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8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与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相同的服务区内构成微小区、并从与小区移动通信系统所分配的频带相同的频带选择不存在干扰问题的信道而在微小区内共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考虑在与已构成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相同的服务区内构成微小区、并共用同一频带的移动通信系统。这种现有例示于
图1至图3。
图1是无线基地台的配置图,原有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以下称‘方式A’),由以无线基地台101为中心的多个无线区构成服务区102。该方式所分配的无线电频带被分成多个信道组,这些信道组在仅相隔一定距离的无线区中反复重新使用。在服务区102内还配置具有与方式A不同的方式或虽为同一方式但为可独立运行的方式(以下称‘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103,构成服务区104。由于无线基地台103的频带与方式A所分配的无线电频带相同,所以应在选择相互间不存在干扰问题的信道后方能使用。
图2是相互干扰的说明图。无线基地台103在信道的选择上应考虑的相互干扰有与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01、方式A的移动台105、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103、及方式B的移动台106有关的如下4种干扰。即(a)从方式B的移动台106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01的上行干扰,(b)从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103对方式A的移动台105的下行干扰,(c)从方式A的移动台105对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103的上行干扰,(d)从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01对方式B的移动台106的下行干扰,以往为选择在相互干扰上不存在问题的信道,必须在考虑如上所述的4种相互干扰后进行选择,但作为简单的方法,可采用在方式B的服务区内配置电场监视装置用以测定从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01对方式B的服务区104的下行干扰电平、即上述(d)的干扰电平的方法。该方法示于图3。在该方法中,在方式B的服务区104内设置数台可以测定从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01接收的电场电平的电场监视装置107,并根据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103的指示,对方式A中使用着的全频率(信道)的接收电场电平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报告无线基地台103。在接收到来自电场监视装置107的报告的无线基地台103中,考虑上行和下行线路的发送功率差、馈线损耗差等,根据所测得的线路的电平推断上述(a)的干扰电平、即从方式B的移动台106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01的上行干扰电平,并根据推断结果进行可否使用的选择。
图4示出无线基地台101及电场监视装置107的详细结构。无线基地台101备有用来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收发信机111及基地台控制装置112,电场监视装置107备有用于测定从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接收的电场电平的电场监视接收机113、电场电平检测器114、及根据接收到的电平判断可否使用的控制装置115。控制装置115测定在方式A中使用的全频率(信道)的接收电场电平,根据该值推断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的上行干扰电平,并与预先设定的电平阈值进行比较,如在阈值以下则判定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没有干扰影响,并通知基地台控制装置112可以使用该信道。基地台控制装置112则将收发信机111的使用信道设定为由控制装置115所通知的信道。
然而,为了高精度地测定下行干扰电平,必须精细地设置多个电场监视装置,存在设置费用庞大的缺点。并且,也考虑到将电场监视装置仅设置在象无线基地台那样的必要的场所,借以限制设置数,但在该情况下却存在着难于选定设置位置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一种不需要用于测定来自原有方式的无线基地台的下行干扰电平的专用电场监视装置、且使干扰电平的测定精度飞跃提高的移动通信系统。
按照本发明的第1观点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备有属于第1移动方式的第1群无线基地台,由以该第1群的各无线基地台为中心的多个无线区构成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在该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内设置与第1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的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第2群无线基地台,该第2群无线基地台分别包含从与第1群无线基地台及其他第2群无线基地台之间的相互干扰量在预定值以内的信道选择控制信道及通信信道的装置及将所选信道分配给位于该无线基地台服务区内的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装置,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选择装置包含对移动台指定信道并指令进行电场强度测定的装置、及从该移动台接收与所指定信道的电场强度测定结果有关的信息的装置,在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备有将接收频率调谐到由指令装置指定的信道并测定其电场强度的装置、及将测得的结果向接收装置报告的装置。
