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83137发布日期:2024-04-01 13:5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1、无线耳机因具有便捷性和迷你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特别是真无线(tws,true wireless stereo)蓝牙(bt,blue tooth)耳机。然而,由于tws耳机直接佩戴于用户耳部,其天线性能较易受到用户头部的影响,因此较难实现优良的天线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耳机,目的是通过在内腔狭窄的无线耳机中设置多个天线,以增多无线耳机的通信功能。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塞部、耳柄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耳塞部和耳柄部内的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

3、第一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端;

4、第一馈电单元,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

5、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二端,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所述第一端间隔设置;

6、第二馈电单元,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

7、第三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耳塞部,第三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8、其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中的一个辐射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耳塞部,另一个位于所述耳柄部;或者,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至少一部分都位于所述耳柄部。

9、在本技术中,具有耳塞、耳柄的无线耳机的内腔通常较狭窄。由于接地的天线辐射体的一端靠近其他两个天线辐射体,可以在无线耳机内形成双天线结构。将双天线结构设置在内腔狭窄的无线耳机中,有利于增多无线耳机的通信功能。另外,第一天线辐射体与第二天线辐射体共用接地的第三天线辐射体,有利于获得相对较好隔离度,且可以减少对无线耳机内部空间的占用。

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在所述第一端处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在所述第二端处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90°到270°的范围内。

1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135°到225°的范围内。

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第二端相对设置。

1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靠近所述第一馈电单元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馈电单元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1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是以下角度值中的一个:90°、120°、150°、160°。

15、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满足以下至少一种:

16、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且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电流,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二电流,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地电流,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二地电流,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一地电流的总和为第一等效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与所述第二地电流总和为第二等效电流,所述第一等效电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等效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17、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且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电流,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二电流,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地电流,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二地电流,所述第一地电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地电流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电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四预设阈值。

18、在本技术中,通过调整天线辐射体的摆放方向、等效电流方向和/或电流方向,有利于增大双天线结构中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之间的头模方向模式差异,进而有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1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耳柄部包括连接段、顶段、底段,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顶段、所述底段之间,所述连接段为所述耳塞部与所述耳柄部相连的区域,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自所述连接段延伸至所述顶段的部分,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包括自所述连接段延伸至所述底段的部分,或者,

20、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自所述连接段延伸至所述耳塞部的部分,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包括自所述连接段延伸至所述底段的部分,或者,

21、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自所述连接段延伸至所述顶段的部分,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包括自所述连接段延伸至所述耳塞部的部分。

2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耳柄部包括连接段、底段,所述连接段连接在所述耳塞部和所述底段之间,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由所述连接段向所述耳塞部延伸的部分,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包括由所述连接段向所述底段延伸的部分。

23、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2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耳塞部的第四端。

25、在本技术中,利用耳塞部的空间容纳第三天线辐射体,有利于获得相对较优的天线性能。

2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沿所述耳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还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耳塞部,所述第三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之间,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由所述第四端延伸到所述第三端以及由所述第三端延伸到所述第五端,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在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五端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一降互扰段、第二降互扰段以及降互扰段连接段,所述降互扰段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降互扰段和所述第二降互扰段之间,所述第一降互扰段、所述第二降互扰段均相对于所述耳柄部沿所述耳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降互扰段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降互扰段与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之间的间距均小于预设间距。

27、在本技术中,第三天线辐射体包括降互扰段,有利于提高第二天线辐射体对应的天线性能,且减小对第三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延伸的约束。

2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包括:

29、第四天线辐射体,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耳塞部;

30、第三馈电单元,所述第三馈电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的两端电连接。

31、在本技术中,在内腔狭窄的无线耳机中还设置环形天线,从而可以在无线耳机内形成三天线结构,这有利于增多无线耳机的通信功能。

3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三馈电单元为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作为环形天线工作,所述环形天线的电长度为a的整数倍,a=(0.7~1.3)×λ,其中,λ为目标谐振波长,所述目标谐振波长对应所述无线耳机的工作频段。

3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耳塞部呈截锥形,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相对于所述耳塞部周向设置。

