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账户创建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01709阅读:来源:国知局
]其中,信用账户是指用户通过【背景技术】中介绍的信用账户创建方法申请创建的信用账户。信用账户是指根据用户的信用透支资源的账户。
[0076]步骤205,若第二服务器检测出已存在信用账户,则创建用户的虚拟信用账户。
[0077]由于第二服务器中已经存在信用账户,因此,第二服务器在创建信用账户的时候已经采集过用户的用户资料信息且对用户资料信息的人工验证通过,此时第二服务器确定该用户可信,可以直接为用户创建虚拟信用账户,而不需要再次采集用户资料信息以及再次对用户资料信息进行人工验证,省略了对用户资料信息的采集和人工验证过程,从而缩短了虚拟信用账户的创建流程,提高虚拟信用账户的创建效率。
[0078]其中,虚拟信用账户是新建的且不与信用账户对应的账户,即虚拟信用账户和信用账户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比如,第二服务器中已经存在信用账户,此时用户持有与信用账户对应的卡I ;第二服务器新建了虚拟信用账户,此时用户可以获取到与虚拟信用账户对应的卡2,且卡I与卡2不相同。
[0079]其中,上述步骤201可以单独实现成为客户端侧的信用账户创建方法,上述步骤202和步骤203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一服务器侧的信用账户创建方法,上述步骤204和步骤205可以单独实现成为第二服务器侧的信用账户创建方法。
[0080]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用账户创建方法,通过第一服务器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与不完整实名信息匹配的用户实名信息,该用户实名信息是第一服务器中保存的与电子帐户关联的用户实名信息;第二服务器检测是否已存在与用户实名信息对应的信用账户,若检测出已存在信用账户,则创建用户的虚拟信用账户,在虚拟信用账户的创建过程结合已经存在的信用账户,使得第二服务器可以在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实名信息确定出用户已经开通了信用账户后,省略对用户资料信息的全面采集和人工验证过程,直接为用户创建虚拟信用账户,解决了在网页中申请信用账户耗时较多,导致信用账户的创建流程较长,信用账户的创建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信用账户的创建效率的效果。
[0081]请参考图3A,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用账户创建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信用账户创建方法,包括:
[0082]步骤301,客户端获取用户的不完整实名信息,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不完整实名信息;
[0083]用户如需申请创建虚拟信用账户,则客户端需要获取用户的用户实名信息,以便第二服务器可以根据客户端提供的用户实名信息核实用户身份。然而,输入用户实名信息不仅会增加输入的信息内容而降低虚拟信用账户的创建效率,还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而降低虚拟信用账户的创建安全性,因此,客户端可以仅仅获取用户的不完整实名信息,并将不完整实名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第一服务器获取预存的用户实名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以提高创建虚拟信用账户的安全性。
[0084]由于不完整实名信息用于匹配用户完整信息,因此,该不完整实名信息可以是用户实名信息中的部分实名信息,也可以是与用户实名信息存在对应关系的信息,本实施例以不完整实名信息是用户实名信息中的部分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0085]用户实名信息是在用户开通电子帐户时设置并存储在第一服务器中的,与电子帐户对应的,因此,获取用户的不完整实名信息包括:获取电子帐户的用户的不完整实名信肩、O
[0086]具体地,不完整实名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类不完整实名子信息,每一类不完整实名子信息都是用户实名信息中的对应类别的实名子信息的部分实名信息。比如,用户实名信息所包括的实名子信息分别是姓名信息和身份证明证件号码信息,则一类不完整实名子信息是部分姓名信息,另一类不完整实名子信息是部分身份证明证件号码信息。因此,至少一类不完整实名子信息包括部分姓名信息及部分身份证明证件号码信息。
[0087]可选的,为了确保是用户本人在申请虚拟信用账户,以进一步提高创建虚拟信用账户的安全性,客户端还可以在获取不完整实名信息之前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在验证出是用户本人在申请虚拟信用账户时,获取不完整实名信息;在验证出不是用户本人在申请虚拟信用账户时,不响应本次申请操作。
[0088]具体地,获取用户的不完整实名信息之前,还包括:
[0089]客户端获取待验证兑换密钥,并向第一服务器发送待验证兑换密钥;
[0090]第一服务器接收待验证兑换密钥,检测待验证兑换密钥与预存的兑换密钥是否相同,若检测出待验证兑换密钥与预存的兑换密钥相同,则触发客户端执行获取用户的不完整实名信息的步骤,兑换密钥是第一服务器中保存的兑换密钥。
