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396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作为振动报警器的振动源的电动机,例如,用作为在移动通讯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中呼叫功能、游戏等的娱乐设备的体感功能的小型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样的领域的技术,有日本专利公开特开平11-136091号公报,特开平2001-37147号公报所载。这些公报所述的小型电动机是容易组装入移动电话等的通讯设备的电动机,砝码固定于其输出轴,接线端子通过轴承托架固定于圆筒形电动机外壳。接线端子由片簧构成,当电动机安装在电路基板时不必钎焊,以求提高设备组装作业效率。
可是,前述的以往电动机存在下列问题电动机安装到设置在设备内的电路基板时,接线端子成为进入电动机壳下边的状态,由于接线端子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存在难以使移动电话等厚度变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前述的问题而研究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尤其是提供一种在可抑制安装高度的同时,可促进成为安装对象物的设备的薄型化的电动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是这样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在使输出轴从实质性为圆筒形的电动机外壳的电动机主体的前端突出,将自外部供给规定电力的一对端子的基端固定于电动机主体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动机中,在具有弹性的各端子的自由端设置接地部,挟着电动机外壳的中心轴线、并设在左右位置的接地部的间隔比电动机外壳直径大。
在上述电动机中,采用具有弹性的接线端子的结果是,使电动机装于移动电话等设备时,不必钎焊,能够获得设备组装作业效率的提高。而且,一对接线端子的接地部相对电动机外壳的中心轴线并设,并且,接地部间的间隔比电动机外壳的直径大,可以提高电动机安装时电动机就位的稳定性。而且,能在尽可能回避电动机外壳的外形影响的同时,增大电动机安装时接线端子的弹性变形量(行程量)。由此,接线端子能充分发挥接触设备电气接点必需的弹力,电气接触可靠。而且,如前述那样,接地部间的间隔是考虑一边给予接线端子足够的行程量,一边弹性变形时尽量回避电动机外壳的影响。因此,在电动机安装时,能够使接线端子弹性变形后的电动机的高度尺寸尽可能接近电动机外壳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安装高度尺寸小的电动机,这有助促进作为安装对象物的设备一方薄型化。
又,各接线端子有固定于电动机主体的基端部,及随着从基端部延伸、并在自由端设接地部的弹性部。较好的是,弹性部配置在电动机外壳的侧方。这样,作为弹性部配置在电动机外壳的侧方的结果是,弹性部不接触电动机外壳,能使之充分变形,因而,可实现安装高度尺寸小的电动机,促进设备一方的薄型化。
又,较好的是,弹性部若具备沿着输出轴的轴线延伸的第1部分,和通过从第1部分的前端折弯部向后方延伸的第2部分。由此,能够使弹性部发生恰当的弹性力。
又,较好的是,基端部相对输出轴作垂直方向的延伸,向电动机外壳的侧方突出,弹性部从基端部沿着输出轴的轴线延伸成大致U字状。接线端子具有沿着输出轴的轴线延伸成大致U字状的弹性部的场合,存在电动机的安装尺寸变大的倾向,因此,弹性部配置在回避电动机外壳那样的侧方是有效的。
又,较好的是,使砝码偏心固定于输出轴。采用这样结构的场合,能够构成振动电动机,尤其是在振动电动机中,电动机的就位稳定性是重要的。
又,较好的是,有橡胶制的托架覆盖电动机外壳。电动利用砝码振动时,不会发生来自设备,(例如,移动电话)箱体的不必要的振动声。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是通用性高的电动机,可应用于各种振动报警设备。例如,作为振动报警设备的例子,有移动电话、袖珍电铃、PDA等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游戏设备的的控制等的游戏设备。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的第1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电动机的仰视图。
图4是图1的电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5是图1的电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6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的接线端子的斜视图。
图7是橡胶制的托架装在图1的电动机状态的前视图。
图8是橡胶制的托架装在图1的电动机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橡胶制的托架装在图1的电动机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0是橡胶制的托架装在图1的电动机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11是橡胶制的托架装在图1的电动机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应用于移动电话的分解斜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应用于移动报警设备的终端设备的斜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应用于游戏机的分解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的合适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1是,在使输出轴3从实质性为圆筒形的电动机外壳2的电动机主体A的前端突出,将从外部供给规定的电力的一对接线端子8的基端固定在电动机主体A上,在所述电动机中,接地部14设置在具有弹性的各接线端子8的自由端,挟着电动机外壳2的中心轴线并设于左右位置,所述并设的接地部14的间隔大于电动机外壳2的直径。
