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973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方法,其中无线信号的纠错具有不同的保护等级。该方法包括在移动台中测量基站的信号值和/或质量,在基站中测量移动台的信号质量和/或值,将得到的测量结果和连接的其它变量与越区切换条件相比较,如果满足越区切换条件,则进行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进行越区切换的移动通信系统。
在蜂房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覆盖区域由多个轻度重叠的无线小区实现。当移动台同从一个小区移动另一小区时,基于预定越区切换条件进行到新的无线小区的越区切换。其目的是使越区切换的执行对正在进行的呼叫的干扰尽可能地小。越区切换一般基于无线路径条件进行,但是也可以出于其它原因,例如负荷分担或减少发射功率。也可以在小区内从一个业务信道到另一信道进行越区切换。
附1示出了泛欧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简化框图。移动台MS通过无线路径连接到基站BTS,在

图1情况下,连接到基站BTS1。基站系统BSS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由BSC控制的基站BTS。多个基站控制器BSC通常受控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MSC与其它MSC通信,通过网关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MSC与公众电话交换网通信。整个系统的操作受控于运营和维护中心OMC。移动台MS的用户数据永久存储于系统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并临时存储于给定时刻MS所在区域中的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移动台MS和服务基站BTS1连续测量无线连接的信号值和质量,例如以确定是否需要越区切换。MS测量服务基站BTS1和最靠近其位置区域的基站BTS的信号,例如以选择适当的越区切换目标小区。例如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MS可同时测量服务基站和多达32个其它基站的信号值。通过服务基站BTS1,通知MS它应当测量的邻接小区。每个小区的测量结果基于基站标识码BSIC和广播控制信道BCCH的频率的组合识别。基站BTS在基站中测量正在进行的无线连接的信号值和质量。
移动台MS定期以报告消息的形式通过服务基站BTS1向基站控制器BSC发送测量结果。报告消息包含服务基站的测量结果和多达6个最佳邻接基站。从服务小区到邻接小区或服务小区的另一信道的越区切换可以发生在例如以下情况移动台/基站的测量结果表明当前服务小区业务信道的信号值和/或质量较差,邻接小区中可以得到较高的信号值,或者另一信道能够得到较好的信号质量,或者在邻接小区/另一信道能够以较低的发射功率通信。例如信号值和/或目标小区的负荷影响了越区切换目标小区的选择。通常使用的越区切换条件包括无线连接的信号值和质量,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信号值,源小区的信号质量和移动台在目标小区中需要的并被允许的发射功率。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在满足运营商所设定的越区切换条件时进行。为了确保移动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在给定时间段上平均越区切换中使用的测量结果和参数。求平均处理使得越区切换对瞬时干扰或衰减所导致的测量结果失真的敏感性降低。
基站控制器BSC作出与越区切换相关的决定。如果目标小区受另一BSC控制,则越区切换可以在MSC的控制下进行。另一种可能性是越区切换的决定总是以集中方式在MSC中进行。如果需要,BSC通过BTS向MS发出越区切换命令。
在以码分多址(CDMA)技术实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以上述方式进行的越区切换被称为硬越区切换。此外,CDMA系统可以使用所谓的软越区切换,其中移动台在越区切换期间可以同时通过多个基站连接到网络。如果根据信号证实这些基站中的一个比其它要好,则释放该移动台与其它基站的连接,呼叫仅通过最佳基站继续。软越区切换避免了移动台位于小区边缘时,多个基站之间重复出现越区切换的情况。
当语音或数据在数字电信系统中传输时,传输路径上出现的传输差错恶化了传输信号的质量。在信号例如因多径传播,干扰信号或高背景噪声值而被干扰时,传输路径上出现传输差错。传输的数字信号的纠错,例如信道编码和/或重传,用于改进传输的质量和对传输差错的容忍度。在信道编码中,根据原信号计算的纠错比特在编码语音或数据的原比特串中加入重复。在接收机中,信道解码器中解码信道编码,从而通过校正比特,可以检测出甚至纠正传输期间出现的信号差错。重传用于独立或例如结合信道编码纠正传输差错信道编码传输中的差错通过失真帧的重传纠正。在连接质量恶化时,出错帧和丢失帧的数量增加,因此重传的次数也增加。
信道编码增加了需要传送的比特数量。在GSM移动通信系统中,例如在全速率13kbit/s语音信号中加入传输速率为9.8kbit/s的纠错比特,从而总传输速率为22.8kbit/s。按照需要提供信道编码的保护等级。如果需要快速传送大量数据,则减少信道编码量以使传输信道可以传输更多的净荷。信道编码可以用于检测传输期间出现的差错并予以纠正,或仅仅只是检测差错。在GSM系统中,需要传输的比特按照其重要性划分成不同类别,其中以预定等级提供信道编码。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元件可以限制为某连接提供的信道编码的选择和实现。移动台可以例如仅支持特定信道编码。此外,提供的信道编码的保护等级取决于基站和其它网元采用不同信道编码的能力。
