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屏壁厚度的背部投影前屏及所拼接的电视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230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细屏壁厚度的背部投影前屏及所拼接的电视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机械领域。
目前所使用的电视墙显示单元的前屏组件(背部投影式),其屏壁厚度多在2-3mm之间,这一厚度已趋于传统技术的极限值,如能较大的减小屏壁厚度,就能有效的提高电视墙的综合效果,由于传统技术受多种因素的牵制,无法将其屏壁厚度减小到1mm以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专利申请(申请号96 108558.4及97 114419.2)的基础上,又给出了一种具有超细屏厚度的背部投影显示单元前屏,屏壁厚度可达0.6-0.8mm。
本发明的特点是牢固、易于加工、屏壁厚度只有传统技术的1/3左右。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利用扩束层(散射层、有些文献也称之为扩束镜)周边所加工的斜槽结构(即沟道形状)与保护围板端面的斜边结构的相配合,在大大增加牢固性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屏壁厚度,其核心部分是由扩束层(散射层)、菲涅透镜、透明介质板、保护围板等组成,在扩束层的周边加工有燕尾沟道,保护围板的端部加工有钩状弯折,燕尾沟道与钩道弯折能形成嵌接方式,使它们之间不易滑脱,因而能大大减小保护围板的端部的弯折区的宽度,而获得超细的屏壁厚度。
前屏的作用是投射到的投影光经菲涅耳透镜及护束层后,按一定分布散射开,不同的结构将大大影响屏壁厚度的尺度。
用超细屏壁厚度的背部投影前屏及并接的电视墙,每个显示单元由前屏、框架、投影组件等组成,应用本技术所制造的前屏可以使画面的图像缺损更小。
下面结合附图
、就几个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超细屏壁厚度背部投影前屏结构示意图。扩束层(散射层)周边的燕尾沟道形状示意图(本图为散射层周边附近截面图)。保护围板端边的各种钩状弯折示意图(截面图)。用超细屏壁厚度背部投影前屏所拼接的电视墙示意图。
如[图一]所示是用于电视墙的背部投影显示单元的前屏部分,投影光⑧从前屏的后方的投影组件中发出,超细屏壁厚度前屏,主要体现在扩束层①的周边结构及保护围板②的端部结构上。
③是菲涅耳透镜,④是透明介质板,⑤是透明介质板包边。④和⑤的作用是在提供强有力支承的同时也能给出足够大的投影光通道,⑧为最边缘处的投影光(详见申请号96108558.4及97114419.2的专利申请)。扩束层①的周边都加工有燕尾沟道。保护围板②的端部⑥呈弯钩状弯析,恰与扩束层(散射层)①周边的燕尾沟道相配合,以增加牢固度。屏壁厚度d即保护围板②的弯折端部的端边,距保护围板②平面的距离。
如[图二]所示扩束层的周边所加工的沟道形状可分成三类A--直边燕尾状;B--阶梯边燕尾状;C--曲边燕尾状。A、B、C示图表示的是从扩束层界边附近局部剖块的放大图,并分别代表不同的周边燕尾沟结构。
如[图三]所示保护围板端部的弯钩形状也分三类A-直边弯钩状;B-阶梯边弯钩状;C-曲边弯钩状。
该弯钩状可与[图二]中扩束层周边的燕尾沟道相配合,能获得最佳的牢固程度,如[图三]中、、所示。如[图四]所示将具有超细屏壁厚度的背部投影前屏
组合起来,能制成具有超细屏壁厚度的电视墙,实际墙体中还包括框架部分及投影部分,由于与本技术无关,而未画出,⑨为投影光。
权利要求
1.一种超细屏壁厚度的背部投影前屏,其核心部分是由扩束层(散射层)、菲涅耳透镜、透明介质板、保护围板等组成,其特征就在于在扩束层的周边加工有燕尾沟道,保护围板的端部加工有钩状弯折。
2.一种超细屏壁厚度的背部投影前屏所拼接的电视墙,由前屏、框架、投影组件等组成,其特征就在于电视墙前屏是用超细屏壁厚度背部投影前屏组合而成。
3.如
权利要求
1,2所述装置,其特征就在于所述的燕尾沟道,即可是直边燕层状也可以是阶梯边燕尾状,及曲边燕尾状。
4.如
权利要求
1,2所述装置,其特征就在于所述的钩状弯折,即可是直边钩状弯折,也可是阶梯边钩状弯折,及曲边钩状弯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视墙,其特征就在于所述的前屏结构中的扩束层(散射层)的周边加工有燕尾沟道;保护围板端面加工有钩状弯折,保护围板端面的钩状弯折与扩束层周边的燕尾沟道之间是嵌接配合。
全文摘要
一种超细屏壁厚度的背部投影前屏及所拼接的电视墙属机械领域。利用加工在扩束层(散射层)周边上的燕尾沟道及保护围板端面的弯钩形状的嵌接配合可获得0.6~0.8mm的屏壁厚度,该厚度仅是传统技术的1/3左右,有效的提高了电视墙的综合效果。
文档编号H04N5/74GK1275863SQ9910821
公开日2000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30日
发明者姜牧, 吴小平 申请人:姜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