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部件、电极连接构造以及具备它们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1066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部件、电极连接构造以及具备它们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电路部件、电极连接构造以及具备它们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可弯性村底上形成ja挡膜及电极的电路部 件、连接电极间的电极连接构造、以及包括这个电极连接构造的显示装置。
技术背景
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以及电泳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中, 在玻璃衬底上形成了多个薄膜晶体管(TFT)的第 一 电路部件的活性 矩阵(active matrix)^H"底被广泛;l也应用。
上述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形成为设置成矩阵状。还有,活性 矩阵村底上,各连接在薄膜晶体管(TFT)上的多个源极布线及栅极布 线形成为格子状。各源极布线相互平行延伸的同时,各栅极布线以 与源极布线垂直相交的方式形成。这些源极布线及栅极布线的端部, 延伸到衬底外側的边框区域的同时并形成端子(本申请书等中还称 为电极)。
上述边框区域上组装了 IC驱动器等的第二电路部件。IC驱动器 等,在它的組装面上具有与上述端子对应的多个电极。并且,IC驱 动器的各电极,各自电连接在上述各端子的端子上。
作为电连接这样的第一电路部件的端子、和第二电路部件的电 极的方法,用异向导电膜(ACF: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包层已 为所知。异向导电膜(ACF),是在具有粘结性的绝缘材料(binder)中 分散有导电粒子,例如,在绝缘性的环氧系列热硬化粘结剂中分散 导电性粒子。还有,作为上述导电性粒子,例如,以聚苯乙烯(polystyr ene)桥联体(交联体)形成的基材为核心体,在其表面实施镍的电镀已 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等)
然而,近年,对上述各种显示器也要求了便携性以及柔软性, 从份量轻以及可弯性(flexible)等的有利点出发,取代玻璃村底将塑 料村底适用于活性矩阵衬底(第一电路部件)的研究不断发展。
塑料衬底, 一般来讲,与玻璃衬底相比因为极易吸收水分,所 以具有在村底上极易发生大幅度伸缩以及弯曲等的问题。因此,通 常在塑料村底的表面上层叠了不透水的无机膜等的阻挡膜。也就是, 在将塑料村底适用于活性矩阵村底(第一电路部件)的情况下,在塑 料村底上层叠的阻挡膜的表面形成了各种布线以及端子。
然而,在由塑料衬底构成的活性矩阵4于底(第一 电路部件)上压接 组装IC驱动器的话,由于是在较柔软的塑料衬底上的端子上集中施 加压力,在这个端子的下方的阻挡膜上容易产生裂故,这成为问题。 这个问题,在垫入具有导电性粒子的异向导电膜(ACF)的情况下尤 为显著。
在此,参照图27及图28说明以前的电极连接构造。图27,表 示电极连接构造的扩大剖面图。图28,扩大表示产生了裂缝的第一 电路部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第一电路部件的薄膜晶体管(TFT)村底101,具有塑料衬底102、 层叠在塑料村底102上的无机膜等的阻挡膜103、和形成在阻挡膜 103表面上的多个第一电极的端子104。各端子104相距所规定的间 隔设置,相互接近。还有,尽管省略了图示,薄膜晶体管(TFT)村底 101中在阻挡膜103上形成了布线或电极等的电路部。
另一方面,第二电路部件的IC驱动器105上,设置了第二电极 的多个突起106。还有,IC驱动器105和薄膜晶体管(TFT)村底101 之间,在突起106以及端子104周围设置了异向导电膜107。这样, 通过IC驱动器105压接組装到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1上,端子 104上电连接了突起106。
并且,端子104受到损伤在它下面的阻挡膜103上产生裂紋110 的话,这个裂紋110,在阻挡膜103中传播扩散到周围。其结果, 形成在最初受到损伤的端子104a周围的其他端子104b以及省略了 图示的布线等电路部,由于传播来的阻挡膜103的裂缝110引起损伤或断线,这也是问题。还有,这种情况下,具有薄膜晶体管(TFT)村底101的显示装置,显示品位降低。
于是,迄今为止,较小的(例如73Mpa以下)设定导电粒子中电镀膜的破坏应力的同时,设定压接应力在这个电4度膜的破坏应力以上的做法已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由此,降低传向端子的损伤维持良好的电连接。(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9-199206号公报(平9=平成9年)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1-337340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即便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2的方法,当端子的材质、导电粒子的大小以及材质的种种变更的情况,在第二电路部件压紧粘结时,担心第一电路部件的端子受到损伤而无法维持电连接状态。
这个问题,没有设置异向导电膜(ACF)时(也就是电极之间直接压紧粘结的情况)、取代异向导电膜(ACF)夹入导电性糊、NCF(Non Conductive Film)、以及粘结树脂等的情况,再有,电极间夹有共(comm.on)转移电极的情况同样会产生。
还有,因为阻挡膜与塑料衬底的紧密粘结性低,組装了第二电路部件的情况下,还有相对于第一电路部件与塑料村底的粘结性第二电路部件的粘结性低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诸点而发明,其目的在于抑制阻挡膜中的 裂纹的传播降低电路以及电极的损伤,提高电路部件之间的紧密粘 结性。(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这个发明中,在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 部分中将阻挡膜从可弯性村底的表面除去。可弯性村底,可以使用 以包含树脂或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为主的村底。
