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830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手机、移动电源等数码产品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线充和无线充二种,其中线充因为必须在充电器与手机(或移动电源)之间连接充电线的缺点而备受用户诟病;无线充是为了去除充电时手机(或移动电源)与充电器之间的充电线而推出的充电方案,例如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电磁感应(如QI标准)无线充电,其原理是在充电器内设置可以在附近几厘米范围内产生交变电磁场的发射线圈,在手机内设置接收线圈及整流、滤波、控制电路,充电时手机内的接收线圈受发射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而在接收线圈内产生电势,经整流、滤波后即可对手机内的电池进行充电。现有的这种手机电磁感应充电方案在使用时,手机必须平放在发射线圈上侧,而且对多台手机同时充电时,各手机分别平放在对应的发射线圈上侧,一台手机对应一个发射线圈,所以其占用的面积较大,而且还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手机内设置的接收线圈及控制电路占用手机内部空间较大等缺点;为此,近期开发人员转而开发了一种叫接触式无线充电的新充电方案,其原理是在手机背部设置正负输入电触点与外露于充电器表面的正负输出电触点相配,使用时只需将手机直接放在充电器表面使手机背部的输入电触点与充电器的输出电触点相接触即可实现无线充电(目前市面上也有以手机套或壳的形式出现的,它是将手机上的输入电触点设置在手机套或壳背面,在输入电触点与手机的充电插孔之间手充电插头实现电连接,其结果是手机体积稍为增大),其实质原理与线充的相同,只是在充电器与手机之间用触点代替了充电线。但是,现有的接触式无线充电方案中同样存在占用面积大的问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手机容易放反而使正负输出电触点与正负输入电触点接反,从而向手机内输入反向电压使手机重启甚至损坏手机内部元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接触式无线充电器中存在的占用面积大、正负极容易接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占用面积小、可以防止输入电压接反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包括输入正负电极以及可以套合在手机上的套合体,在所述套合体上设有与手机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而且所述输入正负电极外露于所述套合体的背面与下侧面之间的交汇处,使安装了手机的手机套放置于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上充电时可以保证充电器上的输出正负电极与手机套上的输入正负电极接触,充电器上的输出正负电极上的充电电流经所述手机套上的输入正负电极、充电插头进入手机内对手机内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所述下侧面为手机套套上手机后放在充电器上充电时向下的侧面。
[0005]所述充电插头与套合体固定连接。
[0006]所述套合体上设有燕尾头与套合头中的燕尾缺口相配。
[0007]所述充电插头与套合体之间为插合式滑动连接,所述套合体上设有两只分别与所述输入正负电极电连接的弹性触片,所述两只弹性触片与所述充电插头上的两个触点相配而使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与所述充电插头电连接。
[0008]所述充电插头枢接在所述套合体上。
[0009]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设有与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位于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的部分相配的凹槽,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上设有定位缺口与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的定位筋相配,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设有线槽,连接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与所述充电插头之间的导线藏于所述线槽中。
[0010]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设有与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位于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的部分相配的凹槽,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上设有定位缺口与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的定位筋相配,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设有线槽,连接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与所述两只弹性触片之间的导线藏于所述线槽中。
[0011]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以穿过安装了手机后的手机套的重心或几何中心而且同时垂直于手机屏幕和所述套合体下侧面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
[0012]所述套合体底部内侧的表面覆盖有不干胶布,也就是所述输入正负电极与导线位于不于胶布之间。
[0013]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充电用的输入正负电极设置在手机套的背面与下侧面之间,与相应的充电器使用时可以将套上手机套后的手机侧放或立放而不是平放,而且两部以上手机可以叠放在一起同时充电,所以占用的面积小,不小心反向放置时输入正负电极不能与充电器上的输出正负电极接触,所以不会向手机内输入反向电压,这种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其充电效率与线充的一样,远高于电磁式无线充电器,而且与无线充电器相比其充电过程中温升低,不会影响手机内部的元器件。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2是图1实施例中其中一组输入正负电极安装进套合体的过程中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实施例中其中另一组输入正负电极安装进套合体的过程中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实施例中向套合体内安装好两组输入正负电极后的立体图。
