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56601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DMA(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使用预定射频的控制信号执行呼叫连接控制,特别是涉及从基站到移动终端的下行控制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而无需同步到单个时钟。
在根据无线系统的开发与研制中心的标准(RCR STD-28)的数字无绳电话系统中,各个基站设备使用一个预定的射频以脉冲串的方式发送下行控制信号到移动终端。在这种系统中,按照时钟源确定各基站设备之间的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可以容易地防止下行控制信号的冲突。例如,可提出一个系统,其中接到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线路的一个基站设备从ISDN线路信号中提取时钟以决定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
但是,在安装在家中的数字无绳电话系统中,其基站设备通常与模拟电话网连接。由于该基站设备不能从模拟电话线提取时钟,各个基站设备根据独立的时钟发送该控制信号到移动终端。换句话说,在这种系统中必然进行控制信号的异步传输,而导致在基站设备之间以不同时钟频率产生的下行控制信号的冲突问题。


图1所示的,两个或多个基站设备与模拟电话网1连接和多个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电信道与最接近的基站设备连接。在这里,假定移动终端A位于由基站设备A和B发送的各个控制信号以相同电平被接收的一个位置。
图2是说明在常规系统中控制信号冲突的时序图。根据基站设备A的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表示出在基站设备A和B中传输时间的相对转变。在这里,假定基站设备B的时钟频率高于基站设备A的时钟频率。由于由基站设备A和B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时间T3互相冲突,移动终端A不能接收下行控制信号。因此,即使在这个时间基站A发送一个来话呼叫信号给移动终端A,由于移动终端A不能接收该来话呼叫信号,基站设备A不能建立与移动终端A的来话呼叫连接。
避免这种来话呼叫连接失败的方法建议如下a)该基站设备重复地发送该控制信号,直到该控制信号不与另一个控制信号冲突为止,和b)该基站使得该控制信号的发送间隔为随机的。采用第二方法(b),即使在一个时刻该传输重叠,在下一时刻该冲突可能消失。
在日本公开专利No.62-108626中公开了使用时分控制信道消除从移动终端发送的证实信号冲突的方法。在日本公开专利No.3-241949中叙述了使用时分控制信道消除无线电波冲突的另一个方法,呼叫信号通过该时分控制信道从一个交换系统具有依次迟延的传送到多个连接设备。
但是,根据第一方法(a),基站设备重复地发送该控制信号到移动终端直到该控制信号不与另一个控制信号冲突为止,导致延迟的连接。
特别是,在各基站设备的时钟频率之间差别很小的情况下,由于在很长时间内该下行控制信号互相重叠,所以在长的冲突周期期间不能建立任何连接。此外,根据第二方法(b),由于下行控制信号不是以恒定的间隔发送,所以在移动终端不能实现有效的节电。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它可避免从基站设备发送到移动终端的下行控制信号之间的冲突,以便实现稳定的TDMA移动通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以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防止该控制信号与其它控制信号重叠的方法,在该系统中各个基站设备装备异步工作的独立时钟源。
根据本发明的传输控制方法在一个T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了,在该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位于由多个基站提供的服务区内,每个基站以第一预定间隔独立地发送预定射频的控制信号。在与从第一基站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同步以便分配在第一预定间隔中的时隙之后,该移动终端确定在每个时隙中是否存在该预定射频的无线电波,并且产生所有时隙的无线电状况数据。包括该无线电状况数据的无线电状况信号被发送到第一基站。使用从该移动终端收到的无线电状况数据,第一基站检测与所述第一基站和另一基站相关的相邻时隙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当第一时间间隔小于预定值时,第一基站改变第一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使得第一时间间隔变成大于该预定值。
最好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每个时隙中无线电波的存在在包含在每个时隙中的多个时间位置检测无线电波的无线电场强;比较该无线电场强与一个预定阈值;和仅仅当该无线电场强在包含在该时隙中的一个或几个时间位置上不小于该预定阈值时才确定该无线电波存在于一个时隙中。
更具体地讲,第一控制信号的传输时序改变如下。该基站使用从该移动终端收到的无线电状况数据分别确定与基站相关的相邻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随后,当第一时间间隔小于该预定值时该基站检测时间间隔中的最长的时间间隔,并且改变第一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位置到最长时间间隔的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基站设备可在预定的间隔发送作为控制信号的一个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到移动终端。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从第一基站设备收到的询问信号,该移动终端检测在每个时隙中的控制信号的无线电波的存在。该移动终端产生一个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它指示在预定间隔内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时间位置和发送该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到第一基站设备。第一基站设备接收从该移动终端来的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检测由它本身的第一基站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和由其它基站设备发送的其它下行控制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如果至少一个时间差变得低于预定的阈值,则第一基站设备改变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以致该时间差变得大于该阈值。