具体地讲,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部件,具有可弯性衬底、层叠 在上述可弯性村底表面上的阻挡膜、形成在上述阻挡膜上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弯性村底中层叠了上述阻挡膜一侧的第一电极; 上述阻挡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被从上述可弯性村 底表面除去。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极连接构造,包括第一电路部件, 该第一电路部件具有可弯性衬底、层叠在上述可弯性村底表面上的 阻挡膜、形成在上述阻挡膜上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弯性村 底中层叠了上述阻挡膜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路部件,与上述 第一电路部件相对设置,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上 述第一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二电 极,是在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连接的;上 述阻挡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被从上述可弯性村底 表面除去。
上述第二电路部件,包括具有连接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电路的 本体部;上述本体部的一部分和上述第一电路部件,是在使它们相 互接近的方向上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接触的;上述阻挡膜,在与上 述本体部接触的上述第 一 电路部件上区域周围的至少 一 部分被从上述可弯性衬底表面除去亦可。
上述第一电极,最好的是隔着上述阻挡膜设置在上述可弯性衬 底上。
上述笫一电极,还可以直接设置在上述可弯性村底的表面上。
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最好的是夹有含导电性粒子的异向性导电膜。
上述第一电极,还可以设置多个且相互接近。
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还可以夹着共(common)转移电极。
上述第一电极,是由为向上述第二电路部件输入信号的多个输 入一侧端子、和相对于上述输入一侧端子按所规定间隔设置且为从 上述第二电路部件输出信号的多个输出一侧端子构成的;上述阻挡 膜,最好的是在上述输入一侧端子和上述输出 一侧端子之间的区域 也是被除去的。
除去了上述阻挡膜的除去区域,从上述可弯性村底表面的法线 方向看,分隔上述除去区域的界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圆弧状。
上述第一电极以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的同时,相邻的上述第 一电极之间,形成了除去上述阻挡膜的除去区域;上述除去区域的 宽度,最好的是规定为相邻的上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隔以下的大小。
上述第一电极以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的同时,相邻的上述第 一电极之间,形成了除去上述阻挡膜的除去区域;上述除去区域, 最好的是形成为多个缝隙状。
上述第一电极以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的同时,相邻的上述第 一电极之间,形成了除去了上述阻挡膜的除去区域;上述除去区域, 最好的是形成为在相邻的上述第 一 电极间的蛇形延伸的波形状。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极连接构造,包括第一电路部件, 该第一电路部件具有可弯性衬底、层叠在上述可弯性衬底表面上的 阻挡膜、形成在上述阻挡膜上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弯性村 底中层叠了上述阻挡膜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路部件,与上述 第一电路部件相对设置,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上 述第一电路部件的上述笫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二 电极,是在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连接的; 上述阻挡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形成的比其他 区域薄。
还有,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路部件,该第 一电路部件,具有可弯性衬底、层叠在上述可弯性村底表面上的阻 挡膜、形成在上述阻挡膜上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弯性衬底 中层叠了上述阻挡膜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路部件,该第二电 路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电路部件设置,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极相对的 第二电极;电极连接构造,上述第一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一电极、和 上述第二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二电极,是在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上 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电连接的;显示部,由上述第一电路部件的电 路部控制进行显示;上述阻挡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 分被从上述可弯性村底表面除去。
—作用一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作用。