3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呈伞形,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包括多个伞骨边和多个伞骨连接边,相邻两个伞骨边之间连接有且仅有一个伞骨连接边,所述多个伞骨边包括目标伞骨边,所述多个伞骨连接边包括第一伞骨连接边、第二伞骨连接边,所述目标伞骨边连接在第一伞骨连接边和第二伞骨连接边之间,第一伞骨连接边、第二伞骨连接边分别位于目标伞骨边的两端。

35、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的结构,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3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的目标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七预设阈值,所述目标平面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七预设阈值,所述目标平面为相对于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的轴线垂直设置的平面,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靠近所述第一馈电单元的一端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馈电单元的一端的延伸方向。

3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满足:

38、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且所述第三馈电单元为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电流,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二电流,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地电流,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二地电流,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一地电流的总和为第一等效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与所述第二地电流总和为第二等效电流,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三等效电流,所述第一等效电流与所述第三等效电流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第二等效电流与所述第三等效电流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

39、在本技术中,通过调整天线辐射体的摆放方向、等效电流方向和/或电流方向,有利于增大双天线结构中环形天线与其他天线之间的头模方向模式差异,进而有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4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耳塞部,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均位于所述耳柄部。

41、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电池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4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段、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耳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呈螺旋形,所述第一段连接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二段之间;或者,

43、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沿耳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44、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45、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段相对于所述耳柄部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46、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4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别位于所述耳柄部的两端。

48、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4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宽度的差值小于预设宽度。

50、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的结构,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5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耳柄部,且所述电池沿所述耳柄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52、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电池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5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

54、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作为第一天线工作,所述第一天线的电长度为b的整数倍,b=在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作为第二天线工作,所述第二天线的电长度为c的整数倍,其中,λ为目标谐振波长,所述目标谐振波长对应所述无线耳机的工作频段。

55、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的电长度,有利于实现谐振结构,进而获得相对较好的天线性能。

5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频段覆盖蓝牙频段。

5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一馈电单元形成单极天线或倒f天线。

5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二馈电单元形成倒f天线。

5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设置在所述无线耳机的壳体上。

60、在本技术中,将天线辐射体设置在壳体上,有利于减少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占用空间。

6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塞部和耳柄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耳塞部和耳柄部内的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

62、第一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耳柄部和/或所述耳塞部,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端;

63、第一馈电单元,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

64、第二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耳柄部和/或所述耳塞部,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二端;

65、第二馈电单元,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二端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

66、第三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耳塞部,第三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67、第五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五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五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耳塞部,第五天线辐射体包括第六端,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68、在本技术中,具有耳塞、耳柄的无线耳机的内腔通常较狭窄。由于接地的天线辐射体的一端靠近其他两个天线辐射体,可以在无线耳机内形成双天线结构。将双天线结构设置在内腔狭窄的无线耳机中,有利于增多无线耳机的通信功能。

69、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满足:

70、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且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电流,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二电流,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地电流,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五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五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二地电流,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一地电流的总和为第一等效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与所述第二地电流总和为第二等效电流,所述第一等效电流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等效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71、在本技术中,通过调整等效电流方向,有利于增大双天线结构中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之间的头模方向模式差异,进而有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72、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包括耳塞部和耳柄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耳塞部和耳柄部内的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

73、第一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耳柄部,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端;

74、第一馈电单元,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与所述第一端电连接,以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

75、接地的第三天线辐射体,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耳塞部,第三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76、环形天线,所述环形天线包括第四天线辐射体、第三馈电单元,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位于所述耳塞部,所述第三馈电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的两端电连接,以为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馈电。

77、在本技术中,具有耳塞、耳柄的无线耳机的内腔通常较狭窄。由于两个接地天线辐射体的各自端部分别靠近其他两个天线辐射体,因此可以在无线耳机内形成双天线结构。将双天线结构设置在内腔狭窄的无线耳机中,有利于增多无线耳机的通信功能。

78、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满足以下至少一种:

79、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的目标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七预设阈值,所述目标平面为相对于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的轴线垂直设置的平面,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的靠近所述第一馈电单元的一端的延伸方向;

