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无线电接收装置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304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无线电接收装置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以千兆赫计的高频无线电通信,其基于传播特性的传输比在小空间范围内(厘米范围)往往很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移动系统本身在速度小时(如1m/s)的传输比随时间强烈摆动。为在传播条件不好的范围内移动时,也得到尽可能好的传播,可在系统的基地台安装一个第二空间可移动天线,该天线由于空间分离可提供另外的传输比,并可在传播条件不好时转换到这种传输比(天线分集)。这种天线控制装置标准见“欧洲无线电数字通信系统”(DECT)(ETS300175-31991,第183-184页)。在下列各种情况下,根据接收质量不同而实现天线转接a)A和X-CRC的结果;
b)S和Z磁场的条件;
c)无线电信号强度;和d)其它合适的参数。
在欧洲专利申请86306015.8中已公知了一种“脉冲串式双道通信系统”。该系统与本发明之结构不一样,其发射-接收装置的多数总有一个阀值结构,该结构带有一开关元件,以实现与两个天线中之一转接。该阀值结构实现了上述绝对阀值(第3页,第3栏,第55-56行)。该阀值也可以在外部用软件调节,以达到最佳状态。这些已公布在欧洲专利申请中,对如何进行这种调节,以达到最佳化都有叙述(第3栏,第57-58行;第4栏,第41行)。该文献特别介绍了例如在制造时,或仪器启动时或工作过程中对阀值一次性调节是否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很明显,现有技术只对极限值进行一次调节,正象欧洲专利申请中引述的,实际上该阀值是相应于那个恰好足够接收时的值(“最坏情况下操作”),一般情况下,在距离最大时,指的是低于平均场强15分贝(第4栏,第41-46行)的值。
这种已知的系统,其场强干扰信号流,通过接收场强的快速变化率(变化速率)即可测知,即将此参数与多个时间周期中得到的值进行比较(第4栏,第47-56行)。此时组成的平均值要求进行大量的计算和相应的计算时间。当场强值升高时,阀值产生的变化在已知的系统中未提及。
相应的系统如果包括两个天线,而只有一个接收器,那么控制天线转换的大问题是两个天线接收信号的质量无法同时测量。为了判断从哪个天线可以接收到质量较好的信号,要依次进行测量。这时的困难是在一个天线上测量时,要与该天线的脉冲串接收相连并且测量结果“接收质量不好”会导致数据损失。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测量结果取决于原装置及用以建立通信的对应装置的运动速度,而且猝发比率只对少数脉冲串有效。另一困难是两个天线的接收比不是相关的,以致难以选定转换时间。
从这些已有技术状态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开关所说的方法,即在有目的地控制天线的基础上,对有关的配置特别是无线电通信基地台提供尽可能好的接收质量。
本发明的重点在于对极限值的特别控制。这个值是天线转换的基础。通过极限值控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证天线总是以最好接收质量发挥作用(参照图7),而实现极限控制只需很小的费用。
本发明的这种装置对接收比进行分析和根据一定的准则使用不同程序,使许多接收天线中的一个受到激励。从许多个或从两个天线中有目的地进行选择,会显著改善接收质量。这一点见图8,图中给出了比特误差率与本发明的程序之间的关系。图7也直观地给出了本发明装置的有益作用。
根据所选择的本发明的一个程序,可以实现开头所述的天线转接。本发明也涉及了其他的程序(权利要求6)。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为当发射比在会导致发射误差的范围内变坏之前即可知道相对不利的发射比的范围。在场强升高或保持稳定时,刚刚激励的天线不会改变,尽管不排除在恰好尚未激励的天线上接收质量优于刚刚激励的天线上的接收质量。但采用这种措施使结构的计算机容量相对地少。
