csi。其中,阈值和第一报文用于第三节点的确定,第三节点属于第二节点。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测量查询请求。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ack消息;ack消息用于指示待向第一节点反馈第二报文。在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测量触发请求之后,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空间流。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包括:第一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空间流,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2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测量触发请求还用于指示传输第二报文的子信道。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包括:第一节点通过测量触发请求所指示的子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

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技术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根据第二节点的历史csi和/或第三节点的ack消息,确定第四节点;在第一节点向第四节点发送测量触发请求之后,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四节点的第二报文。

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在第一节点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ndpa之后,第一节点通过目标信道接收来自第三节点的第二报文;其中,ndpa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待执行csi测量。

2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技术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基于第一报文确定的第一csi用于无线感知。

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

3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ndpa的目标字段的预设比特位或预留比特位。

3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目标字段为帧控制字段,则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预设比特位。其中,预设比特位为子类型比特位。若目标字段为站点信息字段,则第二指示信息承载于预留比特位。其中,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非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预设值;或者,ndpa的探测对话令牌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

3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阈值承载于ndpa;或者,阈值承载于询问帧。

3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阈值承载于ndpa的站点信息字段中除aid之外的部分比特位,且站点信息字段中的aid的取值为第二节点的标识。在ndpa的探测对话口令字段指示ndpa用于测距时,阈值承载于询问帧的用户信息字段。

3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报文为ndp,或者,第一报文为ppdu,或者,第一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第二报文为ndp,或者,第二报文为ppdu,或者,第二报文为携带训练符号的数据报文。

35、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各个步骤的单元。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

36、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

37、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通信装置之外。且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

38、第七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中的第二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二节点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三方面中的第一节点,或者包含上述第一节点的装置。

39、第八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40、第九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41、第十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系统,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42、第十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任意一项的通信方法。

43、第十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各个方面中任一方面中的第一节点和任一方面中的第二节点。

44、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