通过在预定间隔执行这种操作,基站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间差别总是保持大于该阈值,结果互相不冲突。因此,可实现稳定的TDMA移动通信。
图1是表示常规的无绳电话系统的示意方框图;图2是表示在图1的系统中下行控制信号的冲突的时序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字无绳电话系统的示意方框图;图4是表示根据该实施例的传输时间控制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中基站设备的结构的详细方框图;图6是表示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的详细方框图7是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基站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在这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说明在移动终端检测无线电波存在的方法的波形的示意图;图10A是表示从该移动终端发送到该基站设备的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的帧结构的示意图;图10B是表示在该基站设备的传输间隔期间时隙分配的时间图;图11是表示在图3的系统中每个基站设备的传输时间的时间图;图12是表示在图11的时刻T1从移动终端发回的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的数据比特的示图;图13是表示在图11的时刻T2从移动终端发回的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的数据比特的示意图;图14是图7中的步骤S509至S512的详细流程图;图15是表示刚好在该传输时间被改变之后基站设备2A和2B的传输时间的时间图;和图16是表示刚好在该传输时间被改变之后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的数据比特的示意图。
参见图3,举例来说,两个相邻的基站设备2A和2B与现有的模拟电话网1连接。相应的基站设备2A和2B具有单独的基准时钟振荡器,这些时钟预定以125毫秒的周期工作,但实际上频率稍微有点变化。根据该基准时钟振荡器的时钟频率,相应的基站设备2A和2B断续地发送预定射频的控制信号到移动终端3A和3B。每个基站设备还具有根据移动终端的无线电状况改变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的功能。相应的移动终端3A和3B响应从基站设备收到的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判断在每个时隙中是否存在任何控制信号的无线电波。结果被发回到基站设备作为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基站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电连接遵照该标准(RCR STD-28)。
在这个例子中,假定基站设备2B的时钟频率高于基站设备2A的时钟频率。另外,假定移动终端3A是位于从基站设备2A和2B收到的控制信号的相应无线电波以大约相等的无线电场强的位置。
如图4所示的,基站设备2B中的传输时间接近基站设备2A的传输时间。在时刻T1,根据从移动终端3A收到的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基站设备2A判断传输时间(2A)离开传输时间(2B)的距离是足够大于预定的阈值。因此,基站2A不改变该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
但是,在时刻T2,基站设备2A和2B之间的传输时间差接近阈值。在这时,当从移动终端3A收到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时,基站设备2A开始传输时间改变控制,以避免在移动终端3A与基站设备2B的下行控制信号(2B)冲突。在改变传输时间之后,基站设备2A再次询问移动终端3A的无线电状况。结果,它确认与其它基站设备的传输时间差足够地大,如在时刻T3所示的。这样,基站设备之间的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间隔在所有的时间都保持在一个预定的距离,这可防止控制信号与其它控制信号冲突。
接着,在下面将详细地说明基站设备和移动终端的相应电路。该实施例采用符合RCR STD-28无线电标准的TDMA/TDD(时分多址/时分双工)方案。一个ADPCM编译码器(CODEC)编码和解码语音信号,和一个数字信号多路复用/多路分解电路执行根据RCR STD-28执行成帧过程。
如图5所示的,基站设备包括与电话网连接的一个电路接口201,一个ADPCM编译码器202,一个数字信号多路复用/多路分解电路203和一个TDMA/TDD无线电系统204。在这个实施例中诸如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和传输时间改变的操作是以控制器205控制的。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是根据由基准时钟振荡器206提供的时钟决定的。
如图6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扬声器301和麦克风302通过电话呼叫接口303与ADPCM编译码器304连接。ADPCM编译码器304执行语音信号的编码和解码。编码的语音信号输入到数字信号多路复用/多路分解电路305并且通过TDMA/TDD无线电系统306发送。另一方面,无线电波由TDMA/TDD无线电系统306接收和以数字信号多路复用/多路分解电路305进行多路分解。在多路分解之后,所接收的信号由ADPCM编译码器304解码。所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以一个无线电场强检测器(未示出)测量,该检测器是众所周知的,装备在TDMA/TDD无线电系统306中,控制器307读出该接收的无线电波强度的测量值,使用该测量结果决定任何控制信号的无线电波是否存在,和产生应答信息,该应答信息包括指示无线电波存在的数据比特。此外,如上所述的操作的时间是根据由基准时钟振荡器308提供的时钟确定的。
如上所述的,基站设备和移动终端各自根据由基准时钟振荡器提供的基准时钟确定操作时间。因此,在每个基站设备中的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是由这个基准时钟决定的。