现有技术的越区切换的一个问题在于,因为网络规划通常针对采用正常纠错的信道,如果以较弱的纠错实现的连接质量表明需要越区切换时,不总能通过越区切换过程确定适当的越区切换目标小区。此外,仅基于基站信号值的越区切换的问题在于,以弱纠错实现的无线连接的质量可能会在越区切换完成之前恶化过多,以有效的纠错实现的无线连接的越区切换可能会执行太快。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使用多种不同等级的纠错的环境中,提供一种完成越区切换的优化方式。
新的越区切换类型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实现,其特征在于,根据无线连接的纠错,为该连接确定至少一个信道变化条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无线信号的纠错可以具有不同的保护等级,所述系统测量移动台所接收的基站信号值和/或质量,测量基站所接收的移动台信号质量和/或值,将得到的测量结果和连接的其它变量与越区切换条件相比较,如果满足越区切换条件,则进行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
按照本发明,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根据无线连接的纠错,确定至少一个越区切换条件。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在进行越区切换决定时,考虑无线连接所需的信号值的纠错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方法中,连接的纠错,最好是信道编码,用作越区切换的一个条件。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设置按照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条件,使得如果在目标小区信道上必须使用的纠错弱于源小区信道,则优于正常值的目标小区基站信号能够满足该条件,如果在目标小区信道上使用的纠错比源小区信道更有效,则弱于正常值的目标小区基站信号能够满足该条件。也可以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加入一个功能,基于该功能,在目标小区和源小区的纠错一样时,设置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条件,使得如果共同的纠错比正常情况更有效,则优于正常值的目标小区基站信号能够满足该条件,如果共同的纠错比正常情况弱,则弱于正常值的目标小区基站信号能够满足该条件。在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条件和现有技术的其它可能越区切换条件满足时,进行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同时目标小区中连接的纠错的保护等级被设置成越区切换期间确定的等级。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基于源小区中无线连接上采用的纠错,最好是信道编码,确定连接的越区切换优先级。如果满足连接的其它越区切换条件,那么越区切换条件以其优先级值为序触发到不同连接的越区切换。
这种越区切换的一个优点,可以根据纠错灵活地进行越区切换。
本发明越区切换的另一优点是,如果在连接质量必须要求无线连接的越区切换以比正常情况更为有效的纠错实现,那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越区切换。
本发明越区切换的另一优点是,即使是以不同于正常等级的保护等级实现纠错的移动台,针对正常纠错进行的网络规划也可以对其提供优化的越区切换。
本发明越区切换的另一优点是,越区切换期间纠错保护等级的改变确保了需要越区切换的无线连接的质量保持足够良好。
所声明的越区切换的另一优点是,它减小了在以较正常情况弱的纠错实现的无线连接上丢失呼叫的概率。
下面参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图1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示出了蜂房网络的越区切换的一个例子;图3是本发明越区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a和4b是本发明越区切换第一实施例的例子;图5是本发明越区切换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蜂房移动通信系统。下面结合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通过例子详细描述本发明。图1示出了简化的前述GSM网络结构。有关GSM系统的更为精确的描述,请参看GSM建议和M.Mouly和M-B.Pautet所著“The GSM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Palaiseau,France,1992,ISBN2-9507190-0-7。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的一个例子是卷积编码,它用于GSM系统的业务信道,在GSM建议05.03中定义。卷积编码的效率可以由卷积编码率X/Y表示,它意味着在信道编码过程中,X个数据比特由Y个码元比特表示。在全速率GSM业务信道上,卷积编码率是1/2(缓冲),9.6kbit/s,4.8kbit/s和2.4kbit/s数据速率分别为1/3,1/6和0.3。全速率语音信道采用1/2信道编码。最有效的信道编码是1/6,其次为1/3,最弱是1/2。
前面提过,现有技术越区切换的一个问题是,因为网络规划一般针对采用正常纠错的业务信道,如果以较弱的纠错实现的连接质量表明需要越区切换时,不总能通过越区切换过程确定适当的越区切换目标小区。仅基于基站信号值的越区切换的另一问题在于,以弱纠错实现的无线连接的质量可能会在越区切换完成之前恶化过多,以有效的纠错实现的无线连接的越区切换可能会完成过早。
下面将一般性地描述本发明,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信道编码类型。