本发明另外一种优越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对每一个测出的场强值都有一个极限值,根据此极限和一定测量时间段内测得的场强值,在此时间段之后的时间段激励这一信号接收天线或另一信号接收天线。本结构形式显示出有许多优点。首先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根据本发明从场强测量值中形成的极限值与许多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场强值无关。这种平均场强值当发射和接收单位之间间距小时数值高,而平均场强值在发射和接收装置间距大时数值低。按照本发明,极限值及接收装置的两天线的形成与发射和接收装置的间距无关。此外,极限值的形成及因此对两天线的控制均与场强测量装置的部件公差(RSSI-C,

图1)和在依发明的结构中受温度影响的组分特性无关。最后,对场强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因为该装置工作时与绝对场强值是无关的,而与被测的场强值彼此有关。
按照本申请权利要求4的结构形式,其优点为在确定极限值时,要考虑场强在两个依次的时间段的时间变化。
本发明优越的结构形式在后面的权利要求中即可见到。
现在将根据附图以便于理解的方式描述本发明。
图1,带有两个以本发明方法激励的天线的接收装置;
图2,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方框图,表示用于激励众多不同程序中的一个程序,用该程序选出无线电接收装置众多天线中的一个;
图3和4,两个不同程序的方框图;
图5,说明时间段排列的方框图,在时间段内测出场强值,形成极限值;
图6,从场强测量点获得的极限值的接收信号的时间变化,及在程序范围内天线转换的说明;
图7,在场强测量点获得的极限值的接收信号时间变化及天线转换的说明;
图8,比特误差率与本发明程序之间的关系。
图1举例说明的接收装置是通过无线电基地台组成的。下述说明的出发点是对无线电通信执行的是DECT标准。本发明并未局限在此。接收装置由带两个接收天线A1和A2的接收部分组成。发射装置可以与接收装置相联接。发射装置同样与天线A1和A2连接,此时它们也起发射天线的作用。发射-接收装置在图1中的标志是“TRANSC”。
发射和接收部件TRANSC首先与一个开关元件ADS(天线转换开关)组合在一起,该开关元件由控制数据CDATA控制,该控制数据由一个处理程序DECT-C(这一点以后再述)所产生,并通过一个多路单元或多路分配单元MUL/DEM输送到发射装置或接收装置。
可使用一可编程微处理机或一硬件结构作为处理程序DECT-C,这是一个用于形成场强和(或)极限值中间存储的锁存器,和用于对不同数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器。另外,DECT-C表示两种结构。
该装置TRANSC中,还有一个用于测量接收信号磁场强度的装置RSSI-C。RSSI-C装置一般用于检查是否配设线路(参照DECT草案prETS,175-31991,第164页)。如何测量场强的规程见DECT标准(参照DECT草案,prETS300175-21991,第31页6.2和38页8.3),配设线路由接收信号的场强(最低场强)测量确定。在本发明的范围内,RSSI-C单元的另一功能为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同时将测量结果通过一个摸/数转换器A/D输入处理机DECT-C,由此处理机产生控制数据CDATA,并对在处理机DECT-C中积分的极限值发生器TH-G进行控制。极限值振荡器TH-G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产生更新值(图2和图3中的TH),同时相对于上述数值;总是产生一个不同的(较高或较低)或相同的数值。产生的极限值与在顺序的时间段内测得的场强值(图2和图3中的RSSI)有关,与RSSI-C单元及处理机DECT-C一同起作用。
多路单元或多路分配单元MUL/DEM产生并接收在DECT脉冲串格式中的1,152Mbit/S数据,将接收的及要发射的数据包直至6个内部和3个外部电话联系以时间分配法(依时间分配的多通路TDMA)进行整理。
MUL/DEM装置有编码/译码装置ADPCM组,内部用户线路、局内线路或分机设备线路均与之相联。与MUL/DEM装置相联的装置组成一个电话部分TFT,这部分通常可用如已知的无线电话系统的电话线路部分相同的方式制造(Wolf,Klaus“AuchohneSchnur′AufDraht””,Telcomreport10,1987,第2册,130-134页)。
