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8608发布日期:2024-01-16 11:1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信息工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交换机。


背景技术:

1、光纤交换机是一种高速的网络传输中继设备,它采用了光纤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光纤交换机仅进行光电转换,不改变编码,不对数据作其他处理,交换机是针对以太网来说的,光纤交换机走的网络协议是:802.3协议,光纤交换机强调的是所有以太端口都是光口,只用于点对点的连接。光纤传输的优点是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在数据中心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铜退光进”的大背景下,光纤交换机在数据中心里受到了热捧。现在的数据中心交换机基本都是光纤交换机,以太网技术是光纤交换机的技术基础,光纤交换机一般可完成以太层的二三层转发,有的也可以做四到七层的数据转发。这类交换机也是我们日常基础最多的交换机,这类交换机不再采用线缆互连,采用全光端口,提供高速的转发速率端口。当然这些光端口也可以支持高速电缆,但最好的连接方式是光纤。光纤交换机采用无阻塞存储-转发交换模式,特别适合于信息点接入距离超出五类线接入距离、需要抗电磁干扰以及需要通信保密等场合,自然在数据中心里也适用。

2、现有光纤交换机存在的不足:

3、其一、当在光纤交换器搭载设备过多时,装置所搭载的传输线也会变多,过多的传输线易被裹乱,在传输线或设备故障时会对检修造成干扰,裹乱的光纤线也会对网速形成影响。

4、其二、当在光纤交换器搭载设备过多或交换机长时间工作,一直耗能,产生的热量过高,容易导致机房的温度偏高,一旦交换机出现散热困难的状态,就容易导致交换机元件发生参数变化,严重的可直接烧坏交换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纤交换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交换机,包括交换机外壳,所述交换机外壳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一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理线孔,所述固定框一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理线孔,所述第一理线孔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一理线板,所述第二理线孔的内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二理线板,所述第一理线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理线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合板;

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开设有风扇固定孔,所述风扇固定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扇,所述交换机外壳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交换机外壳的一侧开设有电源接口,所述交换机外壳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光纤接口,所述交换机外壳外侧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光纤接口,所述交换机外壳的另一侧开设有网线接口,所述第一光纤接口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交换机外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交换机外壳背面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光纤模块,所述交换机外壳背面的一侧固定套接有第一冗余电源,所述交换机外壳背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冗余电源。

4、进一步的,所述交换机外壳的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芯片,所述交换机外壳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接口,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接口,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线。

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垂直固定于交换机外壳的外侧,所述第一理线孔与第二理线孔的孔径为4cm,所述第一理线孔与第二理线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活动槽和第一理线板间隙为0.5mm,所述第二活动槽与第二理线板的间隙为0.5mm,所述第一连接块垂直固定于第一理线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块垂直固定于第二理线板的一侧。

6、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扇与风扇固定孔相互垂直,所述卡环与光纤接头相互契合,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倾斜角度为30度,所述光纤模块通过固定螺栓平行固定与交换机外壳的内侧。

7、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平行固定于交换机外壳内侧的底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第一控制接口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电路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控制接口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在第一冗余电源的接口处,所述导线的两侧分别联接有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顶部。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固定框和第一理线板,有利于避免网线和光纤线的缠绕,将光纤线通过固定框外侧的第一理线板进行分离固定,减少传输线的缠绕,通过将传输线进行分离固定可以减少光纤线的弯曲度,避免光功率的下降导致的网速降低。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散热扇、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有利于减少装置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产生的高温,通过散热扇将其装置内部的空气流通使装置内部的热量从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排出,避免了交换机散热困难,导致交换机元件发生参数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交换机,包括交换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交换机外壳(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一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理线孔(201),所述固定框(2)一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理线孔(202),所述第一理线孔(20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203),所述第一活动槽(203)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一理线板(204),所述第二理线孔(202)的内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205),所述第二活动槽(205)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二理线板(206),所述第一理线板(2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041),所述第二理线板(2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2061),所述第二连接块(20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合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的底部开设有风扇固定孔(4),所述风扇固定孔(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扇(401),所述交换机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散热孔(5),所述交换机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电源接口(501),所述交换机外壳(1)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光纤接口(502),所述交换机外壳(1)外侧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光纤接口(503),所述交换机外壳(1)的另一侧开设有网线接口(504),所述第一光纤接口(5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环(5021),所述交换机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孔(6),所述交换机外壳(1)背面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光纤模块(7),所述交换机外壳(1)背面的一侧固定套接有第一冗余电源(701),所述交换机外壳(1)背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冗余电源(7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外壳(1)的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板(8),所述散热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路板(801),所述第一电路板(8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芯片(802),所述交换机外壳(1)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路板(803),所述第一电路板(80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控制接口(804),所述第二电路板(803)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控制接口(805),所述第二电路板(8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线(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垂直固定于交换机外壳(1)的外侧,所述第一理线孔(201)与第二理线孔(202)的孔径为4cm,所述第一理线孔(201)与第二理线孔(20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活动槽(203)和第一理线板(204)间隙为0.5mm,所述第二活动槽(205)与第二理线板(206)的间隙为0.5mm,所述第一连接块(2041)垂直固定于第一理线板(204)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块(2061)垂直固定于第二理线板(206)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401)与风扇固定孔(4)相互垂直,所述卡环(5021)与光纤接头相互契合,所述第一散热孔(5)的倾斜角度为30度,所述光纤模块(7)通过固定螺栓平行固定与交换机外壳(1)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纤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8)平行固定于交换机外壳(1)内侧的底部,所述第一电路板(8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板(8),所述第一控制接口(804)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电路板(801)的顶部,所述第一控制接口(804)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在第一冗余电源(701)的接口处,所述导线(9)的两侧分别联接有第一电路板(801)和第二电路板(803)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信息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纤交换机,包括交换机外壳,所述交换机外壳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一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理线孔,所述固定框一侧的顶部开设有第二理线孔,所述第一理线孔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一理线板,所述第二理线孔的内侧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二理线板,所述第一理线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理线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合板,所述固定框的底部开设有风扇固定孔,所述风扇固定孔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散热扇,所述交换机外壳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散热孔。

技术研发人员:丁炳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丁炳男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