图2示出了移动台MS从蜂房网络的基站BTS1区域移动到基站BTS2区域时的越区切换。此后,在越区切换前MS所在基站区域被称为源小区,越区切换到基站区域被称为目标小区。如果在小区中从一个信道越区切换到另一信道,则目标小区和源小区也可以是同一小区。图2说明了基站BTS1和BTS2的覆盖区C1和C2;在这些覆盖区中,采用正常纠错,例如信道编码,的无线连接的质量通常保持足够高,以防止呼叫丢失。采用的纠错弱于正常情况的无线连接需要优于正常信号的信号以达到足够的连接质量;相应地,采用比正常情况更有效的纠错使得即使是弱于正常信号的信号也能达到足够的连接质量。这种纠错效果(在本例中是信道编码的效果)对基站覆盖区大小的影响由图2的虚线表示,线C1W表示了信道编码弱于正常情况的BTS1的有效覆盖区,线C2E表示了信道编码比正常情况更有效的BTS2的有效覆盖区。此后,弱于正常情况的信道编码被称为弱信道编码,而比正常情况更有效的信道编码被称为强信道编码。在GSM中,此处的正常信道编码是指全速率信道的信道编码。
如图2所示,当MS以箭头所指方向从区域BTS1移动到区域BTS2时,在点x1进行现有技术越区切换。用于触发越区切换的一个条件是例如服务基站连接的测量结果或MS向网络报告的基站测量结果,它表明了MS所接收的基站BTS1和邻接基站BTS2,…的信号值和/或质量。在测量结果和连接的其它参数满足预置的越区切换条件时,启动现有技术越区切换。一个共同的越区切换条件是图2情况中的服务基站BTS1的信号值与邻接基站,例如BTS2的信号值的关系。在这些信号值的关系触发了预置越区切换条件时,例如如果邻接基站的信号值比服务基站大3分贝,并且也满足其它越区切换条件,例如移动台所需的发送功率,则进行从服务基站BTS1到该邻接基站BTS2的越区切换(在图2情况下的点x1)。在无线连接使用弱信道编码时,BTS1的有效覆盖区对应于图2虚线所示区域C1W,因而点x1所进行的越区切换执行得太晚,呼叫可能已经丢失。
下面结合第一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在该实施例中,无线连接的纠错由信道编码实现。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一种越区切换条件是目标小区信号值与源小区信号值的关系。图3是本发明越区切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为简明起见,下面仅结合一个目标小区的一种信道编码方案解释越区切换过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明了,下面的描述同样可以应用于监控多个可能的目标小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单独为每个目标小区的信道编码确定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条件;在作出越区切换判定之前,检查每个越区切换条件以发现它是否可以满足。
在图3的步骤30,移动台MS和服务基站,图2情况下是BTS1,按照现有技术测量无线连接的信号值和/或质量。此外,移动台MS测量来自邻接基站的信号。在步骤31,作出越区切换决定的单元,最好是基站控制器BSC或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按照本发明确定可能的越区切换目标小区(在图2情况下的BTS2)提供给无线连接的信道编码。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所有基站无法使用各种不同信道编码方案的网络。在步骤32,按照本发明比较可能的目标小区BTS2和源小区BTS1所提供的信道编码。如果可能的目标小区BTS2所提供的信道编码弱于源小区BTS1,则在步骤33中从正常值开始增加越区切换条件的值;例如在满足越区切换条件之前,要求目标小区的信号值比源小区信号强6分贝。如果可能的目标小区BTS2的信道编码不弱于源小区BTS1,则在步骤34中检查目标小区BTS2的信道编码是否强于源小区BTS1的信道编码。如果可能的目标小区BTS2的信道编码强于源小区BTS1,则在步骤35中从正常值开始减小越区切换条件的值;例如设置越区切换条件,使得目标小区的信号值与源小区的信号值一样高时,该条件得以满足。
如果预置越区切换条件和运营商所设置的任何其它越区切换条件都得到满足(步骤36),则进行从源小区基站BTS1到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越区切换(步骤37)。例如,如果上面将6分贝设置成越区切换条件,而MS的测量结果表明目标小区BTS2的信号值比源小区BTS1的信号强6分贝,则满足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条件。在进行越区切换时,将无线连接的信道编码设置成步骤31中确定的值。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如同第一优选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定义越区切换条件,还可以基于信道编码定义越区切换条件,如果在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中以相同保护等级实现信道编码。如果所述信道编码弱于正常情况,则从正常值开始减小越区切换条件值。如果共同的信道编码比正常情况更为有效,则从正常值开始增加越区切换条件值。监控越区切换条件是否满足,以及越区切换是否如上所述完成。
如果存在目标小区和源小区的信道编码组合的特定预定集合,那么可以存储本发明越区切换条件的特定离散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为每种组合预定相应的条件,从而在图3的步骤33和35中,将越区切换条件设置成对应于被监控的信道编码组合的值。如果,例如A(弱),B(正常)和C(强)是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区域基站的可能的信道编码,如果越区切换条件说明了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信号值与源小区基站BTS1的信号值(分贝)的关系,那么例如预定条件值组可以如下目标小区 A B C源小区A 3 0 -3B 6 30C 9 63下面结合图2的例子详细描述本发明。在图2中,移动台MS的无线连接由BTS1区域中的弱信道编码实现。因为BTS2除了正常信道编码之外,还可以向连接提供强信道编码,所以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从正常值开始减小越区切换条件;这触发了越区切换,只要满足运营商可选地设置的其它越区切换条件,它可以早在点x2执行。在本例中,越区切换之后BTS2和MS之间的无线连接以强信道编码方式继续。