如图1-图5所示,电动机1由有芯电动机组成,并且具备具有直径约4mm,长约10mm的圆筒形的金属制电动机外壳2的电动机主体A,以求小型化。将持有N、S极的永久磁铁组成的定子固定在电动机外壳2的内壁面,电动机2的内部收纳铁芯卷绕有线圈的转子。在该转子的中心固定由轴承支承的输出轴3,该输出轴3的前端部延伸,以贯通电动机外壳2的前端部分。而且,在电动机主体A中,树脂制的托架5利用卡爪部2a的折弯固定于电动机外壳2的后端。
在电动机外壳2内,整流子固定在输出轴3的后端,一对电刷滑动接触该整流子。各电刷上固定板状的端子4,各端子4的后端从设在电动机外壳2后端的托架5突出。而且,大致半圆柱状的砝码6压紧、或压入在输出轴3的前端部分,砝码6偏心固定在输出轴3。从而,由于输出轴3的转动,使砝码6摆动,从而,使电动机外壳2本身振动。这样的带砝码的电动机1在移动式小型无线呼叫器移动电话等中使其外壳振动能利用于使用者查询收到的信息。
这里,在电动机主体A上设置接线端子8,用于一次实施使端子4与电路基板7的规定的电气接点7a的电气连接。各接线端子8对应各端子4设置,用于将外部输入的规定电力外加在电刷上。将各接线端子8的基端利用钎焊固定在各端子4上,其结果是,接线端子8固定在电动机主体A上。而且,接线端子8是用薄弹簧板形成的,接线端子8本身具有弹性。
从而,如图1所示那样,电动机配置在电路基板7上,在这一状态下,用未图示的设备盖等,从上方按照箭头Z方向压进电动机1那样的作业成为可能,没有必要对电气接点7a进行钎焊。这种场合,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接线端子8发生弹性变形,在具有规定的弹性力的状态下,可靠实行接线端子8与电路基板7的电气接点7a的连接。
该接线端子8是用切断成规定形状的薄弹簧板通过折弯加工形成的。该接线端子8如图5及图6所示,有固定于电动机主体A的基端部20,从该基端部20延伸、并以单臂支持状态沿着输出轴3的轴线形成为大致U字状、在与输出轴3大致垂直方向具有弹性力的弹性部30。该基端部20具有通过钎焊S固定安装在设在电动机主体A的端子4的安装部10,该安装部10以使沿着托架5的端面作径向延伸。
在该基端部20,具有位于与安装部10同一平面上的扩张部19,该扩张部19对输出轴3作垂直方向延伸,向电动机外壳2的侧方突出。而且,在安装部10与扩张部19组成的基端部20抵接在托架5的后端面的状态下,将安装部10钎焊于端子4。接线端子8的弹性部30具有在扩张部19的下端向内方(向砝码6侧)折弯成直角的状态下,沿着转动轴3的轴线延伸的第1部分11。而且,弹性部30有通过将第1部分11的前端折回成大致U字形的折弯部位B、使沿着与第1部分11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2部分12。再有,弹性部30有折弯的第3部分,其从第2部分的后端向外方突出。
在该第3部分13的自由端侧形成弯曲部13a,该弯曲部13a的顶部形成伸出表面实施镀Au处理的接地部14,这样的接地部14与电路基板7a的规定的电气接点7a的电气连接可靠。使这样的弹性部30以从扩张部19单臂支撑状态延伸,则使弹性部30位于电动机外壳的侧方位置。
各接线端子8在电动机外壳2的后端,分别收纳在与托架5一体形成的脚部17的狭缝17a(参照图3)内,使第3部分13从狭缝17a露出。其结果是,不必使使用时容易破损的接线端子8的整体露出,而且,目视电气的接合所必要的部分变得容易,以求提高对设备组装的作业性。
作为使接线端子8的接地部14接近电动机外壳2后端的结果,在电路基板7上的电动机1的保持平稳达到良好。而且,由于采用折弯形成的接线端子8,能够形成构造简单、价廉的接线端子8,结果以求制造成本降低。
如图4所示那样,在挟着电动机外壳2的中心轴线P、并在左右对称的位置并设接地部,对接线端子8采用扩张部30,因此接地部14、14的间隔L比电动机外壳直径R大。其结果是,电动机1安装于电路基板7时,可以获得电动机1的就位稳定性的提高。尤其是,在持有砝码的振动电动机中,电动机1的就位稳定性是重要的。
又,作为使接地部14、14的间隔L大于电动机外壳2的直径R的结果是,一边尽可能回避电动机外壳2的外形的影响,一边能够扩大电动机安装时弹性变形部30的弹性变形量(行程量)。由此,当接线端子8压接到移动电话等设备的电气接点7a时,能够使接线端子8的弹性部30发生足够的弹性力,使对电气接点7a的电气的连接可靠。
并且,如前述那样,接地部14、14间的间隔L,由于是考虑到一边对接线端子8的弹性部30给予足够的行程量,一边尽可能回避弹性变形时电动机外壳2的影响的缘故,因此,在电动机安装时,在弹性部30的弹性变形后的电动机1的安装高度尺寸H(参照图1)能够尽可能接近电动机外壳2的外径尺寸R。作为其结果是,能实现安装尺寸H小的电动机1,因而,能促进成为安装对象物的一例的移动电话的薄型化。
又,作为使弹性部30位于电动机外壳2的侧方位置,并设的弹性部30、30相互之间的间隔C(参照图3)比电动机外壳2的直径R大的结果是,弹性部30不接触电动机外壳2,并能够使弹性部30变形成有足够的弹性。尤其是,关于采用持有沿着输出轴3的轴线延伸成大致U字形的弹性部30的接线端子8的电动机1,对存在安装高度尺寸变高的倾向是有效的。
电动机主体A的电动机外壳2用图7-图11所示的橡胶制托架16覆盖。由此,使得电动机1因砝码6发生振动时,设备(例如移动电话)的外壳不发生不必要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决不限于前述的内容,例如,图12所示的电动机40有其他形式接线端子41。该接线端子41是切断成规定形状的薄弹簧板经折弯加工形成的。该接线端子41有固定于电动机主体A的基端部42,及随着从该基端部42延伸单臂支撑状态下具有对输出轴3大致垂直方向上弹性力的弹性部43。
