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装设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309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装设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阳型或阴型的连接器向支撑部件的装设构造。
背景技术
在具有电动机的设备等中,经由连接器从外部对用于对定子进行供电等的 基板供电。该连接器由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构成,通常大多将带有端子的立式 阴连接器直接安装到基板上(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平11一37088号公报
然而,在将带有端子的立式阴连接器直接安装到基板上时,由于需要在基 板的上方结合阳连接器,该阳连接器连接有引线,因此,例如当电动机的转子 位于基板的安装着带有端子的阴连接器的面侧时,引线可能会与转子接触。另 外,在泵装置那样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盖子覆盖基板等措施以防止基板弄湿, 但在使用了带有端子的立式阴连接器时,由于需要在基板的上方结合阳连接 器,该阳连接器连接有引线,因此不容易用盖子来覆盖基板。
因此,可考虑使用带有端子的卧式阴连接器,但这种阴连接器存在着在基 板上的占用面积大的问题。另外,在使用了带有端子的卧式阴连接器时,在欲 用浇注的树脂进行封固以代替盖子时,会存在高度尺寸不足、阴连接器与阳连 接器之间的结合部分被树脂覆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装设构造,在将用于 与基板等电气零件进行电气连接的连接器装设到支撑部件上时,可在电气零件 的周围确保空间余量,并可利用浇注树脂来封固电气零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作为阳型和阴型连接器中的一个构成的
第一连接器向支撑部件的装设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前端部具 有供作为阳型和阴型连接器中的另一个构成的第二连接器进行安装的结合部, 并从该第二连接器的安装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结合部相反的一侧的后端部延伸 出挠性的电气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装设的连接 器装设部,并在比该连接器装设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安装方向侧的位置 上保持与所述电气连接部件的前端侧连接的电气零件,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 所述连接器装设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连接器夹持部,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从上 方朝着所述连接器装设部压紧时,所述连接器夹持部自动地夹持所述第一连接 器。
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第一连接器固定在保持有电气零件的支撑部件本身 上,因此不用在电气零件的周围进行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结合。因此, 可在电气零件的周围确保空间余量。另外,由于将第一连接器固定在保持有基 板的支撑部件本身上,因此,连接电气零件与第一连接器的引线和柔性基板等 电气连接部件的尺寸可以较短。而且,由于在连接器装设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 夹持第一连接器的连接器夹持部,因此可容易地将第一连接器装设在连接器装 设部上。另外,由于在连接器装设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夹持第一连接器的连接 器夹持部,因此可采用将第一连接器从上方朝着连接器装设部压紧的安装方 法。因此,即使是在将电气连接部件的两端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和电气零件上后 将电气零件固定到支撑部件上、然后再将第一连接器安装到连接器装设部上 时,也无需使电气连接部件过度挠曲,因此,电气连接部件可以较短。因此, 即使是在旋转的转子周围的狭窄区域内布置电气连接部件时,转子与电气连接 部件之间也不会接触。另外,与在电气零件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的构造不同, 不会产生第一连接器的高度尺寸不足等问题,因此,可用浇注的树脂来封固电 气零件,而无需用其它部件来覆盖电气零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连接器夹持部可采用钩子形状的构造,即在所述连接器 装设部的左右两侧竖立,并在内侧具有爪部,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朝着所述连 接器装设部压紧时,所述爪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自动卡合。
