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57238发布日期:2024-02-20 21:0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多目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多目摄像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镜头转动结构的多目摄像机。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发展,多目摄像机的使用场景愈加广泛,多目摄像机通过多个可周向转动的镜头进行拍摄,从而实现多角度拍摄的目的。

2、多目摄像机由于涉及到多个镜头的周向转动,并且考虑到制造公差、装配间隙等,在设计时镜头的转动结构通常需要留有余量,而这又会导致镜头转动的平稳性较差;相关方案中,多是通过增设轴承或滚轮等实现镜头的转动,这就导致成本较高、结构复杂。

3、由此,急需一种镜头转动结构简单并且转动过程平稳的多目摄像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镜头转动结构的多目摄像机,该多目摄像机的镜头支架从两侧分别通过一对支撑部连接不同直径的环形滑轨,从而可实现镜头支架在周向转动过程中径向位置不偏离,即转动过程平稳,并且结构简单,从而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目摄像机,所述多目摄像机包括:

3、滑轨盘和安装于所述滑轨盘的至少两个镜头组件;

4、所述滑轨盘的中轴线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滑轨盘设有环绕所述中轴线的第一环形滑轨和第二环形滑轨,所述第一环形滑轨和所述第二环形滑轨为圆形并且其圆心位于所述中轴线,所述第二环形滑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环形滑轨的直径;

5、所述镜头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滑轨与所述第二环形滑轨之间的环形区域,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支架和安装于所述镜头支架的镜头主体;

6、其中,沿所述中轴线的径向方向,所述镜头支架朝向所述第一环形滑轨延伸有一对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被径向限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滑轨并沿所述第一环形滑轨移动;所述镜头支架朝向所述第二环形滑轨延伸有一对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被径向限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滑轨并沿所述第二环形滑轨移动;

7、以使所述镜头支架在沿着所述第一环形滑轨和所述第二环形滑轨绕所述中轴线周向转动过程中,所述镜头支架相较所述中轴线的径向位置不偏离。

8、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端部形成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伸入所述第一环形滑轨并被所述第一环形滑轨径向限位;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形成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头伸入所述第二环形滑轨并被所述第二环形滑轨径向限位。

9、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滑轨盘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分别固定有内压板和外压板;

10、其中,所述内压板和所述外压板中至少所述外压板为环形设置;

11、所述内压板与所述滑轨盘被所述内压板覆盖的环形区域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滑槽,一对所述第一环形滑槽相对设置,以使一对所述第一环形滑槽对接形成所述第一环形滑轨,并且,所述第一环形滑轨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外端呈开口设置;

12、所述外压板与所述滑轨盘被所述外压板覆盖的环形区域分别设有第二环形滑槽,一对所述第二环形滑槽相对设置,以使一对所述第二环形滑槽对接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滑轨,并且,所述第二环形滑轨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径向内端呈开口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球头指向所述中轴线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球头包括第一抵接环,所述第一球头在所述第一抵接环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呈降面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球头通过所述第一抵接环与所述第一环形滑轨抵接;

14、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球头指向所述中轴线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二球头包括第二抵接环,所述第二球头在所述第二抵接环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呈降面设置,以使所述第二球头通过所述第二抵接环与所述第二环形滑轨抵接。

15、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配置为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第一伸缩形变量;和/或,

16、所述第二支撑部配置为沿其延伸方向具有第二伸缩形变量。

17、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为沿其延伸方向的直线臂;

18、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为沿其延伸方向的波形弹臂,以使所述第二支撑臂沿其延伸方向具有所述第二伸缩形变量。

19、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滑轨盘在所述第一环形滑轨与所述第二环形滑轨之间的环形区域设有周向抵接壁,所述镜头支架相对所述中轴线的径向内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周向抵接壁抵接的第一弹性部;

20、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配置为:

21、沿所述中轴线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周向抵接壁呈过盈配合安装;并且,所述第一弹性部在受到所述周向抵接壁施加的沿所述中轴线径向方向的力的作用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产生与该力反向的径向弹力。

22、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一对第一弹臂;

23、其中,所述第一弹臂沿所述周向抵接壁的周向方向延伸,一对所述第一弹臂呈相互靠近的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弹臂的端部设有相对所述镜头支架的径向内端呈凸出设置第一弹性触点。