位于电动外壳2的两侧方的各弹性部43具有沿着转动轴3的轴线延伸的第1部分44。而且,弹性部43具有通过将第1部分44的前端折回成U字状或V字状的折弯部位B、大致以与第1的部分44平行方向延伸的第2部分45。该第2部分45具有与第1部分44大致同样的长度。而且,从第2部分45的后端向外方突出的第3部分46比电动机主体A的后端47更加向后方突出。该第3部分46的自由侧形成弯曲部46a,在弯曲部46a的顶部形成伸出的表面上实施镀Au处理的接地部49。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的实施方式作了种种说明,而对能够搭载电动机1、40的各种振动报警设备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那样,在是振动报警设备的第1例的移动电话50的内部收纳安装各种各样电子元件的内部基板51,在该内部基板51上搭载砝码的电动机1、40。如图14所示那样,在是第2例的袖珍电铃、PDA等的移动信息终端设备60的内部,收纳安装着各种各样电子元件的内部基板61,在该内部基板61上搭载带砝码的电动机1、40。如图15所示,在是第3例的游戏机设备的控制、岔道驾驶盘等的游戏设备70的内部,收纳安装着各种各样电子元件的内部基板71,在该内部基板71上搭载带砝码的电动机1、40。
根据前述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有关的许多方法当然是能够变化的。那样的变化并不是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范围的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全部的改良包含在下述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系在使输出轴从具有实质性为圆筒形的电动机外壳的电动机主体前端突出,将从外部供给规定电力的一对接线端子的基端固定在所述电动机主体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动机中,接地部设在具有弹性的所述各接线端子的自由端,挟着所述电动机外壳的中心轴线、并设在其左右位置的所述接地部间的间隔大于所述电动机外壳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接线端子具有固定在所述电动机主体的基端部,和随着从所述基端部延伸的同时,将所述接地部设在自由端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配置在所述电动机外壳的侧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具备沿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延伸的第1部分,和自所述第1部分的前端,通过折弯部向后方延伸的第2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端部对所述输出轴作垂直方向延伸,并向所述电动机外壳的侧方突出,所述弹性部从所述基端部沿着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延伸成大致U字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使砝码偏心固定在所述输出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外壳由橡胶制的托架覆盖。
7.一种振动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报警设备载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
8.一种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话载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
9.一种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信息终端设备载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
10.一种游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戏机载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
专利摘要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1)中,一对接线端子(8)的接地部(14)挟着电动机外壳(2)的中心轴线(P)并设,且接地部(14)、(14)间的间隔(L)大于电动机外壳(2)的直径。由此,可以求得电动机(1)安装时电动机就位稳定性的提高。另外,能够在尽可能回避电动机外壳(2)的外形的影响的同时,扩大电动机安装时接线端子(8)的弹性变形量(行程量)。由此,使接线端子(8)充分发挥压向设备电气接点所必要的弹性力,电气的接触变得可靠。并且,在电动机安装时,能够使在接线端子(8)的弹性变形后的电动机(1)的高度尺寸尽可能接近电动外壳(2)的外径尺寸。从而,可实现安装尺寸小的电动机,有助于移动电话等的薄型化。
文档编号B06B1/02GK2590256SQ0229256
公开日2003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4日
发明者铃木和寿, 生川升 申请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