在这个实施例中基站设备设计用于根据独立的时钟定时断续地(每隔125毫秒)发送每秒八个控制信号。但是,由于每个基站设备根据独立的基准时钟决定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该传输时间由在设计的125毫秒期间每个基准时钟精度误差产生的周期为一步逐渐地偏移。(见图4)为了简化起见,假定基站设备2A的基准时钟频率等于设计值,而且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间隔刚好是125毫秒。另一方面,假定基站设备2B的基准时钟频率仅仅比设计的频率高1ppm。即基站设备2B中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间隔比设计的125毫秒的周期窄1/1,000,000。
例如,假定在基站设备2A发送控制信号到该移动终端3H之后基站设备2B发送控制信号50毫秒。在这种情况下,如现有技术那样如果定时没有改变,则基站设备2A和2B发送的控制信号在50,000秒后,即从那个时间后约14小时互相冲突。此外,由于控制信号的长度约570微秒,这两个控制信号的重叠周期持续约570秒,即,约9.5分钟。在这样的一个重叠期间,不能进行呼叫连接。
在下面将说明在这个实施例中的基站设备和移动终端的操作。
基站设备的操作参见图7,在这个实施例中,基站设备约每15分钟定期地发送一个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是用于控制的下行物理时隙的信号。该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是使用在RCR STD-28的CI编码规则中规定供选择的CI值规定的。
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周期是15分钟的理由如下。在RCR STD-28中,要求该传输在精确的5ppm中进行。因此,当考虑两个或多个基站设备时,基站设备之间的最大频差是10ppm。如果存在10ppm的频差,则基站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间的差每15分钟缩短9毫秒。因此,通过每15分钟发送一个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可以控制传输时间,使得这个基站设备和其它基站设备之间的传输时间差保持在大于10毫秒。
参见图7,首先,该基站设备启动一个15分钟定时器(S501)。如果既没有呼叫请求也没有消息到达(S502的“否”和S503的“否”),则继续该基站设备的备用状态直到该15分钟定时器达到置位时间(S504的“否”和S505的“否”)。当15分钟的时间过去了(S504的“是”),一个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被发送到该移动终端(S506)而且15分钟定时器被启动(S507)。然后该基站设备等待从移动终端接收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S505的“否”)。
当从该移动终端收到该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时(S505的“是”),有关该移动终端无线电状况信息被存储(S508)和被分析(S509)。而且,如果需要改变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时(S510的“是”),控制器205控制无线电系统204,使得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被改变(S511)。在后面将更详细地说明时间改变程序。在传输时间已改变之后,该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再次被发送用于确认(S512)。如果有呼叫请求或消息到达(S502的“是”或S503的“是”),则进行正常的呼叫处理或来话呼叫处理。
移动终端的操作参见图8,当从基站设备收到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时,移动终端开始无线电波检测和应答格式的操作。如果没有呼叫操作和没有收到呼叫信号(S601的“否”和S602的“否”),则移动终端进入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的备用状态(S603的“否”)。
当从该基站设备收到该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时(603的“是”),该移动终端检测在每个时隙中的无线电波的存在,这些时隙是在控制信号的接收时间之后的125毫秒的周期期间分配的(S604)。指示每个时隙中无线电波存在的无线电状况数据被发送到该基站设备作为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S605)。当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的传输完成时,它检查是否建立了同步(S606)。如果不同步,则该移动终端执行同步操作,然后返回到备用操作。
应该指出,如在后面所叙述的,为使该移动终端执行与从该基站设备所接收的控制信号的定时同步的,具有节电的接收操作的目的,在该基站设备改变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的情况下同步操作S606和S607必须与新的定时同步。
无线电波存在的检测每个时隙中控制信号的存在是由控制器307从装入无线电系统306中的无线电场强检测器读出接收电平进行检测的。
如图9所示的,接收的无线电状况的检测是根据在每个时隙中的三个不同点(前沿、中心和后沿)进行的。这些时间点由控制器307设定,控制器307根据从基准时钟振荡器308接收的时钟识别每个时隙;(*S)可设定上述的检测时间三。控制器307比较预定的阈值与根据三个时间点得到的无线电场强接收电平值。如果在该时隙中至少一个接收电平值等于或大于该阈值,则判断该时间为具有无线电波,它以值“1”表示。如果所有三个接收电平值都小于该阈值,则判断该时隙不具有无线电波,它以值“0”表示。这样,为第1时隙主要第200时隙的每个时隙产生了该无线电状况数据。
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参见图10A和10B,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设备的传输间隔是125毫秒周期,而且包括200时隙,每个时隙为625毫秒。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是用于控制的上行物理时隙的信号。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是使用在RCR STD-28的CI编码规则中规定用于选择的CI值规定的。32比特的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的信息I字段包括在每个25时隙部分中的前7比特的帧数和用于传送无线电状况数据的剩余25比特的数据字段。
