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各无线电信系统中,尤其在作为局域通信信息环路纳入在isdn系统里的dect专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501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在各无线电信系统中,尤其在作为局域通信信息环路纳入在isdn系统里的dect专用 ...的制作方法
在具有介于通信信息源和通信信息点之间通信信息传输线路的各通信信息系统中,采用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用于通信信息处理和通信信息传输,在这些通信信息系统上。
1)在一个优选的传输方向上(单工作业)或在两个传输方向上(双工作业)可以进行通信信息处理和通信信息传输;2)通信信息处理是模拟的或是数字的,3)经远程传输线路的通信信息传输是有线的或者是建立在不同的通信信息传输方法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和/或CDMA(码分多址)的基础上的,-例如按诸如DECT,GSM、WACS或PACS,IS-54,PHS,PDC等等的无线电标准[请比较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通信杂志),1995年1月,第50至57页;D.D.Falconer et al所著“无绳私人通信用的时分多址法”]无线地进行的。
“通信信息”是一个总概念,它既代表意思内容(信息)也代表物理的表达(信号)。即使一个通信信息的意思内容相同一也就是相同的信息-可能出现不同的信号形式。所以一个涉及一个对象的通信信息可以例如(1)以图画的形式,(2)作为说话的语句,(3)作为书写的语句,(4)作为编码的语句或图画来传输。按(1)…(3)的传输方式在此一般是通过连续的(模拟的)信号来表征的,而在按(4)的传输方式上通常产生不连续的信号(例如脉冲,数字信号)。
从通信系统这个一般定义出发本发明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涉及用于在各无线电信系统中,尤其在作为局域通信信息传输环路纳入在ISDN系统中的DECT专用RLL/WLL系统(Radio LocalLoop/wireless Local Loop无线电局域环路/无线局域环路)中,控制各传输线路(载体)建立的方法。
根据各文献“通信技术电子学,柏林45(1995)第1期,第21至23页和第3期第29和30页”以及IEE(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术座谈会1993,173;(1993),第29/1-29/7;W.Hing,F.Halsall所著“Cordless access to theISDN basic rate service(对ISDN基本速率业务的无绳访问)”,并在按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出版物prETS300×××,版本1.10,1996年9月的DECT/ISDN中间系统DIIS的基础上,

图1展示其中一种ISDN←→DECT专用的RLL/WLL“电信系统IDRW-TS(综合业务数字网←→无线电局域环路/无线局域环路),它带有一种ISDN电信局部系统I-TTS(请比较文献,通信技术电子学,柏林41-43,部分1至10,T1:(1991)第3期,第99至102页;T2:(1991)第4期,第138至143页;T3:(1991)第5期,第179至182页和第6期,第219至220页;T4:(1991)第6期,第220至222页和(1992)第1期,第19至20页;T5:(1992)第2期,第59至62页和(1992)第3期,第99至102页;T6:(1992)第4期,第150至153页;T7:(1992)第6期,第238至241页;T8:(1993)第1期,第29至33页;T9:(1993)第2期,第95至97页和(1993)第3期,第129至135页;T10:(1993)第4期,第187至190页;”)并且它带有一种DECT专用的RLL/WLL电信局部系统RW-TTS。
此DECT/ISDN中间系统DIIS或RLL/WLL电信局部系统RW-TTS在此尤其是建立在一种DECT/GAP系统DGS上的数字增强(从前欧洲)无绳电信;请比较(1)通信技术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期柏林,德国;U.Pilger所著DECT标准的结构“第23至29并结合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出版物ETS300175-1…9,1992年10月;(2)电信报导16(1993),第1期,J.H.Koch所著无绳电信的数字舒适性-DECT标准开拓新的使用领域”,第26至27页;(3):tec 2/93-Ascom的技术杂志通往通用移动电信的道路,第35至42页;(4)菲利浦电信评论49卷,第3期,1997年9月,R.J.Mulder所著“DECT,一种通用无绳访问系统”(5):WO93/21719(图1至3与所属的说明)]。该GAP标准(类属存取概要)是DECT标准的一个下局部分,基任务在于保证电话用途DECT空气接口的相互操作性(请比较ETSI出版物rpETS300444,1994年4月)。