要指出的是,图1中介绍的结构只有一个(发射装置或)接收装置TRANSC和只有一个用于测量场强值的RSSI-C装置。同样,图1所介绍的结构只包括一个极限值发生器TH-G。因此两个天线A1,A2接收信号的质量无法同时测出。
图1所示的装置构成有许多天线的无线电话的活动部分PT。其功能组件TFT是由一些与本发明方法无关的在活动部分中工作的组件构成的(参照“Mikrophon,Akkumulatoren,Kennugskontakt,LED-Anzeige,Tastenfeld.4×5,Klappenschalter,Ruforgan,Hoerkapsel”,TelcomReport10(1987),第2册,第135页)。
图2中的程序图所示为如何从两个程序P1和P2中选出一个。一般说,当超过极限值THO时,程序P1激励;而当达不到极限值THO时,程序P2激励。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在原来就超过或达不到极限值THO时,出现频繁地程序变化;和跟随一个预定的值出现超过或达不到所述极限值THO时,避免使原来执行的程序P1,P2继续执行。
预计的数由计数元件rssitp实现,它在一个上、一个下计数器读数上应答。(图2中SI.11,SI.12)。计数元件可以有一个数值范围;有上限和下限,在测量时间内随场强而变化。
图2中符号说明RSSI正在测量的场强值;
极限值THO在制造时已预先给出或在第一次启动时可校准的极限值;
rssitp可由相应软件程序实现的计数元件lastvalue天线变换前,按照图2的过程,最后一次测得的场强值Change按照图2,未变更天线时,等于0;在变换天线时,为在变换天线前测量的在原来激励天线上最后的场强值初始值的意义是rssitp=128;
程序=P1;
Lastvalue=0Chanqe=0;
Threshold=(极限值THO)=80在下列例子中该方法开始时,第一个场强值RSSI为130,而高于THO=80的极限值。在接下来的两个时间段中,场强值各为75,低于极限值THO。最后,场强值为125,重又高于极限值THO。这说明程序P1的选择经常与低于极限值THO的场强值有关。
图3所示为程序P1的方法步骤。“Change”,“Lastvalue”和“RSST”的含义与图2中所述相同。
从图3可见在出现CRC错误或脉冲串损失时,激励的天线就不再激励,而另一天线激励。与所述因素有关的天线变换在DECT标准中已有规定。此外,本发明的装置,正如方框S2.2所示的关系,当lastvalue-rssi大于预定数值△(delta)时,停止天线变换。
图4所示为程序P2的方法步骤。当极限值THO预先未给时,该程序也可执行。在方法的第一步S11要检查“Change”值是否大于0。在这个步骤中有两种不同的情况1.在步骤S11之前天线未变换,则“Change”=0;2.在天线变动的情况下“Change”的场强值说明它是在天线变动之前在原来激励的天线上测量的最后的一个场强值。
当本方法的初始值“Change”为0时,执行步骤S21。
如果“Change”的值不等于0(天线在步骤S11前已变动),则进行步骤S12。此时,由极限值发生器TH-G产生的极限值“Threshold”为(MAX(Change,rssi-delfa))“RSSI”为在新天线上测得的第一个场强值。在以后的步骤S21中检查正在测量的场强值RSSI是否大于或等于上述极限值。当系统的初始状态(步骤S11,S21)时极限值为0;否则极限值取为步骤S12中给出的值或在中间步S23中给出的值。
若在步骤S21中的应答时得出正的结果(实际场强值高于和等于极限值),在步骤S22中检查实际场强值是否高于前已测得并已存储的场强值(“lastvalue”)。如检查的结果是肯定的(新场强值大于前场强值),则在步骤S23中得出的极限值“Threshold”是一个新值,它等于实际场强值扣除delta值。
如果相反,在步骤S22中结果是现实的场强值小于、等于从前的场强值,则在步骤S24中“lastvalue”为现实场强值RSSI。当从步骤S22过度到S23时,也是这样。紧接着步骤S24为S25,又转回S11。
如果在步骤S21中得到的是否定的结果(现实场强值低于上述极限值),则在S3中至今仍激励的天线不再激励,而另一天线激励(“天线变换”)。
在步骤S4中数值“Change”为现实场强值。在步骤S5中数值“lastvalue”为最大场强值MAXRSSI。这种分配要求在随后程序中,极限值“Threshold”不得两次(S12,S23)变动。
步骤6指示返回到S11。
所示之步骤特别由属于中央处理机DECT-C(图1)的控制程序实现。
