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升式顶升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542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升式顶升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顶升设备、活动支撑等。具体为一种通过挠性材料(如钢丝绳.尼龙绳等)与底座、伸缩管、滑轮组合的内升式顶升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使用的顶升装置一般有内升式和外升式两种,内升式顶升装置主要通过液压、机械传动来实现。顶升高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千斤顶。外升式顶升装置主要是通过液压、机械或是液压、机械相结合来实现,虽然在顶升高度上有所突破,但仍受限制(国内最好的顶升空中作业平台顶升高度35M)、而且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顶升高度无限(理论上讲)的内升式顶升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挠性材料(如钢丝绳、尼龙绳等)的柔性和可任意改变方向传递力矩的特性,利用定滑轮、动滑轮组合减力和杠杆的力学原理。通过内管与外管的滑动配合,用一根绳(钢丝绳或尼龙绳等),将N根伸缩管提升至任意高度(顶升高度由内管的伸缩长度和伸缩管数量决定)。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底座(1)、第一伸缩管(2)、第二伸缩管(3)、第三伸缩管(4)-(N),定滑轮(5)、(6)、(7)、(10)、(11),动滑轮(13)X6只、钢丝绳(8)。底座(1)为矩形管,用钢板焊接而成,底部封头,上部装有穿壁定滑轮(7)和(10),中部装有带荆轮的卷绳器(9)伸缩管(2)、(3)、(4)结构相同,尺寸不同、均为两侧带有滑板(14)的矩形管,用钢板焊接而成、底部封头,下部各装有两只动滑轮(13)。第一伸缩管(2)的上部两侧装有穿壁定滑轮(6)和(11)、第二伸缩管(3)的上部一侧装有穿壁定滑轮(5),另一侧是钢丝绳锁头(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伸缩管结构原理主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伸缩管结构原理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伸缩管结构原理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静止状态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工作原理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机平行组合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机矩形组合示意图。15——连接板、16——卷扬机、17——机架、18——三角带或链条、 ——为运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底座(1)、第一伸缩管(2)、第二伸缩管(3)、第三伸缩管(4)均为滑动连接,依次安装。钢丝绳(8)的一端固定在卷绳器(9)上,另一端依次饶过定滑轮(7)、第一伸缩管下部的两只动滑轮(13),在定滑轮(10)上逆时针饶一圈,使钢丝绳(8)重新回到两管之间的缝隙中去,再饶过定滑轮(11),第二伸缩管下部的两只动滑轮(13)、在动滑轮(6)上顺时针饶一圈,再饶过定滑轮(5)、第三伸缩管下部的两只动滑轮(13)经锁头(12)固定在管壁上。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按图8所示,当卷绳器(9)顺时针转动时,拉动钢丝绳(8)缩短其长度,第一伸缩管被顶起,继续转动卷绳器(9),第二伸缩管(3)、第三伸缩管(4)-(N)相继被顶起,完成顶升工作。由于卷绳器(9)上荆轮的作用、伸缩管可以在任何位置上停住,放开荆轮、卷绳器(9)向逆时针方向移动、伸缩管归位。由于伸缩管的下部都装有动滑轮,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可减力50%,适当加长卷绳器手杆长度可减力几倍至几十倍,因此顶升500Kg以下的重物完全可以用人力完成,顶升500Kg以上的重物则可用卷扬机(16)替代卷绳器(9),荷载轻的可用尼龙绳、荷载重的可用钢丝绳。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大性能是可以多台机组合使用,同步运行。图9是平行组合的一机多台顶升机装置的应用示意,图10是矩形组合的一机多台顶升机装置的应用示意。这也是其他同类顶升装置不具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创新的顶升起重设备、活动支撑,它所具有的顶升高度不受限制(高度取决于伸缩管的长度和数量)和一机多台顶升装置的组合使用功能决定了具有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各种起重机的顶升结构、伸缩吊臂、吊装设备的活动抱杆和组合式顶升平台,高空作业用的升降平台,插车的提升结构,汽车修配厂的顶升机,矿井、隧道、地铁等各种建筑工程中的活动支撑等等。小从几十公斤,大到数百吨的重物都可用它来顶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约能源、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通过挠性材料与底座、伸缩管、滑轮组合的内升式顶升机装置。它包含底座(1)、伸缩管(2)、(3)、(4)-(N)钢丝绳(8)、卷绳器(9)等。其特征是底座(1)的外部装有卷绳器(9)、内部依次装有伸缩管(2)、(3)、(4)-(N)。钢丝绳(8)的一端固定在卷绳器(9)上,另一端绕过所有定滑轮和动滑轮,最后通过锁头(12)固定在伸缩管(3)上。多台顶升机装置平行组合使用的,卷扬机(16)安装在底座(1)上、顶升机之间用连接板(15)连接。多台顶升机矩形组合使用的,卷扬机(16)安装在机架(17)上、卷扬机(16)通过三角带或链条(18)带动四台顶升机同步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升式顶升机装置,其特征在于矩形伸缩管(2)、(3)、(4)两侧各延伸出两块滑板(14)以保证管与管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使钢丝绳(8)、定滑轮和动滑轮(13)在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定滑轮(5)、(6)、(7)、(10)、(11)穿壁固定在外壁上,使钢丝绳的一侧在管内、另一侧在管外。当钢丝绳(8)穿绕定滑轮(10)时,要在定滑轮(10)上逆时针绕一圈,再回到底座(1)与第一伸缩管(2)的间隙中去,再经过定滑轮(6)时,要顺时针绕一圈再回到第一伸缩管(2)与第二伸缩管(3)的间隙中去,从而实现了一根绳顶起N根伸缩管的设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升式顶升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台卷扬机(16)同时带动多台顶升机同步运行,搭建顶升平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顶升设备、活动支撑等。具体为一种内升式顶升机装置。充分利用挠性材料的柔性和可任意改变方向传递力矩的特性,通过内管、外管的滑动配合,定滑轮、动滑轮的组合运用,用一根绳将N根伸缩管顶升至任意高度,并可多机组合使用。它主要由底座(1)、伸缩管(2)—(N),定滑轮、动滑轮(13)、钢丝绳(8)、卷绳器(9)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节能、节料、工作效率高,应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B66F7/00GK2856007SQ20052002217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9日
发明者万维柔 申请人:万维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