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智能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1649发布日期:2024-01-06 22:51阅读:16来源:国知局
无线智能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智能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1、无线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区别于传统有线数据采集监控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对各种环境数据的无线采集、传输。

2、目前常规的智能采集系统往往采用传感器、智能网关搭建构成,实施期间,采用pc机作为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完成采集数据的实时显示和历史数据的存储;单片机作为数据采集终端和传输的核心,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和传输工作。在这种模式下,需要设计pc机与单片机之间通信协议,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互。该模式成本较高、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并且pc机需要安装和设计必要的应用软件,如果在空旷环境,pc机的用电来源情况还需要额外控制,不便于移动。

3、同时,相关的数据传输容易因为冗长问题而导致出错,需要适配合适的数据优化方式或是压缩方式。

4、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无线智能采集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智能采集系统。

2、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包括有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其中: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连接有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内设置有内置app,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配置有云平台,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将特征值实时上传云平台,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自动识别传感器是否接入,

3、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包括有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内设置有集成式电路模组,所述集成式电路模组上分别设置有adc模块、自动识别模块、fpga模块、cpu、存储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空中唤醒识别模块、配置模块、通讯模块,

4、所述通讯模块与手持终端通讯,令手持终端通讯读取和配置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到的数据,所述数据采用压缩算法,压缩后发往云平台,所述云平台接受数据后进行解压。

5、进一步地,上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设有数字接口,在接入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后,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给传感器供电,传感器自动上传自身信息,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通过数字协议识别传感器类型,启动相应特征值算法。

6、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中,所述传感器为振动传感器、超声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中的一种或是多种。

7、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中,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接收来自cpu的传感器接入的信息,选择开启或者关闭adc、fpga的采集模块,所述空中唤醒识别模块,通过广播模式监听来自云平台的信息。

8、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对传感器采集时设有对时功能,采集的数据带有时间戳。

9、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中,所述无线智能采集在未接入传感器时,检测接口电压为0v;在传感器接入时,检测接口电压为av,所述a为高电平,取值范围为2.5v至5v。

10、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中,所述云平台设置有用于保存各类数据的数据库,手持终端能调用数据库的数据做算法数据处理和页面展示,所述数据库能通过api接口的方式接入第三方平台。

11、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中,所述通讯模块设有wifi模组、蓝牙模组、5g模组。

12、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3、1、能够与手持终端进行通讯,提高实施、维护的便捷性。

14、2、传感器可以适配目前市面上的多种设备,可沿用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

15、3、增设云平台,对便于数据的存储与规划管理。

16、4、设有独立的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满足传感器数据的处理与对接。

17、5、整体构造简单,便于布局与实施。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包括有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连接有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内设置有内置app,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配置有云平台,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所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包括有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内设置有集成式电路模组,所述集成式电路模组上分别设置有adc模块、自动识别模块、fpga模块、cpu、存储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空中唤醒识别模块、配置模块、通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设有数字接口,在接入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后,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给传感器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振动传感器、超声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中的一种或是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智能采集在未接入传感器时,检测接口电压为0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平台设置有用于保存各类数据的数据库,手持终端能调用数据库的数据做算法数据处理和页面展示,所述数据库能通过api接口的方式接入第三方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设有wifi模组、蓝牙模组、5g模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智能采集系统,包括有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上设置有传感器,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连接有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内设置有内置APP,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配置有云平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将特征值实时上传云平台,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自动识别传感器是否接入,通讯模块与手持终端通讯,令手持终端通讯读取和配置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采集到的数据,数据采用压缩算法。由此,能够与手持终端进行通讯,提高实施、维护的便捷性。传感器可以适配目前市面上的多种设备,可沿用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增设云平台,对便于数据的存储与规划管理。设有独立的无线智能采集传输终端,满足传感器数据的处理与对接。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明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