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扣配合的电梯竖井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0083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搭扣配合的电梯竖井入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电梯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电梯门道入口。
2.发明背景电梯系统被广泛地知道和使用。典型的排列包括在电梯竖井内建筑楼层(levels)之间移动以运输乘客或货物的电梯轿厢。在各建筑楼层的层站(landing)包括支承电梯竖井入口门的电梯竖井入口,当电梯轿厢在建筑楼层停下来时,其与电梯轿厢门同时打开和关闭。
安装工人典型地由底梁、侧柱、支架、或其它电梯竖井入口部件建造电梯竖井入口。电梯竖井入口部件利用螺母和螺钉相互固定。螺母和螺钉典型地不提供电梯竖井入口部件之间精确的连接且螺母和螺钉的安装费时费力。
需要简化电梯竖井入口以及装配这样的电梯竖井入口的方法。本发明在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弊端的同时,专注于那些需要。

发明内容
一种示例的电梯竖井入口组件包括搭扣配合连接件,其以所希望的结构关系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固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
一个示例的搭扣配合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容纳部和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其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容纳部内第一位置且可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固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固定构件沿第一方向移入插入位置,然后沿第二方向移入固定位置以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固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
在一个示例中,锁定构件插入在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和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内的各自的孔以将固定构件锁定在固定位置内。
另一个示例的搭扣配合连接件包括位于侧柱和底梁之间的支架。支架包括固定构件,其容纳于位于侧柱和底梁上的各自的容纳部内且移入锁定位置以将侧柱固定于底梁。
对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由于以下当前优选的实施例的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明显。以下简要说明伴随详细的说明的附图。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显示了示例的电梯系统和电梯竖井入口的选定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显示了示例的电梯竖井入口的透视图。
图3显示了一个示例的搭扣配合连接件。
图4显示了图3的示例处于固定位置。
图5显示了另一个搭扣配合连接件的示例,其包括位于侧柱和底梁之间的支架。
图6显示了图5的搭扣配合连接件处于固定位置。
图7显示了电梯竖井入口构件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8显示了图7的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处于锁定位置。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图1显示了示例的电梯系统10的透视图,其包括位于电梯轿厢14上方的电梯机械系统12。如已知的,电梯机械系统12于电梯竖井16内在建筑楼层(level)之间移动电梯轿厢14。例如,乘客经由位于建筑楼层18电梯竖井入口20进入电梯轿厢14。图示的电梯竖井入口20包括一套电梯竖井门22,如已知的,其打开及关闭与电梯轿厢门24一致以准备进入电梯轿厢14。
图2显示示例的电梯竖井入口20的透视图,其包括若干电梯竖井入口构件。电梯竖井入口20包括通过搭扣配合连接件38固定在一起的底梁(sill)32、侧柱34、顶梁35和支架36。该术语“搭扣配合”用在这个说明中涉及一种连接及在制造该连接时,不必需显示“卡扣”声的制造该连接的方法。
图3更详细地显示一个示例的搭扣配合连接件38。搭扣配合连接件38将例如可为底梁32的一部分的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固定于可为侧柱34的一部分的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2。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包括两个固定构件44。在一个示例中,固定构件44包括从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的表面47延伸的杆状物46和支承于杆状物46的末端50上的凸起(head)48。示例的杆状物46包括圆形的截面和通称直径52而凸起48具有圆形的截面和较大的直径54。
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2包括容纳部56。图示的容纳部56具有封闭的外围。另一个示例的容纳部包括一端开口的槽。各容纳部56包括具有与凸起48的较大的直径54相应的尺寸的插入部60以及具有与杆状物46的通称直径52相应的尺寸的固定部62。容纳部60和固定部62分别容纳及固定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的固定构件44。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和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2中间每一个还包括当固定构件44位于固定部62内时对准的各自的孔64。
在一个示例中杆状物46的高度或长度大约和与固定部62相邻的材料的厚度相同以提供滑动配合。
在图示的示例中,将固定构件44沿第一方向66移入容纳部56的插入部60。然后将固定构件44从插入部60沿第二方向68移动到固定部62,以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以所希望的结构关系固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2。
图4显示示例的固定位置,其中固定构件44的凸起48接合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2与容纳部56相邻的表面70。这个位置将入口构件固定在一起且防止沿两个方向的相对运动。
然后将锁定构件72例如销、杆或螺钉,穿过各自的孔64插入以防止沿第三个不同的方向相对运动。锁定构件72与固定构件44配合以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以所希望的结构关系锁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2。一旦锁定构件72处于适当的位置,固定构件42被锁定在固定位置内。在一个示例中,锁定构件72包括带有纹饰的表面,其接合各自的孔64且将锁定构件72固定在各自的孔64内。
图5显示另一个搭扣配合连接件38的示例,其包括位于侧柱34和底梁32之间的支架86。支架86包括定位于支架86第一表面94上的固定构件92(仅一个被显示)和定位于支架86的第二表面98上的第二固定构件96。底梁32包括用于容纳固定构件92的第一容纳部100。第一容纳部100包括插入部60和固定部62。侧柱34包括第二容纳部102,其包括分别用于容纳第二锁定构件96并将其固定于支架86上的插入部60和固定部62,如图6所示。
图7显示另一个示例的搭扣配合连接件38的透视图。在该示例中的搭扣配合连接件固定顶梁构件35,其具有包括一个末端116开口的槽容纳部114的表面112。容纳部114相对的末端118依靠于侧柱34上的固定构件122,如图8所示。
