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户身份验证方法与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70782阅读:来源:国知局
辑的相同算法得出,对[0, 5]特征区 间满足卷积关系式:
[0036]H( 5 ) =G(n)*W( 5 -n) (3)
[0037]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验证矢量是在第一、第二或第=标识矢量中至少两者满足 所述融合逻辑中的评判矢量后获得的。在一个较佳例子里,评判矢量可W是上述卷积后的 矢量(例如对于验证矢量H,可W在第S标识矢量满足G(n)后允许进行运算),也可W是计 算机设定的预设评判矢量G',评判矢量G'的关系式满足:
[0039] 其中《 1和《 2为将矢量V、F进行归一化的加权。
[0040]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身份验证
[0041]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的移动终端包括了所述的特定标识符识别库、声纹模型库和 面部模型库,用户可先在上述移动终端生成特定标识符识别库,然后移动终端使用载波信 号,例如WI-FI、蓝牙、4G网络方式发送标识符给机器人,机器人触发对声纹模型库或面部 模型库的提取。
[0042] 类似地,通过上述移动终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可包括:
[0043] 在步骤100'中,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来进行语音输入验证,生成第一标识矢量A。 其中可在移动终端内建立一个用户特征模型库,每个用户模型库可包括声纹特征模型矢量 库A'和面部特征模型矢量库B'。在一个较佳例子里,又包括用户的特定标识符识别库,例 如用户的用户名和账户信息;
[0044] 在步骤200'中,在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的声纹识别验证信息后,使用移动终端装 设的摄像头进行面部扫描,提取面部特征来进行面部识别,生成第二标识矢量B;
[0045] 在步骤300'中,使用与上述两种非接触身份验证方式相关联的融合逻辑对用户进 行识别。声纹特征模型库A'和面部特征模型矢量库B'在逻辑上可关联于用户的特定标识 符识别库,在身份识别完成后,移动终端自动生成与所述特定标识符对应的提取信号来完 成对用户信息的触发。移动终端获取了语音信息和提取声纹特征,利用内部声纹识别算法, 得到当前声纹与数据库中的各声纹模型的相似度评价矢量A(例如MA||〉0. 7);同时,移动 终端获取了面部信息,提取面部特征,利用内部面部识别算法,得到当前面部与数据库中的 各面部模型的相似度评价矢量B(例如IIbM>0.8);将获取的评价矢量A、B进行逻辑禪合 (例如,移动终端处理器按照前述归一化关系式4的逻辑),得到禪合后的一个得分C(禪合 的方式也可包括和的形式、积的形式等,例如IIaMXIIbII= 0.56仍大于一个阔值0.5)。 如果所述禪合之后的值大于或者等于机器人内部设置的阔值,就接受用户的合法身份;如 果禪合之后的得分小于移动终端内部设置的阔值,则认为用户不具有合法身份。其中,需要 A、B或C大于设定阔值方可通过验证。
[0046] 其中,A和B各具有若干取值区间,例如A具有S个相似度评价区间[0,al], [al,a2]和[曰2,a3],在区间[0,al]的相似度评价矢量被机器人判定为"你不是XXI",或 者"你是即不可能进行下一步非接触验证步骤,而处于区间[al,a2]则使得机器 人内处理器产生随机矢量,该/该等随机数可作为下一步验证的评分值的权重,如果最终 IaMXIlBlI的值满足阔值,则即使此步骤下的评分值存在非直接确定性,仍可使用户通 过验证,而在此基础上,处于[a2,a3]下的评分值则直接可判定为有效验证。
[0047] 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上述身份验证方法实施例的主体可W不单纯限定于机器人 或类似替代结构,也可W是其他计算设备,例如便携式计算设备,包括个人电脑、移动电话 或数字交换机等。而且,身份验证方式可不单独限定为非接触式(例如,上述的声纹或面部 识别方式),凡是可通过传感器设备采集的用户特征信息,皆可使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验证 方法。
[0048] 另外,上述各个验证步骤,例如声纹识别方式和面部识别方式可在次序上进行替 换,也可W增加另外的识别方式,并且也可W是接触式身份验证方式与非接触式身份验证 方式的替代或组合。
[0049] 参照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用户身份验证设备包括:接收装置100,用于 接收至少两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W及连接至所述接收装置100的处理器200,被配 置为:结合所述至少两种身份验证方式对所述用户特征进行识别;W及根据上述识别验证 所述用户。其中接收装置100可包括接收用户语音的受话装置101 (例如麦克风或扬声器) 和捕获用户面部图形的图形获取装置102 (例如摄像头或红外摄像头)。
[0050] 作为改进,处理器200还可被配置为:获取通过第一种身份验证方式(例如上述声 纹验证)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一标识矢量;根据所述的第一标识矢量获取通过第二种身份 验证方式(例如上述面部验证)得到的第二标识矢量;将所述第一、第二标识矢量相结合得 出验证矢量;W及将所述验证矢量与一个用户特征模型库进行匹配。
[0051] 进一步地,处理器200还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标识矢量至少获取通过 第=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标识矢量;W及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标识 矢量相结合得出验证矢量。
[0052] 其中,所述处理器200还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第二和第=标识矢量中至少两 者满足所述结合的评判矢量后获得验证矢量。
[0053] 作为另一改进,所述处理器200还可被配置为:获取通过第一种身份验证方式的 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在仅基于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不足W进行肯定验证 或否定验证的情况下,获取通过第二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二相似度评价矢 量;W及把将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和第二相似度评价矢量禪合得到的得分与一阔值进行比 较来验证所述用户。
