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由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37872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口120的设计,既可以如图1所示,为与收纳槽100相通的槽结构,此时,出线口 120的底面为自身槽结构的槽底面;此外,出线口 120也可如图2所示,为收纳槽100侧壁上的开口,此时,出线口 120的底面为收纳槽100的部分底面。此外,关于出线口 120与接线口 110的具体位置,既可如图1所示,出线口 120与全部接线口 110的中心的连线大致平行于路由器主体I的一条框线,也可如图2所示,出线口 120和全部接线口 110的中心的连线大致为路由器主体I的一条对角线,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定。
[0034]此外,作为出线口120的一个优化设计,收纳槽100的底面在从接线口 110至出线口120的方向上倾斜,接线口 110处收纳槽100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出线口 120处收纳槽100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优选地,接线口 110处收纳槽100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比出线口 120处收纳槽100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大3-5mm。换言之,接线口 110处的收纳槽100的深度比出线口 120处的收纳槽100的深度大3-5mm。基于该出线口 120的优化设计,由于连接线2的接头部分的直径通常大于导线部分的直径。因此,通过减小收纳槽100在出线口 120处的深度,能够减小出线口 120的横截面积,从而更好地对连接线2进行收拢。
[0035]请继续参阅图1或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连接线2的插接及拔出,收纳槽100通常不带有上盖,因此在移动路由器时,已收拢的连接线2可能会从收纳槽100中滑出并散开,导致用户不得不重新对连接线2进行收拢。因此,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线器还包括限位部件200,该限位部件200固定在出线口 120处,例如可固定在出线口 120的顶部,限位部件200与出线口 120的底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插接在接线口 110的连接线2能够经由该间隙从收纳槽100中伸出。通过设置该限位部件200,使得连接线2被维持在出线口 120的底面与限位部件200之间,即使用户移动路由器,收拢的连接线2也不会散开,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
[0036]请参阅图3,作为上述限位部件200的一个优化方案,该限位部件200包括固定部210及由柔性材料形成的主体部220,固定部210安装在出线口 120处,其可为长条状部件,横跨出线口 120并安装在出线口 120的两侧壁的顶部,主体部220设置在固定部210与出线口120的底面之间,主体部220的朝向出线口 120的底面一侧,设有至少一条限位沟道221,限位沟道221的延伸方向为由接线口 110指向出线口 120的方向,收拢的连接线2在经过出线口120与底面之间时,分别卡入各限位沟道221,从而既能够确保各连接线2收拢至同一走向,又能够防止收拢的各连接线2之间互相干扰,从而进一步确保连接线2与接线口 110之间的稳定连接。并且,在该优化方案中,优选固定部210可拆卸地安装在出线口 120处,以便用户对连接线2进行插接或拔出。
[0037]并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为防止收纳槽100内的连接线2互相干扰的技术方案,在收纳槽100的底面设有多个限位排,限位排的延伸方向与接线口 110至出线口 120的方向一致,这些限位排间隔设置,每个限位排包括1-3个各自独立的限位柱,在用户使用路由器时,将每条插接在接线口 110上的连接线2纳入限位排之间,不同的连接线2位于不同的限位排之间,从而避免收纳槽100内的各连接线2之间发生缠绕而互相干扰,更进一步确保连接线2与接线口 110之间的稳定连接。
[0038]此外,作为另一种防止收纳槽100内的连接线2互相干扰的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可在收纳槽100的底面上设置多条限位槽,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接线口 110至出线口 120的方向一致,使各连接线2分别容纳在不同的限位槽内,从而避免收纳槽100内的各连接线2之间发生缠绕而互相干扰。
[0039]作为上述限位槽的一种优化设计,限位槽的底面在从接线口110至出线口 120的方向上倾斜,在限位槽中,靠近接线口 110的一端限位槽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远离接线口 110的一端限位槽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距离,其中,优选地,靠近接线口 110的一端限位槽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距离为O。换言之,越远离接线口 110限位槽的深度越大。基于该优化设计,能够更好地限制出线口 120附近的连接线2的走向,并且,在于上述方案中的限位部件200结合时,在出线口 120处,连接线2的导线部分同时卡入限位部件200的主体部220上的限位沟道221以及限位槽内,从而进一步限制出线口 120附近的连接线2的走向,避免连接线2之间的互相干扰。
[0040]为了使路由器安放稳定,不易滑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路由器主体I的底部设有防滑部件,防滑部件用于增大路由器的底面与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对防滑部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增大路由器的底面与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即可。优选地,防滑部件为防滑条,防滑条的表面可采用由防滑砂、橡塑防滑纤维或无砂特种防滑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收纳槽100设置在路由器主体I的底部时,可将防滑部件设置在收纳槽100侧壁上缘,以确保路由器的稳定性。
[004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装置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0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路由器,包括路由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还包括设置于路由器主体的顶部或底部的收纳槽,在所述收纳槽的侧壁的内侧设有多个接线口,所述收纳槽上设置有集线部,所述集线部用于将插接在所述接线口的连接线收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收纳槽侧壁的出线口,所述出线口与多个所述接线口相对设置,插接在所述接线口的连接线经由所述出线口从所述收纳槽中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的底面在从所述接线口至所述出线口的方向上倾斜,所述接线口处所述收纳槽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出线口处所述收纳槽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处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出线口的底面之间存在间隙,插接在所述接线口的连接线能够经由所述间隙从所述收纳槽中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固定部及由柔性材料形成的主体部,所述固定部可拆卸地安装在出线口处,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出线口的底面之间,在所述主体部的朝向所述出线口的底面一侧设有至少一条限位沟道,所述连接线能够卡入所述限位沟道。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槽的底面设有多个互相间隔设置的限位排,各插接在所述接线口上的连接线位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排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槽的底面上设有多条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所述连接线,并使所述连接线沿所述限位槽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底面在从所述接线口至所述出线口的方向上倾斜,在所述限位槽中,靠近所述接线口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远离所述接线口的一端所述限位槽的底面与顶面之间的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路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主体的底部设有防滑部件,所述防滑部件用于增大路由器的底面与其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路由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解决连接线的误动所造成的连接线与对应的接线口接触不良的问题。所述路由器包括路由器主体,所述路由器还包括设置于路由器主体的顶部或底部的收纳槽,在所述收纳槽的侧壁的内侧设有多个接线口,所述收纳槽上设置有集线部,所述集线部用于将插接在所述接线口的连接线收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由器用于数据通信。
【IPC分类】H04L12/771
【公开号】CN205249267
【申请号】CN201521095325
【发明人】郭振峰, 袁宏峰, 姚树茂
【申请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