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冷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5437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料冷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料冷榨机,更具体地说,涉及螺旋榨油机或双螺杆螺旋榨油机。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明显的实例是对未施加农药和大量化肥的有机食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同时,人们对于食品加工工艺是否“绿色环保”也特别地加以关注。
目前工业上惯用的制油方式有压榨法和溶剂浸取法,在经典的油脂加工教科书[如Y.H.Hui主编,贝雷的“油脂化学和工艺学”(第五版,第4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69-72(2001)]中,为获得较高的油得率,常规的榨油工艺通常需要将油料加热,即所谓的“蒸炒”或“调质”工序,经过该工序的处理会使得油料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原来以微粒状分散在油料中的油滴聚集,并易于从变性的油料蛋白中被榨出。
然而该方法的一大缺点是,由于油料受热后,在油料中含有的一些脂溶性杂质,如磷脂、色素等也会一同被榨出,而使得压榨油必须经过精炼处理才能达到食用油的标准。而精炼的过程通常会伴随酸、碱、白土脱色以及加热等处理,从而使得加工过程无法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
传统的榨油工艺中,还有一种是将未经过加热处理的油料直接采用螺旋榨油机或双螺杆螺旋榨油机进行压榨。然而,由于榨油过程是一种高压和摩擦的过程,随着油料压榨的进行,榨油机内榨膛温度会逐渐升高,并且最终稳定在110-130℃之间。在该温度下所榨得的压榨油同样无法满足直接食用的质量标准要求,而必须经过精制后才能食用。
鉴于传统榨油工艺的以上缺点,近年来,冷榨油工艺和装置的开发和改进引起了业界的重视。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2290849.8提供了一种低温螺旋榨油机,其包括投料口,调质器,榨膛,油渣收集室,油饼出口,螺旋榨轴和榨笼。该专利通过将植物油料脱皮冷榨,并通过将榨笼设成多段不同直径,将螺旋主轴制成由多节不同螺距、不同外径的榨螺串联构成。
这种低温螺旋榨油机的缺点在于,其仅在榨螺的螺距和榨排形状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榨油机的其余部分与常规的螺旋榨油机无任何区别[倪培德编著,油脂加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22-129(2003);何东平编著,油脂制取及加工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武汉,114-138(1998)]。因此,在榨油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油料在榨轴和榨膛间的摩擦同样可能会造成压榨温度的上升,从而实际上无法保证低温压榨。而压榨温度的升高则有可能会造成油料蛋白的变性和压榨油中各种脂溶性杂质,如磷脂、色素等含量的升高,从而使得压榨油有可能无法满足食用油的质量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冷榨机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防止在榨油过程中由于摩擦等造成油料冷榨机榨膛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整个冷榨过程的温度可人为控制和调节,保证在整个压榨过程中的温度低于6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料冷榨机,该冷榨机包括传动装置,出饼调节装置,榨排或榨圈,榨轴,榨螺,榨膛,喂料装置,集油槽,出渣绞龙和机架,其特征在于,该油料冷榨机还包括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用冷却介质喷淋榨排或榨圈或将冷却介质通入到榨轴中。
在上述油料冷榨机中,将榨轴做成中空的,在该中空的榨轴中通入冷却介质。这里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水、软化水、食用油、无毒矿物油等,但优选水或软化水。
在上述油料冷榨机中,在榨膛的周围设置带喷孔的喷淋装置,将冷却介质喷到榨排或榨圈的表面。这里的冷却介质可以是食用油,最好使用本榨油机榨出的经过滤、冷却后的油。
本实用新型的油料冷榨机与目前所惯用的制油方式不同,可谓是一种满足上述消费需求的“绿色环保”制油工艺。由于采用的是完全物理机械式的制油方式,在压榨过程中温度较低,一般低于50-65℃,因此,所获得的冷榨油中与普通压榨法或溶剂浸取法相比仅含有微量的胶质和色素,该油仅需经过过滤或干燥即可满足食用标准的要求。
而且,由于该生产过程避免了目前所惯用的后续精炼时食用油与有机溶剂、酸、碱、活性白土以及高温的接触,从而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接触性污染,同时由于采用的是低温冷榨,尽可能保留了冷榨食用油中的营养成分和保持了油料蛋白经压榨后不变性或较低变性,有利于对冷榨饼中蛋白质的进一步提取利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普通螺旋榨油机或双螺杆螺旋榨油机上加装了冷却装置,使得该冷榨机的整个榨油过程在可人为控制的低温下,一般为50-65℃,优选为55-60℃下进行,所以,使所榨得的冷榨油无需进行进一步的精炼,仅通过过滤即可满足直接食用的标准。
