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操作短信数据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16165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3是本发明同步操作短信数据的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是功能手机端主动发起操作请求的模式,本实施方式和图1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相同之处请参见图1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具体包括:
[0061]步骤S301:功能手机在用户界面接收用户有关短信数据的操作请求,操作请求包括短信删除请求、短信消息状态更新请求中的一个。
[0062]步骤S302:功能手机将操作请求转换为带有命令和参数的操作请求。
[0063]功能手机将操作请求转换为带有命令和参数的操作请求,以便于功能手机与智能手机之间能够互相简单和快速地识别和解析该操作请求。
[0064]步骤S303:功能手机通过蓝牙串行端口向智能手机发送带有命令和参数的操作请求。
[0065]步骤S304:智能手机接收功能手机发送的带有命令和参数的操作请求。
[0066]步骤S305:智能手机对带有命令和参数的操作请求进行解析,获得第一解析结果,第一解析结果包括短信删除请求、短信消息状态更新请求中的一个。
[0067]步骤S306:智能手机按照第一解析结果,进行与操作请求相对应的操作,获得第一操作结果,第一操作结果包括短信删除结果、短信消息状态更新结果中的一个。
[0068]步骤S307:智能手机向功能手机发送第一操作结果。
[0069]步骤S308:功能手机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第一操作结果。
[0070]步骤S309:功能手机对第一操作结果进行解析,获得第二解析结果,第二解析结果包括智能手机发送的短信删除结果、短信消息状态更新结果中的一个。
[0071]步骤S310:功能手机按照第二解析结果,进行短信删除操作、短信消息状态更新操作中的一个。
[0072]步骤S311:功能手机将短信删除操作、短信消息状态更新操作中的一个的结果在用户界面进行显示。
[0073]本发明实施方式功能手机在用户界面接收用户有关短信数据的操作请求,操作请求包括短信列表同步请求、短信内容查看请求、短信删除请求、短信消息状态更新请求中的一个;功能手机通过蓝牙串行端口向智能手机发送操作请求;智能手机接收功能手机发送的操作请求;智能手机进行与操作请求相对应的操作,获得第一操作结果;智能手机向功能手机发送第一操作结果;功能手机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第一操作结果;功能手机进行与第一操作结果相对应的操作,获得第二操作结果。由于功能手机将用户有关短信数据的操作请求发送给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据此操作,并将操作结果发送给功能手机,功能手机相应操作,通过这种方式,用户能够通过屏幕较小的功能手机操作屏幕较大的智能手机的短信数据。
[0074]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同步操作短信数据的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是功能手机端的被动模式,具体包括:
[0075]步骤S401:智能手机在本地的短信数据发生改变时,向功能手机发送短信数据更改通知,短信数据更改通知包括更新的短信数据。
[0076]智能手机本地的短信数据发生改变,比如智能手机端的短信被删除了、短信状态被改变了、收到了一条新的短信、或创建了一个新的草稿信息等等。
[0077]步骤S402:功能手机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短信数据更改通知。
[0078]步骤S403:功能手机按照短信数据更改通知更改短信数据,并将更改后的结果在用户界面进行显示。
[0079]本发明实施方式智能手机在本地的短信数据发生改变时,向功能手机发送短信数据更改通知,短信数据更改通知包括更新的短信数据;功能手机接收智能手机发送的短信数据更改通知;功能手机按照短信数据更改通知更改短信数据,并将更改后的结果在用户界面进行显示。由于智能手机在短信数据发生改变时,将改变的数据发送给功能手机,功能手机据此相应操作,通过这种方式,用户也能够通过屏幕较小的功能手机操作屏幕较大的智能手机的短信数据。
[0080]下面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本发明同步操作短信数据的方法。