在本发明中,在从上方看所述连接器装设部时,最好所述电气连接部件从
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后端部直线延伸至与所述电气零件的连接位置。若这样构 成,则可利用尺寸最短的电气连接部件来电气性连接第二连接器与电气零件。
在本发明中,最好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左右两侧具有弹簧部,所述第一连接 器在所述弹簧部被所述连接器夹持部按压而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夹持在所述 连接器夹持部之间。若这样构成,则可容易地将第一连接器固定在支撑基板上。
在本发明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电气零件以连接有所述电气连接部 件的面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与所述安装方向平行或大致平 行的姿态保持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在本发明中,最好所述电气零件配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形成的凹部内,并 利用浇注在该凹部内的树脂进行封固。若这样构成,则在保护电气零件免受水 等影响时,无需用其它部件来覆盖电气零件。
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第一连接器固定在保持有电气零件的支撑部件本身 上,因此不用在电气零件的周围进行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结合。因此, 可在电气零件的周围确保空间余量。另外,由于将第一连接器固定在保持有基 板的支撑部件本身上,因此,连接电气零件与第一连接器的引线和柔性基板等 电气连接部件的尺寸可以较短。而且,由于在连接器装设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 夹持第一连接器的连接器夹持部,因此可容易地将第一连接器装设在连接器装 设部上。另外,由于在连接器装设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夹持第一连接器的连接 器夹持部,因此可采用将第一连接器从上方朝着连接器装设部压紧的安装方 法。因此,即使是在将电气连接部件的两端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和电气零件上后 将电气零件固定到支撑部件上、然后再将第一连接器安装到连接器装设部上 时,也无需使电气连接部件过度挠曲,因此,电气连接部件可以较短。因此, 即使是在旋转的转子周围的狭窄区域内布置电气连接部件时,转子与电气连接 部件之间也不会接触。另外,与在电气零件上安装有第一连接器的构造不同, 不会产生第一连接器的高度尺寸不足等问题,因此,可用浇注的树脂来封固电 气零件,而无需用其它部件来覆盖电气零件。


图1 (a)、图1 (b)、图1 (c)分别是从与管路侧连接的右侧看应用了 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右视图、泵装置的纵向剖视图、以及从盖子侧看泵装置的左 视图。
图2 (a)、图2 (b)分别是从斜右侧看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外壳上 的、配置在叶轮的旋转中心轴线的最一端侧的罩子的立体图以及从斜左侧看该 罩子的立体图。
图3 (a)、图3 (b)、图3 (c)、图3 (d)、图3 (e)分别是从应用 了本发明的泵装置上拆下了盖子后的状态的右视图、从泵装置上拆下了转子后 的状态的右视图、将转子沿着旋转中心轴线剖切时的剖视图、将转子相对于旋 转中心轴线垂直剖切时的剖视图、以及放大表示托盘状保持件与杯状保持件之 间的基于螺钉的固定部分的剖视图。
图4 (a)、图4 (b)、图4 (c)、图4 (d)、图4 (e)、图4 (f)、 图4 (g)、图4 (h)分别是从斜右侧看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所使用的托盘 状保持件的立体图、从斜左侧看托盘状保持件的立体图、托盘状保持件的主视 图、右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沿B-B'线的剖视图、沿C-C'线的剖视图。
图5 (a)、图5 (b)、图5 (c)分别是从旋转中心轴线的左侧看在应用 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托盘状保持件上形成的连接器装设部的立体图、从旋转中 心轴线的左侧看在连接器装设部上装设了阴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以及沿图 4 (e)的H-H'线剖切来示意表示在托盘状保持件上装设了阴连接器的状态的纵 向剖视图。
