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使用的散热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06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及其使用的散热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使用的散热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设备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CRT) 显示器,开始广泛用于电视接收机和电脑显示器。平板显示设备根据显示模 块的不同分为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显示器 (OLED)以及场致发射显示器(FED)等。
平板显示设备的整体发热量虽然小于CRT显示器,但是,由于平板显示 设备的厚度远小于CRT显示器,使得平板显示设备内部电子元件的排列密度 较大,从而导致多个发热器件集中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而使得热量的聚集程 度比CRT显示器要大。平板显示设备内部的温度越高,电子元件及其他部件 的工作寿命越短,因此必须使平板显示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尽快M出去。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0610121857.4公开一种用于平板显示设备的冷却装 置。安装冷却装置的平板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如图l所示,平板显示设备31背部 上方设置顶部散热开口 33。该顶部散热开口 33是通过在平板显示设备31背部 框架32的顶部开出内外贯通的贯通槽来实现的,并且有多个贯通槽均匀地分 布在平板显示设备背部框架32的顶部。该平板设备的右视图如图2所示,平板 显示设备31背部框架32的底部设置用于引入冷却空气的底部开口34,并在背 部框架内部的上方安装强化空气对流的风扇35。当风扇35旋转时,外部冷却 空气从底部开口 34被吸入平板显示设备31内部,在与平板显示设备31内部的 发热装置进行热交换以后,空气温度升高,成为热气流,热气流被旋转的风 扇35乂人顶部散热开口 33排出。为使平板显示设备看起来更薄,其背部框架的顶部通常设计成从前往后 地向下倾斜。而且由于平板显示设备厚度薄、重量轻,使用者更愿意将平板 显示设备挂在墙上,使其尽可能少的占用空间。平板显示设备采用所述的结 构和安装方式,使得热气流从顶部散热槽排出后未经过冷却就会与顶部散热
槽附近的墙面接触并传递热量,墙面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从顶部散热槽排 出的热气流与顶部散热槽附近的墙面不断地摩擦,会使该处墙面产生静电。 静电和/或热效应,使得顶部散热槽附近的墙面吸附灰尘的速度大大提高,因 此,将平板显示设备挂在墙上使用后不久,顶部散热槽附近的墙面就会变黑, /人而^皮坏墙面的美》见。
另一方面,灰尘、水滴等物质或其他微小物品可以通过贯通平板显示设 备内外的顶部散热槽进入平板显示设备内部。水滴或其它微小物品进入平板 显示设备内部,会产生平板显示设备内部电路短路等严重的安全问题。不断 的灰尘进入,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使平板显示设备内部堆积大量灰尘, 从而影响散热,并产生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电子设备也具有类似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电子设备排出的热气流直接与 墙面接触,从而避免电子设备附近的墙面因静电和/或热效应加速积累灰尘而 变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限定用于安装元器件的 内部空间的外壳3;引导来自所述内部空间的热气流的散热导流装置2,其连
接于外壳3且限定出导流通道6;所述导流通道6—端与内部空间连通而另 一端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正面12。
可选地,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包括连接于外壳3的弯曲隔片22, 23; 23,。可选地,所述弯曲隔片包括连接于外壳3的背板22和连接于背板22朝 向电子设备正面12—侧的盖板23。
可选地,所述盖板23朝向电子设备正面的侧边高于连接背板22的侧边。 可选地,所述背板22与盖板23连接处的内表面倒圆角8。 可选地,所述弯曲隔片包括弧形盖板23'。
可选地,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还包括连接于弯曲隔片22, 23; 23,的至少 一端的至少 一个侧壁24。
可选地,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还包括在所述导流通道6内朝电子设备正 面12定向的隔片5。
可选地,所述隔片5等间距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和外壳3—体形成。
可选地,所述外壳3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口 7;所述导流通道6的一端通 过散热口 7与内部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散热口位于外壳3顶部,并且弯曲隔片22, 23; 23,位于所 述散热口上方。
