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远程视频会议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82509发布日期:2024-03-01 12:4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远程视频会议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远程会议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远程视频会议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1、远程视频会议技术可应用于大型企业的在线会议、在线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商务洽谈等场景,无需参会者前往特定地点进行面对面交谈,节约了通勤、食宿等方面的支出,极大地降低了参会者之间的交流成本;然而,在许多远程视频会议场景中,参会者通常是在自己的居所进行的,参会者通常使用的是个人电脑或智能移动通信设备,导致各参会者的参会终端和网络环境性能参差不齐,造成视频会议中常出现卡顿、延迟等问题,从而影响远程视频会议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远程视频会议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远程视频会议设备及方法。

2、本技术的发明目的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无线远程视频会议设备,包括摄像组件、音频录播组件、显示组件、指令输入组件、无线通讯组件和本地处理器,所述无线通讯组件通讯连接于以云服务器为载体的远程会议平台;所述摄像组件、音频录播组件、显示组件、指令输入组件、无线通讯组件均通讯连接于本地处理器,所述本地处理器内置有数据传输处理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处理单元包括:

4、参会终端资源检测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获取各参会终端的可用设备资源和可用网络资源;

5、优先级次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会议属性信息,基于所述会议属性信息确定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

6、流量资源对比模块,用于实时接收来自参会终端的各类会议数据,统计各会议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型数据流量和综合数据流量,将所述综合数据流量与可用网络资源进行对比;

7、待传输数据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可用网络资源小于综合数据流量,则设置类型数据流量总和小于等于可用网络资源的限制条件,基于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确定若干会议数据类型为待传输数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组件用于拍摄参会者视频数据,音频录播组件用于录制和播放参会者音频数据,显示组件用于显示参会者视频数据、文本数据和展示文件数据等,指令输入组件用于控制无线远程视频会议设备和输入文本数据等,无线通讯组件用于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和通讯功能,本地处理器用于存储和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及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处理单元用于运行无线远程视频会议方法,具体包括参会终端资源检测模块、优先级次序确定模块、流量资源对比模块和待传输数据确定模块,从而提高远程视频会议的稳定性。

9、本技术的发明目的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0、一种无线远程视频会议方法,包括:

11、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获取各参会终端的可用设备资源和可用网络资源;

12、获取会议属性信息,基于所述会议属性信息确定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

13、实时接收来自参会终端的各类会议数据,统计各会议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型数据流量和综合数据流量,将所述综合数据流量与可用网络资源进行对比;

14、若所述可用网络资源小于综合数据流量,则设置类型数据流量总和小于等于可用网络资源的限制条件,基于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确定若干会议数据类型为待传输数据;

15、所述待传输数据为待传输至远程会议平台的会议数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预设的检测周期定期检测各参会终端,以便获知各参会终端的计算机性能和所处的网络环境;由于在远程视频会议中,参会者可能需要向远程会议平台发送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文本数据、演示文件等多种类型的会议数据,因此,获取会议属性信息,以确定所需进行的远程会议的需求,分析参会者对不同类型会议数据需求的迫切性,进而确定不同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会议开始后实时接收来自参会终端的所有类型的会议数据,统计每一会议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型数据流量,并统计所有会议数据类型的数据流量之和为综合数据流量,将综合数据流量与可用网络资源进行对比,以判断该参会终端所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足以实时传输所有类型的会议数据;若可用网络资源不足以实时传输所有类型的会议数据,则根据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将优先级较高的会议数据类型确定为待传输数据,例如,会议重点在于语音交流,则可以在用户网络较差的时候停止视频数据的传输,降低对参会终端所连接网络资源的需求,以保障音频数据的传输畅通,便于提高远程视频会议的稳定性。

17、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所述获取会议属性信息,基于所述会议属性信息确定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之前,包括:

18、接收会议发起人发送的会议属性表单,基于所述会议属性表单识别对应的会议属性信息;