即,对位于服务区内的移动台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或通信信道指定应测定来自无线基地台的电场电平的信道,收到测定指示的移动台利用移动台通常具有的电场电平测定功能测定所指定信道(频率)的电场电平,并将测定结果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通信信道报告给无线基地台。据此,可以将原有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用作第1移动通信系统,并在与其服务区相同的服务区内构成第2移动通信系统。
将可在第1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频带分成多个信道组,并分配给第1群无线基地台以便在相互分离开的无线区内反复重新利用,第1群无线基地台可以包含对各信道分别附加用于识别其各自电台的基地台识别码后发送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包含对来自第1群无线基地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调后识别其基地台识别码的装置、及将识别出的基地识别码与用测定装置对电场强度的测定结果一起由报告装置向接收装置发送的装置,选择装置可以包含根据接收装置收到的基地台识别码将该无线电信号信道按每个使用该信道的无线基地台进行分组并对在每个分组内属于该分组的信道中测出的电场强度进行运算处理求出一个代表值的装置、及根据由求取该代表值的装置求出的代表值以信道组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装置。按照这种结构,当接收电场电平变化特性处在选择性衰落环境下从下行干扰电平推断上行干扰电平时,能将应加上的上行线路变化裕量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并在新构成方式的无线基地台中使用尽可能多的无线信道。
作为上述代表值可使用平均值或50%中间值等的统计值。
选择装置可以根据每个信道的电场强度的测定值以信道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当识别装置识别出其他基地台识别码时,或当对同一信道新测出的电场强度与上一次测出的电场强度之差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可使以信道为单位的判断优先。
以信道组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结构,也可采用与上述第1观点不同的实施形态。即按照本发明的第2观点提供的移动通信系统,备有属于第1移动方式的第1群无线基地台,由以该第1群的各无线基地台为中心的多个无线区构成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对第1组无线基地台进行分配,将可在第1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频带分成多个信道组并在相互分离开的无线区内反复重新利用,第1群无线基地台可以包含对各信道分别附加用于识别其各自电台的基地台识别码后发送的装置,在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内设置与第1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的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第2群无线基地台,该第2群无线基地电台包含从分别与第1群无线基地台及其他第2群无线基地台之间的相互干扰量在预定值以内的信道选择控制信道及通信信道的装置及将所选信道分配给位于该无线基地台服务区内的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装置,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备有与选择装置连接的电场监视装置,该电场监视装置包含对来自第1群无线基地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调后识别其基地台识别码的装置、根据识别出的基地台识别码将该无线电信号的信道按每个使用该信道的无线基地台进行分组并对在每个分组内属于该分组的信道中测出的电场强度进行运算处理求出一个代表值的装置、及根据由求取该代表值的装置求出的代表值以信道组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装置。
电场监视装置可以备有根据每个信道的电场强度测定值以信道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装置、及在电场监视装置开始启用时或复位后使以信道为单位判断的装置优先工作、然后再使以多个信道为单位判断的装置优先工作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装置可以包括当识别原有基地台的装置识别出的原有基地台改变时,或当对同一信道新测出的电场强度与上一次测出的电场强度之差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使以信道为单位判断的装置优先工作的装置。
图1是现有技术的说明图,无线基地台配置的表示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无线基地台配置中相互干扰的说明图。
图3是现有的下行干扰电平测定方法的表示图。
