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放站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82751发布日期:2023-12-25 14:19阅读:54来源:国知局
直放站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直放站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特别是在移动通信行业中,直放站产品作为解决移动通信或者专网通信信号补盲设备,以其部署简单、性价比高、覆盖面积大的特点,在一些通信行业的专网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2、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的行业所用的直放站产品的输出功率一般为10w,按照输出功率为10w的直放站产品的功放效率约10%左右。输出功率为10w的直放站产品的功放的功耗约100w、整机功耗约130w以上。由此可见,输出功率为10w的直放站产品的功耗较大。而在一般的行业中,受行业的运营要求的影响,一般的直放站所覆盖区域并非长时间需要被覆盖,特别是轨道交通专网集群调度信号,主要覆盖对象为工作人员;而在非地铁运营时间一般无需满功率覆盖轨道交通专网集群调度信号。但是,目前现有的技术方案暂时无法通过实时感知被覆盖区域人员位置、人员的有无,来实时调整直放站的功率。因此,随着行业的需求,亟需要一种可以自动调度直放站功率的方法,以降低直放站在行业非运营期功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放站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智能调度直放站的功率的技术缺陷。

2、一种直放站管理系统,包括:综合调度总后台、直放站子系统、多源异构感知子系统以及一个外接管理系统;

3、其中,

4、所述多源异构感知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多源异构感知设备,所述多源异构感知设备通过感知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中的环境数据,并依据所述环境数据形成与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对应的第一3d点云图以传输给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其中,所述环境数据包括现实环境中的各个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各个通信基站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每个通信基站所覆盖的人员信息;

5、所述直放站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直放站设备,所述直放站子系统负责将各个所述直放站设备的参数上报给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

6、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负责管理所述直放站子系统的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参数,并依据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参数以及与所述第一3d点云图,对所述外接管理系统对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发布与所述外接管理系统对应的调度信息。

7、优选地,当所述直放站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外接管理系统时,所述直放站子系统还包括直放站网管,所述多源异构感知子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点云算法服务器;

8、基于此,

9、所述直放站网管监控各个所述直放站设备,并通过目标接口与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进行协议对接以实现数据传输,各个所述直放站设备则通过目标协议与所述直放站网管进行协议对接以实现数据传输;

10、各个所述点云算法服务器负责实现各个所述多源异构感知设备上报的点云数据的融合,并形成对目标区域的实时的现实环境的数据的拼接以及对目标区域的实时现实环境中的人员的标定,得到与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对应的第二3d点云图;

11、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则负责监控各个所述外接管理系统,并依据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参数以及与所述第二3d点云图,对各个所述外接管理系统对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发布各个所述外接管理系统对应的调度信息。

12、优选地,所述多源异构感知设备支持的感知方式包括毫米波雷达感知方式、激光雷达感知方式、视频感知方式以及热感感知方式,并支持实现对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的全天候、全场景、全智能的感知。

13、优选地,各个所述多源异构感知设备与各个点云算法服务器成多对多的对应关系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14、一种直放站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介绍的任一项直放站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

15、利用多源异构感知子系统感知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的全域的3d实景数据,并构建与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对应的目标3d实景模型,同时将所述目标3d实景模型传输给综合调度总后台;

16、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接收所述目标3d实景模型,并依据所述目标3d实景模型,标注各个直放站设备的覆盖区域和各个直放站在所覆盖的区域的位置坐标信息;

17、利用所述多源异构感知直放站子系统的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识别出来的所有的人员的位置信息按照第一频率更新到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

18、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遍历所述直放站子系统的各个直放站的位置信息及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计算各个直放站的位置信息与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的相对位置距离;

19、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依据各个直放站的位置信息与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的相对位置距离,计算与各个直放站的位置所覆盖的正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距离最远的人员的位置信息;

20、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依据各个直放站的位置信息与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的相对位置距离,计算每个直放站发射的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

21、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依据每个直放站发射的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计算各个直放站的发射功率;

22、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系统依据所获取的各个直放站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发各个直放站的发射功率指标到各个直放站。

23、优选地,计算每个直放站发射的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的公式,包括:

24、;

25、其中,

26、表示每个直放站发射的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单位为分贝(db);

27、d表示信号的传播距离,单位为米(m);

28、是信号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

29、优选地,计算各个直放站的发射功率的公式,包括:

30、;

31、其中,

32、为每个直放站的发射功率;

33、为每个直放站的接收功率;

34、为每个直放站的发射天线增益;

35、为每个直放站的接收天线增益;

36、表示功率绝对值的单位;

37、表示天线与各向同性辐射器相比较的增益;

38、表示为一个功率的相对值;

39、l为每个直放站发射的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路径总损耗,其中,每个直放站发射的信号在空间传播的总损耗主要为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

40、一种直放站管理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41、第一感知单元,用于利用多源异构感知子系统感知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的全域的3d实景数据,并构建与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对应的目标3d实景模型,同时将所述目标3d实景模型传输给综合调度总后台;

42、标注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接收所述目标3d实景模型,并依据所述目标3d实景模型,标注各个直放站设备的覆盖区域和各个直放站在所覆盖的区域的位置坐标信息;

43、第二感知单元,用于所述多源异构感知直放站子系统的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识别出来的所有的人员的位置信息按照第一频率更新到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

44、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遍历所述直放站子系统的各个直放站的位置信息及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计算各个直放站的位置信息与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的相对位置距离;

45、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依据各个直放站的位置信息与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的相对位置距离,计算与各个直放站的位置所覆盖的正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距离最远的人员的位置信息;

46、第三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依据各个直放站的位置信息与各个直放站的覆盖区域的人员的位置信息的相对位置距离,计算每个直放站发射的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

47、第四计算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依据每个直放站发射的信号在空间传播的路径损耗,计算各个直放站的发射功率;

48、分发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综合调度总后台系统依据所获取的各个直放站的目标发射功率,下发各个直放站的发射功率指标到各个直放站。

49、一种直放站管理系统控制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50、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介绍中任一项所述直放站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5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前述介绍中任一项所述直放站管理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52、从以上介绍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直放站管理系统来管理直放站,该直放站管理系统可以包括:综合调度总后台、直放站子系统、多源异构感知子系统以及一个外接管理系统;其中,多源异构感知子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多源异构感知设备,各个多源异构感知设备可以通过感知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中的环境数据,并依据所感知的环境数据形成与目标区域的现实环境对应的第一3d点云图以传输给综合调度总后台,其中,多源异构感知设备所感知的环境数据可以包括现实环境中的各个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各个通信基站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每个通信基站所覆盖的人员信息;直放站子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直放站设备,其中,直放站子系统可以负责将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参数上报给综合调度总后台,以供综合调度总后台依据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参数来管理各个直放站设备;而综合调度总后台可以负责通过管理直放站子系统的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参数,并依据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参数以及与第一3d点云图,对外接管理系统所对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发布与外接管理系统对应的调度信息,以实现通过外接管理系统对应的调度信息来智能调度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功率。

53、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对于直放站所属区域进行3d点云实时监控,对于局部区域或者大场景区域根据点云数据分析,并自动化下发直放站最优的发射功率的控制信息,有效自动调度各个直放站设备的功率,可以单设备或者多设备联合实现自动化优化功耗的效果,扩大产品对于场景适用性,可以有效降低直放站在行业非运营期功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