第一电路部件(电路部件),具有可弯性衬底,相对于第一电极例 如第二电极,在施加了使它们相互接近方向的压力的状态下电连接 之际,由于这个压力,担心接近第一电极的阻挡膜产生裂紋。对此, 本发明中,第一电极的周围至少一部分从可弯性村底的表面除去了 阻挡膜,所以,即便是产生了这样的裂紋,也不会越过上述除去了 阻挡膜的除去区域向外侧传播。其结果,抑制了电路部件由于裂紋 的损伤。此外,在除去了阻挡膜的区域,还可以提高第一电路部件 的可弯性衬底和第二电路部件的紧密粘结性。
还有,第二电路部件的本体部,相对于第一电路部件,在施加 了使它们相互接近方向的压力的状态下接触的情况。这种情况,与 本体部接触的第 一 电路部件上的区域设置阻挡膜的话,担心在这个 区域附近的阻挡膜产生裂紋。对此,本发明中,与本体部接触的第 一电路部件上的区域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从可弯性衬底的表面除去 了阻挡膜,所以,即便是产生了这样的裂紋,也不会越过上述除去 了阻挡膜的除去区域向外侧传播。
电极和可弯性衬底之间存在阻挡膜的情况,即便是在这个阻挡 膜上产生裂紋,如上所述,裂紋不会传播到其他阻挡膜。另一方面, 第一电极直接设置到可弯性衬底上的情况,即便是在第一电极上施 加压力,只要阻挡膜自身不存在,就不会产生裂紋。因此,也就防 止了电路部由于裂紋的损伤。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夹有异向导电膜(ACF)的情况下,第一 电极通过异向导电膜(ACF)中的导电性粒子与第二电极电连接。这 种情况,第一电极中与导电性粒子接触的部分应力集中,所以,它 附近的阻挡膜容易产生裂紋。然而,本发明中,第一电极周围的至 少一部分除去了阻挡膜,所以抑制了裂紋的扩展。也就是,本发明 对夹入异向导电膜(ACF)的情况特别有效。
在第一电路部件上相互接近设置多个第一电极的情况,在各第 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分别除去了阻挡膜,所以,假设即便是阻挡膜上产生了裂紋,也能够抑制这个裂紋对其他第 一 电极的损伤。
还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夹有共(common)转移电极的情 况,第一电极上,施加了从第二电极通过共(commcm)转移电极施加 的压力。其结果,与上述一样,第一电极附近的阻挡膜上产生裂紋, 但是因为第一电极周围至少一部分除去了阻挡膜,所以,抑制了由 于裂紋传播的电路部的损伤。
在第一电极的输入一侧端子和输出一侧端子之间的区域,除去 阻挡膜,就可以防止输入一侧端子和输出 一侧端子之间裂紋的传播。 还有,将阻挡膜的除去区域的界线形成为圓弧状,就降低了除去区 域界线的角形状,也就不容易产生裂紋。还有,将除去区域的宽度, 规定为相邻第 一 电极之间的间隔以下的大小,既可维持阻挡膜的阻 挡特性又能防止裂紋的传播。
将除去区域形成为多条缝隙状的情况,或者是波状的情况,因 为可以增大阻挡膜的表面积,所以,在除去阻挡膜的同时还能维持 阻挡性。还有,将阻挡膜形成为比第一电极的周围的其他区域薄, 在由阻挡膜维持阻挡性能的同时,对裂紋的耐性增高,也就降低了 裂紋的传播。一发明的效果一
根据本发明,因为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从可弯性村底表 面除去了阻挡膜,所以,即便是接近第一电极的阻挡膜产生裂紋, 这个裂紋也不会越过上述除去了阻挡膜的区域向外侧传播。其结果, 能够抑制电路部等的由于裂纹的损伤。此外,在除去了阻挡膜的区 域,还可以提高第 一 电路部件的可弯性村底和第二电路部件的紧密 粘结性。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平面图。 图2,是扩大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极连接构造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塑料村底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层叠了阻挡膜的塑料村底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形成在阻挡膜上的端子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覆盖端子的绝缘膜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图案形成了的阻挡膜及绝缘膜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覆盖端子的ACF的剖面图。图9,是图1中組装区域的扩大平面图。图10是表示进一步扩大图9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1,是图10中的XI-XI线剖面图。图12,是扩大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极连接构造的剖面图。图13,是扩大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极连接构造的概略剖面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平面图。图15,是扩大表示TFT衬底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平面图。图17,是扩大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极连接构造的剖面图。图18,是扩大表示端子及其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图19,是扩大表示端子及其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图20,是扩大表示端子及其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图21,是图20中XXI-XXI线剖面图。图22,是扩大表示端子及其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图23,是扩大表示端子及其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图24,是扩大表示端子及其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图25,是图24中XXV-XXV线剖面图。图26,是扩大表示端子及其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图27,是扩大表示以前的电极连接构造的剖面图。图28,是表示以前的接近端子中扩展的裂缝的平面图。