除了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目标小区和源小区信号值的关系之外,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可以使用现有技术的其它适当的越区切换条件,例如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绝对信号值作为越区切换条件。信号测量以可应用于各系统的方式实现。
图4a示出了按照本发明进行越区切换时的两个例子,前述越区切换从BTS1到BTS2,后者仅提供了正常信道编码(小区覆盖C2)。在第一例中,无线连接在基站BTS1通过弱信道编码(小区覆盖C1W)实现。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因为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信道编码强于源小区基站BTS1的信道编码,所以减小越区切换条件。例如,在图4a所示点x2所有越区切换条件都满足,进行越区切换并设置信道编码。在第二例中,无线连接在基站BTS1通过强信道编码(小区覆盖C1E)实现,从而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增加越区切换条件。例如在点x3进行越区切换并设置信道编码。在该示例性情况下,为了比较,该图中示出了点x1上已进行的现有技术越区切换。
图4b相应示出了在从BTS1到BTS2进行以正常信道编码实现的无线连接的越区切换时,进行按照本发明的越区切换的点,BTS2可以提供正常(小区覆盖C2),弱(小区覆盖C2W)和强(小区覆盖C2E)信道编码。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将无线连接传送到目标小区BTS2的强信道编码时,减小越区切换条件。例如在图4b所示点x3进行越区切换并设置信道编码。如果希望越区切换到目标小区BTS2的弱信道编码时,则按照本发明增加越区切换条件。这样,例如在图4b所示点x2进行越区切换并设置信道编码。在该示例性情况下,为了比较,该图中也示出了点x1上已进行的现有技术越区切换。
在本发明越区切换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条件确定越区切换优先级,并通过带有条件值现有技术方法确定目标小区,为无线信号设置的条件值是,例如目标小区的基站信号值与源小区的基站信号值的关系,或者基于源小区所测得的无线连接的质量和目标小区的信号值。按照本发明,为无线连接设置一个优先级值,基于该优先级值确定需要进行的不同移动台的越区切换次序。需要设置的优先级值由无线连接基于源小区中采用的纠错,最好是信道编码,确定。
下面通过图5所示流程图描述本发明越区切换的第二实施例。在图5的步骤50,移动台MS和服务基站,在图2情况下是BTS1,按照现有技术测量无线连接的信号值和/或质量。此外,移动台MS测量邻接基站的信号。在步骤51,确定无线连接上源小区纠错的保护等级。例如,在作出越区切换决定的单元,最好是基站控制器BSC或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比较该纠错和正常的纠错(步骤52和54)。如果无线连接所用的纠错的保护等级弱于正常纠错,则为该无线连接的越区切换设置高于正常值的优先级(步骤53)。如果无线连接的纠错强于正常纠错,则为该无线连接的越区切换设置低于正常值的优先级(步骤55)。如果运营商设置的其它越区切换条件触发了越区切换,则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以越区切换条件所触发的优先级次序进行。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越区切换以针对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进行,所不同的是,除了目标小区基站提供给无线连接的信道编码之外,MS连接所需的信道编码也在图3的步骤31中确定。在例如呼叫建立过程中,MS或其它网元可以表明它对连接的纠错或传输速率的要求。如果目标小区的基站可以为该连接提供所需/允许的信道编码,以及其它信道编码,则选择所需/允许的信道编码作为该连接的目标小区信道编码。该信道编码可以从图3的步骤32开始使用,该信道编码决定了本发明方法的越区切换条件,并且在步骤37中需要为该连接设置信道编码。
本越区切换方法适用于越区切换期间发生改变的纠错。尽管以上主要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并为简明起见,主要在目标小区的一种可能的信道编码方案情况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多个信道编码方案的情况。这样,需要为每个信道编码方案单独确定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条件,在满足该越区切换条件时,针对确定的条件中的信道编码进行越区切换。
附图和相关的描述仅用于说明创新概念。在细节上,本发明的越区切换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有所变化。尽管以上主要针对信道编码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纠错。通过改变纠错可以实现纠错的不同保护等级。本发明的功能也可以得到适当的应用,使得能够利用本发明的越区切换方法中不同保护方式所形成的保护等级。按照本发明,在确定需要和选择目标小区时纠错的使用可以与任何现有技术越区切换条件组合。除了TDMA类型的移动通信系统之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其它蜂房移动通信系统,例如CDMA技术实现的系统,尤其适用于硬越区切换情况。