另外,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带冷却装置的油料冷榨机制得的冷榨油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冷榨油是绿色有机无污染的食用油脂产品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在低温下进行冷榨的工艺,使得所获得的冷榨油不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常规油脂精炼工序,从而避免了该冷榨油在精炼过程中与碱液,脱色白土,磷酸等的直接接触可能带来的污染和精炼时的高温对油脂可能造成的稳定性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油中各种其他脂溶性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A和菜籽油的独特风味。同时由于冷榨油是直接将油料通过压榨方法制得的,因此还回避了常规油脂提取过程中的溶剂浸出过程,从而避免了油脂与石化类溶剂油的直接接触。
2.冷榨工艺是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制油工艺由于在冷榨的工艺中采用了低温冷榨的技术,所获得的冷榨油满足直接食用的要求,而不需进行进一步的油脂精炼。因此避免了各类化工原料的消耗(如碱,酸,白土),各种反应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如皂脚,水洗废水),以及在精炼过程中所进行的加热,实施真空等各项能量的消耗和由此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如电,蒸汽的消耗和冷却的真空废水)。
3.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高营养价值的绿色有机无污染的新油脂品种虽然常规制取的精炼食用色拉油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高甘油三酯纯度的食用油脂,但由于其在高油脂提取率的同时,使得所获得的油脂中脂溶性杂质的含量升高,品质降低,因此必须通过对毛油进行精炼后方可食用。而在精炼过程中所使用的酸,碱,白土,高温等处理在去除油脂中杂质的同时,也将油脂中所含有的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脂溶性成分如维生素E、A和油脂的独特风味进行了去除。而该冷榨油具有天然无污染,富含脂溶性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的优点。为目前人们所推崇的食用天然有机无污染食品的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的食用油脂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油料冷榨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带冷却装置的油料冷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油料冷榨机的冷却喷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冷却喷淋装置的冷却介质循环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油料冷榨机的榨轴冷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油料冷榨机的榨轴冷却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图5所示的标号含义如下1传动装置2出饼调节装置3榨排或榨圈4冷却喷淋装置5榨轴6榨螺7榨膛8榨轴冷却装置9喂料装置10 集油槽和出渣绞龙11机架12冷却介质循环管13密封装置14冷却介质冷却循环装置15管状装置16喷孔17冷榨油冷却循环装置18冷却介质储罐19循环泵20调节阀21流量计22换热器23温度计24油料25冷榨饼26油和渣27冷却介质28冷却或冷冻介质29过滤装置30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
图1-5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料冷榨机。如图1所示,该油料冷榨机包括传动装置1,出饼调节装置2,榨排或榨圈3,冷却喷淋装置4,榨轴5,榨螺6,榨膛7,榨轴冷却装置8,喂料装置9,集油槽和出渣绞龙10以及机架11等。本实用新型的油料冷榨机是在现有的螺旋榨油机的基础上增设了上述冷却喷淋装置4和榨轴冷却装置8而构成的,因此,以下仅仅说明本使用新型的冷却喷淋装置4和榨轴冷却装置8。
如图2和图3所示,它们表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料冷榨机冷却喷淋装置4的结构和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冷却装置由冷却喷淋装置4构成,冷却喷淋装置4包括管状装置15,它是固定在榨油机的榨排或榨圈上方或周围的由金属或其他材料,如工程塑料、耐压软管等,制成的管状装置;多个喷孔16,设置在管状装置15上;冷榨油冷却循环装置17,设置在机架外部。如图3所示,冷榨油冷却循环装置17包括冷却介质储罐18;循环泵19;调节阀20;流量计21;换热器22;以及温度计23等。该冷榨油冷却循环装置17通过连接管与榨油机上所固定的冷却喷淋装置4相连。