24、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沿所述中轴线的延伸方向,所述镜头支架朝向所述滑轨盘的轴向内端设有第二弹性部;

25、其中,所述第二弹性部配置为:

26、沿所述中轴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滑轨盘呈过盈配合安装;并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在受到所述滑轨盘施加的沿所述中轴线延伸方向的力的作用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产生与该力反向的轴向弹力。

27、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一对第二弹臂;

28、其中,所述第二弹臂沿所述中轴线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臂配置为沿其延伸方向的波形弹臂,一对所述第二弹臂呈相互远离的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弹臂的端部设有相对所述镜头支架的轴向内端呈凸出设置第二弹性触点。

29、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一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外端部之间的第二直线距离大于一对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端部之间的第一直线距离。

30、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目摄像机还包括:

31、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镜头支架沿所述中轴线的周向方向的一端或两端;

32、其中,对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径向位置,所述滑轨盘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啮合连接的环形齿轮。

33、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沿所述中轴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环形滑轨与所述第二环形滑轨分别位于所述滑轨盘的不同高度,或者,所述第一环形滑轨与所述第二环形滑轨分别位于所述滑轨盘的相同高度。

34、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镜头主体包括内镜头和封装所述内镜头的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内镜头被构造为:

35、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沿所述中轴线径向向内的方向和径向向外的方向对接并封装所述内镜头,所述内镜头沿所述中轴线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内镜头以所述中轴线的径向方向为自转轴方向自转;

36、其中,沿着所述中轴线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设有转轴孔,所述内镜头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用于插接于所述转轴孔并相对所述转轴孔转动;形成所述插接柱的周向壁部分地被构造成沿其延伸方向的第三弹臂,所述第三弹臂的端部设有相对所述周向壁呈凸出设置第三弹性触点;

37、并且,所述第二端面设有第四弹臂,所述第四弹臂相对所述第二端面呈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凸出设置。

38、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目摄像机还包括:

39、摄像机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轴;

40、束线环,外套于所述安装轴,所述束线环配置为绕所述安装轴自由转动;

41、其中,所述滑轨盘沿所述第一方向固定安装于所述摄像机壳体,所述滑轨盘的中心位置设有供所述安装轴穿过的轴孔,所述滑轨盘形成所述轴孔的径向内端与所述安装轴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束线环用于封盖所述环形槽;

42、其中,在所述摄像机壳体与所述滑轨盘之间的容置空间,所述摄像机壳体固定安装有主控电路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滑轨盘位于所述安装轴的不同高度,所述主控电路板与所述镜头组件分设于所述滑轨盘的两侧;

43、并且,所述束线环设有至少两个线缆通孔,以使自所述镜头组件伸出的线缆穿过所述线缆通孔和所述环形槽并连接于所述主控电路板。

4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镜头转动结构的多目摄像机,多目摄像机包括滑轨盘和安装于滑轨盘的至少两个镜头组件;滑轨盘设有不同直径的两个环形滑轨,然后,在两个环形滑轨之间的环形区域,镜头支架沿滑轨盘的径向方向分别通过一对支撑部与两个环形滑轨限位连接,从而对于镜头支架而言,针对其在周向转动过程中由于例如结构公差、装配间隙等可能造成的径向晃动的技术问题,沿着滑轨盘中轴线的径向方向,本实施例首先在镜头支架的两端设置同轴的两个环形滑轨,然后,镜头支架从两端分别通过一对支撑部伸入每个环形滑轨,即,镜头支架朝向第一环形滑轨的一端通过一对第一支撑部与第一环形滑轨连接,镜头支架朝向第二环形滑轨的一端通过一对第二支撑部与第二环形滑轨连接;这样,相对镜头支架的周向转动方向,镜头支架从两侧整体通过四个支撑部与两侧的环形滑轨连接,从而,能够理解,在镜头支架周向转动过程中,上述镜头转动结构可以抵消结构公差、装配间隙等,保证镜头支架相较中轴线的径向位置不偏离;其中,上述径向位置不偏离是指镜头支架相对滑轨盘中轴线的径向距离恒定,也即是避免径向晃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