可选地,至少一个散热口开设于散热导流装置2朝向电子设备正面12的 一侧。
可选地,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塑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方面, 一种用于引导来自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散热气 流的散热导流装置2,包括能够连接于电子设备外壳3的背板22或盖板23,; 连接于背板22 —侧的盖板23;当背板22或盖板23,连接于电子设备外壳3 时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限定出的导流通道6 —端连通所述内部空间而另一端 朝向电子设备的正面12。
可选地,所述背板22与盖板23连接处的内表面倒圓角8。 可选地,所述背板22或盖板23,与电子设备外壳3 —体形成。
6可选地,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还包括连接于背板22或盖板23,至少一端 的侧壁24。
可选地,还包括在所述导流通道6内朝电子设备正面12定向的f鬲片5。 散热导流装置限定的导流通道具有弯曲的导流轨迹,可以改变与其连通 的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热气流的流向,电子设备内产生的热气流经导流通道 引导后排出的流向朝向电子设备的正面,即与电子设备的背面相背离,从而 使得电子设备产生的热气流排出时不会直接接触电子设备附近的墙面,避免 热气流尚未冷却就与墙面接触,进而使得墙面不至于因静电和/或热效应加速 积累灰尘而变黑。
此外,弯曲的导流轨迹使得灰尘、水滴或其他微小物品不容易从散热导 流装置进入电子设备内部,降低灰尘、水滴或其他微小物品对电子设备内部 元件产生安全隐患的几率。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背板和盖板来界定导流通道,以改变 电子设备所排放热气流流向,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进一步,散热导流装置的背板与盖板相交处的内表面可以倒圆角,可以 緩解热气流在导流通道内的流速分布扭曲,提高热气流的流动效率。
通过背板和外壳的连接,以及盖板与散热口形成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 在避免热气流直接与墙面接触,以及降低灰尘、水滴或其他微小物品进入电 子设备内部的可能性的同时,方便与现有电子设备的结合,从而扩大其适用 范围。
通过从外壳延伸盖板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散热导流装置,可以降低制 作的复杂程度,并且减少电子设备的零部件,降低组装成本。
此外,散热导流装置还设置有分割所述导流通道的隔片,可以进一步降 低热气流在出口处的流动状态不均匀性,从而提高热气流对外界冷空气的传 热效率,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散热效率。另外,散热导流装置可以由金属材料制造,从而避免导流通道内热气流 流动死区的热量积累,并降低出口处热气流的温度。
前述内容为概要,因而包含必要的简化、 一般化并且略去细节。因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概要只是说明性的,无意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定。 通过下文给出的非限定性详细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发 明性特征以及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不同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 表示相似或相同的项目。


图1为现有技术平板显示设备立体图2为图1所示平板显示设备右视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平板显示设备立体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散热导流装置的立体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散热导流装置的立体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散热导流装置的结构件的立体图7为图3中平板显示设备VII部分的放大视图8为图7中I-I,线剖视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平板显示设备立体图io为图9中n-n'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平板显示设备为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平板显示设备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平板显示设 备1顶部散热面14(参见图8)安装长条形散热导流装置2,用于引导从平板显 示设备1排出的热气流的流向。该散热导流装置2与平板显示设备的内部空 间连通且与平板显示设备顶部散热面14配合形成出口 4。出口 4的开口方向向前,即朝向平板显示设备1的正面,因而热气流从出口4排出的流向背离