DECT/ISDN中间系统DIIS或RLL/WLL电信局部系统RW-TTS,也可选择地以一种GSM系统为基础(移动通信专用组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请比较信息学一览14(1991)6月,第3期,柏林,DE;A.Mann著“GSM标准-数字欧洲移动无线电网的基础“,第137至152页)。除此之外在一个混合电信系统范围内也可能将ISDN电信局部系统I-TTS构成为GSM系统。
除此之外,基于已知多重存取法FDMA,TDMA,CDMA(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和由此形成混合多重存取法的,开始时已提及的各系统以及未来的各系统可以考虑作为用于实现DECT/ISDN中间系统DIIS或RLL/WLL电信局部系统RW-TTS或ISDN电信局部系统I-TTS的其它可能性。
采用象ISDN那样的,传统有线电信系统中的各无线电通信(例如各DECT信道)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未来可替代的,没有自己完整导线网络的网络经营者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因此例如在RLL/WLL电信局部系统RW-TS上,例如在纳入DECT系统DS的条件下,无线连接技术RLL/WLL(无线电局域环路/无绳局域环路)应使得在各标准ISDN接口上的各种ISDN业务对于ISDN用户是可支配的(请比较图1)。
在按图1的ISDN←→DECT专用的RLL/WLL“电信系统IDRW-TS中,例如经过一个标准化的S接口(S总线)经过构成为局域通信信息传输回路的-尤其是DECT专用的和包含在RLL/WLL电信局部系统RW-TTS的-DECT/ISDN中间系统DIIS(第一电信局部系统),经过一个其它标准化的S接口(S总线)、一个网络终端NT和ISDN电信局部系统I-TTS(第二电信局部系统)的一个标准化的U接口,将一个带有其终端设备TE(终端终点;终端设备)的电信用户(使用者)TCU纳入带有在其中可供支配业务的ISDN世界中。
该第一电信局部系统DIIS主要包含两个电信接口,一个第一电信接口DIFS(DECT中间固定系统)和一个第二电信接口DIPS(DECT中间便携系统),它们是例如经一DECT空气接口无线地互相连接的。由于此准地点固定的第一电信接口DIFS,该第一电信局部系统DIIS形成在前面在此关联中定义的局域通信信息传输环路。第一电信接口DIFS含有一个无线电固定部分RFP,一个适配单元IWUI(交互工作单元)和一个通往S接口的接口电路INCl。第二电信接口DIPS含有一个无线电移动部分RPP和一个适配单元IWUZ和一个通往S接口的接口电路INC2。无线电固定部分RFP和无线电移动部分RPP在此形成已知的DECT/GAP系统DGS。
对于在用户连接中的尽可能全部ISDN业务作为载体的一个DECT专用RLL系统来说,在此存在着以下的一般性问题。
a)复制ISDN信息结构(D信道和2个B信道),在以下尤其是D信道的复制,b)良好的带宽经济性;对于ISDN尤其重要,因为对于为64kbps(千位/秒)的B信道数据速率来说几项业务已需要两个DECT信道,c)最小的技术花费。
D信道的复制D信道的性能-对于全部连接在ISDN连接上的终端设备TE,位于C平面上的共同发信号信道。
-在其中通过TE独特的地址TEI(终端终点识别器)分离出通往网络的TE专用的各发信号信道。
通往D信道的存取机制保证通信信息的TE独特的顺序。
-通过率16千位/秒-满负荷率取决于许多准则,通常低于最大容量;各种阻塞情况是可能的,然而它们由于高的容量是可以迅速排除的。
DECT信道依据文献通信技术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期,柏林,DE;U.Pilger著“DECT标准的结构”,第23至29页,结合ETS300175-1…9,1992年10月“,图2展示DECT/GAP系统DGS的TDMA结构。该DECT/GAP系统是一种针对多重存取法的混合系统,在此系统上按FDMA原理,在1.88和1.90GHZ之间的频带中的十个频率上,根据TDMA原理,按照图2在一种给定的时间顺序中,可以将无线电通信信息从基站RFP向移动部分RPP和从移动部分RPP向基站RFP(双工作业)发送。在此由一种多时帧MZR确定此时间顺序,每160ms出现此多时帧,并且此多时帧具有16个各自有10ms持续时间的时间帧ZR。在这些时间帧ZR中向基站RFP和移动部分RPP分别传输信息,它们涉及一种在DECT标准中定义的C-,M-,N-,P-,Q信道。如果在一个时间帧ZR中为这些信道中的多个信道传输信息,则按一种具有M>C>N和P>N的优先清单进行传输。多时帧MZR的16个时帧ZR中的每一个重新划分为24个各自具有持续时间为417μs的24个时隙ZS,从其中12个时隙ZS(时隙0…11)是指定为传输方向,基站RFP→移动部分RPP”的,并且其它的12个时隙ZS(时隙12…23)是指定为传输方向,移动部分RPP→基站RFP”的。在这些时隙ZS的每一个中按DECT标准传输具有一种为480位的位长的信息。从此480位中,在一个SYNC字段中将32位作为同步信息来传输,并且在一个D字段中将388位作为有用信息来传输将剩下的60位在一个Z字段中作为附加信息和在一个“保护时间”字段中作为防护信息来传输。作为有用信息传输的,D字段的388位重新划分为一个64位长的A字段,一个320位长的B字段和一个4位长的,X-CRC”字。64位长的A字段由一个8位长的数据头(Header),一个具有用于C-,Q-,M-,N-,P信息数据的40位长的数据项和一个16位长的,A-CRC”字组合而成。
性能-采用TDMA时隙。
-原则上在各个时隙中使用一个Cs信息(S=慢)用于发信号[在DECT标准中的C平面(C-Plane)]和使用一个从属的信道[在DECT标准中的U平面(U-Plane)]用于使用者信息或有用信息(通过率32千位/秒)。
-Cs信道的通过率2千位/秒。
