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框架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060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体框架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体框架式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三体框架式控制器可广泛应用在电子控制领域,现有控制器多釆
用单板结构,在双板结构中目前采用垫柱固定方式,抗震性能差;盒
内与盒体连接线采用分离线束,工艺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三体框 架式控制器,以提高控制器的抗振性能,解决工艺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体框架式控制器,由中间框架、上 盖和下盖三部分组成,中间框架和上盖、下盖之间采用凸凹镶嵌结构, 中间框架上下周边有凸沿,上盖、下盖有与凸沿相匹配的凹槽,上盖、 下盖与中间框架接触的端面内有导电橡胶密封圈,中间框架外部有四
个凸耳,用于安装隔振器;中间框架中部三面有凸起的环带,第四面
有两悬臂梁,环带和悬臂梁上下两侧分别支承一块线路板,两块线路 板中间釆用欧式插头进行电气连接,在线路板之上用"日"字形框架 压固连接,框架釆用螺钉连接,线路板在中间框架出线端通过悬臂梁支
承;整个壳体由两个空腔组成,其一采用"曰"字形框架支承结构, 完成双线路板的固定及抗振;其二用于安装电源滤波器,通过中间隔 板与线路板进行空间隔离。
本发明还可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完善上盖、下盖上有防脱限位 突起,防脱限位突起上镶有硅胶板,合盖后该凸起正好顶在上下线路 板电连接器或质量较大的元件上。
上线路板和下线路板上分别焊有欧式插头、插座,两板之间通过 欧式插头进行电气连接。
电连接器与上线路板和下线路板的连接是通过电路板连接,电路 板插入电连接器对应插针上进行焊接,电路板、上线路板和下线路板 上都焊有塑料插座,电路板和上线路板、下线路板通过排线连接,排
3控制器的元件电感、电源滤波器采用螺钉直接固定在中间框架上 的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控制器采用三体框架式结构,它由中 间框架、上下盒盖和两个"日"字形框架构成,该结构有效减小了线 路板悬震面积,大幅度提高线路板板级刚度,抑制了线路板相对本体 振动的放大,克服了传统多点支撑造成板极刚度不足问题,很好地改 善了控制器抗振性能、装配工艺性、传热性、可靠性、外表美观性、 密封性等。
由于电控单元板级刚度的增强,使电控单元中电子元器件的受力 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有效减小了元器件管脚断裂的可能。
通过在另 一 空腔内安装电源滤波器有效地抑制了电源线的传导辐 射,并通过中间隔板隔离了空间电磁干扰,确保电控单元满足 GJB151A-97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中间框架体两端敞开,装配操作空间和可见性较好,很好地解决 了结构难加工、线路板和电气元件的难装配问题。
本结构除本体抗振性能良好外,在外部设置橡胶隔振器,对外部 振源起到隔离和衰减的作用。


本发明共有ll幅附图。其中图l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亦可做 说明书摘要的附图。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l的凸凹镶嵌结构局部放大视图3、为图1的仰视图4、为中间框架主视图5、为中间框架图4的俯视图6、为中间框架图7的俯视图7、为中间框架图6的A-A剖视图8、为中间框架图6的B-B剖视图
图9、为日字框架主视图
图10、为上盖主视图11、为下盖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做进一 步描述 如图1、 2、 3所示,安装步骤如下上、下盖部件装配,将对应 导电橡胶密封圈11轻压入上盖4、下盖3开口端面凹槽中。
如图4、 5、 6、 7、 8、 9所示,中间框架5部件装配用螺钉将四 个电连接器14固定于中间框架5上,然后将连接器电路板13插入电 连接器对应插针上,用锡焊焊接。将上线路板6、上板上框架1依次 放在中间框架5凸起环带17和悬臂梁19上,用若干沉头螺钉在沉头 孔23固定。同理下线路板7、下板下框架2依次放在中间框架5凸起 环带17和悬臂梁19上,用沉头螺钉固定。在安装下线路板7时,应 注意上、下线路板上连通的欧式插头应对正。确保功率元件与散热条 8接触良好。之后将连接器电路板13上排线插头插入对应上下线路板 上。
如图6所示,电源滤波器9安装将电源滤波器9放入中间框架 5的电源滤波器空腔22内,用螺钉固定。将电缆对应连接到电连接器 上。
电气连接电连接器14与上线路板6和下线路板7的连接是通过 电路板13连接,电路板13插入电连接器14对应插针上进行焊接,电 路板13、上线路板6和下线路板7上都焊有塑料插座,电路板13和 上线路板6、下线路板7通过排线连接,排线两端压有塑料插头。
将装好的上盖4、下盖3用螺钉15固定在中间框架5上。
控制器装完后,中间框架侧面有螺紋孔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毕用 螺堵16堵住。
橡胶隔振器10的安装先将橡胶隔振器10柠入要固定控制器的 安装基座上,将控制器凸耳18插入橡胶隔振器10另 一端的螺杆上, 用螺母将其固定。
