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中心节点和网络侧设备、传输方法和配置方法_3

文档序号:9581652阅读:来源:国知局
传输 数据的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可W对MACPDU中的MAC控制单元和MACSDU进行多路 复用,并将其发送至中必节点设备。在此情况下,中必节点设备在如表1所示的聚合后的数 据分组中将来自各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MCPDU进一步多路复用。
[0081] 根据本公开,传输装置40可W在数据链路层中的MAC层实现对上行传输数据进行 聚合的聚合操作,并且聚合操作可W对于MAC层之上的其他层透明。
[0082]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必节点设备的另一种示例性结构的 框图。
[0083] 如图5所示,除了与图3的中必节点设备3类似地包括接收装置30和传输装置40 之外,中必节点设备5还包括:确定装置50,用于针对每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根 据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上行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的 信息,确定所述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向所述中必节点设备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隙和传 输资源。
[0084] 传输装置40还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的所述搜索信号,向所述至少一个用于用户 设备侧的电子设备传输反馈信号,所述反馈信号中包括所述确定装置针对所述用于用户设 备侧的电子设备确定的传输时隙和传输资源。
[0085] 更具体地,确定装置50根据其从每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接收到的上行 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为各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确定不同的传输时隙和传输资 源,并且响应于各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搜索信号,通过将所确定的传输时隙和 传输资源包括在针对的搜索信号的反馈信号中,传输装置40将所确定的传输时隙和传输 资源与反馈信号一起传输至各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
[0086] 根据本公开,确定装置50还配置为根据接收装置30接收的、上行传输数据的业务 类型的信息和/或网络配置来确定将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传输至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 亥IJ,W使传输装置40在所述传输时刻,将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传输至网络侧设备。
[0087]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确定装置50可W根据聚合后的多组上行传输数据中、 剩余有效时间最小的上行传输数据的剩余有效时间,来确定传输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的 传输时刻。作为一个示例,确定装置50可W根据各个上行传输数据对应的业务类型信息中 包含的传输时延的容忍度W及该上行传输数据在中必节点设备侧已驻留的时间确定剩余 有效时间。例如,中必节点设备4接收到了四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A、B、C、D的上 行传输数据,送四组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容忍度分别为7砂、11砂、5砂和11砂,相应 的送四组上行传输数据已在中必节点设备驻留了 2砂、3砂、2砂和1砂,则剩余有效时间分 别为5砂、8砂、3砂和10砂,则中必节点设备4的传输装置40需要在3砂之内将聚合后的 上行传输数据进行传输,W确保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A、B、C、D的上行传输数据都在 其有效时间段内传输至网络侧设备。
[0088] 在聚合来自各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上行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传输装置 40可W根据其接收到的上行传输数据的时延容忍度,将剩余有效时间接近(例如剩余有效 时间之差在预定时间阔值之内)的上行传输数据进行聚合。
[0089] W上描述了确定装置50根据中必节点设备4从各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 接收到的业务类型的信息(例如,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时延容忍度)确定中必节点设备4 的传输装置40在某一传输时刻向网络侧设备传输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但是本公开不 限于此。根据本公开,确定装置也可W根据网络配置、例如当前的数据负载和信令开销比 例,来确定传输时刻。在此情况下,例如可W将当前的数据负载和信令开销比例小于预定的 信令开销比例阔值的时刻确定为中必节点设备向网络侧设备传输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 的传输时刻。
[0090] 信令开销比例阔值可W根据网络中当前的负载情况,小区内驻留的用于用户设备 侧的电子设备数量等等来确定。例如,小区当前负载程度较高,无线资源利用率达到80%W 上,则可則尋信令开销比例阔值确定为如10% ;如果小区当前负载较低,无线资源利用率仅 为20%,则可W将信令开销比例阔值设定为较大值(例如80% ),W解除信令开销的限制。
[0091] 在通过确定装置50确定了传输时刻之后,由传输装置40在所确定的传输时刻,向 网络侧设备传输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
[0092]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中必节点设备的又一种示例性结构的 框图。
[0093] 如图6所示,除了与图5的中必节点设备5类似地包括接收装置30、传输装置40、 确定装置50之外,中必节点设备6还包括:触发装置60,用于在所确定的传输时刻之前的 预定时间点触发向网络侧设备的调度请求的发送,其中,所述传输装置还被配置为基于网 络侧设备关于所述调度请求的响应,在通过所述响应指示的传输资源上将聚合后的上行传 输数据传输至网络侧设备。
[0094] 在传输装置40聚合了来自例如四个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A、B、C、D的上行 传输数据之后,触发装置60可W根据剩余有效时间最小的上行传输数据(即电子设备D的 上行传输数据)的剩余有效时间,触发向网络侧设备的调度请求的发送,例如在最小剩余 时间3砂之前的例如100毫砂的预定时间点,触发调度请求的发送,并且传输装置40基于 网络侧设备关于该调度请求的响应,在通过该响应指示的传输资源上将聚合后的上行传输 数据传输至网络侧设备。
[0095] 根据本公开,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中必节点设备可W是具有无线通信功 能的手机、计算机、车辆等产品,也可W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机、计算机、车辆等产品中 的处理电路,例如芯片。此外,电子设备或者中必节点设备中所包括的各个装置的功能可W 由对应的不同的电路实现也可W由一整块集成的电路所实现。
[009引网络侧设备