[0019]图5是图1中各零件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1]图7是图1实施例中的套合体套入手机过程中的立体图。
[0022]图8是图1中套合头安装进套合体时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0023]图9是图8中套合头完全安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10是与本发明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配套使用的其中一种充电器的立体外观图。
[0025]图11是图1实施例中使用本发明所述手机套后的手机在图10所示充电器上充电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12是图10所示充电器同时向两部使用了本发明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的手机进行充电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7]图13是图10所示充电器同时向两部使用了本发明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的手机进行充电时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8]图14是本发明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9]图15是图14中除充电插头外的零件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图。
[0030]图16是图15中套合体套入手机后插入充电插头前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7是图16中的充电插头插入手机的充电插孔后的立体图。
[0032]图18图17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33]图19是使用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套后的两部手机在图10所示的充电器上同时充电时的立体图。
[0034]图20是使用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手机套后的两部手机在图10所示的充电器上另一种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0035]图21是本发明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6]图22是图21中各零件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7]图23是图22中充电插头向外摆动一角度后的立体图。
[0038]图24中向图23中向上摆动一角度后的充电插头插入待充电手机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9]图25是图24中的手机套合在手机套上时的立体示意图。
[0040]图26是图25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41]图27是两部使用了实施例三中的手机套在图10所示的充电器上同时充电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42]图28是两部使用了实施例三中的手机套在图10所示的充电器上同时充电时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
[0043]图29是图1实施例中不使用套合头时手机装入手机套后的立体图。
[0044]图30是本发明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实施例四的立体示意图。
[0045]图31是向图30中套入手机过程中的立体图。
[0046]图32是图31中的手机完全套入手机套后的立体示意图。
[0047]图中3、套合头,301、燕尾缺口,101、燕尾头,120、线槽,1、套合体,130、线槽,43、输入正电极,44、输入负电极,441、定位孔,131、槽边,13、凹槽,132、定位筋,12、凹槽,401、齿,42、输入正电极,402、定位缺口,41、输入负电极,2、充电插头,311、通孔,31、安装架,321、压柱,32、盖板,10、定位柱,40、第一侧面,400、第二侧面,99、手机,990、充电插孔,91、支撑块,92、输出正电极,93、输出负电极,94、限位块,51、容置腔,55、线槽,54、弹性触片,21、充电插头,211、触点,56、线槽,53、凹槽,52、凹槽,5、套合体,98、手机,50、第一侧面,500、第二侧面,69、限位翼,6、套合体,61、凹槽,62、凹槽,22、充电插头,221、枢接轴,63、轴孔,64、65、线槽,60、第一侧面,600、第二侧面,97、手机,7、套合体,720、730、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实施例一,见图1,所述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由套合体1、套合头3、安装架31、盖板32、输入正电极43和42、输入负电极44和41构成,其中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组输入正负电极--其中一组由输入正电极43和输入负电极44构成、另一组由输入正电极
42和输入负电极41构成。
[0049]结合图2和图3,图1实施例在安装时,先将图1中的焊接了导线的输入正负电极42和41经套合体I的外侧伸入如图2所示,再将输入正负电极42和41内端压向套合体底部,使输入正负电极内端分别卡入套合体的对应凹槽13和12内,同时使套合体对应凹槽内的定位筋分别卡入输入正负电极的定位缺口内而输入正负电极两边上的齿压住对应凹槽的槽边(以图1为例:即定位筋132卡入输入正电极42的定位缺口 402内,输入正电极42上两侧的齿401分别压住凹槽13上的槽边131)从而将输入正负电极固定在套合体中,同时将连接输入正负电极42和41与充电插头之间的导线分别藏入线槽130和120内;另一组输入正负电极的安装方法见图3,将输入正负电极43和44分别经套合体外侧伸入套合体内,使输入正负电极43和44内端压向套合体底部,将输入正负电极上的定位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