(符号说明)1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2电极连接构造8显示区域(显示部)10TFT村底(第一电路部件)11相对衬底(第二电路部件)12IC驱动电路(第二电路部件)15塑料村底16阻挡膜17电路部18端子(第一电极)21突起(vamp)(第二电极)22异向导电膜24导电性粒子25本体部31第一普通电极垫(第一电极)32第二普通电极垫(第二电极)37共(common)转移电极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尚,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至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外观的平面图。图2,是扩大表示电极连接构造2的剖面图。图3至图8,是为了说明电极连接构造2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液晶显示装置1,如图l所示那样,包括第一电路部件的薄膜 晶体管(TFT)村底10、相对于薄膜晶体管(TFT)衬底IO设置的相对 衬底11、设置在薄膜晶体管(TFT)衬底IO和相对衬底11之间的液 晶层(省略图示)。上述薄膜晶体管(TFT)呈递10上,组装了第二电 路部件的IC驱动器12、和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rt)l3。 FPC13, 是为了向IC驱动器12提供信号的,IC驱动器12是控制各薄膜晶 体管(TFT)而被驱动的。垂直相交设置的多条栅极布线以及源极布线、设置在各薄膜晶体管(TFT)上的驱动液晶层的像素电极。另一方面,相对电极11,具有 由ITO(Indium Tin Oxide)形成的共通电极、和彩色滤光片。
薄膜晶体管(TFT)村底10,如图10所示那样,形成的比相对衬 底11还大,与相对村底11没有重合的側端区域,成为了组装上迷 IC驱动器12以及FPC13的組装区域9。另一方面,在薄膜晶体管 (TFT)村底IO和相对村底11重叠的区域上,设置了进行显示的显示 区域8。本发明的特征是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以及IC驱动器12 的连接构造。参照图2进行说明。
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具有可弯性村底的塑料衬底15、层叠 在塑料衬底15表面的阻挡膜16、形成在阻挡膜16上的电路部17。 电路部17中,包含如上述栅极布线及源极布线、薄膜晶体管(TFT)、 以及像素电极等。尚,图2中,筒化了电路部17模式表示。还有, 作为可弯性衬底,可以使用包含以树脂以及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为主 的衬底。
上述塑料村底15,由树脂衬底构成。阻挡膜16,例如由无机膜 等构成,构成为至少不让水分和离子、以及气体等杂质的一种透过。 塑料衬底15 —般吸水性高,但是,通过将其表面用阻挡膜16覆盖, 降低塑料衬底15的吸水性。尚,图2中,表示了在塑料村底15的 一面层叠了阻挡膜16的例子,但是,在塑料衬底15的两面都层叠 也是可以的。
还有,塑料村底15的組装区域9中,形成了多个第一电极的端 子18,并是相互接近设置。端子18,设置在塑料衬底15中层叠了 阻挡膜16的一侧(也就是,层叠了阻挡膜16的同时还組装了 IC驱 动器12的一侧)。
在此,图9,是图1中組装区域9的扩大平面图。图10,是表 示进一步扩大图9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1,是图10中XI-XI线 剖面图。尚,图9中,只表示了端子18的一部分,省略了其他端子 18的图示。
端子18,如图IO所示那样,具有为向IC驱动器12输入信号的多个输入一侧端子18a、和对于这个输入一侧端子18a以所规定 的间隔设置为从IC驱动器12输出信号的多个输出一侧端子18b。
各输入一侧端子18a,例如,形成为沿图10的上下方向(在此, 上方向是从村底15的一侧端部向中央的方向。)延伸的长方向,在 图10中左右方向上以各自所规定的间隔设置。各输出一侧端子18b, 在输入一侧端子18a的图IO的上侧,与输入一侧端子18a—样设置。 还有,各输出一侧端子18b,对应于各输入一侧端子18a设置。
端子18中的输出一侧端子18b,例如,形成在从組装区域9引 出的电路部17的栅极布线的端部。也就是,端子18连接于电路部 17。另一方面,输入一侧端子18a,连接于FPC13的输出一侧端子(省 略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8,介于阻挡膜16形成在塑料衬底15上。 端子18,由例如栅极绝缘膜等的绝缘膜19覆盖着,这个绝缘膜19 上,在端子18的上方位置形成了贯通孔20。由此,端子18,通过 绝缘膜19的贯通孔20露出上方。
上述IC驱动器12,如图2所示那样,包括有电路(省略图示) 的本体部25、连接于这个本体部25的电路的第二电极的凸起21。 凸起21,在本体部25的下表面的組装面12a上形成了多个的同时, 相互接近设置。各凸起21对应于各端子18。也就是,在IC驱动器 12相对于薄膜晶体管(TFT)村底10的組装区域9设置的状态下,各 凸起21通过贯通孔20分别与各端子18相对。
并且,IC驱动器12,介于异向导电膜(简写为ACF)22组装在薄 膜晶体管(TFT)衬底10上。异向导电膜(ACF)22是在具有粘结性的 绝缘材料的粘结剂23中分散多个导电性粒子24构成的。并且,薄 膜晶体管(TFT)衬底10的各端子18、和IC驱动器12的各凸起21, 通过加热压紧,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分别相 互电连接的。
这时,各端子18和各凸起21之间,介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异向 导电膜(ACF)22的导电性粒子24。也就是,各端子18以及各凸起 21,通过导电性粒子24电连接的。还有,各端子18和各凸起21,一部分是通过直接接触导通的。
并且,上述阻挡膜16,在端子18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被从塑料村 底15的表面除去。
本实施方式1,在图9中波形线包围的区域A(也就是IC驱动器 12以及FPC13的输出入部分的周围),除去了阻挡膜16。阻挡膜16, 如图10所示那样,除去了输入一侧端子18a之间以及输出一侧端子 18b之间的部分。因此,除去了阻挡膜16的除去区域26形成为近 似长方形,如图11所示那样,除去区域26中,露出了衬底15的表 面。还有,对应IC驱动器12的中央的区域的阻挡膜16,不除去而 保留。
尚,将端子18,也可以形成在塑料4十底15上形成为例如短栅状 的阻挡膜16上。换句话说,由于从塑料衬底15的表面除去了阻挡 膜16的除去区域26,包围端子18周围的大部分成为了可能。