19、会议开始后,基于预设的属性评估周期定期采集会议数据,根据实时会议数据评估当前的会议属性,更新会议属性信息;

20、其中,所述会议属性信息包括语音讨论型、视频展示型和文件展示型;

21、所述语音讨论型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为:文本数据>参会者音频数据>展示文件数据>参会者视频数据;

22、所述视频展示型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为:文本数据>参会者视频数据>参会者音频数据>展示文件数据;

23、所述文件展示型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为:文本数据>展示文件数据>参会者音频数据>参会者视频数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会议开始前,接收会议发起人所填写的会议属性表单,以便从会议属性表单中确定会议属性信息,便于后续根据不同的会议属性信息确定相应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由于会议发起人所填写的会议属性表单可能存在错误,或者是各参会者所交流的主题、内容可能随着会议进程而发生变化,因此,定期采集实时会议数据来评估当前的会议属性,进而更新会议属性信息,提高了会议属性信息的准确性。

2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所述会议数据的预处理属性包括本地预处理型和云端预处理型;

26、所述基于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确定若干会议数据类型为待传输数据之后,还包括:

27、将未确定为待传输数据的若干会议数据类型的预处理属性设置为本地预处理型;

28、对本地预处理型的会议数据输入至本地处理器,根据预设的相应预处理程序和相应压缩处理程序,对所述会议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预处理压缩数据并发送至远程会议平台。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未确定为待传输数据的若干会议数据类型的预处理属性设置为本地预处理型,以便后续对这些会议数据进行本地处理;将本地预处理型的会议数据输入至本地处理器中,根据预设的相应预处理程序和相应压缩程序,对待会议数据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和压缩,将经过相应预处理和压缩后的数据发送至远程会议平台,相对于直接将会议数据发送至远程会议平台,利用了本地处理器的计算机资源,降低了所需传输的数据流量,进而提高了远程视频会议的流畅度。

3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所述将未确定为待传输数据的若干会议数据类型的预处理属性设置为本地预处理型之后,包括:

31、基于所述可用设备资源评估对本地预处理型的所有会议数据进行预处理所需的本地处理用时数据;

32、若所述本地处理用时数据大于预设的延迟阈值,则生成数据筛选指令,基于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从低到高确定若干本地预处理型的会议数据类型为本地存留型,并将本地存留型的会议数据存储于本地;

33、当所述可用网络资源大于综合数据流量时,生成存留数据上传指令以将本地存留型的会议数据传输至远程会议平台。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已知的可用设备资源,对本地预处理型的所有会议数据进行预处理所需时间进行评估,得到本地处理用时数据;若本地处理用时数据大于预设的延迟阈值,说明对应的参会设备的计算机性能较弱,无法及时对所有本地预处理型的会议数据进行预处理,因此基于优先级次序从低到高选择若干种本地预处理型的会议数据类型并定义为本地存留型,将本地存留型的会议数据存储于本地数据库,以便在参会设备的计算机性能和网络环境均较差时,暂停优先级次序较低的参会数据的发送,以尽可能保障远程视频会议流畅进行;当参会终端的可用网络资源大于综合数据流量时,既网络环境得到优化或恢复后,生成存留数据上传指令,以便将本地存储的过时会议数据上传至远程会议平台,便于形成远程视频会议的回放文件,以便各参会者在会后空闲时回顾远程视频会议中因某参会者网络异常而未能展示的内容。

3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所述基于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从低到高确定若干本地预处理型的会议数据类型为本地存留型之后,还包括:

36、当所述参会者视频数据为本地存留型时,根据预设的视频截取规则从参会者视频数据中截取图像并传输至远程会议平台。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参会者视频数据被确定为本地存留型,则根据预设的视频截取规则定期或随机截取图像并传输至远程会议平台,以便会议主持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监督该参会者的参会状态。

3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所述将所述综合数据流量与可用网络资源进行对比之后,还包括:

39、若所述可用网络资源大于综合数据流量,基于所述可用设备资源评估对本地预处理型的所有会议数据进行预处理所需的本地处理用时数据;