这些控制程序及相应的带有锁存器和比较器和其它组件的硬件结构一般以下列方式安排(参照图4和图6)与接收信号的被测场强值(RSSI1)有关及受超越或不到极限值(THO)的影响,不同的程序(P1,P2)将使无线电接收装置多个天线(A1,A2)中的一个激励。在这种关系中,在最初超过或达不到极限值(THO)时,及随后的极值(THO)超过和达不到预计值时,原来实现的程序(P1,P2)继续执行(滞后作用)。
符合“欧洲无线电数字通信”(DECT)标准的基地台(FT)的或移动部分(PT)的中央处理机(DECT-C)以下列方式执行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在超越极限值(THO)时,在试验代码组合(CRC,A-CRC#X-CRC)中检查接收信号的错误;在辨别此错误时,为继续接收信号,将无线电接收装置的至今尚未激励的天线(A2)激励。
当超越极限值(THO)时,也要对接收信号的脉冲串接收进行检查;当已知未接收到脉冲串时,将无线电接收装置的至今尚未激励的天线(A2)激励。
接着当超过极限值(THO)时,将在顺序的时间段里(T1,T2,T3)测到的场强值(RSSI1,RSSI2,RSSI3)相互比较,并且只要测得的低于可预计差值的场强值(RSSI2)直接低于事先测得的场强值(RSSI1),则为了继续接收信号,将无线电接收装置的迄今尚未激励的天线(A2)激励。
中央处理机(DECT-C)也以下列方式执行本方法的步骤在超过极限值(THO)以后,受在顺序的时间段(T1,T2)中测得的场强值(RSSI1,RSSI2)的影响,在时间段(T2)之后的时间段(T3),将多个天线(A1,A2)中的一个激励,以继续接收信号。
这种方法步骤及以下所说方法步骤都可由中央处理机DECT执行,而与极限值THO无关。中央处理机(DECT-C)也可用下列方法执行以后的步骤只要在测量时间段(T2)中测得的场强值(RSSI1)大于或等于过去的时间段(T1)测得的场强值(RSSI1),在测量时间段(T2)中激励的天线(A1)为尾随测量时间段(T2)后面的时间段(T3)维持激励状态。为每一个测得的场强值(RSSI1,RSSI2),形成一个场强值特性的广义的极限值(TH2,TH3),而且与测量时间段(T2)前面的时间段(T1)的极限值(TH2)有关,与在测量时间段(T2)测得的场强值(RSSI2)有关,为在测量时间段(T2)后面的时间段(T3),将多个天线(A1,A2)中的一个激励,以接收信号。
在这种关系中,在天线(A1-A2)变更后,将第一个极限值(TH21,TH27,TH28,TH39,TH40,TH41)作为两数值的最大值。两数值中的第一数值与天线变更前测得的最后一场强值(RSSI20,RSSI26,RSSI27,RSSI38,RSSI39,RSSI40)相等,而第二数值与变更天线后测得的第一个场强值(RSSI21,RSSI27,RSSI28,RSSI39,RSSI40,RSSI41)扣除预计数值(delta值,图4)后相等。
按照其它规则,在天线变更后形成第一个极限值TH21时,形成两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两个值中的第一个数值为由系数a和场强值RSSI20(天线变更前的最后一个值)的积;两数中的第二数值为系数b与场强值RSSI21(天线变更后测得的第一个场强值)的积。两系数a和b的和例如等于2。例如a=0.8和b=1.2,因此要注意最后测出的场强值较强。
图5所示为测量场强值和形成极限值的时间段间的关系。图5指出根据DECT标准的TDMA框架。该框架长约10ms,由24个时间通道0…23构成,其中前12个时间通道0…11连接基地台与移动部份(“FTtoPT”=固定的至移动的),后12个时间通道12…23连接移动部份与基地台(“PTTOFT”=移动的至固定的)。
每个时间通道0…23是一个416.7μS时间段。其中364.6μS用于32同位(sync)和398有效数据位(Data)的传输。剩下的时间416.7μS-364.6μS即所谓的Guard时间,它是用于对发射或接收装置TRANSC在DECT标准中规定的1880-1900MHz频率范围内进行调节(频率-和时间多路传输)。
基地台和移动部份之间的双通道由时间通道0(FTtoPT)和时间通道12(PTtoFT)构成。时间通道12相应于前面所述的测量场强值RSSI1的时间段T1。在其后的TDMA框架中、时间通道12重新相应于时间段T2,和在时间段T1开始后10ms开始,测量随后的场强值RSSI2。
极限值的形成一般不仅与两场强值有关,而且产生许多场强值。
图6所示为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场强值RSSI,与该场强值RSSI有关的极限值TH之间的关系,和系统的接收天线A1,A2,特别是在超越极限值THO时,相应的激励(程序P2)。在图中选出的场强值与极限值的关系用箭头标出。