图4是表示测定无线基地台内下行干扰电平时的现有无线基地台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原有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及通信信道的信号格式一例的表示图。
图7是表示无线基地台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8是表示移动台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9是具体工作的说明图。
图10是TDMA方式的移动台中的测定说明图,表示3个信道TDMA的信号格式图。
图11是FDMA方式的测定说明图。
图12是FDMA方式的测定说明图。
图13是上行线路及下行线路的使用频带的说明图。
图14是选择性衰落的说明图。
图15是同一信道中的上行线路及下行线路的接收电平差的说明图。
图1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17是表示无线基地台与电场监视装置共用设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8是表示无线基地台与电场监视装置分别设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9是控制装置的控制流程图图20是无线基地台使用着的与测定结果的记录内容相同的信道的分组的一例的表示图。
图21是信道可否使用表的一例的表示图。
图22是表示无线基地台与电场监视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框图。
图23是表示α判定的控制流程图图24是信道可否使用表的一例的表示图。
图25是表示控制装置的总体控制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控制装置的总体控制动作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图6示出原有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及通信信道的信号格式的一例。
该移动通信系统备有在原有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2内与该小区域移动通信系统独立设置的无线基地台3,该无线基地台3可从与小区移动通信系统所分配的频带相同的频带选择在相互干扰上不存在问题的信道,并将所选信道分配给位于该无线基地台3的无线区内的移动台6。无线基地台3的信道选择,通过对移动台6指定应测定电场强度的信道并从该移动台接收与指定信道的电场强度测定结果有关的信息进行。在移动台6中,将接收频率调谐到所指定的信道后测定电场强度,并将测出的结果报告无线基地台3。
在下文中,将提供服务区2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称作‘方式A’,将无线基地台3所属的移动通信系统称作‘方式B’。作为方式A,例如可以考虑在目前日本国内的行政部门提供的财团法人电波系统开发中心的汽车电话系统标准规格RCR STD-27中规定的数字汽车方式,作为方式B可考虑将该数字汽车方式作部分变更后的方式。
在服务区2内备有属于方式A的多个无线基地台1(在图中表示为‘A的基地台’),由以各无线基地台1为中心的多个无线区构成方式A的服务区2。方式A所分配的无线电频带被分成多个信道组,这些信道组在仅相隔一定距离的无线区中反复重新使用。在各无线基地台1中设有进行发送、入呼的接续控制的控制信道及进行通信的通信信道。如图6所示,在这些信道中,包含用于识别各个无线基地台1的基地台识别码、及含有通信信道时的信息数据和控制信道时的发送功率等无线基地台单独信息的控制码。作为基地台识别码,例如可用财团法人电波系统开发中心的汽车电话系统标准规格RCR STD-27中规定的色码。控制信道及通信信道均由无线基地台发信而移动台收信的下行线路及移动台发信而无线基地台收信的上行信道构成。
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3的无线区设定得比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的无线区小。在图5的例中,为简单起见假定无线基地台3只有1个,以其无线区作为方式B的服务区4。
图7是表示无线基地台3的结构例的框图,图8是表示移动台6的结构例的框图。无线基地台3除了进行通信用的发送机21和接收机22之外还备有将信道序号的信号编码的编码器23;对从移动台发送的电平信息等信号进行译码的译码器24;及进行总体控制的控制装置25。移动台6除了进行通信用的发送机31和接收机32之外还备有用于对从无线基地台3发送的应测定信道序号的信号进行译码的译码器34;用于监视方式A信道的电场电平检测器35;用于对该信道内所含有的例如色码等信号进行译码的译码器36;将接收器31的输出切换到译码器34、电场电平检测器35、及译码器36中任何一个的切换开关33;将色码等信号编码后输出到发送机32的编码器37;及进行总体控制的控制装置38。
图9是具体工作的说明图。参照图6至图8说明其工作。
(1)首先,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3选择位于方式B的服务区4内的移动台6。
(2)无线基地台3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或通信信道对选出的移动台6发出电平测定要求,指定应测定的信道(频率)。
(3)在收到电场电平测定指示的移动台6中,按照控制装置38的指示将接收机31的接收频率调谐到所指定的信道,由电平检测器35测定来自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的电场电平,并与信道序号一并存储在控制装置38内的存储器中。并且,由译码器36对测定后信道内含有的色码等信号进行译码,也同时存储在控制装置38内的存储器中。
(4)控制装置38自动地或按照由无线基地台3发来的指示将信道序号、电场电平及色码等通过编码器37和发送机32发送到无线基地台3。
(5)无线基地台3对从移动台6发送的内容译码,并与信道序号一并存储在控制装置25内的存储器中。