[0081]参见图5,图5是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在实现本发明同步操作短信数据的方法时的架构图,智能手机以安卓平台为例进行说明。
[0082]整个系统由功能手机FP端I与智能手机SP端2组成,功能手机FP端I与智能手机SP端2通过蓝牙BT SP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FP端I的人机界面(Man Machine Interface,简写为MMI)层11主要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对短信数据进行分类,供用户查看短信列表、短信内容,同时提供操作菜单,用户可以对短信进行删除、查看详情等;FP端I的短信服务SMSservice层12主要是负责数据缓存、数据解析、数据打包等功能,向上层提供一套访问缓存数据和向SP端2发送操作请求的接口,向下层一方面接收SP端2传送过来短信数据文件并解析,将解析后的数据保存在本地,另一方面将上层传下来的操作请求的命令与参数打包成文件准备通过BTSPP协议发送到SP端2 ;SP端2的APK (安卓安装包)21主要负责SP端2的数据解析、数据构造与组织,一方面接受FP端I传送过来的命令与参数,解析并执行相应的动作,通过内容提供商22 (Content provider)从短信数据库23中提取相应数据并组织,然后打包成文件传回给FP端I,另一方面它也监控本地的短信数据库23,如果有更新它也会即时将更新通知到FP端2。
[0083]FP端主动模式的活动过程是:丽I层收集到用户的操作请求后,调用BTMAPC SRV层相应接口,由MAP层对命令和参数打包(即带有命令和参数的操作请求),再通过BT SPP协议发送到SP端,SP端收到带有命令和参数操作请求后解析出命令和参数,即获得第一解析结果,按照第一解析结果,然后由BTMapservice调用SmsController去访问短信数据库,或获得短信列表、或获取短信内容、或删除短信、或短信消息状态更新。组织好数据(即获得第一操作结果,包括短信列表、或获取短信内容、或短信删除结果、或或短信消息状态更新结果)之后再发回给FP端,FP端收到短信数据文件(即第一操作结果)后由BTMAPCSRV层解析出数据(即第二解析结果)并保存在缓存中,同时通知MMI层更新界面显示。
[0084]其中,FP端的操作请求包括短信列表同步请求、短信内容查看请求、短信删除请求、短信消息状态更新请求等四个子通信过程的请求。
[0085]其中,短信列表同步的数据被放一个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简写为XML)文件中,每条消息一个节点;短信内容的数据被放在可视化组件框架(Visual Component Framework, VCF)文件中。短信列表和短信内容同步到FP端的数据在BTMAPC SRV层解析后保存到本地缓存中供MMI层显示用。
[0086]其中,短信删除、短信消息状态更新等更新到SP端的短信数据库。
[0087]其中,为了节省加载时间,在短信列表同步的时候采用动态加载的方式,即FP端只从SP端加载一定大小的数据过来,待用户滚动界面到列表底部时,再触发FP端从SP端加载其余数据的过程。
[0088]其中,FP端与SP端可以通过一个相同的字段来唯一标识一条短信,即可以建立映射关系,例如,FP端要删除一个handle为00001的短信,它将此handle传到SP端,SP端将此handle转换成消息ID再去短信数据库中删除这条消息。
[0089]FP端被动模式的活动过程是:SP端SmsController首先监测到短信数据库的改变,然后与之前的保存的短信数据库的状态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是新来消息,还是删除消息或者是短信消息状态改变了,再将此改变的通知(即短信数据更改通知)和变化后的短信数据(短信数据更改通知包括更新的短信数据)打包发送给FP端,FP端收到此通知后,一方面将解析出的短信数据更新到本地缓存(即按照短信数据更改通知更改短信数据),另一方面通知MMI层刷新界面(即将更改后的结果在用户界面进行显示)。
[0090]其中,SP端对短信数据库的监控是通过安卓提供的ContentObserver,在短信数据库上注册相应的ContentObserver,当短信数据库发生变化时就会触发ContentObserver中的OnChange事件,从而监测到短信数据库的变化。然后,将当前短信数据库与之前缓存的短信数据库的状态进行对比,进而查寻到具体变化的数据。
[0091]通过ContentObserver对短信数据库的监控是原子性的,即只要是一次对短信数据库的某一条记录作修改都能被立即监测到,不会存在添加一条短信数据再删除它而ContentObserver察觉不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