于平板显示设备1的安装面13(参见图8),排出后将与平板显示设备1上方的 冷空气混合,而不会向后直接接触平板显示设备1所挂装的位于平板显示设 备安装面之后的墙面,因此可以避免热气流直接与墙面接触,从而避免墙面 因静电和/或热效应加速积累灰尘而变黑。
由于散热导流装置2与散热面的配合,灰尘、水滴或其他微小物品不容 易从散热导流装置2进入平板显示设备1内部,因此可以降低灰尘、水滴或 其他微小物品对平板显示设备1内部元件产生安全隐患的几率。
为使平板显示设备的外观更加美观,使用户在正常使用平板显示设备1时不 会看到散热导流装置2,因此优选的方案是散热导流装置2的长度小于平板显 示设备的长度。
散热导流装置2可以用塑料和金属等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制造,优选的 方案是用金属材料制造导流装置2,以提高平板显示设备1的整体导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4,散热导流装置2包括背板22、从 背板较长边上延伸出的盖板23。所述背板22为长条形,盖板23与背板22可 垂直,也可不垂直,优选不垂直,呈一定角度,具体角度可以根据散热要求 和平板显示设备的外观要求来确定。
背板22和盖板23界定散热导流装置2的导流通道6,本实施方式中,所 述导流通道6的导流轨迹大致呈L型,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适当的弯曲轨迹。 背板22和盖板23可以一体成型。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导流装置2内部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背 板22和盖板23连接的隔片5,使得散热导流装置2的内部的导流通道6被分 割成至少二个。
隔片5可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其中两个相交侧边分别与散热导流装置2
9的背板22和盖板23连接。为方便安装,隔片5的其余侧边轮廓可以与平板 显示设备1的散热面轮廓吻合。
各隔片之间的间距和夹角可以根据散热情况确定,为稳定热气流流动状 态以提高散热效率,优选的方案是使隔片5分别与背板22和盖板23垂直或 接近垂直,并使隔片5平行且等间距地设置在散热导流装置2的内部,从而 形成平行等宽的导流通道6。此外,如果热源或者散热口的纵向尺度小于散热 导流装置的长度,则可以将隔片设置为在俯视图上呈放射型分布。
导流通道6的出口宽度可以根据平板显示设备1的散热需求确定,设置 过多的隔片5将会降低出口 4横截面的有效面积,而隔片5设置过少又不能 有效地起到防止出口涡流、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导流通道6的宽度可以介 于lmm和1.8mm之间,优选的导流通道6的宽度为lmm, 1.2mm, 1.4mm, 1.6mm, 1.8mm。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采用了背板和盖板的两板结构形成导流装置。本领 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也可以采用多板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单板结构。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单板结构来代替上述实施例中背板22和盖板23 的两板结构。参见图5,采用单个弯曲的盖板23',例如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 弧的柱面形板,来形成散热导流装置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术语"柱 面形"当然可不限于^f黄截面为部分圆形的结构,也包括例如横截面为部分椭圓 或者部分双曲线或者部分抛物线的结构。此外,截面部分的大小也可选择, 例如,对横截面为圆的结构,可不限于四分之一,也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四分 之一;对于其他形状的横截面,截面部分的大小可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和需要 选择合适的大小。另外,这里所说的术语"柱面形"也不限于上述的横截面 为圓形或者椭圓形这样的规则的柱面结构,也包括其他的不规则的横截面的 结构,例如,横截面可以是任何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弧形或者弯曲形状,也 可以是折线形。例如,可以认为上述的单板结构或者两板结构或者多板结构就是其中的实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这种单板结构的散热导流装置中,也可设 置隔片。
进一步,在散热导流装置的两端还可设置侧壁24。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 中,散热导流装置2包括从背板22两个较小端面的中的至少一个端面上延伸 出的侧壁24,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端面均具有侧壁24。每个侧壁24都与盖4反 23相接。背板22,盖板23以及侧壁24可以形成一立体角,其中侧壁24与 背板22的夹角可以根据平板显示设备1的外观来确定,例如,侧壁24与背 板22垂直,当然也可以不垂直。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散热导 流装置仅一端具有侧壁2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侧壁24所在位置的面积相对于出口 4处的面积要小 得多,因此所述侧壁24是可选的组成部件。当然,选用侧壁24时,可以起 到加固结构的作用,也可以防止热气流乂人该处逸出。