—制造方法一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8说明上述电极连接构造2的制造方法。 首先,对图3所示的塑料村底15的表面,如图4所示那样,用溅镀 以及CVD等的薄膜沉积技术,沉积如Si02以及SiNx等的无机膜 等形成的0.1^m程度厚的阻挡膜16。
其后,第 一 电极形成工序,如图5所示那样,用光刻法(photolitho graphy)等形成多个阻挡膜16表面的第一端子18。这些多个端子18 的图案形状,对应IC驱动器12的凸起21的设置形状而形成。还有, 端子18上,单层或层叠使用Al、 Ti、 Mo、以及ITO等。这些端子 18的膜厚,0.1至0.5//m程度合适。这个第一电极形成工序,与形 成连接薄膜晶体管(TFT)的栅极布线以及源极布线的工序同工序形 成。
接下来,进行绝缘膜形成工序,例如,形成由Si02以及SiNx 等形成的0.1至0.5//m厚度的绝缘膜19。绝缘膜形成工序,与形 成构成薄膜晶体管(TF T)栅板绝缘膜的工序同工序进行。如图6所示 那样,在阻挡膜16上一样形成覆盖端子18的绝缘膜19后,通过光 刻技术,如图7所示那样,从端子18的周围除去这个绝缘膜19的同时,在端子18的上方位置形成贯通孔20。
再有,进行阻挡膜除去工序从端子18的周围部分除去阻挡膜 16。这个阻挡膜除去工序与上述绝缘膜形成工序重复进行。也就是, 如图7所示那样,通过光蚀刻,从端子18的周围同时除去绝缘膜 19以及阻挡膜16。
本实施方式,在图9的波形线包围的区域A中,除去阻挡膜16。 并且,输入一侧端子18a之间以及4俞出 一侧端子18b之间的区is戈, 除去阻挡膜16。也就是,阻挡膜16的除去区域26也形成为近似长 方形。其结果,如图ll所示那样,阻挡膜16的除去区域26,露出 冲于底15的表面。
这个工序中除去了树脂衬底上的一部分阻挡膜16, ^旦是,阻挡 膜16的除去区域26,因为位于塑料衬底15的外侧的周边部分,所 以不对内側的显示区域8有影响。还有,因为与阻挡膜16的整体面 积相比除去区域26的面积小,所以不会有因阻挡膜16的除去降低 塑料村底15的防湿性等的坏影响。尚,阻挡膜,尽管是从塑料衬底 15的表面除去端子18周围的至少一部分既可,但是,为了进一步 抑制裂紋的传播,最好的是除去比端子18宽的周围。
接下来,进行异向导电膜(ACF)粘贴工序。如图8所示那样,在 塑料村底15上以覆盖端子18以及绝缘膜19的方式祐贴、临时粘贴 异向导电膜(ACF)22。异向导电膜(ACF)22上使用了分散了导电性粒 子的例如环氧系列粘结剂等。接下来,如图2所示的那样,进行組 装工序。这个工序,排列端子18和凸起21合位的状态下,在加热 的同时加压,在薄膜晶体管(TFT)村底IO上組装第二电路部件的IC 驱动器12。其结果,异向导电膜(ACF)的IC驱动器12的凸起21, 在贯通孔20的内部通过导电性粒子24与端子18电连接。通过以上 各个工序制造电极连接构造2。尚,为组装IC驱动器12的加热压 接工具,可以使用一般的工具,但最好的是较低温的加热压接工具。 加热压接IC驱动器12时的压力10至50Mpa、还有温度为180。C合 适。
—实施方式l的效果一因此,根据这个实施方式l,端子18的周围从塑料衬底15的表面 除去了阻挡膜16,所以即便是端子18下方的阻挡膜16产生裂紋, 也能够使这个裂紋无法跨越除去了阻挡膜的区域(除去区域26)向外 侧扩展。其结果,可以抑制相邻的其他端子18或者电路部17的裂 紋损伤,能够降低制品的不良品率。
然而,尽管上述阻挡膜16能够阻挡水分的透过,但是却有降低 与塑料衬底15的紧密粘结的倾向。对此,本实施方式,因为在除去 区域26部分除去了阻挡膜,在这个部分的塑料衬底15、和IC驱动 器12能够直接粘结于异向导电膜(ACF)22的粘结层,就能够提高紧 密粘结性。
也就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抑制了阻挡膜16中的裂紋的传播降低了电路部17以及邻接端子18的损伤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塑料村底15和IC驱动器12的紧密祐结性。
还有,因为异向导电膜(ACF)22介于端子18和凸起21之间,端子18下方的阻挡膜16中,与导电性粒子24接触的部分,特别容易集中应力产生裂故。对此,本实施方式,即便是产生了裂紋也能有效的抑制它的扩展。
《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1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尚,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与图1至图8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中端子18和凸起21之间的阻挡膜16残留成短栅状,本实施方式中D端子汉字18和凸起21之间不设置阻挡膜16。
阻挡膜16,不只是除去端子18周围的除去区域26,端子18及 绝缘膜19的下方也除去。也就是,端子18,直接形成在薄膜晶体 管(TFT)衬底10的塑料衬底15表面上。
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电极连接构造时,如图4所示那样, 一样在 塑料衬底15上层叠阻挡膜16后,以包含形成多个端子18的区域的 全部区域为除去区域30,将这个除去区域30中的阻挡膜16用光蚀 刻等从塑料村底15的表面除去。
接下来,在除去区域30中图案形成端子18。其后,与上述实施 方式l相同,进行绝缘膜形成工序。接下来,与上述实施方式l一 样,进行异向导电膜(ACF)粘贴工序及组装工序。通过这样制造出 电极连接构造2。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端子18下方不设置阻挡膜16自身,所 以即便是在端子18上施加压力,也不会产生裂紋。因此,就可以防 止邻接端子18由于裂紋的损伤。但是,从減低塑料村底15的吸水 性观点看,上述实施方式1,由于被阻挡膜16覆盖的塑料衬底15 的表面积大,所以是最好的。
《发明的实施方式3》图13至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图13,是模式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剖面图,图14,是概略表示本实施 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外观的平面图,图15,是扩大表示薄膜晶体 管(TFT)村底10的一却分的平面图。尚,图13根据说明的需要作了 简化,与图15不对应。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第一电路部件的薄膜晶体管(TFT) 村底10、和第二电路部件的相对衬底11分别由塑料村底15、 35构 成。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的塑料衬底15上,在阻挡膜16—侧 层叠了阻挡膜16。另一方面,相对衬底11的塑料衬底15上,薄膜 晶体管(TFT)村底10—侧层叠了阻挡膜36。还有,薄膜晶体管(TFT) 村底10以及相对衬底11之间设置了液晶层30,由密封部件41密 封。
