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7418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VCF (Vertical Converged Framework,纵向融合架构)是一种网络设备虚拟化技 术。VCF在纵向维度上支持对系统进行异构扩展,即,将一台盒式设备(即PE设备)作为一 块远程接口板加入到主设备系统(即CB设备构成的系统)中,从而整体形成一台逻辑虚拟 设备,达到扩展I/Odnput/Output,输入输出)端口能力和进行集中控制管理的目的。
[0003] 在VCF网络中,设备按角色分为CB(Controlling Bridge,控制桥)设备和PE (Port Extender,端口扩展)设备两种。VCF网络的典型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
[0004] CB设备表示控制设备,CB设备可以由处理能力较强的盒式设备或框式设备承担。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将多台CB设备通过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 性架构)技术构建成一个虚拟化系统,这样有益于PE设备上行冗余。从整体上看,这个虚 拟化系统就是一个大的CB设备。
[0005] PE设备表示纵向扩展设备,即端口扩展器(或称远程接口板)。通常来说,PE设 备的能力不足以充当CB设备,管理拓扑上难以越级,因此仅能够参与数据平面的工作,不 具备作为CB设备的备份能力。PE设备一般来说是低成本的盒式设备。
[0006] 以下将CB设备与PE设备之间连接的接口称为纵向互联口,将CB设备之间连接的 接口称为横向互联口;PE设备上连接用户设备(PE直接连接用户设备,或者PE通过交换机 连接用户设备)的接口称为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其中,纵向互 联口和UNI是一个逻辑概念,可以是一个物理端口,也可以是至少一个物理端口组成的聚 合口。
[0007] 在VCF技术中,PE设备根据组网需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CB设备连接,PE设备之间 不能连接。从模型上说,PE设备相当于CB设备的一块远程接口板;从功能上看,CB设备与 PE设备之间的纵向互联相当于框式设备的"背板";从管理上看,所有CB设备和PE设备组 成一个堆叠,对外是一台设备,一个管理点;在转发层面上,CB设备承担VCF系统的业务数 据的转发决策,而PE设备主要承担CB设备的端口扩展器角色。
[0008] 由于在转发层面上,PE设备不参与报文的查表转发处理,即,在接收到用户设备发 来的数据报文后,将该数据报文直接重定向到CB设备,由CB设备完成查找转发的动作;或 者,在接收到CB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后,根据该报文中的出端口等信息,直接将该数据报 文转发给本PE设备连接的相应用户设备。这样,就给CB设备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既要 保存大量的路由表项来完成三层转发,又要保存大量的MAC (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 问控制)表项来完成二层转发,增加了 CB设备的成本;同时,浪费了 PE设备的查表转发能 力,增加了整个网络的TC0 (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体拥有成本)。

【发明内容】

[00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 的CB设备查表转发的工作压力较大,而PE设备不参与查表转发,导致VCF系统的TC0较高 的问题。
[0010]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VCF系统中包括:CB设备及其连 接的PE设备,该方法包括:
[0012] 当PE设备接收到第一用户数据报文时,根据第一用户数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 VLAN ID,在本地的MAC表中查找到对应的本地用户设备MAC表项,则通过该本地用户设备 MAC表项中的出接口将第一用户数据报文转发出去;
[0013] 当PE设备接收到第二用户数据报文时,根据第二用户数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 VLAN ID,在MAC表中查找到对应的远端用户设备MAC表项,则根据该远端用户设备MAC表项 对应的封装信息中的本PE设备的桥MAC地址、目的PE设备的桥MAC地址和VLAN ID,将第 二用户数据报文封装成封装数据报文后,通过该远端用户设备MAC表项中的出接口转发出 去。
[0014]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VCF系统中包括:CB设备及 其连接的PE设备,该方法包括:
[0015] 当CB设备接收到封装数据报文时,根据该封装数据报文的外层以太头中的目的 MAC地址和VLAN ID,在本地的MAC表中查找到对应的出接口,通过查找到的出接口将该封装 数据报文转发出去。
[0016] 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装置,VCF系统中包括:CB设备及 其连接的PE设备,该装置应用于PE设备中,该装置包括:
[0017]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数据报文;
[0018] 表项查找模块,用于当接收模块接收到第一用户数据报文时,根据第一用户数据 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在本地的MAC表中查找到对应的本地用户设备MAC表项; 还用于当接收模块接收到第二用户数据报文时,根据第二用户数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 VLAN ID,在MAC表中查找到对应的远端用户设备MAC表项;
[0019] 封装模块,用于根据表项查找模块查找到的远端用户设备MAC表项对应的封装信 息中的本PE设备的桥MAC地址、目的PE设备的桥MAC地址和VLAN ID,将第二用户数据报 文封装成封装数据报文;
[0020]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表项查找模块查找到的本地用户设备MAC表项中的出接口, 将第一用户数据报文转发出去;还用于通过表项查找模块查找到的远端用户设备MAC表项 中的出接口,将封装模块封装得到的封装数据报文转发出去。
[0021] 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装置,VCF系统中包括:CB设备及 其连接的PE设备,该装置应用于CB设备中,该装置包括:
[0022]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封装数据报文;
[0023] 表项查找模块,用于当接收模块接收到封装数据报文时,根据该封装数据报文的 外层以太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在本地的MAC表中查找到对应的出接口;
