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单元及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4819发布日期:2023-12-29 22:5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发声单元及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声学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单元及具有这种发声单元的可穿戴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朝向小型化发展。例如耳机类可穿戴电子产品,对于发声单元小型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2、传动的圆形平面喇叭的磁路设置是利用两个相邻磁铁,磁性相反进行导磁,磁铁的磁极方向均为y轴方向。此种方法,磁力无法有效的发挥,造成漏磁现象。此外,导磁部件占据较大的空间,且无法提供额外的磁场强度,不利于发声单元的小型化和薄型化。为了提高磁场强度,提高发声单元性能,通常的做法是使用体积更大、磁力更强的磁体,这种做法的结果同样不利于发声单元产品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声单元结构。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单元。

3、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壳体、振动膜片、音圈和第一磁路形成组件;第一磁路形成组件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内磁体和第一中间环形磁体和第一外环形磁体;所述音圈与所述第一中间环形磁体在轴向上彼此相对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内磁体和所述第一外环形磁体均轴向充磁且极性相反,所述第一中间环形磁体径向充磁,使得所述第一内磁体、所述第一中间环形磁体和所述第一外环形磁体形成的磁场在所述音圈处叠加。

4、根据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振动膜片与所述壳体的外缘相接,以在所述振动膜片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磁路形成组件和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第一磁路形成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音圈固定到所述振动膜片的与所述第一磁路形成组件相对的表面。

5、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一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的轴向一侧抵接所述第一外环形磁体,轴向另一侧抵接所述振动膜片的外缘。

6、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振动膜片轴向外侧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具有位于其中心的轴向通孔。

7、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二磁路形成组件,所述第二磁路形成组件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二内磁体、第二中间环形磁体和第二外环形磁体;所述第二中间环形磁体在轴向上与所述音圈相对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内磁体和所述第二外环形磁体均轴向充磁且极性相反,所述第二中间环形磁体径向充磁,使得所述第二内磁体、所述第二中间环形磁体和所述第二外环形磁体形成的磁场在所述音圈处叠加。

8、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内磁体、所述第二中间环形磁体和所述第二外环形磁体在径向上依次固定连接。

9、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二支撑环的轴向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外环形磁体,轴向另一侧抵接所述振动膜片的外缘。

10、根据又一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内磁体为环形,具有中心轴向通孔。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可穿戴电子产品,所述可穿戴电子产品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声单元。

12、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可穿戴电子产品包括耳机。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

9.一种可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电子产品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电子产品包括耳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壳体、振动膜片、音圈和第一磁路形成组件;第一磁路形成组件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内磁体和第一中间环形磁体和第一外环形磁体;所述音圈与所述第一中间环形磁体在轴向上彼此相对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内磁体和所述第一外环形磁体均轴向充磁且极性相反,所述第一中间环形磁体径向充磁,使得所述第一内磁体、所述第一中间环形磁体和所述第一外环形磁体形成的磁场在所述音圈处叠加。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发声单元的可穿戴电子产品。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昂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