权利要求
1.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越区切换方法,其中无线信号的纠错具有不同的保护等级,所述方法包括在移动台(MS)中测量基站(BTS)的信号值和/或质量,在基站(BTS)中测量移动台(MS)的信号质量和/或值,将得到的测量结果和该连接的其它变量与越区切换条件相比较,以及如果满足越区切换条件,则进行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其特征在于,根据无线连接的纠错,为该连接确定至少一个越区切换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能的越区切换目标小区中确定可用于该连接的至少一个纠错,基于源小区基站(BTS1)的纠错和确定的可能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纠错设置所述越区切换条件,以及将传送连接的纠错设置成目标小区(BTS2)中目标小区基站的所述纠错。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源小区基站(BTS1)和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纠错,设置所述越区切换条件,使得如果可用于目标小区连接的纠错弱于源小区连接的纠错,则要求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信号优于正常值,以满足该条件,以及设置所述越区切换条件,使得如果可用于目标小区连接的纠错比源小区连接的纠错更有效,则要求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信号弱于正常值,以满足该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用于目标小区连接的纠错和源小区连接的纠错一样时,设置所述越区切换条件,使得如果所述共同的纠错比正常情况弱,则要求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信号弱于正常值,以满足该条件,以及设置所述越区切换条件,使得如果所述共同的纠错比正常情况更有效,则要求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信号优于正常值,以满足该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正常的越区切换条件确定为目标小区基站信号和源小区基站信号的值或质量之差,从正常值开始增长越区切换条件,使得设置的所述越区切换条件要求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信号优于正常值,以满足该条件,以及从正常值开始降低越区切换条件,使得设置的所述越区切换条件要求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信号弱于正常值,以满足该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越区切换条件,根据连接的纠错方案实现越区切换优先级。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源小区中无线连接的纠错和正常的纠错,确定连接的越区切换优先级,使得如果无线连接使用的纠错弱于源小区中的正常情况,则优先级高于正常值,以及确定连接的越区切换优先级,使得如果无线连接使用的纠错比源小区中的正常情况更有效,则优先级低于正常值,以及在该连接的其它越区切换条件满足时,以所述越区切换条件触发的优先级次序进行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连接的越区切换。
8.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无线信号的纠错可以具有不同的保护等级,所述系统测量移动台(MS)所接收的基站(BTS)信号值和/或质量,测量基站(BTS)所接收的移动台(MS)信号质量和/或值,将得到的测量结果和连接的其它变量与越区切换条件相比较,如果满足越区切换条件,则进行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其特征在于,根据无线连接的纠错,确定至少一个越区切换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确定所述越区切换条件,该方法在可能的越区切换目标小区中确定可用于该连接的至少一个纠错,基于源小区基站(BTS1)的纠错和确定的可能目标小区基站(BTS2)的纠错设置所述越区切换条件,以及将目标小区(BTS2)中连接的纠错设置成目标小区基站的所述纠错。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越区切换条件,根据连接的纠错方案实现越区切换优先级。
11.根据权利要求8,9或10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纠错方案是信道编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越区切换方法,其中无线信号的纠错具有不同的保护等级。该方法包括在移动台(MS)中测量基站(BTS)的信号值和/或质量,在基站(BTS)中测量移动台(MS)的信号质量和/或值,将得到的测量结果和该连接的其它变量与越区切换条件相比较,以及如果满足越区切换条件,则进行从源小区到目标小区的越区切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无线连接的纠错,确定至少一个越区切换条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进行越区切换的移动通信系统。
文档编号H04W36/26GK1247681SQ98802466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8日
发明者米考·卡纳瓦, 贾里·维尼卡, 朱哈·拉萨南, 里斯托·阿尔托 申请人:诺基亚电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