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的阻挡膜16上,如图13至图15所示 那样,形成了形成在显示区域8的栅极布线及源极布线等的电路部 17。还有,薄膜晶体管(TFT)村底10上,第一电极的普通电极垫31 设置在显示区域8的周围。第一普通电极垫31上连接着从組装区域 9引出的布线部33。
另一方面,.相对村底11上,如图13所示那样,第二电极的普 通电极垫32,相对于上述第一普通电极垫31设置。还有,显示区 域8的阻挡膜36上层叠了由ITO等形成的共通电极34。共通电极34上连接着上述第二普通电极32。
薄膜晶体管(TFT)村底10及相对衬底11之间,共(common)转移 电极37介于液晶层30的外侧。第一普通电极垫31及第二普通电极 垫32,在受到相互接近方向的压力的状态下,通过共(common)转移 电极37电连接。这样,薄膜晶体管(TFT)村底10中从組装区域9 一侧通过布线部33提供的信号,通过第一及第二普通电极垫31、 32及共(common)转移电极37供给相对村底11的共通电极34。
并且,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的阻挡膜16,在设置了第一普 通电极垫31的区域,被从塑料村底15的表面除去。另一方面,相 对村底11的阻挡膜36,在设置了第二普通电极垫32的区域,被从 塑料村底35的表面除去。并且,第一及第二普通电极垫31、 32, 分別直接形成在部分除去了阻挡膜16、 36的塑料村底15、 35的表 面。换句话说,设置了第一及第二普通电极垫31、 32的区域,成为 除去了阻挡膜16、 36的除去区域26。
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电极连接构造时,除去阻挡膜16、 36的工序 之后,形成第一及第二普通电极垫31、32。其后,将薄膜晶体管(TFT) 村底IO及相对村底ll,在夹着共(common)转移电极37的状态下祐 合。
如以前那样,没有从塑料村底15、 35除去阻挡膜16、 36的情 况下,因为这个阻挡膜16、 36上,在共(common)转移电极37设置 的区域应力变大,所以,就容易产生裂紋,这个裂纹就会传向周围。 对此,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容易产生裂紋的区域除去了阻挡膜16、 36,这样,对于邻接的电路部17以及第一及第二普通电极垫31、 32,就可以防止通过阻挡膜16、 36传递裂紋,也就可以防止显示品 位的降低。
尚,与上述实施方式l一样, 一部分与共(common)转移电极37 重叠的区域留下了阻挡膜16、 36的同时,在它周围的区域将阻挡膜 16、 36从塑料衬底15的表面除去亦可。由此,假如,与这个第一 及第二普通电极垫31、 32重叠的阻挡膜16、 36上产生裂紋,也可 以使这个裂紋不会超出这个除去区域26。其结果,可以抑制由于邻接的电路部17以及其他的第一及第二普通电极垫31、 32的裂紋引 起的损伤,也就可以抑制显示品位的降低。
《发明的实施方式4》图1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图17,是模式表示本实施方 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剖面图。
IC驱动器12,最好的是板状的本体部25对薄膜晶体管(TFT)村 底10平行的朝向組装。但是,实际上,如图17所示那样,本体部 25有可能对薄膜晶体管(TFT)村底IO倾斜的状态下組装。再有,这 个倾斜大的情况下,本体部25的一部分和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 是在受到相互接近方向的压力的状态下接触的。
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触上述本体部25的薄膜晶体管(TFT)村底 上的区域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将阻挡膜16从塑料衬底15的表面除 去。因此,如图17所示那样,本体部25接触在塑料衬底15上的没 有阻挡膜16的区域的情况下,由这个接触就能防止裂紋的产生。还 有,本体部25接触在塑料村底15上的有阻挡膜16的区域的情况下, 即便是产生裂紋,也可以使裂紋无法越过除去阻挡膜16的区域传 递。因此,在本体部25和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的接触区域外侧, 可以抑制端子18以及电路部17的损伤。
《发明的实施方式5》图18至图2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图18至图20、图22、 图24、以及图26,扩大表示端子18及其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图21, 是图22中XXI-XXI线剖面图。图23,是图22中XXIII-XXIII线剖 面图。图25 ,是图24中XXV-XXV线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5,是在实施方式l中,是将阻挡膜16的除去区域 26做如下所述的种种形状改变而成的。
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端子18的左右两侧形成了阻挡膜16的 除去区域26的同时,没有除去对应IC驱动器12的中央区域的阻挡 膜16而留下了,但是,如图18所示那样,对于IC驱动器12中央 的阻挡膜16区域,也可以在同图中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延伸的 形成除去区域26。也就是,输入一侧端子18a和输出一侧端子18b之间的区域,除去阻挡膜16。并且,在除去区域26露出衬底15的 表面。这样,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除去区域26,就可以防止输 入一侧端子18a和输出一侧端子18b之间裂紋的传播。
还有,除去区域26,从衬底15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分划除去区 域26的界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圓弧状。也就是,如图19所 示那样,以从端子18的输入一侧向输出一侧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 成除去区域26的同时,以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圓弧状形成这个除 去区域26的上下端部亦可。这样做,在除去区域26的上下端部不 再有角形状部,使裂紋不容易产生成为可能。