DECT标准也提供另外的各信道结构,例如一种Cf信道(f=快)。
-该Cf信道占用一个时隙。
-Cf信道的通过率25.6千位/秒。
在OSI/ISO层面模型的基础上[请比较(1)课程讲义-德国电信48年卷,2/1995,第102至111页;(2):ETSI出版物ETS300175-1…9,1992年10月;(3):ETSI出版物ETS300102,1992年2月;(4):ETSI出版物ETS300125,1991年9月;(5):ETSI出版物ETS300012,1992年4月],图3展示按图1的,ISDN←→专用RLL/WLLJ“电信系统IDRW-TS的,C平面的一个模型。
在OSI/ISO层面模型的基础上[请比较(1)课程讲义-德国电信48年卷,2/1995,第102至111页;(2):ETSI出版物ETS300175-1…9,1992年10月;(3):ETSI出版物ETS300102,1992年2月;(4):ETSI出版物ETS300125,1991年9月;(5):ETSI出版物ETS300012,1992年4月]图4展示按图1的,ISDN←→DECT专用的RLL/WLL“电信系统IDRW-TS的,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U平面的一个模型。
带宽经济性Cs信道结构为一个标准语音连接提供一种最佳带宽经济性,因为按照出自于图3和图4的图5,以及在考虑各ETSI出版物(ETS300175-1,10/1992,第7章;ETS300175-3,10/1992,第4.1章;ETS300175-4,10/1992,第4章)只需要一个传输线路(载体)-例如具有按图5的LCNy,LCN1的MBC-或者只需要一个连接或一个时隙。
按照出自于图3和4的图5,以及在考虑ETSI各出版物(ETS300175-1,10/1992,第7章;ETS300175-3,10/1992,第4.1章;ETS300175-4,10/1992,第4章)的条件下,Cf信道的采用导致一种较低的带宽经济性,因为此U平面(U-Plane)本身需要一种其它的传输线路(载体),确切地说一个其它的连接或一个其它的时隙;这意味着有必要有两种传输线路(载体)-例如按图5具有LCN2,LCNz的MBC和具有LDNy,LCN1的MBC-确切地说两种连接或两种用于简单语音连接的时隙。
除此之外,对于存在着两种ISDN-B信道连接(语音连接)的情况,三种传输线路(载体)-例如按图5具有LCNx,LCNo的MBC,具有LCNy,LCN1的MBC和具有LCNz,LCN2的MBC-确切地说三种连接或三种时隙是必要的。
按带宽经济性观点采用Cs信道是合理的,而按信道容量的观点采用Cf信道看来是合理的。
基于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用于无线通信信息传输的传输线路数目方面,在各无线电信系统中,尤其在作为局域通信信息传输环路纳入在ISDN系统里的DECT专用RLL/WLL系统中,优化传输线路的建立和应用。
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定义的方法,通过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说明的特征解决此任务。
基于本发明的思路在于,在开始时所述和概括方式的各无线电信系统中,通过将传输线路号码发放到各传输线路上来如此地控制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之间的各传输线路的建立和应用,以致于避免在建立和利用各传输线路(各连接)时的碰撞,并且同时有效地利用空气接口的资源。由此减少各电信系统中的花费和连接建立(建立各传输线路)时的易出错性。
按权利要求1通过控制各传输线路号码实现这一点。
如果为了传输系统通信信息,在一个带有信道专用传输容量的传输信道中,保留一个传输线路的避免碰撞的传输线路号码的话,按权利要求2是有利的。
按权利要求3有利的是,用所说明的各传输线路号码的控制,可控制信道转换。
按权利要求6有利的是,用所说明的控制可将一个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想信道转换的愿望,传信给一个其它的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
其它有利的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在其余的各从属权利部分中说明的。
用图6和7叙述本发明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图6展示一个鼓励状态图表,如何通过控制传输线路号码,在最少的传输线路花费的情况下(节省空气接口的资源),可达到从Cf停产向Cs信道的信道转换。
第一电信接口DIFS(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是在一个第一传输线路上,用一个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逻辑连接号码;标号),通过第一传输信道Cf与第二电信接口DIPS(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连接的。第一电信接口DIFS用一第一NWK信号“CC-SETUP(建立)”(比较ETSI出版物ETS300175-5,1992年10月第6.3.2.1章)和用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在第二电信接口DIPS上请求U平面。