图6 (a)、图6 (b)、图6 (c)、图6 (d)分别是从斜右侧看应用了本 发明的泵装置所使用的盖子的立体图、从斜左侧看盖子的立体图、盖子的左视 图、以及从箭头E所示的方向看盖子时的侧视图。
图7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所使用的另一盖子的左视图。 (符号说明)
1泵装置
2外壳
3泵室
9树脂
20板(第一外壳部件)
22吸入口 26排出口
30杯状保持件(第二外壳部件) 33圆锥面 40盖子
47、 48、 470、 480檐状突部
49框状突起
50叶轮
52叶片部
60托盘状保持件
66连接器装设部
67钩部(连接器夹持部)
70驱动机构
71定子
72转子
75基板(电气零件) 80阴连接器
89引线(电气连接部件) 461下侧透孔 462、 463上侧透孔 710突极 723永磁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 方便,将泵装置进行液体的吸入、排出的一侧设为右侧(旋转中心轴线方
向的一侧)、并将配置驱动机构的一侧设为左侧(旋转中心轴线方向的另 一侧)来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l (a)、图l (b)、图l (c)分别是从与管路侧连接的右侧看应用了
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右视图、泵装置的纵向剖视图、以及从盖子侧看泵装置的左
视图,图l (b)相当于沿图l (c)的A-A'线的剖视图。图2 (a)、图2 (b) 分别是从斜右侧看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外壳上的、配置在叶轮的旋转中心 轴线的最一端侧的罩子的立体图以及从斜左侧看该罩子的立体图。
在图1 (a)、图1 (b)、图1 (c)中,本实施形态的泵装置1是洗衣机 中安装在过滤器壳体上的离心泵,在轴线方向(旋转中心轴线L)的右侧部分 将液体吸入后排出。泵装置1具有中空的外壳2,在外壳2的内侧,在轴线方 向的右侧构成泵室3,在泵室3的左侧配置有驱动泵室3内的叶轮50旋转的驱 动机构70。
外壳2包括在轴线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使开口朝向左侧的杯状保持 件30(泵室侧外壳部件)、以及相对于该杯状保持件30覆盖在轴线方向右 侧的圆盘状的板20,在板20与杯状保持件30的底板部35之间划分形成泵 室3。因此,板20相当于规定泵室3中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右侧的面的 第一外壳部件,杯状保持件30相当于规定泵室3中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 左侧的面的第二外壳部件。
另外,外壳2包括被杯状保持件30右侧覆盖的杯状的盖子40,杯状 的盖子40覆盖了杯状保持件30内的驱动机构70。 g卩,在本实施形态中, 由于作为驱动机构70采用的是转子72配置在外侧的外转子构造,因此用 盖子40来覆盖作为可动部分的转子72。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杯状保持件 30的内侧固定着装设有驱动机构70的托盘状保持件60 (基座部件),盖 子40固定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 (泵室3和叶轮等的结构)
如图1 (a)、图l (b)和图2 (a)、图2 (b)所示,板20呈圆盘状, 在中央部分形成有从右侧(外侧)向左侧(内侧)凹陷的圆锥面21。因此,在板2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圆锥台状的突出部210,在突出部210的中央部分形成 有向轴线方向开口的吸入口 22。因此,板20具有使吸入口 22的周缘部向旋转 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左侧)凹陷的圆锥面(突出部210的圆锥面)。在 板20中,在圆锥面21的周围形成有从右侧(外侧)向左侧(内侧)凹陷的大 致圆弧状的凹部23、 24,由于形成了该凹部23、 24,因此在位于板20左侧的 内表面上形成有圆弧状的两个凸部230、 240。
在板20上,在利用两个螺钉29固定了板20和杯状保持件30时收纳螺钉 29的头部的孔281朝向右侧开口。另外,在板20上,在利用螺钉29固定板 20和杯状保持件30时将螺钉29固定的部位上形成有孔282,该孔282供从杯 状保持件30向右侧突出的座部351嵌入,在分隔两个孔281、 282的底壁上形 成有供螺钉29的轴部穿过的小贯穿孔。另外,在座部351上形成有向右侧开 口的螺纹孔。
