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543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千斤顶,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汽车尾气的充气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千斤顶一般为金属结构,不仅无法折叠,较占空间,且重量大、结构复杂,使用时耗费较大体力。由于传统的千斤顶只能支撑在汽车的底盘部位,所以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使用则有较大的局限性。例如,传统的千斤顶需要有一定的净空才能支撑,如车辆离地高度太低时,传统千斤顶无法放入;传统的千斤顶对支撑面要求高,在复杂路面以及野外等场合,如在沙中或雪地,传统千斤顶因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也易陷入地面而失去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式千斤顶,具有可折叠、不占空间,便于携带、储放的优点,特别是借助其柔性结构,在使用时不受地面状态、汽车状态以及支撑部位等条件限制,利用汽车尾气自动充气,实现起重和汽车救援等目的,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充气式千斤顶,包括气囊和气管,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接,另一端与汽车排气管连接,以将汽车尾气灌充至气囊内,所述气囊外形为圆弧形结构,使气囊充气后成为一可承载较大负荷并可以偏转的支撑物,从而实现汽车的举升和移位。
所述气囊外形为圆柱形和/或圆台形,圆柱形和/或圆台形的上盖和/或下盖为圆弧形结构。
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还包括设置在气囊适当部位的气囊接头、分别设置在气管两端的气管接头和锥形橡胶管,所述气囊接头与气管接头采用快速接头方式连接,气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气管适当位置,所述锥形橡胶管可套插在汽车排气管上,以保证在气囊压力过大时所述锥形橡胶管能自动脱出。
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的气管上还设置另外一个一端封闭的锥形橡胶管,用于封堵有两个排气管车辆的另一排气管,以提高气囊充气的效率。
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的气囊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气囊上盖、下盖采用耐刺破材料。
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的气囊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对称外表面,使气囊折叠后两对称外表面将囊体包裹在内,形成提包形状。
所述气囊上盖和/或下盖作为所述提包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千斤顶采用软质气囊和气管的技术方案,并通过对气囊形状的特殊设计,即气囊外形为圆弧形结构,使汽车尾气充灌在气囊后,气囊成为一可承载较大负荷并可以偏转的支撑物,从而实现了汽车的举升和移位。该技术方案的独到之处在于气囊外形,特别是气囊上盖和/或下盖设计为圆弧形结构,使气囊在任何方向、对任何形状均具有接触面积大的优点,即使在气囊偏转时,圆弧形结构也可以保证气囊与接触物的较大接触面积。因此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千斤顶可支撑在汽车的任何部位,在任何地面条件下实现汽车的举升和移位。特别是车体陷入地面时,该装置很容易将汽车顶起并移位,使汽车脱离凹坑,因而可作为野外环境下汽车维修和救援的有效工具。本实用新型既拓展了传统千斤顶的使用范围,又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优点。


图1(a)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圆柱形气囊);图1(b)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圆台形气囊);图2本实用新型折叠后形状示意图;图3一端封闭的锥形橡胶管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千斤顶包括上盖和/或下盖具有弧形结构的气囊1、气管2、气囊接头3、锥形橡胶管4、气管接头5以及单向阀6。气囊接头3设置在气囊1的适当部位;气管接头5设置在气管2的一端,使用时与气囊接头3连接;锥形橡胶管4设置在气管2的另一端,使用时套插于汽车排气管上;单向阀6设置在气管2上的适当位置。
气囊1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通过热合工艺制成,具有良好的气密型、耐磨性和耐候性,防水、防腐蚀。气囊上盖11、下盖12采用耐刺破材料,以适应野外复杂路面如碎石路等,并能防止汽车底盘的尖锐物损伤气囊。气囊1上的适当位置设置有一气囊接头3,用于与气管2的连接。
气囊1的外形可根据不同使用情况可设计为圆柱形、圆台形或同上述形状相近似的形状,其上盖和/或下盖具有弧形结构(见图1b)。圆柱形气囊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等特点,尤其因为其充气后净空高的特点,比较适于汽车维修作业,如更换轮胎等工作;圆台形气囊由于其底面积较大,且具有较稳定的构形,广泛适于汽车野外救援作业。如车身陷入沙地、泥地时,汽车底盘离地很近,且地面松软,传统千斤顶无法发挥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气囊1未充气时是瘪的,折叠起来只有几层布的厚度,体积很小,因此不管汽车底盘离地有多低,气囊1很容易放置在汽车底盘下。同时,气囊1充气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很大,即使很松软的地面也不会出现气囊1下陷情况,能有效地将汽车顶起来。
圆台形气囊除了可以实现在各种地面条件下起重汽车的作用外,还具有在起重汽车同时使汽车移位的作用,在野外汽车救援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野外汽车救援中,将圆台形气囊安置在汽车下,气囊小头与地面接触,大头支撑于汽车底盘。待气囊充满、汽车被顶起来后,推动汽车向某方向移动,气囊则同时以气囊小头(与地面接触的一头)为轴同向偏转。由于气囊小头底面积小,气囊自身具有不稳定特性,所以气囊偏转很容易实现。同时,充气饱满的气囊与汽车底盘的接触面积大,且气囊为软质表面,所以在汽车移位、气囊偏转时,气囊表面始终与汽车底盘接触,即始终保持汽车的举升状态。显然,圆台形气囊拓展了传统千斤顶的使用范围。