接下来,如图20所示那样,在以从端子18的输入一侧向输出 一侧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除去区域26的同时,如图21所示那 样,可以用所规定的关系限定相邻合对的端子18之间的左右方向间 隔L1、和除去区域26的左右方向宽度L2。在此,为了不降低由于 阻挡膜16的阻挡性能,除去区域26的宽度越窄越好。实际的光蚀 刻工序中,最小的除去区域26的宽度L2是数wm程度。另一方面, 为了确实防止裂紋的传播,除去区域26的宽度越宽越好。因此,除 去区域26的宽度L2,最好的是限定在数XZm以上且端子18间隔 Ll以下。通过这样做,在维持阻挡膜16的阻挡性能的同时又能够 防止裂紋的传播。
还有,如图22所示那样,在以从端子18的输入一侧向输出一 侧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除去区域26的同时,如图23所示那样, 可以在输入一侧端子18a以及输出一侧端子18b的周围的至少一部 分区域形成比其他区域薄的膜。也就是,除去区域26的村底15的 表面,由例如200埃至300埃程度厚的薄膜化了的阻挡膜16覆盖。 为此,在能够由阻挡膜16维持阻挡性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对裂紋的 耐性,降低裂紋的传播。
还有,如图24所示那样,在以从端子18的输入一侧向输出一 侧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除去区域26的同时,还可以将这个除去 区域26形成为缝隙(slit)状。如图24及图25所示那样,除去区域 26,露出衬底15的表面。由此,因为可以增大阻挡膜16的表面积,所以既可除去阻挡膜16又可维持阻挡性。在这个基础上,因为除去 了阻挡膜16,所以防止裂紋的传播成为可能。缝隙设置两条以上也 没有关系。通过形成多条缝隙,更能够降低裂紋的传播。
还有,如图26所示那样,在以从端子18的输入一侧向输出一 侧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除去区知戈26的同时,还可以使这个除去 区域26在相邻的端子18之间,沿同图的上下方向蛇形延伸形成为 波状。即便是这样做,因为可以增大阻挡膜16的表面积,即可以维 持阻挡特性又可以防止裂紋的传播。
《其他的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薄膜晶体管(TFT)村底IO上连接 了 IC驱动器12或相对衬底11的例(也就是第二电路部件是IC驱动 器12或相对村底11的例),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就是, 例如,如图16所示那样,由TAB以及COF的TCP(Tape Carrier Packa ge)连接中电极连接构造同样适用。也就是,如图16所示那样,薄 膜晶体管(TFT)村底10的组装区域9中,连接了多个具有IC驱动器 42的TCP。这些TCP中也设置着第二电极,这个第二电极连接于 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0的第一电极(端子)上。还有,本发明,同 样适用于图1的FPC13的连接部的电极连接构造。
还有,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2中,端子18和凸起21通过异向 导电膜(ACF)22连接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其他的,不设 置异向导电膜(ACF)22的情况(也就是电极之间直接挤压粘结的情 况)、以及取代异向导电膜(ACF)22使用导电性糊、NCF(Non Conduct iveFilm)、及粕结树脂等的情况、同样也可以适用。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液晶显 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例如,有机EL装置以及电场 放出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 FED)等的其他显示装置同样适 用。
还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塑料衬底适用于衬底15的例 子,但是,本发明不只限于此,例如用金属衬底适用于村底15亦可。 即便是金属衬底只要厚度薄一样可以有可弯性,在它表面设置的阻挡膜上,同样可以得到与塑料衬底一样的裂紋产生。也就是,金属 衬底适用于衬底15的情况,因为是高温进行电路制作工序,所以制 作更高性能的电路成为可能。但是,通常金属衬底的表面存在着很 多凸凹,在电路制作前有必要实施平整化处理(形成阻挡膜)。金属 村底上,可以使用例如不锈钢及因瓦合金等金属材料,其衬底表面 只要预先镜面处理既可。由阻挡膜进行平整化处理,使用无机材料 薄膜、有机材料薄膜、以及它们的层叠膜等,涂布可以使用旋转涂层、burr涂层、或者是喷雾涂层等方法。阻挡膜做成后,进行与上 述实施方式1一样的制造工序。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一
正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连接多个电路部件的各电极 的电极连接构造,以及具有这个电极连接构造的显示装置是有用的, 特別是,在构成电路衬底的树脂村底上层叠的阻挡膜中抑制裂紋的 传播,抑制电路以及电极的损伤的同时,提高电路部件之间的紧密 连接性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部件,具有可弯性衬底、层叠在上述可弯性衬底表面上的阻挡膜、形成在上述阻挡膜上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弯性衬底中层叠了上述阻挡膜一侧的第一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挡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被从上述可弯性衬底表面除去。