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凸部230、 240所包围的空间来构成泵室3,由 于两个凸部230、 240在周向上分离的间断部分的存在,在外壳2上形成了 泵室3中在半径方向外侧开口的两个排出口 26。在此,两个排出口 26形成 在以穿过吸入口22的轴线(旋转中心轴线L)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向 图2 (b)中箭头M所示的方向排出液体。
如图1 (b)所示,杯状保持件30包括构成泵室3的左侧的面的圆 盘状的底板部35、从底板部35的外周缘向轴线方向的左侧延伸的圆筒部 36、以及在圆筒部36的前端缘向外侧扩大的凸缘部37。
在杯状保持件30的底板部35 (泵室3的底部)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有 从右侧向左侧凹陷的圆锥面33。在本实施形态中,圆锥面33与板20的圆 锥面21和圆锥台状的突出部210大致平行。由于形成了该圆锥面33,因此 在杯状保持件30的底板部上形成有向左侧呈圆锥台状突出的突出部,突出 部的中央部分成为圆筒部34。在杯状保持件30的底板部35上,圆锥面33 的外周侧成为圆环状平坦面39,在该圆环状平坦面39上形成有上述座部 351。
在杯状保持件30的圆筒部34上配置有后述的驱动机构70的转轴721
以及圆筒部34与叶轮50的连结部分。叶轮50包括在内侧固定有转轴721 的右侧端部的圆筒状连结部51、以及从圆筒状连结部51的右侧端部向半径 方向外侧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叶片部52,在圆筒状连结部51与杯状保持件 30的圆筒部34之间存在着嵌入固定在该圆筒部34内的密封部件38。在叶 轮50上镶嵌成形有金属制的衬套56,衬套56的外径与密封部件38的内径 接触,以防止水直接接触转轴721。
在本实施形态中,叶轮50的叶片部52有5个,叶片部52从叶轮50 的中心(圆筒状连结部51)以等角度间隔形成。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固定杯状保持件30和板20时,在以杯状保持件 30的底板部35上形成在圆环状平坦面39上的座部351嵌入板20的孔282 内的形态使板20的凸部230、 240与杯状保持件30的凸缘部29抵接的状 态下,将螺钉29固定在板20的孔281内。其结果是,杯状保持件30与板 20在泵室3的外周侧被螺钉固定。
在这样固定杯状保持件30与板20时,在杯状保持件30与板20之间 划分形成泵室3,而且,在泵室3内,叶轮50的叶片部52大致整体都被配 置在圆锥面33所包围的研钵状的空间内。另外,排出口26在杯状保持件 30的圆环状平坦面39与板20之间开口 。该排出口 26在叶轮50外周侧的 比叶轮50向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右侧偏移的位置上开口,在本实施形态 中,在比圆锥面33向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右侧偏移的位置上在圆锥面33 的朝向外周侧的延长线上的位置上开口。
在这样构成的泵装置1中,在利用驱动机构70来驱动叶轮50旋转时, 将水从其旋转中心轴线L的一侧(右侧)经由吸入口 22吸入泵室3内,并 将水从两个排出口 26分别排出。
在此,两个排出口 26形成在以旋转中心轴线L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上, 5个叶片部52从叶轮50的中心(圆筒状连结部51)以等角度间隔配置。 因此,5个叶片部52中,任两个叶片部52均不会同时通过与两个排出口 26相对的位置(最接近排出口 26的位置)。因此,可减小因叶片部52通 过与排出口 26相对的位置而施加在叶轮50和转轴721上的力,从而可防
止叶轮50和转轴721大幅度振动,防止噪声的产生。
另外,由于两个排出口 26形成在以旋转中心轴线L为中心的点对称位 置上,因此因叶片部52最接近排出口 26而施加在叶轮50和转轴721上的 力在以叶轮50为中心的两侧抵消,从而可防止叶轮50和转轴721大幅度 振动,防止噪声的产生。
另外,由于采用了直接对叶轮50和转轴721产生振动的根源进行防止 的结构,因此比用橡胶减震器或重叠等来减小所产生的振动的二次振动防 止措施有效,而且,在并用该二次振动防止措施时,也可简化二次振动防 止措施,从而可降低成本。
另外,有关使任意多个叶片部52均不会同时最接近排出口 26的叶片 部52的数目和排出口 26位置的条件并不局限于上述条件,也可采用其它 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了形成有使泵室3的中央部分向旋转中 心轴线L方向的左侧凹陷的圆锥面33、且叶轮50配置在由圆锥面33包围 的研钵状的空间内的构造。因此,可使叶轮50靠近驱动机构70与研钵状 空间的深度相应的量,可縮短转轴721。因此,可在叶轮50旋转时抑制振 动的产生,可防止因该振动而引起的噪声等。
另外,由于将叶轮50配置在由圆锥面33包围的研钵状空间内,因此 排出口 26在叶轮50的外周侧比叶轮50向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右侧偏移。 不过,由于叶轮50的周围成为了圆锥面33,因此可通过叶轮50的旋转来 赋予水流以足够大的离心力,可使水流经由排出口 26以足够的压力排出。