如上所述,收到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该移动终端3A在收到该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之后观察当前无线电状况125毫秒。控制器307通过比较该时隙的接收电平与该阈值来检验每个时隙中是否存在无线电波,并且以一比特的值1或0提供该结果。因此,要求200数据比特指示200时隙的无线电状况。如图10A所示的,由于25时隙分配给一个信号帧,要求8个信号帧通知基站设备2A关于移动终端3A的当前无线电状况。
通过该移动终端执行帧同步,在8帧上的信息字段(I)的200数据比特与在该基站设备的传输间隔期间存在的200时隙相关。更具体地讲,如图10B所示的,当某个移动终端与该基站设备的125毫秒的传输间隔同步时,表示存在无线电波的第一比特具有值“1”。因为该移动终端仍同步定时相应于该基站设备的传输时隙,该移动终端与它是帧同步的。类似地,指示无线电波存在的从第2直到第200的剩余数据比特顺序地相应于各具有625微秒宽的时隙。
无线电状况数据的例子参见图11,根据基站设备2A的传输时间分别示出在时间T1和时间T2时该基站设备2B的传输时间点。在这个例子中,在时间T1,基站设备2B发送一个下行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位于在移动终端的第37和第38时隙的时间中。在时间T2,基站设备2B发送该下行控制信号,它存在于第28和第29时隙间。
如图12所示,在图11的时间T1,控制器307产生该无线电状况数据,其中比特号37和38的数据比特具有值“1”,而其它比特具有值“0”。在时间T2从该移动终端接收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时,基站设备2A确定在发送控制信号之后另一个基站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为基站设备2B)的传输时间约22毫秒(625毫秒×36)。
如图13所示,在图11的在时间T2,控制器产生该无线电状况数据,其中比特号28和29的数据比特具有值“1”,而其它比特具有值“0”。在这个实施例中,T1和T2的时间间隔是15分钟,在这期间基站2B的传输时间位移约5.6毫秒或9时隙,接近于基站设备2A的传输时间。换句话说,基站设备2A确定在传送控制信号之后另一个基站设备2B发送一个控制信号约17毫秒(625毫秒×27)。
在基站设备中的传输时间改变参见图14,当从该移动终端接收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时,基站设备2A的控制器205根据该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的信息字段的数据比特检测基站设备2A和基站设备2B之间的传输时间差Td(步骤S509)。在如所述的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的例子中,在时间T1的时间差Td约22毫秒,而在时间T2的时间差约17毫秒。接着,它检验所检测的时间差Td是否大于20毫秒(S510)。如果不大于20毫秒(S510的“是”),则基站设备2A的控制器205改变该传输定时,因而防止该控制信号与其它的控制信号冲突(S511)。由于在时间T2的时间差Td约17毫秒,在这时传输时间被改变。基站设备2A的传输定时被改变的情况叙述如下。第一,由于比特号1的数据比特是基站设备2A本身,基站设备2A以值“0”代替它。第二,控制器205从所有的200比特检测最长的0比特串,因为可形成一个环路。最后,决定相应于在最长0比特串中心的比特号的时间位置作为新的传输时间。
更具体地讲,参见图11,只有范围从比特号30经过比特号200直到比特号27的一个0的比特串。因此,确定比特号118是在0比特串的中心。基站设备2A的控制器205位移该传输时间118时隙,因而相应于比特号118的时间位置变成新的传输时间。在传输时间改变完成之后,基站设备2A再发送一个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到该移动终端用确认(S512)。
如图15和16所示的,基站设备2A的传输时间改变导致基站设备2B的传输时间位置相对地被改变到基站设备2A的传输时间间隔的中心。因此,如图6所示的,比特号99和100的数据比特各具有值“1”而其它比特为“0”。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举例已叙述了具有两个基站设备的系统。但是,显然如图14中所示的相同过程也应用于具有多个基站的另一个系统。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使得移动终端检测无线电波的存在并且产生应答信号的数据比特。这些操作可由该移动终端本身独立地执行。在这个情况下,该移动终端判断一个确定的基站设备是否改变其传输时间。只在传输时间的改变是必要时,该移动终端可以同必要的无线电状况数据信号一起发送传输时间改变请求信号。使用在该基站设备的上述操作的相关启动与该移动终端的独立启动一起也是可能的。
如上面详细叙述的,在根据本发明控制下行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中,响应从基站收到的询问信号,移动终端检测在每个时隙中下行控制信号的无线电波的存在。该移动终端产生一个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它表示在预定的间隔内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时间位置,和发送该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到该基站位置,和发送该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到该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从该移动终端接收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检测由该基站设备本身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与由其它基站设备发送的其它下行控制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如果至少一个时间差变为低于预定阈值,则基站设备改变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以致该时间差变得大于该阈值。通过在预定间隔执行这样的操作,基站设备之间的传输差总是保持大于该阈值,结果没有互相冲突。因此可实现稳定的TDMA移动通信。
权利要求
