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773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包括头戴支架,该头戴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听筒,每一听筒设置有麦克风及骨传导振动器,头戴支架包括信号耦合器、噪音消除装置、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分发器,噪音消除装置包括噪音分离器、信号产生器及信号混合器。每一麦克风连接至信号耦合器,信号耦合器连接至噪音分离器,噪音分离器和信号产生器连接至信号混合器,信号混合器将噪音信号和反相信号相互抵消并输出声波信号至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器连接至信号分发器,信号分发器连接至每一骨传导振动器,骨传导振动器根据声波信号产生振动信号并通过脑部骨头传递至听神经形成听觉。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从外界声音中分离噪音,而且还能够消除噪音。
【专利说明】
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背景技术】
[0002]声波是以无形的能量存在于空气中,经耳壳收集,传递至外耳后,经中耳再至内耳,最后传至大脑使得使用者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所以,当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及脑听觉中枢的任何部位有病变时,均会造成听力障碍,甚至形成耳聋而使听力丧失。一旦发现听力有所下降,患者需尽快配戴助听器,保护残余听力。助听器是一种微小型扩声设备,将外界的声音放大到听力损失患者需要的程度,利用患者的残余听力补偿听力不足,使患者能和正常人一样能听到声音,是目前帮助听力障碍患者改善听力的最有效工具。
[0003]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助听器主要都包括麦克风、放大器、听筒、电源等器件。其中, 麦克风接收外界的声波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器将电信号进行放大,再将放大后的电信号通过听筒转换为声波信号送至使用者的耳道中,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然而,目前助听器无法识别噪音、降低或消除噪音。因此,当周围有汽车喇叭声等噪音时,这些噪音会干扰助听器产生的声波信号,从而使助听器发出的声波信号与有效声音存在很大的偏差,造成患者听到的声音变调、失真。【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助听器无法从外界声音中分离噪音并消除噪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包括头戴支架,所述头戴支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听筒,每一个听筒上设置有麦克风及骨传导振动器,所述头戴支架包括信号耦合器、噪音消除装置、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分发器,所述噪音消除装置包括噪音分离器、信号产生器及信号混合器,其中:
[0006]所述每一个麦克风均连接至所述信号耦合器,用于接收外界的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
[0007]所述信号耦合器连接至所述噪音分离器,用于将所述每一个麦克风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信号耦合得到耦合信号;
[0008]所述噪音分离器连接至所述信号混合器,用于从所述信号耦合中分离噪音信号和声波信号,并将所述噪音信号和声波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混合器;
[0009]所述信号产生器连接至所述信号混合器,用于产生与所述噪音信号的振幅相同且相位相反的反相信号,并将所述反相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混合器;
[0010]所述信号混合器连接至所述信号放大器,用于将所述噪音信号和反相信号相互抵消,并输出所述声波信号至所述信号放大器;
[0011]所述信号放大器连接至所述信号分发器,用于将所述声波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声波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分发器;
[0012]所述信号分发器连接至每一个骨传导振动器,用于将所述放大后的声波信号分发到每一个骨传导振动器;
[0013]所述每一个骨传导振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放大后的声波信号产生振动信号,并将所述振动信号通过人体脑部骨头传递至人体听神经形成听觉。
[0014]优选的,所述头戴支架设置为一种用于戴在人体头顶的片状结构,或者为一种用于卡紧在人体头部后方的片状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听筒呈凹体状结构。
[0016]优选的,所述骨传导振动器呈突起状并设置在所述听筒的凹体内表面。
[0017]优选的,所述听筒的凹体外表面设置有音量调节旋钮,所述音量调节旋钮连接至所述骨传导振动器上。
[0018]优选的,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听筒的凹体上部。
[0019]优选的,所述头戴支架与听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可伸缩部件。
[0020]优选的,所述头戴支架还设置有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微型电池、电源开关以及充电端口。
[0021]优选的,所述微型电池电连接至所述电源开关上,所述微型电池为可充电的锂电池或纽扣电池。
[0022]优选的,所述充电端口电连接至所述微型电池上,所述充电端口用于接插外部电源为所述微型电池进行充电。