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导流装置2的背板22、盖板23、侧壁24以及隔片5 可以一体制造。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上述的单板结构的散热导流装置中,也可 在该散热导流装置的两端均设置侧壁24,或者仅一端设置侧壁24。
除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单板、多板和两板结构的散热导流装置,在另外的 实施例中,可以考虑使用上述结构的散热导流装置作为形成较大的散热导流 装置2的结构部件,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大屏幕平板显示设备。也就是说,可 以先将散热导流装置2分解为多个结构部件制造,然后再将结构部件拼装形 成散热导流装置2。尤其是在长度方向,可以分段制造连接起来,或者在安装 到平板显示设备上时直接拼装。所述多个结构部件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 不对称的。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两个例如对称的结构部件21来形成散热导流装置2。图6示出了这种结构部件的一个实施例。将上述例如对称的两个结 构部件21的背板22上较小端对应连接就形成完整的散热导流装置2。所述4交 小端上可以具有或者没有侧壁24。
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结构部件不一定是完整的散热导流装置,也 可以是构成散热导流装置的 一部分。
另外,在散热导流装置2上可设置至少一个固定件10,用于将散热导流 装置2固定在平板显示设备l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固定件10可以设置在 背板22上,例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固定件l(M皮设置在盖板 23,上,例如图5所示出的。固定件IO可以是内部具有通孔的圆柱体,所述通 孔内壁上可以有螺紋。相应地,外壳3(参见图5)上具有可以与固定件10进4亍 装配的装配件,所述的装配件可以是螺柱。固定件与装配件也可以是其他用 于固定的配件,例如卡扣、定位销以及定位才全等。
另外,在散热导流装置上还可以设置用作将装配有散热导流装置2的外 壳3与平板显示设备1上的其他部件进行组装的螺栓通孔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散热导流装置2安装在平板显示 设备1的散热面14上。散热导流装置2上的侧壁24轮廓可以为,型,与平 板显示设备1的侧面轮廓相对应。当散热导流装置2安装在平板显示设备1 的散热面14上时,背板22可以与平板显示设备1的安装面13形成一个平面 整体,侧壁24可以与平板显示设备1的侧壁形成一个平面整体。
所述背板22连接到散热面14的一侧为热气流进入导流通道6的热气流 引入侧,所述盖板23远离背板的一侧为经导流通道6引导后的热气流排出平 板显示设备1的热气流排出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采用如图5所示的散热导流装置时,以盖板23与 平板显示设备的散热面连接的一侧作为热气流进入导流通道的热气流引入 侧,以盖板23远离平板显示设备的安装面一侧作为经导流通道引导后的热气流排出电子设备的热气流排出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流通道6与平板显示设备1内安装元器件的内部空
间通过散热面14上开出的顶部散热口 7连通,且导流通道6内部转弯处可以 倒圆角8。
图8中的箭头代表热气流的流动方向。热气流从顶部散热口 7流出后, 经过导流通道6引流后向前排出,从而使热气流不会直接与悬挂平板显示设 备1的墙面接触。
使用至少一个隔片5将散热导流装置2内部分割成至少一个导流通道6 的原因是,没有设置隔片5时,热气流流经横截面积突然扩大的出口 4,会产 生扩散形的气流截面,即产生出口效应。由于通过出口 4的热气流量不变, 而流路上横截面面积的扩大必然导致流速的减低。这种流速减低主要发生于 热气流的边缘部分,而热气流的中心部分仍以原来的速度流动一段距离,因 此形成尖峰形的流速分布。如果热气流的扩散程度较大,将造成热气流与散 热导流装置内出口4附近的壁面分离,从而产生出口涡流。出口涡流的存在, 会使得热气流的流动状态不均匀。热气流在出口 4处的流动状态不均匀,必 然导致热气流与外部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下降,从而影响平板显示设备1 的整体散热效率。设置隔片5就可以避免热气流在出口 4处的流动状态不均 匀,从而提高热气流对外界冷空气的传热效率。
由于顶部散热口 7的边缘与散热导流装置2的内壁并非紧密结合,因此, 热气流从顶部散热口 7流出后会在平板显示设备1散热面与散热导流装置2 内壁相交的角落产生流动死区9。流动死区9内的热气流流速远小于导流通道 6内其他部位的热气流流速,流动死区9内的热气流与相邻的流动热气流之间 会有一个明显的界面,导致流动死区9内的热气流与相邻的流动热气流之间 的传质和传热阻力加大,因此,热量会在流动死区9内聚集。为避免流动死 区9内聚集热量,可以使用传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制造散热导流装置2。通
