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组合吊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636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组合吊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起重设备,具体是一种适合于室内安装使用的便携式组合吊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居住面积增加,室内的装修也越来越好,其问题也随之而来,不论是新房装修还是旧房改造往往需要往楼上搬运大量的装修材料及抛弃拆除的物料,由于没有相应的搬运工具只有靠人力搬运,既费力费时,同时也增加了装修成本。现在各行业都在向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装修行业也都形成产业化结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装修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组合吊车,以解决楼房装修运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是由立柱支撑架、横梁、电葫芦吊组成,电葫芦吊安装在横梁上,吊钩装在电葫芦吊上;其特点是,它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立柱支撑架、横梁、电葫芦吊等部件都可以独立拆下、组装,取消原吊车的配重机构,在横梁的后端安装配重支承架,立柱支撑架及配重支承架分别顶在下楼板及上楼板使其固定,同时各部件相应采用高强度、质地轻的材质,减少吊车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为增强横梁的抗弯强度,在横梁上配有拉绳支架及拉绳。
本实作新型的具体结构有在立柱支撑架及配重支撑架上安装高度调整装置,同时在横梁和立柱支撑架上均配有多个位置调节孔,根据不同的室内高度及窗口的高度调整立柱支撑架及配重支承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吊车的各部件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取消了现有吊车的配重,使其吊车小巧灵便,拆、装容易,且吊车的高度可以根据室内高度调节,不但可以满足室内装修搬运材料的需要,也便于吊车的搬运及收藏,更主要的是为日后楼房室内装修产业提供一条节省成本的道路。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立柱支撑架2、横梁3、电葫芦吊7组成,其特点是,取消原吊车的配重机构,在横梁的后端安装配重支承架4,立柱支撑架2及配重支承架4分别顶在地面1及屋顶天棚5上使其固定,同时各部件相应采用高强度、质地轻的材质,减少吊车的重量,电葫芦吊7安装在横梁3上,吊钩8装在电葫芦吊7上。横梁3和电葫芦吊7可伸出楼房窗口12外吊运上、下楼物资,该吊车特点是它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及组合后的可调性,其组合式结构在于立柱支撑架2、横梁3、配重支撑架4、拉绳6、电葫芦吊7均可自由式拆装,便于吊车的般运及收藏。
本实用新型为增强吊车横梁的抗弯强度,在横梁3上配有拉绳支架及拉绳6,可相对增强横梁3的抗弯强度从而可减轻横梁3的重量。
如图所示,本实作新型在立柱支撑架2及配重支撑架4上安装高度调整装置9、13,可以通过其高度调整立柱支撑架2上的调整装置9及配重支撑架4上的调整装置13实现对吊车的总体高度的调整,在其横梁3和立柱支撑架2上均配有多个位置调节孔10;使其在安装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横梁3与上楼板5间距离及横梁3与立柱支撑架2之间的交叉位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也在于其可根据不同的室内高度和窗口12的高矮调整立柱支撑架及配重支承架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其高度及长度的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组合吊车,是由立柱支撑架(2)、横梁(3)、拉绳(6)、电葫芦吊(7)、吊钩(8)组成,电葫芦吊(7)安装在横梁(3)上,电葫芦吊(7)装有钩头(8),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横梁(3)装配在立柱支撑架(2)上,在横梁(3)的尾端安装了配重支撑架(4),配重支撑架(4)顶在上楼板(5)上,立柱支撑架(2)立在下楼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组合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式结构其立柱支撑架(2)、横梁(3)、配重支撑架(4)、拉绳(6)、电葫芦吊(7)均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组合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3)和立柱支撑架(2)上均配有多个位置调节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组合吊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3)上配有拉绳(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组合吊车,其特征在于,立柱支撑架(2)安装调整装置(9),配重支撑架(4)上安装调整装置(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组合吊车,它是由立柱支撑架、横梁、电葫芦吊组成,电葫芦吊安装在横梁上,吊钩装在电葫芦吊上,其特点是,它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在横梁的后端安装配重支承架,立柱支撑架及配重支承架分别顶在地面及屋顶天棚上。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吊车的配重,且吊车的高度可以根据室内高度调节,其小巧灵便,拆、装容易,不但可以满足室内装修搬运材料的需要,也便于吊车的搬运及收藏,更主要的是为日后楼房室内装修产业提供一条节省成本的道路。
文档编号B66C23/00GK2658130SQ200320105268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5日
发明者顾启富 申请人:顾启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