[002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采用噪音消除装置不仅能够从外界声音中分离出噪音,而且还能够消除噪音,从而让使用者不仅能够听清楚外界声音,还能提高声音的清晰度。【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较佳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方框示意图。
[00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参考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较佳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包括,但不仅限于,头戴支架1以及设置在头戴支架1两端上的听筒2,每一听筒2上设置有麦克风3。所述头戴支架1可以设置为戴在人体头顶的片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卡紧在人体头部后方(即后脑勺)的片状结构。所述头戴支架1 具体可以选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片状结构,且具有一定弹性,能够适应成人头部的尺寸大小,或适应儿童头部的尺寸大小。所述头戴支架1与听筒2的连接处设置有可伸缩部件10,用于调节头戴支架1的长度使所述头戴支架1适应人体头部的尺寸大小,从而将所述头戴支架1固定在人体头部。
[0029]在本实例中,所述听筒2的数量为两个(即左、右听筒2),分别设置在所述头戴支架 1的两端,以在所述头戴支架1戴在头顶或卡紧在头部后方时,听筒2正好处于使用者两只耳朵(左、右耳朵)的位置处。所述听筒2呈凹体状结构以包裹住人体耳朵防止外界噪音直接进入耳朵内。每一个听筒2的凹体外表面设置有骨传导振动器21,每一个骨传导振动器21呈突起状。每一个听筒2的凹体外表面设置有音量调节旋钮22,用于调节每一个听筒2输出声音的音量大小,使用者可以根据左右耳的听力需求通过对应的音量调节旋钮22手动调节各自听筒2输出声音的音量大小。
[0030]所述麦克风3的数量为两个,每一个听筒2的凹体上部设置一个麦克风3。所述麦克风3可以为指向性麦克风,其特点是对不同方向声源的敏感程度不同,或者对特定方向的声源具有敏感性,因此能够接收固定方向的声波,能够提高声音的真实性,提高声波信号的处理效果,使用者不仅能够听清楚外界声音,还能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0031]参考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方框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支架1的内部包括,但不仅限于,信号耦合器11、噪音消除装置12、信号放大器13以及信号分发器14。所述噪音消除装置12包括噪音分离器121、信号产生器122以及信号混合器123。其中,所述信号耦合器11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所述噪音分离器121上,所述信号产生器122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所述噪音分离器121上。所述噪音分离器 121和信号产生器122均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所述信号混合器123上。所述信号混合器123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所述信号放大器13上,该信号放大器13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所述信号分发器14 上。每一个听筒2包括,但不仅限于,骨传导振动器21以及音量调节旋钮22。所述信号分发器 14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每一个骨传导振动器21上,每一个音量调节旋钮22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所述骨传导振动器21上。在图2中,所述信号线用标示。
[003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麦克风3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所述信号耦合器11上,用于接收外界的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输出至信号耦合器11 上。所述信号耦合器11用于将每一个麦克风3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信号耦合得到耦合信号, 并将所述音频信号发送至所述噪音分离器121上。
[0033]所述噪音分离器121用于从所述信号耦合中分离出噪音信号和声波信号,并将所述噪音信号和声波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混合器123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使用者与旁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是正面交谈或者是相对位置基本固定,也就是说,旁人通常固定地位于使用者的某个方向,旁人说话发出的声音信号通常也只沿固定的方向传播给麦克风3,因此所述麦克风3接收到的有效声音信号的方向基本是来源于一个方向的,而其它方向传播来的声音信号可以视为噪音。所述噪音分离器121根据所述麦克风3接收到的声音信号方向即可从音频信号中分离噪音信号和声波信号。
[0034]所述信号产生器122用于产生与所述噪音信号的振幅相同且相位相反的反相信号,并将该反相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混合器123上。
[0035]所述信号混合器123用于将所述噪音信号和反相信号相互抵消,并输出所述声波信号至所述信号放大器13中。由于噪音信号和反相信号的振幅相同且相位相反,因此两者相混合后就会相互抵消,从而输出无噪音的声波信号,到达消除噪音的目的。
[0036]所述信号放大器13用于将所述声波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声波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分发器14上,所述信号分发器14将所述声波信号分发到每一个骨传导振动器21上。