[0097] W上描述了用于用户侧的电子设备基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要传输至网络侧 设备的上行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确定是否采用将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传输给中必节点设备W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所述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确定是否 采用上述传输方式的操作还可W由网络侧设备基于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要传输至 网络侧设备的上行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来进行并且基于确定结果对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 子设备进行配置。
[0098]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一种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0099] 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7包括;网络配置装置70,用于基于从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 子设备接收到的、用于指示所述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要传输至所述网络侧设备的上 行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的信息,确定是否采用将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传输给中必节点设备W 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所述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并利用所确定的传输方式对所述用于用 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进行配置。
[0100] 网络配置装置70确定是否采用将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传输给中必节点设备W向网 络侧设备传输所述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的操作与参照图1和2描述的用于用户设备侧 的电子设备的传输方式确定装置10的操作类似,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0101] 在确定为采用将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传输给中必节点设备W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所 述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利用所确定的传输方式对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 备进行配置,W使其按照该传输方式对上行传输数据进行传输。
[0102] 类似于图1和2描述的传输方式确定装置10,在确定不采用将所述上行传输数据 传输给中必节点设备W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所述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网络配 置装置70将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传输方式配置为将所述上行传输数据通过蜂窝 网直接传输给所述网络侧设备,即利用传统的蜂窝通信的方式传输上行传输数据。
[0103] 根据本公开,上行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包括W下至少其中之一:该业务对于传输 时延的容忍度、该业务的典型数据包大小、该业务的数据包典型产生间隔、该业务对数据包 的传输可靠性要求。
[0104] 更具体地,网络配置装置70可W在满足W下情况至少其中之一时,确定采用将所 述上行传输数据传输给中必节点设备W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所述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 并利用确定的传输方式配置所述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a)所述业务对于传输时延 的容忍度大于第一阔值(即,容忍度阔值)且所述业务的数据包小于第二阔值(即,数据包 尺寸阔值);化)所述业务的数据包小于第二阔值并且所述数据包典型产生间隔固定且小 于第H阔值(即间隔阔值)。各个阔值的设定与参照图1、2描述的传输方式确定装置时的 设定类似,在此不再赏述。
[0105] 与图1、2描述的传输方式确定装置10类似,网络配置装置还基于配置为基于网络 条件确定是否采用将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传输给中必节点设备W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所述上 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其中,所述网络条件基于所述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到所述 网络侧设备的路径损耗来获得,所述网络配置装置在所述路径损耗大于第四阔值时,确定 采用将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传输给中必节点设备W向网络侧设备传输所述上行传输数据的 传输方式。
[0106]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另一种示例性结构的框 图。
[0107] 除了与图7的网络侧设备7类似地包括网络配置装置70之外,图7所示的网络侧 设备8还包括:接收装置80,用于从中必节点设备接收上行传输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上行 传输数据的数据包头的类型,判断上行传输数据是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或者传统的上行 传输数据。
[010引例如,如果接收装置80接收到的上行传输数据的包头中包括多个用户ID,则可W确定接收到的上行传输数据是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如果接收装置80接收到的接收到 的上行传输数据的包头中仅包括一个用户ID,则可W确定接收到的上行传输数据是中必节 点设备作为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向网络侧设备传输的传统的上行传输数据。
[0109]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另一种示例性结构的框 图。
[0110] 如图9所示,除了与图8的网络侧设备8类似地包括网络配置装置70、接收装置 80之外,网络侧设备9还包括:处理装置90,用于在所述接收装置判断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为 传统的上行传输数据时,直接将各个用户的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传递给的应用层,并且在所 述接收装置判断所述上行传输数据为聚合后的上行传输数据时,根据数据包头中的用户标 识将各个用户的所述上行传输数据分别传递给应用层。
[0111]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上行数据传 输方法。下面结合图10来描述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示例性处理。
[0112]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上行数据传 输方法的处理流程1000开始于S1010,然后执行S1020的处理。
[0113] 在S1020中,根据用于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要传输至网络侧设备的上行传输数 据的业务类型和/或网络条件,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
[0114] 更具体地,可W根据例如该业务对于传输时延的容忍度、该业务的典型数据包大 小、该业务的数据包典型产生间隔、该业务对数据包的传输可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