(6)控制装置25考虑上行和下行线路的发送功率差、馈线损耗差等,根据每个测定后信道的下行电场电平推断从方式B的移动台6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的上行干扰电平,并进行可否使用的选择。
但是,图9的虚线部分表示根据无线基地台3的要求传送测定结果时的情况。
在无线基地台3与移动台6之间的信号传送所使用的信道与移动台6处在等待接收中时及通话中时不同。这里,根据财团法人电波系统开发中心的汽车电话系统标准规格RCR STD-27中规定的信号传送方法进行说明。在移动台6处于等待接收中的状态时,使用个别小区用的信道(SCCH)进行电平测定要求的发送及信道序号、电场电平、色码等的回送。但是,在等待接收中的移动台,通常只是间歇地接收全呼叫信道(PCH),对于个别小区用信道来说,仅限于在进行位置登录操作时才能接收。因此,从无线基地台3发送电平测定要求必须在移动台6处在能接收个别小区用信道的状态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假定在移动台6中以一定时间周期进行位置登录操作,则最好在进行位置登录操作的移动台6能够接收SCCH时的状态下从基地台发送电平测定要求。而当移动台6在通话中时,可采用高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进行电平测定要求的发送及信道序号、电场电平、色码等的回送。
图10是TDMA(时分多址)方式的移动台中的测定说明图,示出3信道TDMA的信号格式。在TDMA方式中,即使在通信中或不进行通信的等待接收中,也存在移动台不使用的时隙。如利用这段时间测定被指定的电场强度,并不妨碍所选择的移动台的通信。
图11和图12是FDMA(频分多址)方式中的测定说明图。在FDMA方式中,由于移动台进行通信期间一般进行着固定收信业务,所以如进行指定信道的电场强度测定,不妨碍该期间的通信。因此在FDMA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选择不进行通信而在等待接收中移动台,并在该移动台中进行测定。或如图12所示,移动台存储指定的信道序号,在不进行通信的等待接收中,进行指定信道序号的电场电平的测定。但是,图12的虚线部分表示根据无线基地台的要求传送测定结果时的情况。
在以上的说明中,举例说明了伴随着移动台电场强度的测定对移动台中色码等信号进行译码的情况,但为使装置结构及测定简单起见,也可只测定电场强度。
这样,由于由移动台测定电场强度,所以根本不需要固定的电场监视装置。而且,因移动台在B方式的服务区内各处移动,所以可以得到服务区的实际上全区域上的方式A的干扰电平信息,因而能获得与在服务区内精细地设置多个电场监视装置同等的效果。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将服务区内的移动台作为电场监视装置使用,所以根本不需要设置固定的电场监视装置,经济性优异。此外,因移动台可在服务区内移动到每个角落,所以可获得与在服务区内到处设置固定的电场监视装置同等的测定精度,能以高精度选择不会造成干扰的信道。
在以上的说明中,可以根据从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到方式B的移动台的下行干扰电平测定值推断从该移动台到无线基地台的上行干扰电平。但是,如图13所示,当移动台发送而无线基地台接收的上行线路与无线基地台发送而移动台接收的下行线路使用不同的频带时,存在选择性衰落的影响,有时由下行干扰电平推断上行干扰时得不到高的精度。以下对这种情况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移动通信中,在各种建筑物上反射后的电波在到达接收点时具有延迟时间差,所以如果如图2(d)所示由方式B的移动台接收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发出的电波,则每个信道(频率)上的接收电场电平不同。这样的例子示于图14。一般称之为选择性衰落,其变化特性随到达接收点电波的延迟时间差而不同。而且,其振幅达到数十dB的范围,非常之大。因此,在如图13所示的上行线路(移动台发送、无线基地台接收)和下行线路(无线基地台发送、移动台接收)使用不同频带的方式中,测定下行线路的接收电场电平并据此精确地推断上行线路的接收电场电平,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用图2的(d)中示出的下行线路的干扰电平推断(a)的上行干扰电平时,有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因而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造成很大的干扰影响,必须预先估计该误差值从而对推断值进行修正。例如,即使接收来自同一个无线基地台的干扰波,但如信道(频率)不同,则或者下行干扰电平小而上行干扰电平大,或者相反下行干扰电平大而上行干扰电平小。因此,当由下行干扰电平推断上行干扰电平时,若想要在全信道上极力减小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造成的干扰影响,就必须充分地考虑上述变化。这时,例如假定为图15的模式1、即下行干扰电平小而上行干扰电平大的情况,可以将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的变化差估计得较大。但是,如估计得过大,则如图15的模式2、即下行干扰电平大而上行干扰电平小时,推断出的值就会比实际的上行干扰电平过大,因而有时实际上该信道能够使用但却被判定为不可使用。
即,假定下行线路信道的电平变化幅度为20dB时,如进行最严格的估计,则上行线路变化裕量最低必须一律为20dB,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的上行干扰电平变为在由方式B的移动台测出的各信道的接收电场电平上一律加上20dB后的值。因此,将测出的下行线路的干扰电平一律按上行线路变化裕量修正后的上行干扰电平与电平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可否使用。由于信道的不同,上行线路变化裕量有时留得过大,所以对实际上可作为不会造成干扰的线路使用的信道往往也被判定为不可使用,因而可按方式B使用的信道数就变少了。