通过一个第一MAC信号,“标志_T._请求“(ATTRIBUTES_T._REQUEST)和一个第二MAC信号”标志_T._确认“(ATTRIBUTES T.CONFIRM)“(请比较ETSI出版物ETS300175-3,1992年10月,第7.2.5.3.8章)将此传认从DECT-B字段放入DECT-A字段。这与从Cf信道向Cs信道的转换是有同等含义的。随后这些电信接口DIFS,DIPS用一个第二MWK信号,“CC-CONNECT连接”(请比较ETSI出版物ETS300175-5,1992年10月,第6.3.2.7章)和一个第三NWK信号“CC-ConnecT-ACKNOWLEDGE(确认)”(请比较ETSI出版物ETS300175-5 1992年10月,第6.3.2.7章)互相确认,是建立了U平面和带有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的Cs信道。迄今对于一种这类的信道转换,有必要建立两个传输线路。
图7展示一种另外的鼓励状态图表,如何通过控制各传输线线号码可将一个由第二电信接口DIPS(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所希望的信道转换信道给第二电信接口DIFS(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并且然后此第一电信接口DIFS如何推动信道转换和与第二电信接口DIPS一起实行此信道转换。
采用第二传输信道Cs用于C平面上的通信信息传输。除此之外利用U平面。用于利用第一传输信道Cf的,带有一个传输线路号码LCN(标号)的一个传输线路是还未建立的。第二传输信道Cs比第一传输信道Cf拥有较小的传输容量。
第二电信接口DIPS发现,第一传输信道Cf是必需的。由于对于第一传输信道Cf还不存在带有标号LCN的,例如带有标号LCNO的传输线路,由此第二电信接口DIPS建立此传输线路。
选择标号LCN,在本情况下LCNO,作为应建立传输线路的标号不是随意地进行的,而是又是有目的地按一种给定的选择准则进行的。完全一般地表达地此准则在于,引用各可能标号LCN0,LCN1,LCN2的,还未利用于一个别的传输线路的即空着的标号作为标号LCN。
替代前述选择准则也可以,引用用于标号发放的选择准则的各专门特征。因此例如在本情况中那样,总是可引用各标号LCNO,LCN1,LCN2中的最小空头上的标号,或者各标号LCN0,LCN1,LCN2中的最大空着的标号。
为了建立传输线路,按ETSI出版物ETS300175-3,1992年10月,第10.5.1.2章和10.5.1.3章优先地对建立传输线路负责的第二电信接口DIPS向第一电信接口DIFS发送一个DECT专用的,第一B字段信号载体请求BEARER_REQUEST(请比较ETSI出版物ETS300175-3,1992年10月,第7.3.3.2章)作为指令(COMMAND)。
按此,第一电信接口DIFS在收到第一B字段信号之后,向第二电信接口DIPS发送一个DECT专用的第二B字段信号载体确认BEARER CONFIRM(请比较ETSI出版物ETS300175-3,1992年10月,第7.3.3.3章)作为应答(RESPONSE)。在此状态下,即在通过第二电信接口DIPS收到第二B字段信号之后,建立了其它的传输线路(请比较ETST出版物ETS300175-3,1992年10月,第10.5.1.1至105.1.3章)。
由第一电信接口所发现这一点,使得第一电信接口DIFS向第二电信接口DIPS发送此第一MAC信号“ATTRIBUTES_T._REQUEST”(请比较ETSI出版物ETS300175-3,1992年10月,第7.2.5.3.8章)。
第二电信接口DIPS确认此第一MAC信号“ATTRIBUTES_T._REQUEST”,其办法是第二电信接口DIPS向第一电信接口DIFS发送此第二MAC信号“ATTRIBUTES_T._CONFIRM”。在这之后采用第一传输信道Cf于C平面上的通信信道传输。
权利要求
1.用于在各无线电信系统中,尤其在作为局域信息传输环路纳入在ISDN系统里的DECT专用RLL/WLL系统中控制各传输线路(载体)的建立和利用的方法,在此方法上a)在电信系统(DIFS)中建立介于一个第一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DIFS)和一个第二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DIPS)之间的这些传输线路,b)将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y,LCNz,LCNO,LCN1,LCN2)分配给这些传输线路,c)在这些传输线路上,在带有信道专用的各传输容量的各传输信道(Cs,Cf)中传输系统专用的系统通信信息,其特征在于,d)这些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DIFS,DIPS)在一个带有一种第一信道专用传输容量的第一传输信道(Cf)中,如此地建立一个用于传输系统通信信息的第一传输线路,使得将一个第一传线路号码(LCNx,LCNO)分配给第一传输线路,此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O)是还未分配给其它各传输线路的。
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传输系统通信信息,在具有第一信道专用传输容量的第一传输信道(Cf)里,保留第一传输线路的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O)。
