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扰源定位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68267阅读:来源:国知局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6] 请参阅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扰源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接收 端中,用于对发生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发送端进行定位,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47] 201: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无线帧后,从无线帧的预设位置开始获取预设时间的 时域数据,其中预设位置是接收端和发送端预先设置用于开始加载干扰序列的位置,干扰 序列则用于检测远距离同频干扰。
[0048]也就是说,为了能够定位发生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发送端,在发送端发送的无线帧 中记载用于检测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干扰序列,且发送端和接收端预先设置加载干扰序列的 预设位置,这样若发送的无线帧中包括所述干扰序列,那么接收端在接收到无线帧后从预 设位置开始延后预设时间获取的时域数据中会包括所述干扰序列,进而可以对干扰序列进 行检测以会后续定位做基础。并且需要说明的是,获取的时域数据包括预设位置处的数据, 即时域数据包括:预设位置处的数据和预设时间内抓取到的数据。
[0049]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送端可以预先设定干扰序列在无线帧中的位置以及设定干 扰序列的长度,然后将预先设定的干扰序列在无线帧中的位置以及干扰序列的长度发送给 接收端,这样接收端根据无线帧的传输时长、干扰序列在无线帧中的位置以及干扰序列的 长度可以计算得到预设时间。比如说干扰序列为位于无线帧的第4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 (0FDM,0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上,假定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 距离为50千米左右,则传播时长为50/300000 = 1.67ms,那么在预设位置开始延后2ms时间 获取的时域数据中会包含所述干扰序列,其中2ms为预设时间。
[005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干扰序列的长度为一固定值,但是因为无线帧在传播过程中 由于接收端和发送端的距离不固定,所以得到的预设时间会随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距离 而变化,例如当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距离较远时,预设时间相对的增加,当接收端和发送 端之间的距离较近时,预设时间相对的减小。
[0051] 若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距离大于50千米左右,预设时间则大于2ms;若接收端和 发送端之间的距离小于50千米左右,预设时间则小于2ms。相应的预设位置和干扰序列在无 线帧中设置的位置相关,如干扰序列为无线帧中的第4个0FDM时,预设位置也是无线帧中的 第4个0FDM。
[0052]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上述接收端可以是接收无线帧的基站,即前述的近端基站, 或者也可以是与近端基站连接的干扰分析以以检测近端基站是否受到远距离同频干扰,发 送端则是指发送无线帧的基站,即前述的远端基站,其发送的无线帧可能会导致其他接收 端受到远距离同频干扰。
[0053] 202:将时域数据与接收端本地存储的预设数量的检测序列分别进行滑动相关,得 到每个检测序列对应的相关峰检测结果,其中预设数量与发送端的数量一致,且检测序列 与干扰序列为同一类型的时域序列。
[0054]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会根据发送端的数量,在本地存储与发送端 的数量一致的检测序列。以发送端的数量为504个为例,接收端则会在本地存储504个检测 序列,且每个检测序列对应一个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即检测序列和发送端具有一一对应 关系,这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则需要时域数据与每个检测序列进行滑动相关。
[0055]上述检测序列与干扰序列为同一类型的时域序列,如一0FDM的时域信号,其中 0FDM符号的时域信号的生成过程包括:
[0056]米用
生成第一检测序列,其中u为发送端的第一 标识符,N为大于504且小于1200的质数,
[0057]对第一检测序列进行扩展,得到第二检测序列;
[0058]对第二检测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得到第三检测序列;
[0059]对第三检测序列进行逆傅里叶反变换,得到0FDM符号的时域信号。
[0000] 具体可行方式为:首先采用Zadoff-chu序列生成第一检测序列,其中,Zadoff-chu .7Ttm{n+l) 序列定义为:= 一 5/7=()1丨_#52&(1(^-〇11 1序列中的根序列索弓丨11等于发 送端的第一标识符,N的取值为991,第一标识符可以是发送端对应的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 (PCI,PhysicalCel 1 Identifier)。更广的,Ρ??可以根据第一检测序列设计需要,取其他符 合Zadoff-Chu序列要求的值,取值范围从大于504小于1200的质数中选取。在本发明实施例 中之所以选择Zadoff-Chu序列是因为Zadoff-Chu序列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较优,便于后 续的检测分析,且N取值991是为了满足Zadoff-Chu序列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较优。