圆柱形气囊也可实现汽车的侧向移位。由于本实用新型气囊上、下盖采用粗糙的耐刺破材料制造,其与地面、车架的摩擦力很大,圆柱形气囊实现千斤顶功能时不必要求圆柱体气囊与地面或车架垂直,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任意姿态安置气囊,并朝任意方向举升(或推动)汽车。当然,在气囊1上盖或下盖上设置固定用耳片更容易实现汽车移位。
气囊1在未充气时是瘪的,可折叠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千斤顶的气囊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对称外表面,使气囊折叠后两对称外表面将囊体包裹在内,形成提包形状,特别是可以上盖和下盖分别作为提包的外表面,图2中气囊1通过巧妙的上下盖设计,使气囊1折叠后自身可收成一只提包,气囊1的上下盖兼作外包装,并将气管2、锥形橡胶管等部件放于提包内,便于携带(见图2)。
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千斤顶还包括一条气管2,用于向气囊灌充气体。气管2一端设置有气管接头5,另一端设置有锥形橡胶管4;在使用时,气管接头5与气囊接头3连接,锥形橡胶管4套插在汽车排气管上。气管接头5与气囊接头3的连接采用常规的快速接头,如拉杆式、爪式或开闭式快速接头,市场上有成品销售。锥形橡胶管4为喇叭口状,大小约比汽车排气管的外径稍大,能套接于汽车排气管上。锥形橡胶管4的喇叭口状设计既能实现使用时与汽车排气管快速连接,适于各种型号的汽车,同时也可保证在气囊1压力过大时,锥形橡胶管4能自动脱出。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千斤顶还设置了另外一个一端封闭的锥形橡胶管(见图3),该一端封闭的锥形橡胶管的设置是考虑到当作业对象是具有两个排气管的车辆时,该一端封闭的锥形橡胶管套插在另一排气管上,用于堵住该排气管,使汽车尾气充灌气囊1的充灌效率大幅度提高。
气管2上的适当位置设置有单向阀6,单向阀6的作用是使汽车尾气只能沿汽车排气管向气囊1内充气,而气囊1内的气体不会回流,从而保证了工作状态下气囊1的正常形状。当然,单向阀6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气囊1上。单向阀6可选择市售相应规格的阀门。
本实用新型充气式千斤顶是这样工作的将折叠的气囊1放置在汽车的适当位置,连接气管接头5和气囊接头3,将锥形橡胶管4套插在汽车排气管上;发动汽车,汽车尾气自动充入气囊1,气囊1逐渐鼓起,并将汽车慢慢顶起;在气囊1达到饱和形状时,停止充气,进行汽车维修作业。汽车维修作业完毕后,释放气囊1内气体,汽车则恢复正常位置。
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广泛适用于各种路面,尤其是复杂路面以及野外和救援;2.与地面及车辆的接触面积大,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安全省力;3.重量轻,易折叠,拆装容易,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不应限制于此。例如,所述气管可连接其他气源(如空气压缩机)向气囊充气。通过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按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对其作出的修改或变动,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气式千斤顶,包括气囊和气管,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接,另一端与汽车排气管连接,以将汽车尾气灌充至气囊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外形为圆弧形结构,使气囊充气后成为一可承载较大负荷并可以偏转的支撑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其特征是所述气囊外形为圆柱形,圆柱形气囊的上盖和/或下盖为圆弧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其特征是所述气囊外形为圆台形,圆台形气囊的上盖和/或下盖为圆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气囊适当部位的气囊接头、分别设置在气管两端的气管接头和锥形橡胶管,所述气囊接头与气管接头采用快速接头方式连接,气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气管适当位置,所述锥形橡胶管可套插在汽车排气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其特征是所述气管上还设置另外一个一端封闭的锥形橡胶管,用于封堵有两个排气管车辆的另一排气管。
6.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其特征是所述气囊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气囊上盖、下盖采用耐刺破材料。
7.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其特征是所述气囊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对称外表面,使气囊折叠后两对称外表面将囊体包裹在内,形成提包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式千斤顶,其特征是所述气囊上盖和/或下盖作为所述提包的外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千斤顶。包括一只可折叠的高强度气囊和一条气管,气管与气囊采用快速接头连接。汽车尾气经气管充灌至气囊内,充气的气囊实现汽车的举升和移位。气囊上盖或下盖可兼作外包装,将气囊折叠后收成一只提包,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安全省力,使用可靠,广泛适用于各类轿车、越野车等车辆在各种复杂路面及野外的维修和救援。
文档编号B66F3/00GK2767414SQ20052002271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7日
发明者周玮, 陈松, 薛小建 申请人:北京健伟力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