3.按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带有第一信道专用传输容量的第一传输信道(Cf)里,取消对用于传输系统通信信息的第一传输线路的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O)的保留,并且当在一个带有一个第二信道专用传输容量的第二传输信道(Cs)中,建立用于传输系统通信信息的第一传输线路时,在带有第一信道专用传输容量的第一传输信道(Cf)中,给一个用于传输系统通信信息的第二传输线路,分配和保留一个第二传输线路号码(LCNy,LCNz,LCN1,LCN2)。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配给第一传输线路的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O)和分配给第二传输线路的第二传输线路号码(LCNy,LCNz,LCN1,LCN2)是可分配给这些传输线路的各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y,LCNz,LCNO,LCN1,LCN2)中的最小传输线路和号码,它是还未分配给其它各传输线路的。
5.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配给第一传输线路的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O)和分配给第二传输线路的第二传输线路号码(LCNy,LCNz,LCN1,LCN2),是可分配给这些传输线路的各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y,LCNz,LCNO,LCN1,LCN2)中的最大传输线路号码,它是还未分配给基它各传输线路的。
6.按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带有一个第二信道专用的传输容量的一个第二传输信道(Cs)中,建立一个用于传输系统通信信息的带有一个待分配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y,LCNz,LCNO,LCN1,LCN2)的第三传输线路,并且建立带有第一传输线路号码(LCNx,LCNO)的或带有第二传输线路号码(LCNy,LCNz,LCN1,LCN2)的第一传输线路,通过此传输线路号码,各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DIFS,DIPS)中的一个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DIFS,DIPS)给另一个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DIFS,DIPS)传信,在带有第一信道专用传输容量的第一传输信道(Cf)中的第一传输线路上传输系统通信信息。
7.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信系统(DIIS)是一个DECT系统。
8.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信系统(DIIS)是一个GSM系统。
9.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信系统(DIIS)是一个PHS系统,一个WACS系统或是一个PACS系统。
10.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信系统是一个“IS-54”系统或是一个PDC系统。
11.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信系统(DIIS)是一个CDMA系统,一个TDMA系统一个FDMA系统,或是一个-从这些所述传输标准方面看-混合的系统。
12.按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信系统(DIIS)是一个作为局域通信信息传输环路纳入在一个ISDN系统中的DECT专用的RLL/WLL系统,并且第一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DIFS)是一个DECT中间固定系统(DIFS),而第二无线电发送装置/无线电接收装置(DIPS)是一个DECT中间便携式系统(DIPS)。
13.按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传输信道(Cf)是DECT系统的Cf信道。
14.按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传输信道(Cs)是DECT系统的Cs信道。
15.按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传输线路号码是DECT标准的LC号码(逻辑连接)。
全文摘要
为了在各无线电信系统中,尤其在一个作为局域通信信息传输环路纳入在一个IDSN系统中的DECT专用RLL/WLL系统中,从用于无线通信信息传输的传输线路数目方面优化各传输线路的建立和利用,给各传输线路分配各传输线路号码,使得在建立和利用各传输线路(各连接)时避免碰撞。由此有效地利用了空气接口的资源。此外减少了这些电信系统中的花费和建立连接时的易出错性。
文档编号H04W84/14GK1220073SQ97194935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4日
发明者M·科尔德斯梅耶尔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