[0054]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种身份验证方式是选自由W下身份验证方式组成 的组:面部识别、声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和步态识别。例如,在上述各个实 施例中,其中第一种身份验证方式选用了声纹识别,而第二种身份验证方式选用面部识别。
【主权项】
1. 一种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合至少两种身份验证方式对用户特征进行识别;以及 根据上述识别验证所述用户。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包括: 获取通过第一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一标识矢量,根据所述的第一标识 矢量获取通过第二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二标识矢量; 将所述第一、第二标识矢量相结合得出验证矢量;以及 将所述验证矢量与一个用户特征模型库进行匹配。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出验证矢量进一步包 括: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标识矢量至少获取通过第三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 三标识矢量;以及 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标识矢量相结合得出验证矢量。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矢量是在第一、第 二和第三标识矢量中至少两者满足所述结合的评判矢量后获得的。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包括: 获取通过第一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以及 在仅基于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不足以进行肯定验证或否定验证的情况下,获取通过第 二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二相似度评价矢量; 所述验证包括: 把将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和第二相似度评价矢量结合得到的得分与一阈值进行比较 来验证所述用户。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包括 矢量形式的积或和。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身份验证方 式是选自由以下身份验证方式组成的组:面部识别、声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 别和步态识别。8. -种用户身份验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至少两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以及 连接至所述接收装置的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 结合所述至少两种身份验证方式对所述用户特征进行识别;以及 根据上述识别验证所述用户。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获取通过第一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一标识矢量; 根据所述的第一标识矢量获取通过第二种身份验证方式得到的第二标识矢量; 将所述第一、第二标识矢量相结合得出验证矢量;以及 将所述验证矢量与一个用户特征模型库进行匹配。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标识矢量至少获取通过第三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 三标识矢量;以及 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标识矢量相结合得出验证矢量。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在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标识矢量中至少两者满足所述结合的评判矢量后获得验证矢量。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获取通过第一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 在仅基于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不足以进行肯定验证或否定验证的情况下,获取通过第 二种身份验证方式的用户特征得到的第二相似度评价矢量;以及 把将第一相似度评价矢量和第二相似度评价矢量耦合得到的得分与一阈值进行比较 来验证所述用户。13. 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之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包 括矢量形式的积或和。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身份验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身份验证方 式是选自由以下身份验证方式组成的组:面部识别、声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 别和步态识别。
【专利摘要】为了提高身份验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重身份验证方法及实现此方法的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包括:结合至少两种非接触身份验证方式对用户特征进行识别;以及根据上述识别验证所述用户。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实现这种身份验证方法的设备装置。
【IPC分类】H04L29/06
【公开号】CN105429969
【申请号】CN201510755095
【发明人】张 诚, 孙泉明, 王晓东, 史文辉
【申请人】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