因此,可以不是对每个信道推断上行干扰电平以判定其可否使用,而是对每个无线基地台总括地推断上行干扰电平,并以无线基地台为单位判定信道可否使用。即,在接收电场电平变化特性处在选择性衰落环境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当测定原有方式的无线基地台的下行干扰电平、并由该值推断施加到原有方式的无线基地台的上行干扰电平时,特别指定出由同一无线基地台使用着的无线信道,求出由该信道接收到的下行干扰电平的代表值、例如平均值,并在该值上加上上行线路变化裕量,以无线基地台为单位总括地推断上行干扰电平。以下说明其实施例。
图1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在象汽车电话或携带电话那样的原有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2内,备有与该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独立设置的无线基地台3,该无线基地台3可从与小区移动通信系统所分配的频带相同的频带选择在相互干扰上不存在问题的信道,并将所选信道分配给位于该无线基地台3的无线区内的移动台6。这里,与第1实施例相同,假定提供服务区2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为‘方式A’,无线基地台3所属的移动通信系统为‘方式B’。
在服务区2中备有属于方式A的多个无线基地台1-1~1-n(在图中表示为‘A的基地台’),由各基地台为中心的多个无线区构成方式A的服务区2。方式A所分配的无线电频带被分成多个信道组,这些信道组在仅相隔一定距离的无线区(无线基地台1-1~1-n)中反复重新使用。在各无线基地台1-1~1-n中分别设有进行发送、入呼的接续控制的控制信道及进行通信的通信信道,在这些信道中插入如图6所示的基地台识别码。
无线基地台3的无线区设定得比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1~1-n的无线区小。在图16的例中,为简单起见假定无线基地台3只有1个,以该1个无线基地台3的无线区作为方式B的服务区4。在无线基地台3的无线区中,设有监视从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1~1-n发送的电波的电场监视装置7。该电场监视装置7对方式A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调后识别发出该无线电信号的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1-1~1-n,并特别指定同一无线基地台使用着的多个信道,并求出由这些信道接收到的干扰电平的平均值。无线基地台3根据由电场监视装置7求出的平均值以信道组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
电场监视装置7最好与第1实施例相同作为移动台的一个功能实施,但也可作为与移动台不同的装置实施。这里,对作为与移动台不同的装置进行说明。当电场监视装置7作为与移动台不同的装置实施时,既可配置在无线基地台3以外的地方,也可设置在与无线基地台3相同的场所。
这里,假定无线基地台1-1~1-n的基地台识别码为C1~Cn。无线基地台1-1~1-n各自所分配的信道数为简化说明全都假设为相同的数m,并假定其频率为f1,i~fn,i,电场电平为E1,i~En,i。其中,i对应于信道序号,i=1、...、m。此外,还假定方式A所分配的总信道数为N,信道序号为j=1、2、...、n。
图17和图18示出无线基地台3及电场监视装置7的2个结构例。图17示出的结构例是无线基地台3及电场监视装置7共用设置的结构,图18示出的结构例是分别设置的结构。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备有作为无线基地台3的天线31、收发信机32及基地台控制装置33,并备有作为电场监视装置7的天线71、电场监视接收机72、电场电平检测机73、译码器74及控制装置75。收发信机32用来与方式B的移动台进行通信,由基地台控制装置33控制。电场监视接收机72接收来自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的下行线路,电场电平检测机73用于测定该接收电场电平。译码器74根据电场监视接收机72的接收信号对基地台识别码进行解调,。在图17的例中,示出了收发信机32的天线31与电场监视接收机72的天线71分别独立设置的例,但二者也可以共用。
图19示出由控制装置75控制电场监视接收机72的流程。在其控制中,(1)首先,控制装置75将电场监视接收机72调谐到频率j,并进行接收电场电平的测定及基地台识别码的译码。对全部信道(j=1、2、...、N)进行该操作,将信道序号、基地台识别码及接收电场电平(下称电场电平)作为一组记录在控制装置75的存储器内。
(2)在对全部信道进行的基地台识别码的译码结束后,控制装置75根据基地台识别码对存储器的记录内容分类,并将同一无线基地台使用着的信道分组。其情况示于图20。
(3)接着,控制装置75根据分组后的结果,对同一无线基地台1-k的信道fk,i的电场电平进行运算处理并求平均值,算出的来自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的电场电平平均值Eav为Eav=(∑fk,i)/m然后,将上行线路与下行线路的实际发射功率及馈线损耗的差值、及预先设定好的上行线路的变化裕量与算出的电场电平平均值Eav相加,推断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的上行干扰电平,并将该值与预先设定好的阈值电平进行比较,若在阈值电平以下,则判断为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没有干扰影响,因而总括地判断出由该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使用着的全部信道fk,i(i=1、2、...、m)都可以使用,并按信道可否使用表记录下来。该信道可否使用表的一例示于图21。
对按如上方法得到的信道可否使用表,基地台控制装置33按照推断出的上行干扰电平低的顺序、在电平相同时例如按序号小的顺序,从该表中仅选择必须使用必要的信道数并分配给收发信机32。
定期进行以上操作,更新信道可否使用表。
在以上的说明中,给出了采用平均值作为来自无线基地台的电场电平代表值的例子,但也可采用50%中间值等的统计值。
