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仪蓝牙通讯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01094发布日期:2024-02-22 20:5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行车记录仪蓝牙通讯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蓝牙通讯,具体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蓝牙通讯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行车记录仪指的是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如果人员想要通过终端向行车记录仪发送操作命令,如通过手机查看行车记录仪中录制视频的缩略图,需先打开行车记录仪的wifi,然后查看行车记录仪的wifi的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set identifier,ssid)信息并输入密码等,将手机接入行车记录仪的wifi热点,最终才能实现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与行车记录仪之间成功通讯连接,进而实现终端向行车记录仪发送操作命令。

2、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与行车记录仪之间建立通讯连接的过程中,通过连接行车记录仪的wifi方式,需要人员查找行车记录仪的wifi的ssid信息再输入密码等,通讯连接的步骤较为繁琐,导致人员使用行车记录仪客户端的通讯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得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与行车记录仪通讯连接简单方便,提升通讯体验,本技术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蓝牙通讯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2、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行车记录仪蓝牙通讯方法,具体包括:

3、获取终端的蓝牙信号,并启动蓝牙功能;

4、基于所述蓝牙信号和所述蓝牙功能,与所述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建立通讯连接,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与所述行车记录仪之间已建立与所述终端的蓝牙协议的握手机制;

5、基于所述蓝牙协议,通过命令接收器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操作命令;

6、确定所述操作命令对应的目标数据,将所述目标数据添加至预设的内存池中,并通过预设的发送守候进程将所述内存池中的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到终端的蓝牙信号并启动蓝牙功能,说明终端和行车记录仪的蓝牙功能均开启。基于行车记录仪和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之间已做好蓝牙协议的握手机制,用户打开终端上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便能自动与行车记录仪建立通讯连接,方便后续两者进行数据传输。接着行车记录仪接收终端发送的操作命令,从存储的数据中确定操作命令对应的目标数据,即,用户想要从行车记录仪中获取的数据,并将此目标数据添加到内存池中,从而方便后续传输到终端出现数据丢失以及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最后通过发送守候进程将内存池中的目标数据发送到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从而使得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与行车记录仪通讯连接简单方便,无需在输入wifi密码等繁琐步骤后接入行车记录仪wifi的情况下,实现通讯连接,进而提升通讯体验。

8、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9、在所述行车记录仪所属的目标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间隔第一时长获取驾驶人员在第二时长内的驾驶操作;

10、若所述驾驶操作为目标操作,则从所述行车记录仪的正常录制模式切换至目标录制模式,所述目标操作为所述驾驶人员的非标准驾驶操作,所述目标录制模式为用于辅助驾驶人员观察行车记录仪录制视频细节的模式;

11、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关联的目标车辆事故,并统计所述目标车辆事故对应的诱导事件的出现数量;

12、根据所述出现数量,确定所述目标录制模式的第一持续时长,并在所述第一持续时长后,从所述目标录制模式切换至所述正常录制模式,所述出现数量越多,对应的第一持续时长越大;

13、若所述驾驶操作不为目标操作,在当前存在诱导事件情况下,从所述行车记录仪的正常录制模式切换至目标录制模式,并根据当前诱导事件对应的目标车辆事故的事故等级确定所述目标录制模式的第二持续时长;

14、在所述第二持续时长后,从所述目标录制模式切换至所述正常录制模式。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驾驶人员的驾驶操作如果为目标操作(非标准驾驶操作),说明目标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那么行车记录仪从正常录制模式切换到目标录制模式,从而使得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对应的录制画面方便人员进行事故细节溯源。接着获取目标操作关联的目标车辆事故对应的诱导事件,诱导事件出现数量越多,说明此目标车辆事故出现的概率越大,那么目标录制模式的第一持续时长越大,从而目标录制模式录制的范围区间较广,一旦事故发生,能尽量囊括在目标录制模式录制的视频中。如果驾驶人员没有非标准驾驶操作,那么根据当前诱导事件对应的目标车辆事故的事故等级,确定第二持续时长,从而使得一旦发生事故,相关的录制视频都是基于目标录制模式录制,方便事故溯源。

16、可选的,所述从所述目标录制模式切换至所述正常录制模式之后,还包括:

17、将所述目标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间段与对应的目标车辆事故建立对应关系,得到视频匹配表;

18、在所述目标车辆由行驶状态转换为驻车状态时,若所述目标车辆存在未知车辆事故,则从所述视频匹配表匹配所述未知车辆事故对应的目标持续时间段,所述未知车辆事故为所述目标车辆行驶过程中不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故原因的车辆事故;

19、截取各所述目标持续时间段对应的行车记录仪视频片段,并将各所述行车记录仪视频片段发送至所述终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驻车后,如果存在未知车辆事故,说明目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如轻微剐蹭未及时察觉,那么为了准确进行事故溯源,从视频匹配表中匹配未知车辆事故对应的持续时间段,并将各个持续时间段截取的行车记录仪视频片段发送给终端,从而方便人员从中快速筛选出未知车辆事故对应的视频画面。

21、可选的,所述从所述目标录制模式切换至所述正常录制模式之后,还包括:

22、若未发生车辆事故的所述持续时间段的连续个数超过第一个数,则增大所述第一时长,并减小所述第二时长;

23、若未发生车辆事故的所述持续时间段的连续个数未超过第一个数,则统计未发生车辆事故的所述持续时间段对应的第二时长中目标操作的目标个数;

24、筛选所述目标个数超过第二个数的第二时长,并确定为特定时长;

