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以及利用此机构的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9017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以及利用此机构的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以及利用此机构的压合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轻易保持其模面间平行精度的压合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压合机构(例如,液、气压式压床[press])的构成如图1所示,被加工物1被放置于一下模12上,而下模12设置于一下模固定板11上,与下模12相对的一上模14设置于一上模固定板13上;上模固定板13经由铜套(轴承)17而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导柱16上,且经由一接头19而由一汽缸(或油缸)18带动;导柱16设置于下模固定板11和一基板15之间,而汽缸(或油缸)18设置于基板15上。
要对被加工物1进行压合操作时,汽缸(或油缸)18经由接头19使上模固定板13通过铜套(轴承)17而沿导柱16向下移动,使位于上模固定板13上的上模14靠近下模12,而对位于两者之间的被加工物1进行压合。
由于上模和下模闭合时必需保持平行,但由于铜套与导柱的间隙、导柱的长度公差、上、下模面、上、下模固定板的平面度以及被加工材料性质等因素,这些组合所累积的公差,造成合模时产生相当的平行误差,使得被加工物平整性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以及利用此机构的压合机构,其可轻易保持其模面间平行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压合装置,适用于一被动元件堆叠机中,具有一框架,所述压合机构包括一第一模,设置于该框架的一侧;一基座,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该框架的另一侧,其内设有至少三个油室;至少三个柱塞,分别与该各油室对应,且穿过该对应的油室而以可相对于该基座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一第二模,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该各柱塞上,通过该各柱塞的移动使该第二模的平面与该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压合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柱塞与基座抵接处的多个油封;分别与油室对应的至少三油路,其以与对应的油室连通的方式在基座中形成;以及分别与油路对应的至少三个供油装置,其经由对应的油路供应油至对应的油室。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基座包括具有至少三个孔洞的底座,部分的油路在底座中形成;设置于底座上的中间部,而油室设在中间部中,且分别与孔洞对应;以及具有至少三个穿孔的上盖,部分的油路在上盖中形成,而穿孔分别与油室对应,其中孔洞、对应的油室、对应的穿孔分别供对应的柱塞穿过。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的油封分别设置于孔洞内,且位于柱塞和底座之间;部分的油封分别设置于油室内,且位于柱塞和中间部之间;部分的油封分别设置于穿孔内,且位于柱塞和上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用以与一第一模配合,包括一基座,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其内设有至少三个油室;至少三个柱塞,分别与该各油室对应,且以穿过该对应的油室而可相对于该基座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一第二模,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该各柱塞上,通过该各柱塞的移动使该第二模之平面与该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下油室的出口处设置各油路的独立闭锁装置,以确保第一模与第二模的固定位置平行压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用以与一第一模配合,包括一基座,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其内设有至少一个油室;一第二模,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上,具有一转动点;一支撑杆,设置于该基座上,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转动点;以及至少一柱塞,对应该油室且穿过该对应的油室而以可相对于该基座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与该第二模之间;通过该支撑杆的转动配合与该柱塞的移动配合使该第二模的平面与该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可轻易补正各机件所产生的累积公差,除了上、下模的模面平面度需要求之外,其余各机件不需特别的精密加工,可节省零件加工费用,且合模时仍可维持高平行精度,可广泛应用于需要精密压合或特别要求合模平行精度的制作工艺或设备。


图1为现有压合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在图2中的底座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合机构的示意图;图5a-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合机构的模闭合时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内容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20如图2所示,用以与一第一模30配合,其包括一基座21、三个柱塞22、一第二模23、多个油封24、多个油路25以及多个供油装置26。
基座21以与第一模30相对的方式设置,其包括一底座212、一中间部213以及一上盖214;底座212具有三个孔洞212a,如图3所示,而部分的油路25在底座212中形成;中间部213设置于底座212上,且在其中形成分别与孔洞212a对应的油室211;上盖214具有与油室211对应的穿孔214a,而部分的油路25在上盖214中形成;柱塞22由一杆体221与一活塞222所组成,应注意的是上述孔洞212a、油室211、穿孔214a分别供柱塞22的杆体221穿过,且油室211通过柱塞22的活塞222而区分为上油室211a和下油室211b。
柱塞22分别与油室211对应,且穿过对应的油室211而以可相对于基座21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基座21上;第二模23以与第一模30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柱塞22上,通过柱塞22的移动使第二模23的模面231与第一模30的模面31随时保持平行。
油封24用以使柱塞22保持固定位置,且分别设置于柱塞22与基座21抵接处;详而言之,部分的油封24设置于孔洞212a内,且位于柱塞22和底座212之间;部分的油封24设置于油室211内,且位于柱塞22和中间部213之间;部分的油封24设置于穿孔214a内,且位于柱塞22和上盖214之间。
油路25分别与油室211对应,且以与对应的油室211连通的方式在基座21中形成;供油装置26分别与油路25对应,且用以经由对应的油路25供应油至对应的油室211。
又,在上、下油室211a、211b的出口处设置各油路25的独立闭锁装置217,以确保第一模30与第二模23的固定位置平行压合。
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压合机构100即利用上述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20和一第一模30组合而成,其可被应用于一需要压合制作工艺的机台(例如,被动元件堆叠机)40中,通常第一模30被设置于机台40的框架41的一侧,而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20则以与第一模30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框架41的另一侧(相对侧),且与机台40的油缸42连接而通过此油缸42带动。
本实施例的构成如上所述,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应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利用三点成平面的原理,配合上模平面度,调整下模的三点支撑位置(高度),可轻易保持上、下模的平行精度。
如图5a所示,在作动本实施例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20前,需先使各柱塞22的上、下油室211a、211b的油压保持等压状态;接着使第二模23上升,使两模23、30的模面闭合,此时第二模23的支撑柱塞22会因应第一模30的模面状态而自动调整,使第二模23的模面与第一模30的模面保持平行,如图5b所示;应注意的是在图5a、图5b中,第一模30的模面倾斜以较夸张的方式显示,在实际状况中,两者间的倾斜度非常微小。