以上的控制,以必须能对基地台识别码进行译码作为前提。对于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对基地台识别码进行译码的信道、例如不是正在使用着的信道,不能进行分组。在该情况下,对于该信道可作为信道数为1的个别无线基地台处理。
这样,求出相对于同一无线基地台内的信道的下行干扰电平的代表值后总括地推断上行干扰电平,所以能使在推断上行干扰电平时要加上的上行线路的变化裕量减小,因而能使可在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中使用的无线信道数增加。
在进行信号的译码时,必须建立同步方式等,与仅测定电场电平时相比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在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系统开始启用时或使电场监视装置复位时等必须迅速判定可使用的无线信道的情况下,需要测定时间快的监视功能。以下说明其构成例。
图22示出无线基地台3及电场监视装置7的结构例。电场监视装置7最好作为移动台的一个功能实施,但这里示出作为与移动台不同的装置与无线基地台3共用设置的结构。与图17和图18所示的结构例相同,在无线基地台3中备有天线31、收发信机32及基地台控制装置33,电场监视装置7备有天线71、电场监视接收机72、电场电平检测器73、译码器74及控制装置75。在电场监视装置7中还备有对将电场监视接收机75的输出只供给电场电平检测器73的状态和供给电场电平检测器73及译码器74的状态进行切换的开关76。
另外,在控制装置75中,设有只检测接收电场电平而判定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功能(以下称‘α判定’)、及根据接收电场电平和译码后的基地台识别码判定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功能(以下称‘β判定’),使开关76切换,以便在α判定时将电场监视接收机72的接收输出供给电场电平检测器73,而在β判定时供给电场电平检测器73及译码器74。因β判定是在译码后进行判定,所以比只测定电场电平的α判定要花更多的时间。
这里,为了实现α判定及β判定两种监视功能,使电场监视接收机72、电场电平检测器73、及控制装置75采取共用结构,但也可以将其分别设置。并且,也可以不用开关76切换电场监视接收机72的输出,而利用软件切换电场电平检测机73及译码器74的输出。
图23示出α判定的控制流程。β判定的控制流程与图19所示完全相同,这里,说明α判定的控制流程。在α判定时,(1)首先,控制装置75将电场监视接收机72调谐到频率j,并测定接收电场电平。对全部信道(j=1、2、...、N)进行该操作,将信道序号及接收电场电平作为一组记录在控制装置75的存储器内。
(2)其次,将上行线路与下行线路的实际发射功率差及预先设定好的上行线路变化裕量(与β判定时的上行线路变化裕量不同)与测出的电场电平相加,推断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的上行干扰电平,并将该值与预先设定好的阈值电平进行比较,若在阈值电平以下,则判断为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没有干扰影响并按信道可否使用表记录下来。该信道可否使用表的一例示于图24。
图25示出控制装置75的总体控制动作流程。当电场监视装置开始工作时,或电场监视装置复位时,使测定时间快的监视功能即α判定功能动作,当信道可否使用的判定结束后,就使测定时间虽慢但可选定更多的可使用信道的监视功能即β判定动作。
按照这种结构,在方式B的无线基地台系统开始启用时(电场监视装置开始工作时)或使电场监视装置复位时等情况下,可通过可使用信道数虽少但测定时间快的监视功能(α判定)进行可使用信道的选择,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再通过测定时间虽慢但可选定更多的可使用信道的监视功能(β判定)选择更多的可使用信道。
图26示出控制装置75的总体控制动作的另一例。在电场监视装置开始工作、电场监视装置复位后的情况下,当解调后信道的基地台识别码相对于上一次监视后的基地台识别码发生变化时,以及当新测出的电场电平与上一次测定的同一信道的电场电平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使测定时间快的监视功能(α判定)动作。
由于采用如上结构,即使在例如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的信道突然改变后的过渡状态下,由于能通过测定时间快的α判定选择可使用的信道,所以仍能迅速地进行对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不会造成干扰的信道的选择。并且,当方式A的无线基地台的信道频率的变化处在不稳定状态时,由于测定时间虽慢但可选定更多的可使用信道的监视功能即β判定功能动作,因而有更多的信道可以使用。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当在接收电场电平的变化特性处在选择衰落环境的状态下根据下行干扰电平推断上行干扰电平时,由于能将应加上的上行线路变化裕量限制在最小限度,所以具有能使可使用的无线信道增加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备有属于第1移动方式的第1群无线基地台,由以该第1群的各无线基地台为中心的多个无线区构成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在该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内设置与第1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的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第2群无线基地台,该第2群无线基地台分别包含从与第1群无线基地台及其他第2组无线基地台之间的相互干扰量在预定值以内的信道选择控制信道及通信信道的装置及将所选信道分配给位于该无线基地台服务区内的