[0037]所述骨传导振动器21用于根据所述声波信号产生振动信号并通过人体脑部骨头 (例如头部颅骨或面部颊骨)传递至人体听神经,随后听神经产生神经冲动呈递给听觉中枢,大脑皮层综合分析后形成听觉,最终“听到”声音。所述骨传导振动器21呈突起状并设置在听筒2的凹体内表面(如图1所示),有利于将振动信号传递至人体听神经形成听觉。每一个听筒2输出声音的音量大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左右耳朵听力需求进行调节。为了让使用者可以调节每一个听筒2输出声音的音量大小,每一个听筒2的凹体外表面设置一个音量调节旋钮22(如图1所示)。使用者可以通过每一个音量调节旋钮22手动调节振动信号的大小, 从而调节每一个听筒2输出声音的音量大小。
[00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戴支架1上还设置有电源装置4,该电源装置4包括微型电池 41、电源开关42以及充电端口 43。所述微型电池41为可充电的锂电池或纽扣电池,所述微型电池41电连接至所述电源开关42上,该微型电池41用于为所述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提供工作电源。所述电源开关42电连接至所述麦克风3、信号耦合器11、噪音消除装置12、信号放大器13、信号分发器14以及骨传导振动器21上,该电源开关42用于控制所述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的开启或关闭。所述充电端口 43电连接至所述微型电池41上,该充电端口 43用于接插外部电源为所述微型电池41进行充电。在图2中,所述电连接用导电线标示。
[0039]本实用新型所述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采用噪音消除装置不仅能够从外界声音中分离出噪音,而且还能够消除噪音,从而让使用者不仅能够听清楚外界声音,还能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00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功能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包括头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支架的两端均设置 有一个听筒,每一个听筒上设置有麦克风及骨传导振动器,所述头戴支架包括信号耦合器、 噪音消除装置、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分发器,所述噪音消除装置包括噪音分离器、信号产生器 及信号混合器,其中:所述每一个麦克风均连接至所述信号耦合器,用于接收外界的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 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所述信号耦合器连接至所述噪音分离器,用于将所述每一个麦克风输出的音频信号进 行信号耦合得到耦合信号;所述噪音分离器连接至所述信号混合器,用于从所述信号耦合中分离噪音信号和声波 信号,并将所述噪音信号和声波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混合器;所述信号产生器连接至所述信号混合器,用于产生与所述噪音信号的振幅相同且相位 相反的反相信号,并将所述反相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混合器;所述信号混合器连接至所述信号放大器,用于将所述噪音信号和反相信号相互抵消, 并输出所述声波信号至所述信号放大器;所述信号放大器连接至所述信号分发器,用于将所述声波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 声波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分发器;所述信号分发器连接至每一个骨传导振动器,用于将所述放大后的声波信号分发到每 一个骨传导振动器;所述每一个骨传导振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放大后的声波信号产生振动信号,并将所述振 动信号通过人体脑部骨头传递至人体听神经形成听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支架设置为一种用 于戴在人体头顶的片状结构,或者为一种用于卡紧在人体头部后方的片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呈凹体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传导振动器呈突起状 并设置在所述听筒的凹体内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的凹体外表面设置 有音量调节旋钮,所述音量调节旋钮连接至所述骨传导振动器上。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听筒 的凹体上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支架与听筒的连接 处设置有可伸缩部件。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支架还 设置有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微型电池、电源开关以及充电端口。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电池电连接至所述 电源开关上,所述微型电池为可充电的锂电池或纽扣电池。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噪音骨传导助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口电连接至所 述微型电池上,所述充电端口用于接插外部电源为所述微型电池进行充电。
【文档编号】H04R25/00GK205657839SQ201620465552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0日 公开号201620465552.4, CN 201620465552, CN 205657839 U, CN 205657839U, CN-U-205657839, CN201620465552, CN201620465552.4, CN205657839 U, CN205657839U
【发明人】张贯京, 陈兴明, 高伟明, 李慧玲, 张红治
【申请人】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