这里的泵19可为各种形式的泵,如齿轮泵,离心泵,管道泵,隔膜泵等;换热器22可为板式或列管式的;温度计23可是各种类型的如双金属温度计,感应式温度计,电阻式温度计,张力调节式温度计等;调节阀20可为多种形式的如柱塞阀,碟阀,球阀,闸阀,旋塞阀等,还可以采用与张力调节式温度计配套自控的自动调节阀;流量计21可为玻璃或塑料转子流量计,金属管浮子式流量计,电磁感应式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等。
此外,这里的冷榨油冷却循环装置17可以不含调节阀20、流量计21、换热器22及温度计23,而仅仅由冷却介质储罐18和循环泵19构成,也可以选择性地包含调节阀20、流量计21、换热器22及温度计23中的一个或几个,总之,把冷却介质送到冷却喷淋装置4上即可。
如图3所示,在将冷却介质送到冷却喷淋装置4之前,优选使得冷却介质先通过过滤装置29,这样可确保冷却介质不会阻塞管道和冷却喷淋装置。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为冷却介质使用过滤后的冷榨油,由循环泵19泵经过换热器22,借助冷却或冷冻媒介28如冷却水,温度计23,调节阀20和流量计21将冷却介质冷却至所需要的温度,然后进入冷榨机的冷却喷淋装置4中,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多个喷孔16喷向榨油机的榨排或榨圈3,以起到降低其温度的目的,流程示意图见图3。
所喷出的吸收过榨排或榨圈3热量升温后的冷却介质将同榨油机所榨出的冷榨油一道流入榨油机的集油槽和出渣绞龙10,并一同作为冷榨油入过滤装置29过滤。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成品冷榨油输出,而另一部分则将用循环泵重新吸入系统,用作冷榨机的冷却介质。所需要的冷榨油循环量将按照所需的冷却温度通过温度计23,流量计21和调节阀20来确定。这里除采用一个冷却喷淋装置外,还可以采用多个装置在榨油机榨排或榨圈周围的冷却喷淋装置,例如2个或3个或更多。
冷却喷淋装置4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具有上述功能的结构,例如安装在榨排或榨圈3上部的类似于化工上精馏塔上部的溢流槽分配装置;直接的单个或多个向榨排或榨圈3上浇冷却介质的管或其他装置等。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重要的是将冷却后的冷榨油喷向或撒向榨排或榨圈3,以起到由外向内冷却榨排和榨圈3或榨膛7的目的。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一切现有技术中能完成该功能的冷却装置都可以使用。
这里的冷却介质可以是相同种类的冷榨油,最好是经过过滤的、直接从本冷榨机中榨出的油,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冷榨油的混合污染,保持冷榨油的纯净,二来还可用于清理渣排或榨圈外所积聚的饼末残渣。
这里,关于榨排或榨圈,对于较大处理量的冷榨机一般使用榨排,而对较小处理量的冷榨机一般使用榨圈。
参见图4,该图表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榨轴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榨轴冷却介质是从榨轴的同一端进入和排出的,榨轴冷却装置8包括中空的榨轴5,置入中空榨轴5中的冷却介质循环管12,设在榨轴5一端的出口密封装置13、冷却介质冷却循环装置14(图2)以及冷却介质27。
按照本实用新型,冷却介质冷却循环装置14可以是与室温约20-35℃的自来水经调节阀20,流量计21和温度计23连接的管,借助调节阀20和流量计21将室温的自来水直接连续的通入榨轴中,从榨轴中出来的升温自来水直接排入污水管或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冷却介质冷却循环装置14也可采用图3所示的系统,通过循环泵19将升温后的冷却介质27经换热器22借助冷却或冷冻媒介28如冷却水降至所需温度后重新输入榨轴中,以起到连续对榨轴进行冷却的目的。
在图4中,冷却介质27被通入到冷却介质循环管12内,然后从冷却介质循环管12和榨轴5之间的空间流出,但是,也可以使冷却介质27通到榨轴5和冷却介质循环管12之间的空间,然后从冷却介质循环管12中出来。此外,冷却介质循环管12除了采用直管之外,也可以使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螺旋管等。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重要的是将冷却介质通入到榨轴内,由内向外冷却榨轴5和榨膛7。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一切现有技术中能完成该功能的冷却装置都可以使用。
在油料冷榨机工作时,通过冷却介质冷却循环装置14在榨轴5内通入冷却介质27,以降低榨油时榨膛的温度。这里所使用的冷却介质27可以是自来水、软化水、食用油、无毒性的矿物油等,优选的是自来水。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冷却介质27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榨轴的同一端,但是,冷却介质也可是从榨轴的一端进入而从另一端流出,如图5所示。此时仅需要在榨轴的两端各装置一密封装置即可,而无需在榨轴中加入冷却介质循环管12。这里所采用的密封装置可为填料式,迷宫式或机械密封装置,优选的是机械密封装置。