40、若所述本地处理用时数据大于预设的延迟阈值,则生成预处理转移指令,以将所述会议数据的属性变更为云端预处理型。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所述可用网络资源大于综合数据流量,则当前参会终端所连接的网络环境足以满足所有会议数据的传输需求,进一步根据已知的可用设备资源评估对所有本地预处理型的会议数据进行预处理所需的时间;若本地处理用时数据大于预设的延迟阈值,则生成预处理转移指令,以将这些会议数据的属性变更为云端预处理型,以便在可用网络资源充足、而用户的会议终端计算机性能较差的情况下,减少本地预处理的数据量,将部分会议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了因会议终端的计算机性能较差导致远程视频会议卡顿的可能性。

4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还包括:

43、当接收到参会者入会信号时,向对应的参会终端发送网络检测指令以获取其当前可用网络资源;

44、将各参会终端的最新可用网络资源与预设的网络预警阈值进行比较,若任一参会终端的可用网络资源小于网络预警阈值,生成展示文件上传提示信息并发送至所有参会终端。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新的参会者加入远程视频会议时,即时检测该新参会者的参会终端所对应的可用网络资源;将各参会终端的最新可用网络资源与预设的网络预警阈值进行比较,以便获知当前参会终端中是否存在所连接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当有任一参会终端的可用网络资源小于网络预警阈值时,生成展示文件提示信息并发送至所有参会终端,以便提示各参会者当前会议中存在网络较差的参会人员,以便各参会者将会议中所需使用的展示文件提前上传至云端,以便网络较差的参会者利用闲置网络资源提前下载或上传展示文件。

46、本技术的发明目的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4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无线远程视频会议方法的步骤。

48、本技术的发明目的四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4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无线远程视频会议方法的步骤。

5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1、1. 摄像组件用于拍摄参会者视频数据,音频录播组件用于录制和播放参会者音频数据,显示组件用于显示参会者视频数据、文本数据和展示文件数据等,指令输入组件用于控制无线远程视频会议设备和输入文本数据等,无线通讯组件用于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和通讯功能,本地处理器用于存储和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及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处理单元用于运行无线远程视频会议方法,具体包括参会终端资源检测模块、优先级次序确定模块、流量资源对比模块和待传输数据确定模块,从而提高远程视频会议的稳定性。

52、2. 根据预设的检测周期定期检测各参会终端,以便获知各参会终端的计算机性能和所处的网络环境;由于在远程视频会议中,参会者可能需要向远程会议平台发送音频数据、视频数据、文本数据、演示文件等多种类型的会议数据,因此,获取会议属性信息,以确定所需进行的远程会议的需求,分析参会者对不同类型会议数据需求的迫切性,进而确定不同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会议开始后实时接收来自参会终端的所有类型的会议数据,统计每一会议数据类型对应的类型数据流量,并统计所有会议数据类型的数据流量之和为综合数据流量,将综合数据流量与可用网络资源进行对比,以判断该参会终端所对应的网络资源是否足以实时传输所有类型的会议数据;若可用网络资源不足以实时传输所有类型的会议数据,则根据各会议数据类型的优先级次序,将优先级较高的会议数据类型确定为待传输数据,例如,会议重点在于语音交流,则可以在用户网络较差的时候停止视频数据的传输,降低对参会终端所连接网络资源的需求,以保障音频数据的传输畅通,便于提高远程视频会议的稳定性。

53、3. 将未确定为待传输数据的若干会议数据类型的预处理属性设置为本地预处理型,以便后续对这些会议数据进行本地处理;将本地预处理型的会议数据输入至本地处理器中,根据预设的相应预处理程序和相应压缩程序,对待会议数据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和压缩,将经过相应预处理和压缩后的数据发送至远程会议平台,相对于直接将会议数据发送至远程会议平台,利用了本地处理器的计算机资源,降低了所需传输的数据流量,进而提高了远程视频会议的流畅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