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口模式协商方法和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7502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口模式协商方法和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口模式协商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许多网络设备端口支持两种模式切换,如1GE (Gigabit Ethernet,千兆以太网)接口支持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和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两种模式切换、有的接口支持POS (Packet over S0NET/SDH,一种高速IP数据包传输技术)和GE之间切换、聚合口支持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切换等,这些切换都是人工配置命令,让通信的两端模式一致。
[0003]更换设备等情况下,可能已经不太清楚对端配置的是什么模式,这时或者要检查对端配置,然后将本端配置修改成与对端一致;或者试着配置本端模式直到接口能正常使用为止。
[0004]也可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两种模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通的,操作人员认为组网完成,但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不满足条件的情况,这时互通就会出现问题,可能需要花费比较大的精力去检查定位。
[0005]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在现有的配置方案中出现了一些端口配置方案,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二元模式端口通过人工配置命令行的方式进行切换,还有一种方案是通过以太接口的速率双工的自协商来进行切换,是通过特殊信号实现的。
[0006]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0007]如果通过命令行进行切换,则每次组网时都需要知道对端配置了哪种模式,本端也进行相应配置,而如果通过以太接口进行自协商切换,则仅仅只能应用于以太网场景,不能应用于其他二元模式。
[0008]因此,现有技术缺少一种能够应用于二元模式的端口自适应方案。

【发明内容】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口模式协商方法和设备,解决现有方案中缺少一种能够应用于二元模式的端口自适应方案的问题。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口模式协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含支持二元模式的端口的场景,所述方法包括:
[0011]网络设备确认端口连接成功后,根据所述端口的当前模式所对应的检测周期,周期性检测所述端口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0012]如果检测结果为否,所述网络设备判断当前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0013]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端口由当前模式切换为所述端口所支持另一种模式。
[0014]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含支持二元模式的端口,包括:
[0015]检测模块,用于确认端口连接成功后,根据所述端口的当前模式所对应的检测周期,周期性检测所述端口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0016]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时,判断当前是否达到预设的切换触发条件;
[0017]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端口由当前模式切换为所述端口所支持另一种模式。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9]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对支持二元模式的端口的当前模式进行周期性的状态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模式切换,从而,在进行组网操作时,无需根据对端模式进行本端设备的命令行配置,而是由本端设备自动进行端口模式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将本端的端口模式自适应的调整到与对端的端口模式相匹配,简化了组网配置过程,提高了组网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端口模式协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波形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需要进行端口切换抑制的场景下的端口模式协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不需要进行端口切换抑制的场景下的端口模式协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端口模式协商方法的波形示意图;
[002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波形图所抽象为的周期函数的图像示意图;
[0026]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可支持LAN/WAN切换的1GE接口 PHY芯片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解决现有方案中缺少一种能够应用于二元模式的端口自适应方案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端口模式协商方法,可以对支持二元模式的端口的当前模式进行周期性的状态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模式切换,从而,在进行组网操作时,实现端口模式的自适应调整。
[0029]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端口模式协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包含支持二元模式的端口的网络设备上,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101、网络设备确认端口连接成功后,根据该端口的当前模式所对应的检测周期,周期性检测端口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0031]这样的检测处理实际上是对端口通信的可达性验证。
[0032]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端口不可用,则执行步骤102 ;
[0033]而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表示端口模式匹配,可以正常使用,因此,在端口连接成功,且端口可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无需进行后续的模式协商,自然也就无需进行后续操作。
[0034]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需要优先确认端口连接成功,如果端口连接失败,则这样的情况属于物理设备的连接错误,需要重新对组网线路进行检查,而不是调整端口模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后续流程也就无需继续。
[0035]综上所述,本步骤的执行前提在于网络设备确认端口连接成功,具体的确认方式可以是基于相应的标识信息,或者其他操作结果,这样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6]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在步骤101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端口模式的自适应调整过程都无需继续,可以直接返回步骤101,等待下一个周期的检测,而是否采取其他进一步的操作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这样的操作与本申请实施例无关,在此不再赘述。
[0037]为了避免端口模式频繁切换给网络造成的不稳定影响,以及模式切换过程中的状态不稳定而导致检测结果误差,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可以考虑进行端口切换抑制,这样可以保证检测在端口模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0038]相应的,根据是否需要进行端口切换抑制的差异,所述检测周期具体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设置:
[0039]场景一、在需要进行端口切换抑制的场景下。
[0040]根据最短检测间隔时间统一设置所述端口所支持的各模式所对应的检测周期,其中,所述最短检测间隔时间为所述端口所支持的各模式所对应的最短切换间隔时间的公约数;
[0041 ] 场景二、在不需要进行端口切换抑制的场景下。
[0042]根据所述端口所支持的各模式所对应的最短切换间隔时间分别设置所述端口所支持的各模式所对应的检测周期。
[0043]具体的检测周期设置方式在本申请后续的具体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044]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考虑到端口模式可能存在强制设置的可能,即在组网过程中,无视网络情况,强制端口使用某种模式的情况的场景下,自适应模式调整过程也没有了继续执行的意义,因此,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即执行步骤101之前,可以先进行强制设置的识别,以此来判断是否继续进行步骤101及其后续操作。
[0045]强制设置一般是通过在命令行中进行配置来实现的,而命令行的配置更新表示了相应设置的更改,这样的更改包括网络设备的初始化以及启动后的配置更改,通过检测命令行的配置变化,可以及时的确认是否进行了强制设置。
[0046]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这样的强制设置识别过程如下:
[0047]步骤A、所述网络设备监控自身命令行是否发生配置更新。
[0048]如果监控到所述自身命令行发生了配置更新,进一步执行步骤B,如果没有发生配置更新,则保持当前状态即可。
[0049]步骤B、所述网络设备检测所述自身命令行是否进行了端口强制模式的配置。
[0050]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C,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D。
[0051]步骤C、所述网络设备放弃执行所述周期性检测及其后续的端口模式切换操作。
[0052]在此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已经进行了强制设置,无需再进行后续的自适应调整过程。
[0053]步骤D、所述网络设备触发执行所述周期性检测,即执行步骤101。
[0054]在此种情况下,表示当前的命令行更新与强制设置无关,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后续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