1.在T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其中移动终端位于由多个基站提供的服务区内,每个所述基站以第一预定间隔独立地发送预定射频的控制信号,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移动终端,a)与从所述基站的第一基站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同步,以便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分配多个时隙;b)确定在每个所述时隙中是否存在所述预定射频的无线电波,以便产生所述时隙的无线电信息;c)发送所述无线电状况信息到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基站,d)根据从所述移动终端收到的上述无线电状况信息,检测与所述第一基站和另一个基站相关的相邻时隙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期间所述无线电波不存在;和e)当上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预定值时改变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因此上述第一时间间隔变成大约上述预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输控制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步骤在包括在每个所述时隙中的多个时间位置上检测所述无线电波的无线电场强;比较所述场强与预定的阈值;和只在包括在所述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时间位置上的所述无线电场强不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才确定所述无线电波存在于所述时隙的一个时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传输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根据所述无线电状况信息检测分别与所述基站相关的相邻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步骤;和所述步骤(e)包括步骤当上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上述预定值时检测在所述时间间隔大于任何其它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和改变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位置到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个权利要求的传输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二预定间隔执行所述步骤(a)-(e)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任一个权利要求的传输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e)是由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的。
6.根据权利要求4的传输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e)是由所述移动终端启动的。
7.在TDMA一个通信系统中,其中移动终端位于由多个基站提供的服务区内,每个所述基站独立地在第一预定间隔发送预定无线电频率的控制信号,一种传输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基站的第一基站,a)在第二预定间隔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到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是一个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在所述移动终端,b)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述无线电状况询问信号同步以分配多个时隙;c)确定在每个所述时隙中是否存在所述预定无线电频率以便产生所述时隙的无线电状况信息;d)发送指示上述无线电状况信息的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在所述第一基站,e)根据从所述移动终端收到的上述无线电状况信息检测与所述第一基站和另一个基站相关的相邻时隙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期间所述无线电波不存在;和f)当上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预定值时改变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因此上述第一时间间隔变成大于上述预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传输控制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步骤在包括在每个所述时隙中的多个时间位置检测所述无线电波的无线电场强;比较所述无线电场强与预定阈值;和确定只在包括在所述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时间位置的所述无线电场强不小于所述预定阈值时所述无线电波才存在在所述时隙的一个时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传输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e)包括根据上述无线电状况信息检测分别与所述基站相关的相邻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步骤;和所述步骤(f)包括步骤当上述第一时间间隔小于上述预定值时检测在所述时间间隔中的大于任何其它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和改变所述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位置到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中心。
全文摘要
在控制下行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中,响应从基站(2A)收到的询问信号,移动终端(3A)检测在每个时隙中下行控制信号无线电波的存在。移动终端(3A)产生指示在预定间隔内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时间位置的应答信号,并发送该应答信号到基站设备(2A)。基站设备(2A)接收该无线电状况应答信号,检测由基站设备(2A)本身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和由其它基站设备(2B)发送的其它下行控制信号之间的时间差。
文档编号H04Q7/38GK1120291SQ9510258
公开日1996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2日
发明者小岛晋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