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装置,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选择装置包含对上述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指定信道并指令进行电场强度测定的装置、及从该移动台接收与所指定信道的电场强度测定结果有关的信息的装置,在上述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备有将接收频率调谐到由指令装置指定的信道并测定其电场强度的装置、及将测得的结果向上述接收装置报告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可在上述第1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频带分成多个信道组并分配给上述第1群无线基地台以便在相互分离开的无线区内反复重新利用,上述第1群无线基地台包含对各信道分别附加用于识别其各自电台的基地台识别码后发送的装置,属于上述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包含对来自上述第1组无线基地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调后识别其基地台识别码的装置、及将识别出的基地识别码与用测定装置对上述电场强度的测定结果一起由上述报告装置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装置,上述选择装置包含根据上述接收装置收到的基地台识别码将该无线电信号信道按每个使用该信道的无线基地台进行分组并对在每个分组内属于该分组的信道中测出的电场强度进行运算处理求出一个代表值的装置、及根据由求取该代表值的装置求出的代表值以信道组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选择装置包含根据每个信道的电场强度的测定值以信道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装置;及当上述识别装置识别出其他基地台识别码时,或当对同一信道新测出的电场强度与上一次测出的电场强度之差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可使上述以信道为单位的判断装置优先工作的装置。
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备有属于第1移动方式的第1群无线基地台,由以该第1群的各无线基地台为中心的多个无线区构成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对该第1群无线基地台进行分配,将可在上述第1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频带分成多个信道组并在相互分离开的无线区内反复重新利用,该第1群无线基地台包含对各信道分别附加用于识别其各自台的基地台识别码后发送的装置,在上述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内设置与上述第1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的属于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第2群无线基地台,该第2群无线基地台包含从分别与第1群无线基地台及其他第2群无线基地台之间的相互干扰量在预定值以内的信道选择控制信道及通信信道的装置、及将所选信道分配给位于该无线基地台服务区内的属于上述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装置,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备有与上述选择装置连接的电场监视装置,该电场监视装置包含对来自上述第1群无线基地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调后识别其基地台识别码的装置、根据识别出的基地台识别码将该无线电信号信道按每个使用该信道的无线基地台进行分组并对在每个分组内属于该分组的信道中测出的电场强度进行运算求出一个代表值的装置、及根据由求取该代表值的装置求出的代表值以信道组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使用的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场监视装置还备有根据每个信道的电场强度测定值以信道为单位判断信道可否选择适用的装置、及在上述电场监视装置开始启用时或复位后使上述以信道为单位判断的装置优先工作、然后使上述以信道组为单位判断的装置优先操作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工作装置包含当上述识别装置识别出其他基地台识别码时,或当对同一信道新测出的电场强度与上一次测出的电场强度之差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使上述以信道为单位的判断装置优先工作的装置。
专利摘要
对位于服务区内的移动台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或通信信道指定测定来自无线基地台的电场电平的信道,接收到测定指示的移动台利用移动台通常具有的电场电平测定功能测定所指定信道的电场电平,并将测定结果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或通信信道报告给无线基地台。据此,可以将原有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用作第1移动通信系统,并在与其服务区相同的服务区内构成第2移动通信系统。
文档编号H04W16/14GKCN1089972SQ96190050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4日
发明者藤井辉也, 滨田克德, 吉见政彰 申请人: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