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的人体检测方法和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20814阅读:来源:国知局
录仪发送的广播消息,对该广播消息作出响应,并将响应信号返回至行车记录仪。但如果智能手环不在车内,则无法发送响应信号。根据上述行车记录仪每隔1s发送一次广播消息,并连续发送lmin,可预先设定时间长度,如lmin,如果行车记录仪在第一次发出广播消息后的Imin之内,收到智能手环对所发送广播消息的响应,则判定为车内有人,执行步骤107,触发预设的第一报警机制。如果行车记录仪在第一次发出广播消息后的Imin之内,都没有收到智能手环对广播消息的响应,则说明智能手环已远离车体,因此执行步骤103,开启红外检测装置。
[0023]在步骤103中,开启红外检测装置。比如,当行车记录仪未收到智能手环对广播消息的响应时,行车记录仪将判定孩子不在车内,但如果父母忘记给孩子佩戴智能手环,或者行车记录仪与智能手环之间的近距离通信出现故障时,如蓝牙未匹配成功,此时,孩子仍在车内,但行车记录仪不会触发第一报警机制,无法提醒车主。因此,通过开启红外检测装置,进一步检查孩子是否在车内。
[0024]接着,在步骤104中,红外检测装置是否检测到人体。开启红外检测装置后,红外检测装置将通过红外传感器对车内的人体进行检测。如果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有人体存在,则执行步骤107,触发预设的第一报警机制,否则,执行步骤105,开启语音采集设备。
[0025]具体地说,由于人体可以辐射9 μπι?10 μπι的红外线,所以如果车内有孩子存在,红外传感器将收到孩子辐射出的红外线,从而触发第一报警机制。如果车内没有孩子存在,红外传感器无法收集到人体辐射的红外光,则红外检测装置将判定未检测到人体,因此执行步骤105,开启语音采集设备。
[0026]接着,在步骤105中,开启语音采集设备。当红外检测装置未检测到人体时,开启语音采集设备。通过语音采集设备再次对车内是否有孩子做检测,如果孩子在车内,但行车记录仪和红外检测装置均未检测出车内有孩子时,通过语音采集设备确保检测到车内的孩子,以做到万无一失。
[0027]接着,在步骤106中,语音设备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采集到语音信息。具体地说,预先设定语音采集的时长,开启语音采集设备后,语音采集设备将在车内空间进行语音信号的采集,如果语音采集设备在预设的时长内,采集到语音信息,则说明车内有人存在,应执行步骤108,触发预设的第二报警机制。反之,如果语音采集设备在预设的时长内,未采集到语音信息,则说明车内确实没有人存在,可结束整个流程。
[0028]比如,预先将语音采集的时长设置为15min,且语音采集设备将每隔Imin发出一次采集信号,如果在第一次发出采集信号后的15min之内,未采集到语音信息,则说明车主锁门后车上再无人存在。但如果在15min内,语音采集设备采集到语音信息,则说明车上还有人,应触发第二报警机制。
[0029]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步骤中的语音采集预设时长与步骤102中的预设时长并非同一时长。步骤102主要用于判断车载设备是否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穿戴式设备的响应,由于两个设备之间为近距离通信,无论采用上述哪种通信机制,其通信时间都相对较短,因此步骤102中的预设时长相对较短,如lmin。而本步骤主要是用来判断语音采集设备是否在预设的时长内采集到语音信息,但如果孩子在车内,其发出语音信息的时间点也是随机的,因此本步骤中的预设时长会相对较长,语音采集设备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重复采集,看是否可以采集到语音信息,从而保证只要孩子在车内,就可以采集到孩子的语音?目息O
[0030]在步骤107中,触发预设的第一报警机制。其中,预设的第一报警机制为控制车载设备的扬声器播放警示音。具体地说,预先设置第一报警机制,当车载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收到穿戴式设备的响应时,或者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人体时,则会触发预设的第一报警机制。
[0031]比如,当行车记录仪接收到智能手环的响应信号后,判定车内仍有人存在,则向行车记录仪中的扬声器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扬声器播放警示音。又如,当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红外光信号后,通过转换电路将收集到的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转换后的电信号发送至行车记录仪的扬声器,控制扬声器播放警示音。
[0032]在步骤108中,触发预设的第二报警机制。其中,第二报警机制为向与车载设备绑定的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具体地说,预先设置第二报警机制,当语音采集设备在预设时长内采集到语音信息后,则进入本步骤,触发第二报警机制。语音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发送至车载设备,而车载设备预设有远距离通信模块,如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1n, GSM)的通信网络。在车载设备收到语音米集设备发来的语音信息后,生成通知信号,将通知消息通过GSM网络发送至与之绑定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其中,上述通知消息可以携带语音采集设备采集到的语音信息。
[0033]比如,语音采集设备在第一次发出采集信号后的第3min时采集到了孩子发出的语音信息,此时,语音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发送至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生成通知信号,并通过内置的GSM网络模块,将携带语音信息的通知消息通过GSM网络发送至车主的手机,提醒车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并且,如果语音采集设备在预设的时长内采集到了语音信息,则应判定孩子在车内,因此需每隔Imin采集一次,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孩子语音信息发送至行车记录仪,由行车记录仪生成通知消息,并将通知消息通过GSM网络发送至车主的手机,使得车主可以随时知道孩子在车上的状态。
[0034]另外,上述的通知消息还可以携带孩子在车内的图像信息以及车内的温度信息。在车内预先设置摄像装置以及温度传感器,当语音采集设备采集到语音信息后,将判定车内有人,从而触发摄像装置对车内情况进行拍摄。摄像装置将拍摄的图像信息传递给车载设备,并由车载设备通过GSM网络发送至车主手机。同理,当语音采集设备采集到语音信息后,也会触发温度传感器采集当前车内的温度信息。温度传感器将所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车载设备,由车载设备通过GSM网络发送至车主手机。因此,车主在收到通知消息时,会看到车内的实时图像以及温度信息,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孩子的安全。
[0035]另外,当孩子被遗留在车内超过15min时,将主动向与车载设备绑定的终端设备拨打呼叫电话。具体地说,当第一或者第二报警机制被触发后的15min内车载设备仍没有收到开车信号时,车载设备将主动向与之绑定的手机拨打SOS呼叫电话,从而提醒车主。
[0036]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存在着两种报警机制,这是由于触发第一报警机制的信号可以在车主锁车后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此时车主应该不会离开车体太远,因此通过警示音便可起到提醒的作用。而触发第二报警机制的信号产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在车主离开车体后的一段时间内才生成,所以将通知消息发送至车主手机,可以有效提醒车主。
[0037]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内的人体检测方法。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车内的人体检测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车载设备预先与N个穿戴式设备组建近距离通信网络,N为大于I的自然数;车载设备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穿戴式设备针对广播消息的响应的步骤中,包含以下子步骤:车载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N个穿戴式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穿戴式设备针对广播消息的响应时,判定车载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穿戴式设备针对广播消息的响应。
[0038]由于车内可能存在N个孩子,或者一个孩子可能穿戴有N个穿戴式设备,所以车载设备预先与N个穿戴式设备组建近距离通信网络,进一步有效保证了车内的人体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但由于车载设备只要收到任意一个穿戴式设备针对广播消息的响应,就能说明仍有孩子留在车内,所以车载设备只需判定是否接收到响应消息,从而判定孩子是否被遗留在车内。车载设备只要收到任意一个响应消息,则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