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音箱上的倒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4192阅读:4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音箱上的倒相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音响系统中音箱上的倒相管。
目前专业音响系统和家用音响系统普遍采用倒相式音箱作为发声单元,倒相式音箱可以消除气垫效应,改善了扬声器箱的特性,但是播放大动态的音乐特别是低音时会产生气体的压缩现象,也就是,由于喇叭的推动,在倒相管内形成一个压缩气柱,由于普通倒相管为直管,所以这个气柱在倒相管的出口减压膨胀(近似于等熵膨胀)时,产生一种频率较低的空气动力噪音(aerodynamical noise),这种噪音破坏了重放音乐的保真度,产生令人不快的感觉,因此降低了音箱的品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设计师采用双重倒相结构,有的在倒相管的内侧安装一个圆柱体。这两种设计都是为了减低空气压缩的程度,但是采用双重倒相结构相当于减少了音箱的体积,而安装圆柱体,减压效果也不明显,总的说来,这两种设计的作用不理想,适用性不够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明确效果的,适用性强的空气压缩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消除音箱内的空气压缩所产生的气动噪音的倒相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管口、减压腔、过渡段组成,管口分布在两端,由过渡段把减压腔连通起来,减压腔的数量为1-20个,越多越好,倒相管纵截面的形状为波形曲线;所述的波形曲线是双曲线、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园弧形。倒相管可装在音箱内部,也可装在音箱的外部。音箱工作时,在某一瞬间,由于喇叭的推动而使音箱内部的空气受到压缩,那么倒相管的管口内部就会产生一个压缩气柱,这个压缩气柱依次在各减压腔进行近似的等熵膨胀,在倒相管的出口,其压力已接近常压,也就是1个大气压,因而气柱在倒相管出口膨胀时所产生的震波(shockwave)将会很微弱,实际上可降到难以觉察的程度。由于该倒相管的特殊结构可以使它有一定的伸宿量,所以气柱膨胀时其能量会被伸宿过程中的阻尼效应大量地吸收,这是该倒相管优良特性的另一方面;如果用电学来类比的话,该倒相管的管口和过渡段呈感抗特性,而减压腔呈容抗特性,组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多重的低通滤波器,这是它与只有单纯感抗特性的普通倒相管的根本区别,它的滤波特性可以有效地消减通过倒相管的较高频率的声波,因而能更好地避免声短路效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增加了减压腔,所以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空气压缩而产生空气动力噪音,使中低音还原得清晰而自然,从而提高了音箱的品质。
2.由于倒相管具有滤波特性,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声短路效应。
3.倒相管使用时不需要改变原有音箱的结构,可以装在音箱内部,也可以装在音箱的外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曲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梯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角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园弧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安装示意图。
如图所示,倒相管是由管口1、减压腔2、过渡段3组成,管口1分布在两端,由过渡段3把减压腔2连通起来,减压腔2的数量为1-20个,越多效果越好,倒相管纵截面的形状为波形曲线。工作时,倒相管安装在音箱4内部,也可以装在音箱4的外部与音箱4中的原倒相管5连通,音箱4工作时,由于喇叭6的推动而使音箱4内部的空气受到压缩,在倒相管的管口1内部就产生一个压缩气柱,这个压缩气柱依次在减压腔2进行近似的等熵膨胀,在倒相管的出口,其压力已接近常压,因而气柱在倒相管出口膨胀时产生的震波将会很微弱,可以降到难以察觉的程度;由于倒相管有一定的伸缩量,所以气柱膨胀时其能量会被伸缩过程中的阻尼效应大量地吸收,用电学来类比,倒相管相当于一个多重的低通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消减通过倒相管的较高频率的声波,因而能更好地避免声短路效应。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音箱上的倒相管,是由管口(1)、减压腔(2)、过渡段(3)组成,管口(1)分布在两端,由过渡段(3)把减压腔(2)连通起来,其特征在于减压腔(2)的数量为1-20个,倒相管的纵截面的形状为波形曲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音箱上的倒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形曲线为双曲线、矩形、梯形、三角形或园弧形。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音箱上的倒相管,是由管口、减压腔、过渡段组成,管口分布在两端,由过渡段把减压腔连通起来,减压腔的数量为1—20个,倒相管的纵截面的形状为波形曲线。本实用新型能消除由于空气压缩而产生空气动力噪音,使中低音还原得清晰而自然,从而提高了音箱的品质,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滤波特性,所以能更有效地避免声短路效应,而且不必改变原有音箱的结构,它既可以装在音箱内部,也可以装在音箱的外部。
文档编号H04R1/32GK2392327SQ9921710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1日
发明者孙俊强 申请人:孙俊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