在时间轴t上,给出了时间段T1至T47。在时间段T1…T47中,每一个时间段开始就形成一次接收信号的场强。特别取决于有关刚刚测量的和事先测量的场强值,极限值发生器TH-G为下一时间段产生一极限值。极限值产生规律前面已经讲过。
下面借助图4中的具体例子对这种关系作进一步的解释。时间段独特的场强值RSSI1…RSSI47总是在相应(测量)点之上;而所属的极限值TH2…TH47用“X”说明。相应的数字基本上在“X”之下。
首先要强调的是天线A1被激励。在时间段T1直至T5内测量先后升高的场强值RSSI1…RSSI6。极限值TH2…TH7以相应的方式跟踪,此时极限值TH(n+1)经常保持在一个比极限值RSSIn低Delta的数值。(图4,步骤S12,S23)。
在时间段T6和T7中每次都测得恒定的场强值RSSI7,RSSI8;以相应的方式产生极限值TH7和TH8。天线A1继续保持激励状态。
当场强值(T8-T9)下降时,后面的极限值TH10(=TH9)保持稳定,因为RSSI9未降到TH9以下。原来的天线A1保持激励状态。
接着(T10-T17)场强继续升高及保持稳定,此时极限值的产生如前所述,原来的天线保持激励状态。它先在时间段T18内也激励,因为RSSI18超过TH18,同样TH18也可作为TH19接收。
在时间段T19开始时,已测得的场强值RSSI19与极限值TH19相饺。最后场强RSSI20还要降到相应的极限值TH20以下。场强低于当时的极限值,随着时间段T21的开始会导致天线由A1变至A2。
随后场强再次下降或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值上,直到在时间点T25后降低到极限值以下(RSSI26<TH26)。这时实现天线变更A2/A1。
新极限值TH27是相对最大值(RSSI26,RSSI27-delta)。
随后作为第一个测得场强值RSSI28高于极限值TH28,构成相对的最大值(RSSI27,RSSI28-delta)。最后场强值升高或保持稳定,直到时间点T36。至时间段T37开始,RSSI37高于TH37,正激励的天线A2保持激励,新极限值TH38相对于极限值TH37保持不变。至时间段T38开始,RSSI38低于TH38致使天线变换(A2/A1)。从时间段T39开始,RSSI39低于极限值TH39,它的形成如极限值TH27,致使天线再次变换(A1/A2)。这一点对极限值TH40和TH41及相应的天线变换也适用。
总之这是明确的,在天线变换后新确定极限值可得到保证即使在两个天线A1、A2传输比都相对不好的情况下,极限值也将被超越。
图7所示为在从n+2.70m的任意测量段上示范的RSSI曲线,这一段是从移动部份到基地台,测量段在任意输出点开始,在任意方向越过2.70m。
此时在本发明结构(DECT基地台)的两天线上的RSSI测量值是弱的,用“1”表示。该测量值是通过一个特殊测量装置获得的,在正常的运转中总是只激励一根天线。
粗线给出的测量曲线以“2”表示,可明显看出本发明方法在运动速度(固定基地台,运动着的移动部份)为0.7m/s(通报速度)时的结果。
从图7可以看出,在总有一个起作用的天线(A1,A2)上进行接收总基本上是有保证的。图上方的水平线为时间,在此段时间内天线接通,则导致不佳的接收条件。
图8表示在系统仅有一根天线,从而不可能向另一天线转换的情况下(实线“1”)接收场强,和程序P1(点线)和P2(虚线)之间比特误差率(diterrorrateBER)的关系曲线。
场强值低于THO时,程序P2的比特误差率比程序P1大大缩小,而当场强值高于THO时,程序P1的比特误差率比程序P2大大减小。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无线电接收装置的方法,该装置指进行无线电通话的基地台(FT)或移动部分(PT),该装置带有一个中央处理机(DECT-C),一个测量接收信号场强的装置(RSSI-C)和一个极限值发生器(TH-G),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机(DECT-C)是按如下的步骤运转的,根据测出的接收信号的场强值(RSSI),根据超过或达不到极限值(THO)的情况,和/或根据已测知的传播误差,实现用不同的程序(P1,P2)激励接收装置的多个天线(A1,A2)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最初超过或达不到极限值(THO)及随后的极限值(THO)达不到或超过预计数值时,最初实现的程序(P1,P2)继续