25、若所述特定时长的个数超过第三个数,则增加下一个所述持续时间段对应的第三持续时长。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续个数超过第一个数,说明在驾驶人员在较多连续的持续时间段内未发生事故,后续发生事故的概率降低,那么增大第一时长,即,降低检测此驾驶人员驾驶操作的频次,同时减小第二时长,即缩短驾驶操作的检测范围;如果连续个数未超过第一个数,不能确定此驾驶人员发生事故概率交底,在特定时长的个数超过第三个数时,说明之前较多的未发生车辆事故的持续时间段内驾驶人员存在频繁非标准驾驶的情况,进而说明驾驶人员驾驶的安全隐患较大,之所以未发生事故可能是运气较好,那么为了目标车辆后续的驾驶安全性,那么增加下一个目标录制模式的持续时间段的第三持续时长。

27、可选的,所述从所述行车记录仪的正常录制模式切换至目标录制模式之前,还包括:

28、在当前存在诱导事件情况下,确定当前诱导事件的类型;

29、若所述当前诱导事件的类型为拥挤车况类型,并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速大于车速阈值时,将预设的第一录制模式确定为目标录制模式,所述第一录制模式用于使所录制视频处于慢速播放状态;

30、若所述当前诱导事件的类型为视野受限类型,则将预设第二录制模式确定为目标录制模式,所述第二录制模式为所述正常录制模式的录制分辨率增大后的录制模式。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当前诱导事件的类型为拥挤车况类型,车辆之间车间距较小,并且在目标车辆的车速大于车速阈值,即车速较快时,为了方便发生事故时,能清楚观察到事故画面细节,将第一录制模式确定为目标录制模式,对此模式下录制视频进行慢速播放;如果当前诱导事件的类型为视野受限类型,一旦发生事故,录制的事故画面可能不清晰,那么将第二录制模式确定为目标录制模式,使得录制的事故画面清晰度较高,方便事故溯源。

32、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操作命令对应的目标数据,将所述目标数据添加至预设的内存池中,具体包括:

33、通过命令解析处理者对所述操作命令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命令;

34、若所述解析命令为数据获取命令,则从预设的命令表中匹配所述解析命令对应的用户回调信息;

35、根据所述用户回调信息,筛选所述数据获取命令对应的目标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数据添加至预设的内存池中,所述命令表中包括不同的命令以及对应的事件、用户回调信息;

36、若所述解析命令为动作操控命令,则从所述命令表中匹配所述动作操控命令对应的待执行事件,并执行所述待执行事件,得到执行结果反馈;

37、将所述执行结果反馈确定为所述操作命令对应的目标数据并添加至预设的内存池中。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得到解析命令后,准确确定用户需求,接着如果解析命令为数据获取命令,说明用户想要从行车记录仪中查询获取某些信息,那么通过命令表匹配对应的用户回调信息,进而准确确定用户需要的目标数据;如果解析命令为动作操控命令,说明用户通过行车记录仪客户端控制行车记录仪执行相应动作,那么匹配对应的待执行事件,并将行车记录仪执行完成的执行结果反馈作为目标数据添加到内存池,方便后续行车记录仪将准确的目标数据发送至用户的终端。

39、可选的,所述目标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目标数据包,所述通过预设的发送守候进程将所述内存池中的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具体包括:

40、将每个所述目标数据包通过发送守候进程发送至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并判断预设的接收守候进程是否接收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的回执;

41、若否,则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包发送失败;

42、若是,则判断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包是否全部发送完成;

43、在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包全部发送完成时,确定所述目标数据发送完成;

44、在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包未全部发送完成时,继续将下一个未发送完成的目标数据包发送至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并重复执行所述判断是否接收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的回执的步骤,直到所有所述目标数据包全部发送完成。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没有接收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的回执,说明行车记录仪客户端未成功接收到目标数据包,那么确定发送失败,此目标数据包需重新发送;如果接收到回执,说明行车记录仪客户端成功接收到目标数据包,那么如果所有目标数据包全部发送完成,那么确定目标数据完整发送到终端,否则,则未全部发送到终端,继续进行目标数据包的发送。从而使得终端接收到的目标数据的完整性。

46、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行车记录仪蓝牙通讯装置,具体包括:

47、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的蓝牙信号,并启动蓝牙功能;

48、通讯连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蓝牙信号和所述蓝牙功能,与所述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建立通讯连接,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与所述行车记录仪之间已建立与所述终端的蓝牙协议的握手机制;

49、命令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蓝牙协议,通过命令接收器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操作命令;

50、数据发送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操作命令对应的目标数据,将所述目标数据添加至预设的内存池中,并通过预设的发送守候进程将所述内存池中的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行车记录仪客户端。

5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信号获取模块获取终端的蓝牙信号并启动蓝牙功能后,通讯连接模块基于蓝牙信号和蓝牙功能,与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建立通讯连接,接着命令接收模块基于蓝牙协议所提供的通信通道,通过命令接收器接收终端发送的操作命令,最后数据发送模块确定操作命令对应的目标数据,将目标数据添加到内存池中,并通过发送守候进程将内存池中的目标数据发送到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从而使得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与行车记录仪之间的通讯连接较为简单方便,进而使得通讯更为便捷。

52、在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53、在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包括:

54、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5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6、获取到终端的蓝牙信号并启动蓝牙功能,说明终端和行车记录仪的蓝牙功能均开启。基于行车记录仪和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之间已做好蓝牙协议的握手机制,用户打开终端上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便能自动与行车记录仪建立通讯连接,方便后续两者进行数据传输。接着行车记录仪接收终端发送的操作命令,从存储的数据中确定操作命令对应的目标数据,即,用户想要从行车记录仪中获取的数据,并将此目标数据添加到内存池中,从而方便后续传输到终端出现数据丢失以及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最后通过发送守候进程将内存池中的目标数据发送到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从而使得终端中的行车记录仪客户端与行车记录仪通讯连接简单方便,无需在输入wifi密码等繁琐步骤后接入行车记录仪wifi的情况下,实现通讯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