在两模闭合后,将位于各柱塞22上下的油室封闭,使各柱塞22保持固定位置(高度),而使得两模的模面可保持平行的姿势。经由上述步骤,在合模时,可轻易保持两模模面的平行精度,且可减少各机件累积公差所造成的平行度损失。
又,在此实施例中,柱塞设置为三个,但在实际状况中,可视需要而作调整。第二实施例参考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中,其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点在于,第二模23在一预定位置处设有一转动点232,且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还包括一支撑杆28,设置于基座21上,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转动点232。
本实施例通过支撑杆28的转动配合与柱塞22的移动配合使第二模23的平面与第一模30的平面保持平行。
权利要求1.一种压合装置,适用于一被动元件堆叠机中,具有一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包括一第一模,设置于该框架的一侧;一基座,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该框架的另一侧,其内设有至少三个油室;至少三个柱塞,分别与该各油室对应,且穿过该对应的油室而以可相对于该基座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一第二模,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该各柱塞上,通过该各柱塞的移动使该第二模的平面与该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油封,分别设置于该各柱塞与该基座抵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三油路,分别与该各油室对应,且以与该对应的油室连通的方式在该基座中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油室分别由该对应的柱塞而区分为一上油室和一下油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三个供油装置,分别与该各油路对应,且经由该对应的油路供应油至该对应的油室。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底座,具有至少三个孔洞,而部分的该各油路在该底座中形成;一中间部,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各油室设在该中间部中,且该各油室分别与该各孔洞对应;以及一上盖,具有至少三个穿孔,而部分的该各油路在该上盖中形成,且该各穿孔分别与该各油室对应,其中该各孔洞、该各对应的油室、该各对应的穿孔分别供该各对应的柱塞穿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该各油封分别设置于该各孔洞内,且位于该各柱塞和该底座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该各油封分别设置于该各油室内,且位于该各柱塞和该中间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该各油封分别设置于该各穿孔内,且位于该各柱塞和该上盖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还包括一闭锁装置,设置于该油室的出口处。
11.一种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用以与一第一模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其内设有至少三个油室;至少三个柱塞,分别与该各油室对应,且以穿过该对应的油室而可相对于该基座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上;以及一第二模,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该各柱塞上,通过该各柱塞的移动使该第二模之平面与该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油封,分别设置于该各柱塞与该基座抵接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三油路,分别与该各油室对应,且以与该对应的油室连通的方式在该基座中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油室分别由该对应的柱塞而区分为一上油室和一下油室。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三个供油装置,分别与该各油路对应,且经由该对应的油路供应油至该对应的油室。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底座,具有至少三个孔洞,而部分的该各油路在该底座中形成;一中间部,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各油室设在该中间部中,且该各油室分别与该各孔洞对应;以及一上盖,具有至少三个穿孔,而部分的该各油路在该上盖中形成,且该各穿孔分别与该各油室对应,其中该各孔洞、该各对应的油室、该各对应的穿孔分别供该各对应的柱塞穿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该各油封分别设置于该各孔洞内,且位于该各柱塞和该底座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该各油封分别设置于该各油室内,且位于该各柱塞和该中间部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该各油封分别设置于该各穿孔内,且位于该各柱塞和该上盖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闭锁装置,设置于该油室的出口处。
21.一种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用以与一第一模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其内设有至少一个油室;一第二模,以与该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上,具有一转动点;一支撑杆,设置于该基座上,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转动点;以及至少一柱塞,对应该油室且穿过该对应的油室而以可相对于该基座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与该第二模之间;通过该支撑杆的转动配合与该柱基的移动配合使该第二模的平面与该第一模的平面保持平行。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柱塞由一杆体与一活塞所组成,其中该活塞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油室中,并带动该杆体而相对于该基座作移动运动。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油封,设置于该柱塞与该基座抵接处。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油路,与该油室对应,且以与该对应的油室连通的方式在该基座中形成。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室由该活塞而区分为一上油室和一下油室。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供油装置,与该油路对应,且经由该对应的油路供应油至该对应的油室。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底座,具有至少一个孔洞,而部分的该油路在该底座中形成;一中间部,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油室设在该中间部中,且该油室与该孔洞对应;以及一上盖,具有至少一穿孔,而部分的该各油路在该上盖中形成,且该穿孔与该油室对应,其中该孔洞、该对应的油室、该对应的穿孔供该对应的柱塞穿过。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闭锁装置,设置于该油室的出口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压式平面自动定位机构以及利用此机构的压合机构,其中压合机构适用于具有框架的被动元件堆叠机中,且包括第一模、基座、至少三个柱塞以及第二模;第一模设置于框架的一侧,基座以与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框架的另一侧,其内设有至少三个油室;柱塞分别与油室对应,且穿过对应的油室而以可相对于基座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基座上;第二模以与第一模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柱塞上,通过柱塞的移动使第二模的平面与第一模的平面随时保持平行。
文档编号B30B1/32GK2521030SQ0220147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7日
发明者吴铁鼎, 彭享鸿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