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符合“欧洲数字无线电信”(DECT)标准的基地台(FT)或移动部份(PT)的中央处理机(DECT-C),在超过极限值(THO)时用测试代码组合(CRC,A-CRC,X-CRC)对接收信号的错误进行检查;在确认有错误时,为继续接收信号,将迄今尚未激励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天线(A2)激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符合“欧洲数字无线电信”(DECT)标准的基地台(FT)和移动部份(PT)的中央处理机(DECT-C)以在超越极限值(THO)时对接收信号的脉冲串接收进行检查,在确认未接收脉冲串时,为继续接收信号,将迄今尚未激励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天线(A2)激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符合“欧洲数字无线电信”(DECT)标准的基地台(FT)或移动部份(PT)的中央处理机(DECT-C),在超过极限值(THO)时,将在顺序的时间段(T1,T2,T3)内测得的场强值(RSSI1,RSSI2,RSSI3)进行比较,只要测得的场强值(RSSI2)在预计的差额之下,低于以前直接测得的场强值(RSSI1),将迄今尚未被激励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天线(A2)激励,以继续接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机(DECT-C)是按下列步骤运转的,在超越极限值(THO)之后,根据在依顺序的时间段(T1,T2)内测得的场强值(RSSI1,RSSI2),使在时间段(T2)之后的时间段(T3)将天线(A1,A2)之一激励以接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机(DECT-C)只要在时间段(T2)内测得的场强值(RSSI2)大于或等于在过去时间段(T1)内测得的场强值(RSSI1),将在时间段(T2)内激励的天线(A1)在时间段(T2)之后的时间段(T3)保持激励状态。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一个测得的场强值(RSSI1,RSSI2)都有一个场强值特性的广义极限值(TH2,TH3)并根据时间段(T2)前面的时间段(T1)的极限值(TH2)及根据在时间段(T2)内测得的场强值,在时间段(T2)后面的时间段(T3)将天线(A1,A2)中的一个激励,以接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天线变更(A1-A2)之后,第一个极限值(TH21,TH27,TH28,TH39,TH40,TH41)作为两个值中的最大值,在两这个值中第一个值与场强值(RSSI20,RSSI26,RSSI27,RSSI38,RSSI39,RSSI40)相等,该场强值作为天线变换前最后一个测量值;第二个值与天线变换后测得的第一个场强值(RSSI21,RSSI27,RSSI28,RSSI39,RSSI40,RSSI41)扣除预计数值(delta 图2)后相等。
10.控制无线电接收装置的设备,带有一个接收装置,特别是基地台(FT)或无线电话的移动部分(PT),带有一个中央处理机(DECT-C),一个测量接收信号场强的装置(RSSI-C)及一个极限值发生器(TH-G),其特征为,中央处理机(DECT-C)是按照前述权利要求的方法所定义的控制程序配置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控制无线电接收装置的方法和装置。其装置包括一中央处理机(DECT-C),一个用于测量接收信号场强的装置(RSSI-C),一个极限值发生器(TH-G)和两根天线(A1,A2)。中央处理机(DECT-C)按下述方法步骤进行,它根据测得的接收信号场强值(RSSI1),和根据超过或达不到极限值(THO)的状态,用不同的程序(P1,P2)激励接收装置的两天线(A1,A2)中之一。
文档编号H04L1/06GK1086943SQ9311964
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6日
发明者克里斯托夫·尤斯切, 克劳斯·第特·菲利凯姆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