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044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扣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将热管散热器固定安装在发热源上并能够获得良好的扣合定位及热传导功效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具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升级,使得计算机具有更强大的运算能力,而中央处理器(CPU)的处理速度也日益提升,其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为维持中央处理器在允许的温度下正常运作,有各种不同形式与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被设计并用于中央处理器的散热。然而,由于目前中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其运行所产生的高热量的发散问题,已非传统单纯的散热鳍片所能解决的。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陷,现在有将柱式热管与散热体组合成一柱式热管散热器,可有效解决中央处理器如制造商英特尔(Intel)所生产的“Pentium IV”系列或超微(AMD)所生产的“K7、K8”系列的散热问题。因该柱式热管散热器具有气液相的热传机制,且在相同的单位面积内形成最大散热体积(外接在中央处理器周围的矩形基座上),因此可以预知这种结构的散热器势必成为未来散热器市场的主流。
该柱式热管散热器呈一开放式圆筒状,对发热源的集中散热及紧密贴附,需要由良好的扣合装置来加以连接,目前市场上的散热器扣具,并无适用的扣合装置,如果只是将散热器用导热熔胶黏固在中央处理器上方,则会有固定不稳定的问题。再者,现在所用散热器扣合装置,往往并未将风扇的安装考虑在内,因此需要在散热器上另外安装固定框以便组装风扇,但相对地增加了组装时间与费用。
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研发多年的经验,针对可进行改进的不便与缺陷,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是利用固定件的连接部可移动地连接在散热器周围开设的孔洞中,使散热器能够紧密贴靠在发热源的表面上,操作上更为简单容易与迅速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该扣合装置由多个扣具组成。该扣具包括一穿接件、一固定件及一弹性体。其中,该穿接件的两端分别具有头柄部及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连接在固定件上。该固定件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用来连接在发热源周围的孔洞中。在该穿接件上设置有一弹性体,该弹性体介于该穿接件的头柄部与固定件之间,从而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能够使散热器能够紧密贴靠在发热源的表面上,操作上更为简单容易与迅速方便,能够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与散热器相组装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与散热器及风扇相组装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与散热器及风扇相组装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扣具
10-穿接件 101-头柄部102-第一接合部 11,11′-固定件111-第二接合部 112-连接部12-弹性体2-导流罩20-本体 21-平板211-螺孔22-通孔221-第一孔洞222-第二孔洞23-导槽3-散热器30-热管 31-散热体311-贯穿孔 312-散热片4-风扇40-定位孔5-主机板50-中央处理器 51-基座52-支撑架 53-卡槽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组合示意图及组合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如图1、图2及图3,该扣合装置由多组扣具1组成。扣具1包括一穿接件10、一固定件11及一弹性体12,其中穿接件10可为螺栓、铆钉或其它固定连接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一螺栓。在穿接件10两端分别具有一头柄部101及一第一接合部102。头柄部101的外缘直径远大于穿接件10中间处的外缘直径,第一接合部102可为一外螺牙、内螺纹或圆杆,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外螺牙。第一接合部102与一固定件11相连接,固定件11具有一第二接合部111及一连接部112,第二接合部111与穿接件10的第一接合部102相互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为螺纹连接、铆接或焊接等各种连接形式,在本实施例中为螺纹连接。连接部112可为卡钩、外螺牙(如图7所示)或螺孔,本实施例为一卡钩,其用来连接在发热源(如图5所示)周围开设的孔洞中。在穿接件10上设置一弹性体12,弹性体12可为线径螺旋弹簧、板片螺旋弹簧或其它可伸缩变形的材料,本实施例为线径螺旋弹簧,其介于穿接件10的头柄部101与固定件11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扣合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流罩2。导流罩2形成有中空圆筒状的本体20,在本体20的顶面向外延伸有一矩形平板21,在平板21的各角端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22,通孔22由第一孔洞221及第二孔洞222构成。穿接件10穿入第一孔洞221,弹性体12设置在第二孔洞222内。在通孔22下方设有导槽23,导槽23的宽度略大于固定件11的宽度,使固定件11可在导槽23内移动滑行。
图4、图5及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与散热器相组装的立体分解图、与散热器及风扇相组装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剖视图。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散热器3放置在导流罩2内,散热器3呈一圆筒状,由一热管30及一散热体31组成。热管30可为一大管径的柱式热管,在其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利用气液相热传机制,达成散热的功效。散热体31具有一贯穿孔311及环设在贯穿孔311周边的多个散热片312构设。热管30设置在贯穿孔311内,散热体31容设在导流罩2的本体20内。在导流罩2的平板21上方可设置一风扇40,在风扇40的各角端开设有定位孔41。在平板21上也开设有多个螺孔211。螺孔211与定位孔41对应设置,可用螺丝等连接组件将风扇40固定连接在导流罩2上。
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可安装在计算机主机板5上。在主机板5设置有中央处理器50及其它各种电子组件。在中央处理器50的周围固定安装有一基座51,基座51呈一矩形状,在其各角端分别向上延伸有支撑架52。在支撑架52上开设有卡槽53,卡槽53对应于固定件11的连接部112。本实用新型在组合时,先将散热器3的热管30的底面平贴在中央处理器50上,按压穿接件10的头柄部101向下移动,使固定件11的连接部112沿导风罩2的导槽23移动,从而使连接部112扣合在基座51的卡槽53内。
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固定件的连接部可移动地连接在发热源所开设的孔洞中,操作上更为简单容易与迅速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弹性体,可增加扣具的扣持弹力,使散热器与发热源的接触更为紧密,从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该导风罩为一封闭空间,可对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集中散热,且该导风罩与风扇组装时不需要额外加设固定框,大幅降低了组装时间与费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不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过,申请前更未刊登在任何刊物上,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装置由多个扣具组成,所述扣具包括一穿接件,其两端分别具有头柄部及第一接合部;一固定件,具有第二接合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二接合部与所述穿接件的第一接合部相互连接;及一弹性体,设置在所述穿接件的头柄部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接件为一螺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连接部为一卡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连接部为螺孔或外螺牙中的任意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线径螺旋弹簧或板片螺旋弹簧中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导流罩,在所述导流罩各角端分别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供所述扣具设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中空圆筒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的通孔由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构成,所述穿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孔洞中,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孔洞中。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的通孔下方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件的宽度,使所述固定件可在所述导槽内滑动移动。
专利摘要一种柱式热管散热器扣合装置,该扣合装置由多个扣具组成。该扣具包括一穿接件、一固定件及一弹性体。其中,该穿接件的两端分别具有头柄部及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连接在固定件上,该固定件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用来连接在发热源周围开设的孔洞中。在该穿接件上设置有一弹性体,该弹性体介于该穿接件的头柄部与固定件之间。由此,利用该固定件的连接部可移动地连接在该孔洞中,使散热器能够紧密贴靠在发热源的表面上,操作上更为简单容易与迅速方便。
文档编号H05K7/20GK2735545SQ20042004995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2日
发明者王派酋, 王勤彰, 王勤文 申请人:奥古斯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