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860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保护壳,尤其是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手机尺寸不断变大,用户单手持握变得越加困难,不仅单手不好进行界面操作,更严重的是单手操作大屏手机过程中,很容易由于持握不稳而导致手机滑落引起手机损坏,给用户带来损失;同时用户对手机壳的美观要求也不断提到,实用同时既要美观方便自定义已经成为市场的普遍需求。
[0003]现有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可以吸附在手机外壳上的指环扣,持握手机时可以将一个手指伸入指环扣起到固定作用。指环口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方便,使用时需要将手指对准才能很好的伸入;同时指环口体积比较大,在不持握手机时不方便携带。另有现有技术提供的是手机壳上可以附着上伸缩带,持握手机时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手指伸入到伸缩带中,起到固定作用。虽然伸缩带在使用上更方便,但是现有技术对于伸缩带固定的技术方案存在很多缺点,导致保护壳比较厚;同时对于对于用户自定义组合的诉求没有给出解决方案。有一种是通过在手机壳上增加生耳的方式固定,但是增加生耳在生产工艺上不仅困难生产成本高,而且生耳的存在会增加手机的厚度,同时不方便用户自己拆卸自定义组合,给使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以上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包括壳体、背带,其特征是:壳体上有两列通孔,每列通孔有两个上下平行的通孔,分别为上通孔和下通孔;背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竖条形状,将该背带两端分别穿过一列通孔的上通孔和下通孔,背带两端在壳体内部相交,然后用固定件粘接背带两端,使背带套牢在壳体上,所述的固定件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表面有魔术贴材质,一种是表面有粘性材质,一种表面有尖状突起;另一种背带由伸缩性小的材质构成,I字形状,将该背带两端折叠挤压分别穿过壳体上一列通孔的上通孔和下通孔,穿过后由于该背带两端宽度大于壳体上通孔的宽度,该背带可以固定嵌套在壳体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将手指或手掌深入背带中,这样更好的持握手机,同时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更柔软更便于手指或手掌夹持,而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质地偏硬,用户将壳体上该背带拉出弯曲成弧形后可以作为手机的支持,便于手机侧放在桌面上。
[0005]所述保护壳上通孔的列数和对应背带的数量,根据生产和使用需要可调整。
[0006]所述壳体上的背带都使用由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穿过通孔后由固定件粘接固定,或者所述壳体上的背带都使用由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I字形状,穿过通孔后自行固定嵌套在壳体上,或者所述壳体上的背带部分使用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类型部分使用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类型。
[0007]所述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的三种类型固定件单面或者正反双面都有对应的材质。
[0008]所述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的固定件在粘接背带两端时位于背带外侧,也就是手机放入壳体后固定件在手机和背带中间;或者位于背带和壳体中间。
[0009]所述由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I字形状有两种方式生成,一种是背带生产时一次生成I字形状;或是先有竖条部件、顶部横条部件和底部横条部件,竖条部件两端穿过上下通孔,然后将顶部横条部件和底部横条部件分别粘合到竖条部件的两端,形成I字状背带。
[0010]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保证了主体壳体的纤薄,手感更好;壳体生产便捷;伸缩带固定的方案采用了独立配件的方式,方便生产;同时利用不同伸缩性材质的特性很好的解决了方便单手持握和手机单靠壳体就可在桌面侧立的问题;相比现有技术在生产成本上和用户接受度上都更有优势,具有更佳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0012]图2为背带壳体外视图;
[0013]图3为背带壳体内视图;
[0014]图4为单壳体外视图;
[0015]图5为单壳体内视图;
[0016]图6为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的固定件类型图;
[0017]图7为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的I字造型生成方式图;
[0018]其中,1、壳体,2、上通孔-1,3、上通孔-11,4、下通孔-1,5、下通孔-11,6、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7、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8、固定件,9、表面有魔术贴材质的固定件,10、表面有粘性材质的固定件,11、表面有尖状突起的固定件,12、1字形背带,13、竖条状部件,14、顶部横条状部件,15、底部横条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包括壳体、背带,其特征是:壳体(I)上有两列通孔,每列通孔有两个上下平行的通孔,分别为上通孔(2、3)和下通孔(4、5);背带(6、7)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竖条形状(6),将该背带两端分别穿过一列通孔的上通孔(2)和下通孔(4),背带两端在壳体内部相交,然后用固定件(8)粘接背带两端,使背带(6)套牢在壳体(I)上,所述的固定件(8)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表面有魔术贴材质(9),一种是表面有粘性材质(10),一种表面有尖状突起(11);另一种背带由伸缩性小的材质构成(7),I字形状,将该背带两端折叠挤压分别穿过壳体上一列通孔的上通孔(3)和下通孔(5),穿过后由于该背带两端宽度大于壳体上通孔的宽度,该背带