[0024]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表项查找模块查找到的出接口,将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封装数 据报文转发出去。
[0025] 本申请的以上技术方案中,CB设备上不再配置对应于PE设备连接的用户设备的 MAC表项,而PE设备上配置对应于用户设备的MAC表项,这样,在进行报文转发时,PE设备 可以根据本地的MAC表项,参与报文的二层转发处理,而CB设备主要负责IP三层转发。由 于CB设备上无需保存大量的对应于PE设备连接的用户设备的MAC表项来完成二层转发, 主要负责三层转发,极大的减轻了 CB设备的工作压力,降低了 CB设备的成本;并且,PE设 备上需要保存对应于用户设备的MAC表项来完成二层转发,充分利用了 PE设备的硬件功 能;从而,通过让CB设备和PE扩展联合实现多层转发,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扩大了 VCF技 术的应用,降低了整个网络的TC0。
[0026] 另外,PE设备可以将本设备学习到的对应于本地用户设备的MAC表项同步给其它 PE设备,实现了同一 VLAN内的MAC表项的同步,使得跨PE设备的二层转发"穿越"CB设备, 减少了对CB设备上的表项的消耗,同时CB设备和PE设备相互配合完成三层转发。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VCF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VCF系统的一种实际网络架构意图;
[0029]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CB设备配置MAC表项以及PE设备配置封装信息和终结信 息的操作流程图;
[0030]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PE设备配置MAC表项的操作流程图;
[0031]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同一 PC以聚合方式连接2个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PE设备连接的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的方法流程图;
[0033]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PE设备连接的用户设备向上游设备连接的用户设备发送 数据报文的方法流程图;
[0034]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上游设备连接的用户设备向PE设备连接的用户设备发送 数据报文的方法流程图;
[0035]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PE设备中的报文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CB设备中的报文转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CB设备查表转发的工作压力较大,而PE设备不参与 查表转发,导致VCF系统的TC0较高的问题,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VCF系统中的 报文转发方法,以及一种可以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0038]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CB设备与PE设备之间的端口称为纵向互联口,将PE设备连 接用户设备的端口称为UNI,以下的纵向互联口和UNI可以指的是单一的物理端口,也可以 是聚合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0039] 本申请实施例的VCF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0040] 如图2所示,多个CB设备和多个PE设备采用VCF技术构成一个VCF系统,该VCF 系统中的每一个PE设备连接(直连或通过交换机连接)至少一个用户设备,例如,PC(个 人电脑)等,VCF系统通过上游设备与互联网中的用户设备(如图2中的PC1)连接。
[0041] VCF系统形成之后,用户在每一个PE设备上创建至少一个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用户创建的VLAN区别于后面的保留VLAN,以下除了特指为保 留VLAN以外的VLAN均指的是用户VLAN ;将该PE设备上的每一个UNI加入到一个VLAN中, 从而,每一个UNI对应于一个VLAN ;另外,用户还可以在某一个或多个VLAN上配置虚接口, VCF系统会为每一个虚接口分配一个MAC地址(称为本VCF系统的虚MAC地址),不同虚接 口对应的VLAN不同,不同虚接口对应的虚MAC地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而,每一个虚 MAC地址对应于一个VLAN。PE设备和CB设备上均保存有虚接口对应的虚MAC和VLAN ID。
[0042] 开启PE设备上的UNI的MAC地址学习功能,以使得PE设备在接收到连接的用户 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后,学习该数据报文的源MAC地址,从而PE设备上会配置有对应于本 地用户设备的MAC表项;关闭CB设备上的纵向互联口的MAC地址学习功能,以使得CB设备 在接收到PE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后,不会学习该数据报文的源MAC地址,从而CB设备上不 会配置对应于PE设备连接的用户设备的MAC表项。并且,每一个PE设备能够获知配置有 相同VLAN的其它PE设备的信息,例如,设备ID等。
[0043] 1、表项配置过程
[0044] (1)CB设备会按照本设备上的路由协议,计算并生成相关路由表项,并配置到本地 的路由表中。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45] ⑵CB设备上配置对应于PE设备的MAC表项,PE设备上配置封装信息和终结信 息,如图3所示,具体过程如下:
[0046] 步骤S102,当PE设备正常启动之后,CB设备针对每一个PE设备,根据获取的该PE 设备的桥MAC地址,在本地的MAC表中配置对应的MAC表项,如表1所示:
[0049]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应于任一 PE设备的MAC表项中包括:保留VLAN的VLAN ID、 该PE设备的桥MAC地址、以及CB设备上连接该PE设备的纵向互联口,其中,保留VLAN是 不允许用户使用和配置的VLAN,例如,VLAN0或VLAN4095。
[0050] 步骤S104, CB设备将每一个PE设备的桥MAC地址通知给所有其它PE设备,这样, 每一个PE设备都能够获得所有其它PE设备的桥MAC地址;
[0051] 步骤S106, PE设备针对每一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