所述搭扣配合连接件的接合可用于装配整个电梯竖井入口。公开的示例可提供允许入口的装配不需要任何工具的优势。将有些示例的锁定构件72放入位置的工具可能是有用的或必需的。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可可来自本发明的范围内的一定的修正。由于那个原因,应研究下列权利要求以确定本发明真正的范围和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竖井入口组件,包括搭扣配合连接件,其以所希望的结构关系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固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配合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容纳部和至少一个固定构件,其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内的第一位置且可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将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贯穿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的表面的开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与将所述固定构件移入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插入方向不同于将所述固定构件移入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和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包括当所述固定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对准的各自的孔且包括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各自的孔内的锁定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包括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防止所述固定构件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具有环绕所述整个容纳部的封闭的外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包括从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的表面延伸的杆状物和支承于自所述表面的所述杆状物末端上的凸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物包括通称外部尺寸而所述凸起包括较大的外部尺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插入部和固定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较大的外部尺寸对应而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通称外部尺寸对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接合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与所述固定部相邻的表面。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配合连接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和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之间的支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希望的结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相对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为横向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或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的至少一个包括侧柱而另一个包括底梁。
16.一种装配电梯竖井入口的方法包括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和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以所希望的结构关系搭扣配合在一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或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的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移动到插入位置且将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或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的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移动到固定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其中一个所述电梯竖井入口构件上提供固定构件而在另一个电梯竖井入口构件上提供容纳部,且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将所述固定构件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容纳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将所述固定构件至少部分地维持于所述容纳部内。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随后防止所述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和所述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从所述固定位置移动。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方向为横向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竖井入口(20)发明包括搭扣配合连接件(38),其以所希望的结构关系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32,40)固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34,42)。在公开的实施例中,搭扣配合连接件(38)包括至少一个容纳部(56)和至少一个固定构件(44),其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容纳部(56)内第一位置且可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32,40)固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34,42)。固定构件(44)沿第一方向(66)移入容纳部(56)的插入部(60),然后移入固定部(62)以将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固定于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2)。锁定构件(72)然后插入在第一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0)和第二电梯竖井入口构件(42)内的各自的孔(64)以进一步防止固定构件(44)从固定部(62)移动。
文档编号B66B13/30GK101094803SQ200580045819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6日
发明者A·卡尔汉, S·达马拉 申请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