[0091 ] 其中,兑换密钥是在用户开通电子帐户时设置并存储在第一服务器中的。客户端可以向用户展示输入待验证兑换密钥的输入界面,将用户在界面中输入的内容确定为待验证兑换密钥,并将待验证兑换密钥发送给第一服务器,由第一服务器检测待验证兑换密钥与兑换密钥是否相同。若第一服务器检测出待验证兑换密钥与兑换密钥相同,则确定是用户本人在申请虚拟信用账户;若电子帐户检测出待验证兑换密钥与兑换密钥不同,则确定不是用户本人在申请虚拟信用账户。
[0092]请参考图3B所示的关于获取不完整实名信息的界面示意图。用户如需申请创建信用账户,则首先点击“我的银行卡”界面11中的“我的银行卡”按钮12,若用户在开通电子帐户时已经绑定了银行卡,则客户端跳转至“全部银行卡”界面13a,若用户在开通电子帐户时未绑定银行卡,则客户端跳转至“全部银行卡”界面13b ;用户在“全部银行卡”界面13a或13b中点击“点击立即开通”按钮14后,客户端跳转至“开通xx信用卡”界面15 ;用户在“开通xx信用卡”界面15中点击“立即开通”按钮16后,客户端跳转至“获取兑换密钥信息”界面17 ;若用户在“验证兑换密钥”界面17中输入了待验证兑换密钥,客户端跳转至“校验身份信息”界面18。在本实施例中,假设需要用户输入的不完整实名信息包括部分姓名信息和部分身份证号码信息。用户分别在“校验身份信息”界面18的对应位置输入姓名的最后一位字和身份证号码的最后四位之后,客户端即可获取到用户的不完整实名信息。
[0093]步骤302,第一服务器接收不完整实名信息,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与不完整实名信息匹配的用户实名信息,用户实名信息是第一服务器中保存的用户实名信息;
[0094]第一服务器可以在预存的至少一类用户实名信息中查找与不完整实名信息匹配的用户实名信息,并将匹配得到的用户实名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0095]具体地,向第二服务器发送与不完整实名信息匹配的用户实名信息,包括:
[0096]在至少一类不完整实名子信息是用户实名信息中对应信息的一部分内容时,第一服务器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用户实名信息。
[0097]第一服务器可以分别将每个用户实名信息与不完整实名信息进行匹配,并将完全匹配的用户实名信息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0098]步骤303,第二服务器接收用户实名信息,检测是否已存在与用户实名信息对应的信用账户,若检测出已存在信用账户,则执行步骤304 ;
[0099]其中,信用账户是指用户通过【背景技术】中介绍的信用账户创建方法申请创建的信用账户。第二服务器中存储有已经成功申请信用账户的不同用户的用户实名信息与不同信用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服务器通过对应关系检测该用户在历史时刻是否已经成功申请并创建过信用账户。
[0100]在第二服务器检测出第二服务器中已经存在信用账户时,由于第二服务器在创建信用账户的时候已经采集过用户的用户资料信息且对用户资料信息的人工验证通过,因此,此时第二服务器确定该用户可信,可以执行步骤304来触发为用户创建虚拟信用账户的流程,而不需要再次采集用户资料信息以及再次对用户资料信息进行人工验证,省略了对用户资料信息的采集和人工验证过程,从而缩短了虚拟信用账户的创建流程,提高虚拟信用账户的创建效率。
[0101]步骤304,第一服务器对用户的终端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执行步骤305 ;
[0102]第一服务器在触发第二服务器创建虚拟信用账户之前,还需要对终端信息进行验证,以保证当前申请创建虚拟信用账户的用户即为已经拥有信用账户的用户。
[0103]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通过手机短信验证、即时通讯信息验证、语音验证、电子邮件验证之一或任意种组合的方式,完成对所述用户的终端信息验证。比如,第一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短信、即时通讯信息、语音信息、电子邮件之一或任意种,并对终端是否接收到上述信息进行验证。
[0104]具体地,对用户的终端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0105]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二服务器发送的与信用账户绑定的验证终端标识;
[0106]对所述验证终端标识进行验证。
[0107]每一个信用账户都绑定有至少一个验证终端标识,该验证终端标识通常为用户在申请信用账户时预留的手机号码。当然,在其它可能的情况下,验证终端标识还可以是用户的邮箱地址、即时通讯号码、固定电话号码等等。
[0108]当检测出存在信用账户时,第二服务器首先获取与信用账户绑定的验证终端标识,然后将获取到的验证终端标识发送给第一服务器,通过第一服务器根据该验证终端标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核实,确认当前申请创建虚拟信用账户的用户即为已经拥有信用账户的用户。
[0109]具体地,对验证终端标识进行验证,包括:
[0110]第一服务器向验证终端标识所指示的验证终端发送验证信息;
[0111]接收待验证信息,检测待验证信息与验证信息是否相同,若检测出待验证信息与验证信息相同,则确定对验证终端标识的验证通过。
[0112]以验证终端标识是手机号码且验证信息是短信为例,第一服务器根据该手机号码向对应的手机发送携带有验证信息的短信。在通常情况下,验证信息由若干个数字和/或字母组成。