2. —种电极连接构造,包括第一电路部件,该第一电路部件具有可 弯性衬底、层叠在上述可弯性村底表面上的阻挡膜、形成在上述阻挡膜上 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弯性村底中层叠了上述阻挡膜一侧的第一电 极;和第二电路部件,与上述第一电路部件相对设置,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极 相对的笫二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二上述阻挡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被从上述可弯性村底 表面除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电路部件,包括具有连接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电路的本体部,上述本体部的一部分和上述第一电路部件,是在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 向上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接触的,上述阻挡膜,在与上述本体部接触的上述第一电路部件上区域周围的 至少 一部分被从上迷可弯性村底表面除去。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电极,隔着上述阻挡膜设置在上述可弯性衬底上。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电极,直接设置在上述可弯性衬底的表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夹有含导电性粒子的异向性导电膜。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电极,设置了多个且相互接近。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夹着共转移电极。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迷第一电极,是由为向上述第二电路部件输入信号的多个输入一侧端子、和相对于上述输入一侧端子按所规定间隔设置且为从上述第二电路 部件输出信号的多个输出一侧端子构成的,上述阻挡膜,在上述输入一侧端子和上述输出一侧端子之间的区域也 是被除去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除去了上述阻挡膜的除去区域,从上述可弯性衬底表面的法线方向看,分隔上述除去区域的界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圓弧状。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笫一电极以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的同时,相邻的上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了除去上述阻挡膜的除去区域,上述除去区域的宽度,规定为相邻的上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间隔以下的 大小。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 一 电极以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的同时,相邻的上述第一电极 之间,形成了除去上述阻挡膜的除去区域, 上述除去区域,形成为多个缝隙状。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 电极以所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的同时,相邻的上述第一 电极 之间,形成了除去了上述阻挡膜的除去区域,上迷除去区域,形成为在相邻的上述第 一 电极间的蛇形延伸的波形状。
14. 一种电极连接构造,包括第一电路部件,该第一电路部件具有 可弯性衬底、层叠在上述可弯性村底表面上的阻挡膜、形成在上述阻挡膜 上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可弯性衬底中层叠了上述阻挡膜一侧的第一 电极;和第二电路部件,与上述第一电路部件相对设置,具有与上述第一电极 相对的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上迷第一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二 电极,是在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连接的,上迷阻挡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形成的比其他区 域薄。
15. —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电路部件,该第一电路部件,具有可弯性衬底、层叠在上述可弯 性衬底表面上的阻挡膜、形成在上述阻挡膜上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上述 可弯性衬底中层叠了上述阻挡膜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路部件,该第二电路部件相对于上述第一电路部件设置,具有 与上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电极连接构造,上述第一电路部件的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路 部件的上述第二电极,是在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电连接的,显示部,由上述第一电路部件的电路部控制进行显示,其特征在于上述阻挡膜,在上述第一电极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被从上述可弯性村底 表面除去。
全文摘要
包括具有树脂衬底、层叠在树脂衬底表面上的阻挡膜、形成在阻挡膜上的电路部、以及设置在树脂衬底中层叠了阻挡膜一侧的第一电极的第一电路部件,和与第一电路部件相对设置、具有与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的第二电路部件;第一电路部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路部件的第二电极,是在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施加了压力的状态下电连接的;阻挡膜,在第一电极的周围从树脂衬底表面除去。
文档编号H05K1/14GK101238759SQ200680029260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日
发明者会田哲也, 近间义雅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