本抗振结构为电控单元框架式抗振 一 电磁隔离结构,本体由中间 框架5和上盖4、下盖3三部分组成。中间框架5和上下盖之间采用 凸凹镶嵌结构,沟槽内釆用导电橡胶密封圈11,中间框架5外部有四 个凸耳18,用于安装隔振器IO。
中间框架5中间有凸起环带17和两条悬臂梁19,两侧分别支承 一块线路板,在线路板之上用"日"字形框架压固连接,如图9所示,有效实现线路板周边和中间压接,框架采用若干螺钉连接。
两块线路板中间采用欧式插头进行电气连接,达到体积小连接可靠。
在壳体出线端通过悬臂梁支承,既实现了可靠支承,又节约了空 间(便于走线)
如图IO、 ll所示,盖的内部设置的局部突起24对板上电连接器 进行防脱限位,使电气连接在振动环境下达到可靠连接。
整个壳体由两个空腔组成,其一采用日字形框架支承结构,完成 双线路板的固定及抗振;其二用于安装电源滤波器,通过中间隔板21 与线路板进行空间隔离。
控制器内部采用"日"字形框架式结构,满足双线路板或单线路 板的可靠连接,大幅度提高线路板板级刚度,有效减小了线路板的悬 振面积,抑制了线路板相对本体振动的放大,克服了传统多点支撑造 成板极刚度不足问题,很好地改善了控制器抗振性能、装配工艺性、 传热性、可靠性、外表美观性、密封性等。
由于电控单元板级刚度的增强,使电控单元中电子元器件的受力 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有效减小了元器件管脚断裂的可能。
通过在另一空腔内安装电源滤波器有效地抑制了电源线的传导辐 射,并通过中间隔板隔离了空间电磁干扰,确保电控单元满足 GJB151A-97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同时,大质量电源滤波器9直接固定 在中间框架5上,振动可靠性好;同样大质量电感12直接固定在中间 框架5上的凸起20上,提高了固定可靠性。
中间框架体两端敞开,装配搡作空间和可见性较好,很好地解决 了结构难加工、线路板和电气元件的难装配问题。
另外三体框架式抗振结构巧妙地解决了军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
上线路板和下线路板的可靠连接问题。
本结构除本体抗振性能良好外,在外部设置橡胶隔振器,对外部
振源起到隔离和衰减的作用。
本结构在电控单元元件密度高,元气件质量相对较大时,抗振优 势更为明显。
权利要求
1、一种三体框架式控制器,由中间框架(5)、上盖(4)和下盖(3)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框架(5)和上盖(4)、下盖(3)之间采用凸凹镶嵌结构,中间框架(5)上下周边有凸沿,上盖(4)、下盖(3)有与凸沿相匹配的凹槽,上盖(4)、下盖(3)与中间框架(5)接触的端面内有导电橡胶密封圈(11);中间框架(5)外部有四个凸耳(18),用于安装隔振器;中间框架(5)中部三面有凸起的矩形环带(17),第四面有两悬臂梁(19),环带(17)和悬臂梁(19)上下两侧各支承一块线路板(6)、线路板(7),两块线路板中间采用欧式插头进行电气连接,在线路板之上用“日”字形上板上框架(1)、下板下框架(2)压固连接,框架采用螺钉连接,线路板在中间框架(5)出线端通过悬臂梁(19)支承;整个壳体由两个空腔组成,其一采用“日”字形框架支承结构,完成双线路板的固定及抗振;其二用于安装电源滤波器,通过中间隔板(21)与线路板进行空间隔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体框架式控制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上盖(O、下盖(3)上有防脱限位突起(26),防 脱限位突起(26)上镶有硅胶板,合盖后该凸起正好顶在上下线 路板电连接器或质量较大的元件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体框架式控制器,其特征 在于上线路板(6 )和下线路板(7 )上分别焊有欧式插头、插 座,两板之间通过欧式插头进行电气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体框架式控制器,其特征 在于电连接器(14 )与上线路板(6 )和下线路板(7 )的连接 是通过电路板(13)连接,电路板(13)插入电连接器(14)对 应插针上进行焊接,电路板(13)、上线路板(6)和下线路板(7) 上都焊有塑料插座,电路板U3)和上线路板(6)、下线路板(7) 通过排线连接,排线两端压有塑料插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体框架式控制器,其特征 在于控制器的元件电感(12)、电源滤波器(9)釆用螺钉直接固定在中间框架上的方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体框架式控制器。该控制器由中间框架、上盖和下盖三部分组成,中间框架和上盖、下盖之间采用凸凹镶嵌结构,中间框架上下周边有凸沿,上盖、下盖有与凸沿相匹配的凹槽,上盖、下盖与中间框架接触的端面内有导电橡胶密封圈,中间框架外部有四个凸耳,用于安装隔振器;中间框架中部三面有凸起的环带,第四面有两悬臂梁,环带和悬臂梁上下两侧分别支承一块线路板,两块线路板中间采用欧式插头进行电气连接,在线路板之上用“日”字形框架压固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抗振性能、装配工艺性、传热性、密封性、可靠性好,外表美观。
文档编号H05K5/00GK101483982SQ20081008516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4日
发明者傅文林, 孟长江, 孝 王, 褚全红, 郁国军, 闫云艳 申请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