上述带冷却装置的油料冷榨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将脱皮的约25℃的油料如菜籽仁由喂料装置9喂入到一台带有中空榨轴冷却装置8和冷却喷淋装置4的冷榨机中,油料经过在榨轴5和榨排3间,即在榨膛7中挤压后,冷榨饼由出饼调节装置2排出冷榨机。压榨出的冷榨油经集油槽和除渣绞龙10排出冷榨机。在冷榨的过程中,采用20-35℃的室温自来水对榨轴5进行冷却,另外借助冷却喷淋装置采用冷却后约25-35℃的过滤后的冷榨油对榨膛7进行冷却。所喷入的直接冷却用冷榨油将同榨油机所榨出的冷榨油一道经集油槽和除渣绞龙10排出冷榨机。采用该带冷却装置的冷榨机所进行的油料冷榨,全过程温度低于60℃。
采用该方法所得的冷榨菜籽油品质见表1。在表1中同时还给出了目前我国的食用一级菜籽油和新食用三级大豆油的标准。从表1中可以看出,冷榨菜籽油的其他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食用一级菜籽油的标准要求。
表1冷榨脱皮菜籽油的质量分析结果

*菜籽油国家标准(GB1536-86)**新大豆油国家标准(GB1535-2003)上述所使用的冷却介质和过滤后的冷榨油可经过换热器连续不断地进行降温并循环使用,冷却的温度根据冷榨机的处理量和所处理的原料不同而不同,一般为1-55℃,特别是25-45℃。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为油料冷榨机设置了两种冷却装置,即,榨轴冷却装置8和喷淋冷却装置4,但对本实用新型的油料冷榨机而言,可以是同时装置有这两种冷却装置,即带有榨轴冷却装置8和喷淋冷却装置4的冷榨机,也可是仅装置有其中之一种的冷却装置,如仅装置有榨轴冷却装置8的油料冷榨机或仅装置有冷却喷淋装置4的油料冷榨机。并且,这里所述及的该冷却喷淋装置可为一个或多个。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冷却装置的冷榨机可保持整个压榨过程的温度低于65℃,从而使得冷榨油中仅含有微量的脂溶性杂质,而满足直接食用的食用油质量标准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油料冷榨机,包括传动装置(1),出饼调节装置(2),榨排或榨圈(3),冷却喷淋装置(4),榨轴(5),榨螺(6),榨膛(7),榨轴冷却装置(8),喂料装置(9),集油槽和出渣绞龙(10)以及机架(11),其特征在于,该油料冷榨机还包括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通过用冷却介质喷淋榨排或榨圈或将冷却介质通入到榨轴中来冷却榨膛。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中空榨轴,在该中空榨轴中通入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为自来水、软化水、食用油或无毒性的矿物油。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榨轴中设有冷却介质循环管(12),在冷却介质出入口处设有密封装置(13),在冷却介质循环管(12)内以及冷却介质循环管(12)和榨轴(5)之间的空间通入冷却介质(27),冷却介质从榨轴的同一端通入和排出。
4.按照权利要求2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在中空榨轴的两端设有密封装置,冷却介质从榨轴(5)的一端进入而从另一端排出。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介质冷却循环装置(14),该冷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泵(19);调节阀(20);流量计(21);换热器(22);以及温度计(23)。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喷淋冷却装置(4),该喷淋冷却装置包括设有喷孔(16)的管状装置(15);泵(19);以及冷却介质储罐(18)。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喷淋装置(4),该冷却喷淋装置为一个或多个水平具有分配功效的分配槽装置或单管或多管的淋浇装置,把冷却介质喷淋到榨排或榨圈上。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是食用油或本榨油机榨出的经过滤、冷却后的油。
9.按照权利要求1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为1-55℃。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油料冷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为25-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料冷榨机,包括传动装置(1),出饼调节装置(2),榨排或榨圈(3),冷却喷淋装置(4),榨轴(5),榨螺(6),榨膛(7),榨轴冷却装置(8),喂料装置(9),集油槽和出渣绞龙(10)以及机架(11),其特征在于,该油料冷榨机还包括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用冷却介质喷淋榨排或榨圈或将冷却介质通入到榨轴中冷却榨膛。由于在普通螺旋榨油机或双螺杆螺旋榨油机上加装了冷却装置,使得该冷榨机的整个榨油过程在可人为控制的低温下进行,所以,使所榨得的冷榨油无需进行进一步的精炼,仅通过过滤即可满足直接食用的标准,而且,所榨得的油是真正的绿色环保食用油。
文档编号B30B15/34GK2789011SQ20052002278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31日
发明者忻耀年 申请人:忻耀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