[0061]其次将上述第一检测序列扩展成包括1200点的第二检测序列,即第二检测序列中 包括1200个符号,其中du(n) = du(n%N),n = N+l,......1200,而η从0到N的符号则可以直接 ,7tun(n+l) 采用之所以要将第二检测序列扩展为包括1200点的序 列是因为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协议中20M带宽,映射为1200个子载波,与 协议匹配,如果采用其他协议则根据协议要求进行扩展。
[0062]接着,对第二检测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将第二检测序列映射到2048点中间的 1200点上,两端补零以得到第三检测序列。之所以映射成2048点同样与LTE协议相关,因为 LTE协议中频域转换到时域前要求进行2048点的映射,如果采用其他协议则根据协议要求 进行映射。
[0063] 最后,对第三检测序列进行逆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将产生的频域序列变换到时域序列,得到一OFDM符号的时域序列。
[0064] 相应的,上述时域数据与每个检测序列的滑动相关过程为:提取时域数据中的第 一个0FDM符合,将第一个0FDM符号与本地存储的第i个检测序列进行卷积,记录卷积结果; 然后将所述时域数据向后滑动一个码片提取到第二个0FDM符号,再将第二个0FDM符号与本 地存储的第i个检测序列进行卷积,记录卷积结果,直至时域数据中的全部0FDM符号完成卷 积,第i个检测序列的全部卷积结果则为第i个检测序列的相关峰检测结果。
[0065] 203:将每个检测序列对应的相关峰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得到最大相关峰的点。
[0066] 204:确定最大相关峰的点对应的时域位置为干扰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以及确定 最大相关峰对应的检测序列的索引为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
[006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每个检测序列对应的相关峰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的可行方式 是:从每个检测序列对应的相关峰检测结果中查找出最大值峰值比(PAR,Peak-to Average-Ratio),然后通过对比各个检测序列对应的最大值PAR找到最大相关峰的点,然后 就可以直接将最大相关峰的点对应的时域位置为干扰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并将最大相关 峰对应的检测序列的索引为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这是因为最大相关峰指示检 测序列可能检测到干扰发生,而检测序列的索引与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一致,所以可以认 为发送端发送的无线帧对接收端造成远距离同频干扰,进而可以将最大相关峰对应的检测 序列的索引作为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并记录最大相关峰的点对应的时域位置 为干扰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以为后续定位做基础。
[0068] 进一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设定一预设门限,当最大值PAR大于预设门限, 则认为相应的发送端发送的无线帧对接收端造成远距离同频干扰,此时可以将最大相关峰 对应的检测序列的索引作为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并记录最大相关峰的点对应 的时域位置为干扰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如果最大值PAR小于等于预设门限,则认为相应的 发送端发送的无线帧没有对接收端造成远距离同频干扰,结束检测。
[0069] 其中上述预设门限可以根据接收端以往受到远距离同频干扰的最大相关峰的最 大PAR而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其具体取值。
[0070] 205:基于干扰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和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定位干扰 源。在得到干扰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和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即可以基于干扰 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得到无线帧的传播距离,进而基于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来 定位位于传播距离上的干扰源,其可行方式为:
[0071] 首先,基于干扰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和接收端的帧同步起始位置,计算无线帧的 传播距离;其中接收端的帧同步起始位置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得到,基于干扰序列发送的时 域位置和接收端的帧同步起始位置可以得到无线帧的传播时间,这样基于公式:D=At*C = (T2-T1)*C即可以得到无线帧的传播距离,其中C为传播速率,C = 3*l〇V/s,T2为接收端 的帧同步起始位置,T1为干扰序列发送的时域位置。
[0072] 其次,在以接收端的位置为中心,以传播距离为半径的目标区域内,搜索是否存在 第二标识符与所述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一致的目标基站;如果存在,则将第二 标识符与所述干扰最强的发送端的第一标识符一致的目标基站定位为干扰源。其中第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