80、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且所述第三馈电单元为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电流,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三等效电流,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耦合使得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上形成第一地电流,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一地电流的总和为第一等效电流,所述第一等效电流与所述第三等效电流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81、在本技术中,通过调整天线辐射体的摆放方向、等效电流方向,有利于增大双天线结构中双天线之间的头模方向模式差异,进而有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提升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82、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七预设阈值是以下角度值中的一个:45°、30°、15°、10°、5°。

83、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均沿所述耳柄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84、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85、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耳柄部包括连接段、顶段、底段,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顶段和所述底段之间,所述连接段与所述耳塞部相连,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由所述连接段向所述顶段延伸的部分。

86、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段连接在耳塞部和所述底段之间,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包括由所述连接段向所述底段延伸的部分。

87、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88、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耳塞部呈截锥形,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相对于所述耳塞部周向设置。

89、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呈伞形,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包括多个伞骨边和多个伞骨连接边,相邻两个伞骨边之间连接有且仅有一个伞骨连接边,所述多个伞骨边包括目标伞骨边,所述多个伞骨连接边包括第一伞骨连接边、第二伞骨连接边,所述目标伞骨边连接在第一伞骨连接边和第二伞骨连接边之间,第一伞骨连接边、第二伞骨连接边分别位于目标伞骨边的两端。

90、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耳塞部的第四端。

91、在本技术中,利用耳塞部的空间容纳第三天线辐射体,有利于获得相对较优的天线性能。

92、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沿所述耳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还包括第四端和第五端,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耳塞部,所述第三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五端之间,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由所述第四端延伸到所述第三端以及由所述第三端延伸到所述第五端,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在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五端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一降互扰段、第二降互扰段以及降互扰段连接段,所述降互扰段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降互扰段和所述第二降互扰段之间,所述第一降互扰段、所述第二降互扰段均沿所述耳柄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降互扰段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降互扰段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之间的间距均小于预设间距。。

93、在本技术中,第三天线辐射体包括降互扰段,有利于提高第二天线辐射体对应的天线性能,且减小对第三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延伸的约束。

94、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三馈电单元(223)为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214)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214)作为环形天线(203)工作,所述环形天线(203)的电长度为a的整数倍,a=(0.7~1.3)×λ,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221)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211)馈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211)与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213)耦合形成波长为b的整数倍的第一谐振结构,×λ,λ为目标谐振波长,所述目标谐振波长对应所述无线耳机(100)的工作频段。

95、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天线辐射体的电长度,有利于实现谐振结构,进而获得相对较好的天线性能。

96、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频段覆盖蓝牙频段。

97、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耳柄部,且所述电池沿所述耳柄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98、在本技术中,通过灵活调整电池在无线耳机内的位置,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所能够实现的天线性能,进而有利于调整无线耳机的数据传输效率、音频播放效果等。

99、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和/或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设置在所述无线耳机的壳体上。

100、在本技术中,将天线辐射体设置在壳体上,有利于减少天线辐射体在无线耳机内的占用空间。

101、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无线耳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两项:

102、驱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同时关闭所述第二馈电单元;

103、驱动所述第二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同时关闭所述第一馈电单元;

104、驱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同时驱动所述第二馈电单元,以向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馈电。

105、在本技术中,具有双天线结构的无线耳机可以具有灵活的天线驱动方式。

106、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耳塞部的第四端,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相对于所述耳柄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还包括远离所述第四端的第五端,所述第三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五端之间,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的连接在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五端之间的部分包括第一降互扰段、第二降互扰段以及降互扰段连接段,所述降互扰段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降互扰段、所述第二降互扰段之间,所述第一降互扰段、所述第二降互扰段均相对于所述耳柄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降互扰段到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间距、所述第二降互扰段到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的间距均小于预设间距,所述方法还包括:

107、驱动所述第三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三天线辐射体馈电。

108、在本技术中,具有三天线结构的无线耳机可以具有相对更灵活的天线驱动方式。

109、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应用于如所述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如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无线耳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至少两项:

110、驱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同时关闭所述第三馈电单元;

111、驱动所述第三馈电单元向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馈电,同时关闭所述第一馈电单元;

112、驱动所述第一馈电单元向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馈电,同时驱动所述第三馈电单元,以向所述第四天线辐射体馈电。

113、在本技术中,具有双天线结构的无线耳机可以具有灵活的天线驱动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