(7)可以固定嵌套在壳体(I)上。背带两端在壳体内状态如图3所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将手指或手掌深入背带(6、7)中,这样更好的持握手机,同时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更柔软更便于手指或手掌夹持,而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质地偏硬,用户将壳体上该背带拉出弯曲成弧形后可以作为手机的支持,便于手机侧放在桌面上。
[0021]所述保护壳上通孔的列数和对应背带的数量,根据生产和使用需要可调整。
[0022]所述壳体上的背带(6)都使用由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6),穿过通孔后由固定件(8)粘接固定,或者所述壳体上的背带都使用由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7),I字形状,穿过通孔后自行固定嵌套在壳体上,或者所述壳体上的背带既有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类型(6 )和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类型(7 )。
[0023]所述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6)的三种类型固定件(8)单面或者正反双面都有对应的材质。
[0024]所述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6)的固定件(8)在粘接背带两端时位于背带(6)外侧,也就是手机放入壳体(I)后固定件在手机和背带(6)中间;或者位于背带(6)和壳体
(I)中间。
[0025]所述由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7),I字形状有两种方式生成,一种是背带生产时一次生成I字形状(12);或是先有竖条部件(13)、顶部横条部件(14)和底部横条部件(15),竖条部件(13)两端穿过上下通孔(3、5),然后将顶部横条部件(14)和底部横条部件
(15)分别粘合到竖条部件(13)的两端,形成I字状背带(12)。
【主权项】
1.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包括壳体、背带,其特征是:壳体上有两列通孔,每列通孔有两个上下平行的通孔,分别为上通孔和下通孔;背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竖条形状,将该背带两端分别穿过一列通孔的上通孔和下通孔,背带两端在壳体内部相交,然后用固定件粘接背带两端,使背带套牢在壳体上,所述的固定件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表面有魔术贴材质,一种是表面有粘性材质,一种表面有尖状突起;另一种背带由伸缩性小的材质构成,I字形状,将该背带两端折叠挤压分别穿过壳体上一列通孔的上通孔和下通孔,穿过后由于该背带两端宽度大于壳体上通孔的宽度,该背带可以固定嵌套在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壳上通孔的列数和对应背带的数量,根据生产和使用需要可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上的背带都使用由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穿过通孔后由固定件粘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上的背带都使用由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I字形状,穿过通孔后自行固定嵌套在壳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上的背带部分使用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类型部分使用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类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的三种类型固定件单面或者正反双面都有对应的材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性大材质构成的背带的固定件在粘接背带两端时位于背带外侧,也就是手机放入壳体后固定件在手机和背带中间;或者位于背带和壳体中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其特征是:所述由伸缩性小材质构成的背带,I字形状有两种方式生成,一种是背带生产时一次生成I字形状;或是先有竖条部件、顶部横条部件和底部横条部件,竖条部件两端穿过上下通孔,然后将顶部横条部件和底部横条部件分别粘合到竖条部件的两端,形成I字状背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持握的防滑保护壳,包括壳体、壳体上的通孔、两种不同伸缩性的背带、固定件。将两种背带两端分别穿过壳体上对应的上下通孔,在壳体内部用固定件将背带两端固定,使背带套牢或嵌套在壳体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手指或手掌伸入背带方便持握,伸缩性小的背带较柔软夹持手感好,而伸缩性小的背带硬度较大,当壳体上该背带被拉出弯曲成弧形后可以作为手机的支撑,方便手机侧立。该实用新型利用不同伸缩性材质的特性很好的解决了方便单手持握和手机单靠壳体就可在桌面侧立的问题;同时保证了主体壳体的纤薄,用户可以自定义,生产便捷,大大提高可手机壳使用体验,具有很大市场价值。
【IPC分类】H04M1/02
【公开号】CN204948128
【申请号】CN201520487362
【发明人】徐杰, 郑敏
【申请人】郑敏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