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08136发布日期:2024-03-13 20:5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申请涉及终端,尤其涉及一种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支持多种拍照模式。当用户需要通过电子设备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中相机应用程序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高速拍摄模式或者抓拍模式),使得相机应用控制摄像图进行拍照时,以较低的曝光时长来拍摄运动物体。这样,便可以减少对运动物体拍摄时产生的运动模糊问题。可以理解的,由于曝光时长较短,所以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需要电子设备处于光线充足的环境中,以便电子设备可以抓拍到运动物体瞬间状态的清晰图像。

2、当电子设备的拍摄时的环境为光线充足的户外场景时,光源为不会产生频闪的自然光,电子设备拍摄的图像无异常符合用户需求。当拍摄环境为室内时,光源则一般是会随市电周期变化而变化的照明设备(例如电灯)。即照明设备的亮度会受交流电的影响,随着交流电幅值的周期性变化,照明设备的亮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照明设备在50赫兹(hz)交流电的驱动下工作,则每秒钟照明设备频闪100次。这种情况下,在采用短曝光(即较短的曝光时长)进行拍摄中,由于摄像头拍摄图像采用的是行曝光,光源的频闪则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摄像头采集图像的过程中不同行的亮度不一致,从而使得最终生成的图像上存在明亮程度不同的条纹,影响用户的拍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去除图像中的banding现象,提高用户的拍摄体验。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拍摄场景的光源包括亮度周期性变化的频闪光源。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被摄主体相同,第一图像中存在图像条带banding,第二图像存在运动模糊;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特征量;特征量用于表征光源亮度变化;基于特征量对第一图像中的banding进行去除,得到目标图像。

4、基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拍摄图像时,可以同时获取长曝光图像(即第二图像)和短曝光图像(即第一图像)。由于长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长较长且为光源亮度变化半周期的整数倍,所以该长曝光图像中不会存在banding,但会存在运动模糊。而短曝光图像的曝光时长较短且不为光源亮度变化半周期的整数倍,所以该长曝光图像中会存在banding,但不会存在运动模糊。基于此,电子设备可以利用长曝光图像和短曝光图像得出能够表征光源亮度变化的特征量。基于该特征量,则可以进一步对短曝光图像进行处理以去除banding,从而得到无banding且无运动模糊的图像,保证了用户的拍摄体验。

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括:通过第一摄像头采用第一曝光时长进行行曝光以获取第一图像,并通过第二摄像头采用第二曝光时长进行行曝光以获取第一图像;其中,第一曝光时长小于第二曝光时长,第一曝光时长不为光源亮度变化的半周期的整数倍,第二曝光时长为光源亮度变化的半周期的整数倍。

6、基于上述设计方式,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自身具备的多个摄像头同时或近似同时的获取到的包括针对运动物体的短曝光时长在内的不同曝光时长(包括第一曝光时长和第二曝光时长)的多个图像。该多个不同曝光时长的图像则背景高度一致,且被摄主题的位置高度一致。这样一来,便可以得到一致性足够好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而可以得到能够更好的表征光源亮度变化的特征量,进而得到无banding且无运动模糊的目标图像,提高用户的拍摄体验。

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包括:响应于用户对目标应用的拍摄功能的开启操作,显示拍摄界面;响应于用户在拍摄界面中实施的拍摄操作,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8、基于上述设计方式,电子设备便可以在拍摄功能开启的情况下,顺利的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特征量,包括:确定第一图像的banding方向;将第一图像沿banding方向进行逐像素相加,得到第一图像对应的第一向量,并将第二图像沿该banding方向进行逐像素相加,得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二向量;将第一向量进行亮度转换得到第一亮度向量,并将第二向量进行亮度转换得到第二亮度向量;基于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确定特征量。

10、基于上述设计方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是不同摄像头获取的,所以必然存在移动的内容不一致问题。考虑到同行或同列像素的累加,是可以将运动模糊和图像内容不一致对同位置像素的影响减小。所以,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同行或同列的像素进行累加处理,得到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而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中的元素会存在反映不同颜色空间的不同值,所以为了避免颜色的影响,可以对第一向量和第二相连进行亮度转换得到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之后,则可以基于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得出能够更为准确的表征出光源亮度变化的特征量。此外,由于光源亮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与flicker条纹方向(即banding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以这里的像素累加可以是在banding方向上的累加。这样一来,便可以顺利得到特征量,方便对第一图像中的banding进行去除,从而得到目标图像。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将第一向量进行亮度转换得到第一亮度向量,并将第二向量进行亮度转换得到第二亮度向量,包括:利用预设亮度转换公式,对第一向量中的元素进行亮度转换,以得到第一亮度向量;利用预设亮度转换公式,对第一向量中的元素进行亮度转换,以得到第二亮度向量。