13过流动死区9内热气流与用金属材料制造的散热导流装置2的直接热传导,
将流动死区9内热气流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导流装置2,再通过散热导流装置2 与外界冷空气的对流传热将热量传递给外界冷空气,从而实现流动死区9内 热量的排出。
使用金属制造散热导流装置2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使热气流在导流 通道6内流动的过程中就将部分热量通过散热导流装置2传递给外界冷空气, 这样可以降低导流通道6出口处的热气流温度。因为热气流/人导流通道6出 口处排出时,由于出口效应的存在,热气流会与平板显示设备l散热面14的 外表面接触,即热气流会加热平板显示设备1的散热面14。通过金属制造的 散热导流装置2降低导流通道6出口处的热气流温度,也就降低平板显示设 备1散热面14外表面的温度。
如前所述,导流通道6内部转弯处倒圓角8,即散热导流装置2的背板 22与盖板23相交处的内表面倒圆角8。其原因在于,当热气流流入导流通道 6时,流体内部受到向心力的作用而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方向由热气流 的流路截面外侧指向中心,这一向心力由一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压差所平 衡,结果导致热气流的流路截面外侧气流的流速低于内侧气流流速。当热气 流沿导流通道6继续流动时,由于粘性摩^^力的作用,靠近导流通道6内壁 的热气流流速逐渐降低,而流^各截面中心的热气流流速逐渐升高,当热气流 绕过导流通道6后,由于流速4交高的中心热气流已具有4交大的离心惯性,受 导流通道6弯曲导流轨迹的影响较小,因此向流路截面的外侧移动,迫4吏原 来位于流路截面外侧的流速较低的热气流移向内侧,导致流路截面外侧的热 气流流速高于内侧。所以,热气流速度分布沿导流通道6的导流轨迹不断发 生改变,产生扭曲的流速分布。导流通道6的弯曲部分倒圆角8,可以緩解热 气流在导流通道6内的流速分布扭曲,提高热气流的流动效率。
由于热气流比冷空气密度小,热气流具有自动上升的趋势,所以可以将导流通道6的出口方向设置成与水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但如果导流通道6 出口方向的倾角过大,则灰尘、水滴或其他微小物品更容易进入平板显示设 备l。所以,散热导流装置2的盖板23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设置在5度至45 度之间,优选的倾角为10度、20度、30度。
上述实施例中,隔片5的两个侧边分别与背板22和盖板23连接,然而 如果隔片5只有一个侧边与盖板23连接而没有侧边与背板22连接,可以起 到同样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散热导流装置2与平板显示设备1的外壳3是相互分离 的两个部件。背板22与外壳3的安装面13连接,盖板23位于散热面14上 方,且其垂直投影覆盖所述顶部散热口 7。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制 造外壳3时可以将散热导流装置2与外壳3 —体成型,即散热导流装置2的 背板22和两个侧壁24与外壳3是一体的;或者背板22、盖板23与外壳3是 一体的;或者当散热导流装置2由单个呈弧形的盖板23,形成时,盖板可以与 外壳3—体成型。
此外,散热导流装置2的背板22可以就是外壳3上的安装面13。这样可 以简化平板显示设备1的装配工艺,并使平板显示设备1的外观更加美观, 也可以不用在背板22上设置多个固定件。
结合图9和图10,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安装面13朝向平板显示i殳 备1的顶部延伸出一块与安装面13成一定角度的延伸板131。延伸板131的 侧边与外壳的顶部31配合形成顶部散热口 7。且顶部散热口 7开设于散热导 流装置2朝向电子设备显示面12的一侧。
所述安装面13为位于平板显示设备的背面的后盖。需要注意的是,当平 板显示设备采用非壁挂的方式摆放在房间内时,后盖一般不称呼为安装面。
上述实施例中,平板显示设备1具有与散热导流装置2配合的顶部散热 口 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开设散热口的散热面也可以设置在平板显示设备的侧面或其他适当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导流通道6通过顶部散热口 7与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连 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也可以不设置散热口,而是由导流通道直4妻与 内部空间连通,实现对热气流的导流。
上述实施例中,散热导流装置2是长条形,当其用于其他电子设备时, 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形状来确定散热导流装置2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本文的叙述中以平板显示诏: 备正常使用时的惯常摆放方式确定方位,即按如下方式定义方位显示面 12(参照图7)向前,与墙面最接近的安装面13(参照图8)向后,设置顶部散热 口的散热面14(参照图8)向上。
