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31211阅读:来源:国知局
另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远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另一种远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中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中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6]D2D通信是一种在网络的控制下,允许终端之间通过复用蜂窝小区的无线资源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在LTE的D2D技术中,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之间通过PC5接口进行临近服务(ProSe,Proximity based Services)通信,PC5接口与正常UE与基站间的Uu接口不同,其连接概念不是Uu接口的无线承载连接而是广播式无连接的物理层技术,并且PC5接口的数据传输没有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反馈。PC5接口发送的物理信道包括物理层边路广播信道(PSBCH,Physical SidelinkBroadcast Channel)、物理层边路控制信道(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和物理边路共享信道(PSSCH,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临近通信的UE使用基站调度的专用资源或从预设的边路通信资源池中自行选择资源进行通信。在小区覆盖范围内或在小区覆盖范围外的并且支持边路直接通信的UE都可以进行ProSe通信。
[0047]LTE技术中引入了 D2D的中继场景,如图1所示为D2D中继场景示意图,在D2D中继场景下,位于小区覆盖范围内的UE为中继设备(Relaying UE),通过PC5接口与小区覆盖范围外的远端设备(Remote UE)进行ProSe通信,远端设备不能直接与基站通信而是通过中继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本领域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部分覆盖的D2D中继场景下,现有技术已实现对小区覆盖范围内UE的连接管理,即中继设备可以通过与基站建立RRC连接和NAS连接,进行无线承载的连接管理,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中继设备和远端设备之间的PC5接口的连接管理机制。
[004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在D2D通信中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之间的连接管理,其中远端设备通过与中继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实现与网络的通信,中继设备可与网络直接通信,远端设备和中继设备之间可进行点对点的临近通信。
[0049]首先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下将以远端设备的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0050]S101、在接收到第一中继设备的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时,保持与第一中继设备的连接,其中,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是当第一中继设备在检测到回程链路的吞吐量低于吞吐量阈值时发送的。
[0051]LTE D2D中继场景下,中继设备和远端设备都会发生移动,远端设备通过PC5接口进行的与网络侧的通信能否持续不仅取决于中继设备和远端设备的相对距离和通信质量,还取决于中继设备与基站的回程链路的通信质量,这是由于远端设备可能需要把数据经过中继设备发到网络,网络也可能有流量需要经过中继设备发送到远端设备。如果中继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质量弱化,则可能导致PC5接口上的数据传输受到影响。
[0052]第一中继设备是远端设备当前连接的中继设备,第一中继设备在服务远端设备时,监测回程链路的数据吞吐量,并在吞吐量低于指定阈值时向所服务的远端设备发送回程链路弱化指示(Indicat1n of Backhaul Link Going Down)消息,以通知远端设备回程链路已开始弱化,远端设备在收到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后可做切换准备。
[0053]当远端设备收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后,并不立刻与已搜索到的新的中继设备(第二中继设备)连接,而是保持与第一中继设备的连接不释放,因为第一中继设备的回程链路可能短期内恢复回高水平吞吐量,因此远端设备在预设时间T后才开始与第二中继设备建立连接,该预设时间用T表示,在具体实施中,当远端设备接收到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后可启动一个迟滞定时器进行计时,设定迟滞定时器在计时到预设时间T后超时,迟滞定时器超时后远端设备才开始与第二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在迟滞定时器超时前,即在预设时间T内,或者在远端设备未搜索到第二中继设备时,远端设备都应该保持与第一中继设备的连接不释放。
[0054]在具体情况下,回程链路弱化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能因为回程链路质量变差甚至出现无线链路失败导致吞吐量骤降,或者因为第一中继设备的调度优先级较低,基站分配的资源较少而导致吞吐量降低,或者是因为功率控制原因导致吞吐量降低等等,其中,若是回程链路质量变差导致的回程链路弱化,第一中继设备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回程链路质量,其他原因导致的回程链路弱化,在短期内恢复的几率较小。当第一中继设备监测到回程链路吞吐量低于指定阈值后,可以在发送给远端设备的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中包含原因字段,该原因字段指示回程链路吞吐量降低的原因。
[0055]因此,当远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中继设备的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时,获取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中的原因字段,若该原因字段指示为回程链路弱化的原因为回程链路质量变差,则启动迟滞定时器,设定迟滞定时器在预设时间T之后超时,当迟滞定时器超时后才与第二中继设备建立连接,否则,若回程链路弱化的原因为其他原因则远端设备立刻开始搜索第二中继设备并与已搜索到的第二中继设备建立连接。这是因为若是回程链路质量变差的原因导致回程链路弱化,第一中继设备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回程链路质量,若是其他原因导致回程链路弱化,第一中继设备在短期内恢复的几率较小。
[0056]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远端设备设置预设时间T的长度,其中,预设时间T的长度小于一个指定时间长度,该指定时间长度正相关于第一中继设备在回程链路弱化后进行回程链路恢复的统计平均时间。预设时间T的长度不是越长越好,当T长度大于回程链路恢复的统计平均时间时,一般会导致远端设备执行切换的时间滞后,影响远端设备通信质量。举例来说,当预设时间T长度大于无线链路重建立过程所花费的统计平均时间时,远端设备会在回程链路无线链路重建立失败后才开始与第二中继设备建立连接而导致过迟切换。
[0057]S102、在接收到第一中继设备的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的预设时间T之后,若已搜索到第二中继设备,释放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连接,并与第二中继设备建立连接。
[0058]当远端设备收到第一中继设备发送的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后,在预设时间T内可开始搜索第二中继设备,远端设备也可以在预设时间T之后搜索第二中继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不予限定。
[0059]需说明的是,第二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一中继设备的信号质量,在具体实施中,第二中继设备可能还需满足其他条件,例如,与远端设备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从等效的信号强度来看信号强度要高于一定阈值,或者,回程链路质量要同时满足担当中继的条件。
[0060]在具体实现中,在迟滞定时器超时后,即在预设时间T后,若远端设备已搜索到第二中继设备,释放与第一中继设备之间的连接,并与第二中继设备建立连接;若未搜索到第二中继设备,保持与第一中继设备的连接,并继续进行第二中继设备搜索。
[0061]当远端设备在预设时间T内接收到回程链路恢复指示消息,说明回程链路的吞吐量已恢复,远端设备可以停止搜索第二中继设备,继续保持与第一中继设备的连接;若已搜索到第二中继设备,则不与已搜索到的第二中继设备建立连接;若未开始搜索第二中继设备,则不进行第二中继设备搜索。这样可以防止远端设备在收到回程链路弱化指示消息时立刻切换中继而导致的乒乓切换。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回程链路无线链路失败导致的回程链路吞吐量下降,第一中继设备通过无线链路重建立过程恢复回程链路的无线承载后,可以向远端设备发送回程链路恢复指示消息。远端设备在定时器超时前收到回程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