[0113]与此同时,第一服务器触发客户端显示相关的验证界面。请参考图3C所示的一种典型的验证界面的界面示意图。客户端通过验证界面中显示的提示信息引导用户在输入框21中输入待验证信息。
[0114]如果用户为已经拥有信用账户的用户,且在申请信用账户时预留的手机号码为用户当前正在使用的手机号码,用户即可查看到第一服务器发送的验证信息。之后,用户在客户端显示的验证界面中输入待验证信息,也即将查看到的验证信息输入至验证界面中作为待验证信息,客户端将该待验证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进行验证。
[0115]优选地,在运行客户端的终端即为验证终端时,客户端还可以直接从验证终端接收到的短信中识别并提取出待验证信息,并将提取出的待验证信息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进行验证。
[0116]第一服务器将之前发出的验证信息与接收到的待验证信息进行比对,检测两者是否相同。当检测出待验证信息与验证信息相同时,说明当前用户为已经拥有信用账户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服务器可以认为该用户有很大可能被账号管理服务器授权创建虚拟信用账户。因为用户之前在申请创建信用账户时已经通过审核,所以用户应当被授权创建虚拟信用账户。
[0117]步骤305,第一服务器根据电子帐户获取用户历史数据,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用户历史数据;
[0118]请结合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第一服务器可以从用户使用电子帐户所产生的历史数据中获取用户历史数据。比如,历史支付数据、历史社交数据、历史邮件数据、历史理财数据和历史登录数据等等。
[0119]当客户端同时具备多种功能时,第一服务器还可以分别从绑定或关联的电子帐户中获取历史数据。其中,不同电子帐户的历史数据可以存储在同一个服务器中,也可以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中。本实施例以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中为例进行说明。
[0120]如,客户端同时具备电子支付功能和社交功能,则电子支付账户与电子社交帐户绑定,此时第一服务器可以从用户的支付记录中直接读取该历史支付数据;并从与电子社交帐户对应的社交服务器中获取历史社交数据和历史登录数据,将历史支付数据、历史社交数据和历史登录数据作为用户历史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0121]步骤306,第二服务器接收用户历史数据,根据用户历史数据创建用户的虚拟信用账户;
[0122]第二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历史数据后,触发创建用户的虚拟信用账户。其中,虚拟信用账户是新建的且不与信用账户对应的账户,即虚拟信用账户和信用账户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比如,第二服务器中已经存在信用账户,此时用户持有与信用账户对应的卡I ;第二服务器新建了虚拟信用账户,此时用户可以获取到与虚拟信用账户对应的卡2,且卡I与卡2不相同。
[0123]另外,用户历史数据还用于为第二服务器在后续确定用户的虚拟信用账户的透支额度时提供参考。其中,透支额度用于标识虚拟信用账户能够透支的最大数值,资源可用于兑换实体物品和/或虚拟物品。为了防止用户在获取虚拟信用账户之后进行恶意透支,需要给虚拟信用账户设定透支额度。用户在使用该虚拟信用账户进行物品兑换过程中,所能透支的资源不能超过该透支额度。
[0124]具体地,根据用户历史数据创建用户的虚拟信用账户,包括:
[0125]I)第二服务器读取用户历史数据中的历史支付数据、历史社交数据、历史邮件数据、历史理财数据和历史登录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0126]2)根据历史支付数据、历史社交数据、历史邮件数据、历史理财数据和历史登录数据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虚拟信用账户的透支额度,透支额度用于标识虚拟信用账户能够透支的最大数值;
[0127]3)根据透支额度创建虚拟信用账户。
[0128]第二服务器根据历史登录数据确定透支额度。比如,用户在电子帐户中的历史登录次数越多,则透支额度越大;再比如,用户在电子帐户中的历史登录时长越长,则透支额度越大。因为历史登录数据反映了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活跃程度,该活跃程度可以作为用户的信用度的一种参考。和/或,第二服务器根据历史支付数据确定透支额度。比如,用户在电子支付账户中的历史支付次数越多,则透支额度越大;再比如,用户在电子支付账户中的历史支付总额越高,则透支额度越大。本实施例仅以历史登录数据和/或历史支付数据为例对透支额度的确定进行举例说明,第一服务器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根据其他历史数据确定透支额度。
[0129]当用户历史数据同时包括历史支付数据和/或历史社交数据和/或历史邮件数据和/或历史理财数据和/或历史登录数据时,第一服务器可以结合历史支付数据和/或历史社交数据和/或历史邮件数据和/或历史理财数据和/或历史登录数据综合确定一个合适的透支额度。当然,如果用户历史数据中还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则第二服务器此时可以结合历史支付数据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