本发明的散热导流装置亦可用于其他壁挂式的耗散一定热量的电子设 备,或者摆放位置离墙壁较为接近的电子设备等。随着本发明所应用的电子 设备的不同,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可以位于电子设备的顶部,或者位于电子 i殳备的至少一个侧面,或者同时4立于电子i殳备的顶部和至少一个侧面。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 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1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限定用于安装元器件的内部空间的外壳(3);引导来自所述内部空间的热气流的散热导流装置(2),其连接于外壳(3)且限定出导流通道(6);所述导流通道(6)一端与内部空间连通而另一端朝向所述电子设备的正面(1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 包括连接于外壳(3)的弯曲隔片(22, 23; 23,)。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隔片包括连 接于外壳(3)的背板(22)和连接于背板(22)朝向电子设备正面(12)—侧的盖板 (23)。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3)朝向电子 设备正面(12)的侧边高于连接背板(22)的侧边。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2)与盖板(23) 连接处的内表面倒圆角(8)。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隔片包括弧 形盖板(23')。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 还包括连接于弯曲隔片(22, 23; 23,)的至少一端的至少一个侧壁(24)。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 还包括在所述导流通道(6)内朝电子设备正面(12)定向的隔片(5)。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5)等间距地 设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 和外壳(3)—体形成。
11. 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壳(3)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口 (7);所述导流通道(6)的一端通过散热口 (7)与内部 空间连通。
12. 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位于外壳(3) 顶部,并且弯曲隔片(22, 23; 23,)位于所述散热口上方。
13. 权利要求IO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散热口开设于 散热导流装置(2)朝向电子设备正面(12)的一侧。
14.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 导流装置(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塑料。
15. —种用于引导来自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散热气流的散热导流装置 (2),包括能够连接于电子设备外壳(3)的背板(22)或盖板(23,); 连接于背板(22)—侧的盖板(23);当背板(22)或盖板(23,)连接于电子设备外壳(3)时所述散热导流装置(2) 限定出的导流通道(6)—端连通所述内部空间而另 一端朝向电子设备的正面 (12)。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散热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背板(22)与盖板(23)连接处的内表面倒圆角(8)。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散热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背板(22)或盖板(23,)与电子设备外壳(3)—体形成。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散热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散热导流装置(2)还包括连接于背板(22)或盖板(23,)至少一端的侧壁(24)。
19. 如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散热导流装置,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导流通道(6)内朝电子设备正面(12)定向的隔片(5)。
全文摘要
电子设备(1)及其使用的散热导流装置(2),散热导流装置(2)限定的导流通道(6)可以改变来自与其连通的电子设备(1)内部空间的热气流的流向,电子设备(1)内产生的热气流经导流通道(6)传输后,向电子设备的正面排出,从而可以避免电子设备(1)工作时产生的热气流直接与电子设备后的墙面接触的现象,进而避免电子设备(1)附近的墙面因静电和/或热效应加速积累灰尘而变黑的现象。
文档编号H05K5/00GK101541157SQ20081008518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0日
发明者山路康文, 陆特克 申请人:索尼(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