12、基于上述设计方式,依据特定的亮度转换公式,便可以将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中,元素包括的不同颜色空间的值整合为亮度,避免后续确定特征量时,颜色的影响。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基于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确定特征量,包括:将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逐元素相除,得到特征量。

14、基于上述设计方式,由于第一亮度向量是可以反映出第一图像中,光源亮度的变化和图像中物体本身的颜色等特征造成的亮度变化;而第二亮度向量则是可以反映出第二图像中物体本身的颜色等特征造成的亮度变化。所以通过将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逐元素相除,便可以得到能够表征光源亮度变化的特征量,为后续去除banding提供了数据支持。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基于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确定特征量,包括:利用向量生成模型对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亮度向量;向量生成模型具备利用存在banding且无运动模糊的图像的亮度向量,和不存在banding且存在运动模糊的图像的亮度向量,得到与存在banding且无运动模糊的图像的亮度向量表征的除光源亮度变化以外的亮度特征,相同的亮度向量;第三亮度向量表征的亮度变化特征与第一亮度向量表征的除光源亮度变化以外的亮度变化特征相同。

16、实际中电子设备的不同摄像头的规格是不一致的,即不同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采集图像的性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两者同位置的像素可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基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得到的特征量会因为该问题不能很精准的反映出光源亮度的变化,进而不能得到呈现效果更好的目标图像。基于此,为了得到更能精准的反映出光源亮度的变化的特征量,上述设计方式中,可以采用预先训练的向量生成模型对第一亮度向量和第二亮度向量进行处理,得到亮度变化特征与第一亮度向量表征的除光源亮度变化以外的亮度变化特征相同的第三亮度向量。可以认为通过与第一摄像头相同规格的摄像头,采用第一曝光时长对第一图像中的内容进行拍摄得到图像后,对该图像进行与第一图像生成第一亮度向量相同的处理过程后,得到的即为第三亮度向量。这样一来,使用第一亮度向量和第三亮度向量生成特征量,则可以消除由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规格不同导致对特征量的不利影响,得到更能反映出光源亮度变化的更为精准的特征量。

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利用向量生成模型对第一亮度向量与第二亮度向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亮度向量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至少一组样本数据和与样本数据对应的监督数据;样本数据包括第一样本亮度向量和第二样本亮度向量,监督数据包括第三样本量向量;第一样本亮度向量为存在banding且无运动模糊的第一样本图像的亮度向量,第二样本亮度向量为不存在banding且存在运动模糊的第二样本图像的亮度向量,第三样本亮度则为第三样本图像的亮度向量;第一样本图像、第二样本图像和第三样本图像的被摄主体相同;拍摄第一样本图像的摄像头与拍摄第二样本图像的摄像头规格不同,拍摄第一样本图像的摄像头与拍摄第三样本图像的摄像头规格相同;以至少一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样本数据对应的监督数据作为监督信息,迭代训练初始向量生成模型,以得到训练后的向量生成模型。

18、基于上述设计方式,可以通过监督学习的方式,训练得到向量生成模型。该向量生成模型具备利用存在banding且无运动模糊的图像的亮度向量,和不存在banding且存在运动模糊的图像的亮度向量,得到与存在banding且无运动模糊的图像的亮度向量表征的除光源亮度变化以外的亮度特征,相同的亮度向量的能力。为后续确定特征向量提供了数据支持。

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基于特征量对第一图像中的banding进行去除,得到目标图像,包括:在banding方向为图像中行方向的情况下,将第一图像与特征量进行逐列相除,得到目标图像;在banding方向为图像中列方向的情况下,将第一图像与特征量进行逐行相除,得到目标图像。

20、基于上述设计方式,根据banding方向的不同,便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使用特征量去除第一图像中的banding,从而得到目标图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拍摄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

22、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被摄主体相同,第一图像中存在图像条带banding,第二图像存在运动模糊。处理模块,则用于基于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特征量;特征量用于表征光源亮度变化。处理模块还用于基于特征量对第一图像中的banding进行去除,得到目标图像。

2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摄像头、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拍摄方法。

24、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拍摄方法。

25、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拍摄方法。

26、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