另外,由于排出口 26在圆锥面33的朝向外周侧的延长线上的位置上 开口,因此液体从泵室3的排出顺畅。
另外,在外壳2中,由于在板20上形成有使吸入口 22的周缘部向旋 转中心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左侧/叶轮50侦ij)凹陷的圆锥面21,因此液 体向泵室3的吸入以及液体从泵室3的排出顺畅。 (驱动机构70等的结构)
图3 (a)、图3 (b)、图3 (c)、图3 (d)、图3 (e)分别是从应用
了本发明的泵装置上拆下了盖子后的状态的右视图、从泵装置上拆下了转子后 的状态的右视图、将转子沿着旋转中心轴线剖切时的剖视图、将转子相对于旋 转中心轴线垂直剖切时的剖视图、以及放大表示托盘状保持件与杯状保持件之
间的基于螺钉的固定部分的剖视图。图4 (a)、图4 (b)、图4 (c)、图4 (d)、图4 (e)、图4 (f)、图4 (g)、图4 (h)分别是从斜右侧看应用 了本发明的泵装置所使用的托盘状保持件的立体图、从斜左侧看托盘状保持件 的立体图、托盘状保持件的主视图、右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沿B-B'线的剖 视图、沿C-C'线的剖视图。
在泵装置1中,在拆下盖子40而从旋转中心轴线L的左侧看时,如图 3 (a)所示,配置在杯状保持禅30内侧的托盘状保持件60以及在杯状保 持件30的内侧构成的驱动机构70的转子72显现,在拆下转子72时,如 图3 (b)所示,保持在该托盘状保持件60上的驱动机构70的三相定子71 显现。该定子71和转子72构成了无刷电动机。
如图1 (b)和图4 (a) 图4 (f)所示,托盘状保持件60包括大 致矩形的平板部62、从该平板部62的中央部分向左侧突出的圆筒状的轴承 保持部61、从平板部62的外周侧向左侧突出的矩形框状的薄壁部63、以 及在平板部62的外周缘的内侧位置向右侧突出的环状突起64,托盘状保持 件60利用固定在平板部62上的螺钉601固定在杯状保持件30的圆筒部36 内。
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在平板部62的右侧的面上,在环状突起64的 内侧形成有肋条641。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在平板部62的左侧的面上, 在被薄壁部63包围的区域内形成有在轴承保持部61的周围向左侧突出的 圆筒状的座部621,在从轴承保持部61离开的位置上形成有前端面上具有 小突起的圆柱状的突起622。另外,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形成有从平板部 62向下方大致矩形状伸出的连接器装设部66。
另外,在平板部62上,在薄壁部63的外侧形成了具有贯穿孔的圆筒 部623。如图3 (e)所示,在杯状保持件30的圆环状平坦面39上,在与 形成泵室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与圆筒部623的贯穿孔重叠的位置上形
成有有底的座部390,该座部390形成有螺纹孔391,若在托盘状保持件60 与杯状保持件30重叠的状态下从托盘状保持件60侧将螺钉601固定到圆 筒部623的螺纹孔391内,则可将托盘状保持件60固定在杯状保持件30 上。在此,螺钉601的前端部在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并未到达与叶轮50 的叶片部52重叠的位置,但螺纹孔391形成至比螺钉601的前端部更深的 位置,在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到达与叶轮50的叶片部52重叠的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将保持驱动机构70的托盘状保持件60固 定到杯状保持件30上时,由于螺纹孔391与叶轮50的叶片部52在旋转中 心轴线L方向上局部重叠,因此可縮短泵装置1在叶轮50的旋转中心轴线 L方向上的长度尺寸。
在这样构成的托盘状保持件60上,在轴承保持部61的周围,定子铁 心711以被座部621支撑的状态利用螺钉固定。在定子铁心711上以等角 度间隔形成有向外周侧延伸的多个突极710,在多个突极710上分别巻绕着 线圈712。
在轴承保持部61的内侧,在轴线方向上分离的位置上压入固定有一对 圆筒状的烧结含油轴承,在该烧结含油轴承的孔内可旋转地支撑着转子72 的转轴721。在本实施形态中,转子72的转速例如为5000rpm左右。
如图1 (b)和图3 (c)、图3 (d)所示,在转子72上,转轴721的 左侧端部压入固定在杯状的转子外壳722的底部中央,在转子外壳722的 圆筒部的内侧以与定子铁心711的突极710在半径方向外侧相对的形态压 入固定有圆筒状的永磁体723。在转轴721上的两个烧结含油轴承的外侧位 置安装有垫圈。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叶轮50的叶片部52的数目为5个,因此在三 相定子71中突极710的数目(狭槽的数目)被设定成9个,在圆筒状的永 磁体723上,由周向上交替排列的S极和N极构成的磁极的总数(磁化极 数)被设定成12个。因此,叶片部52的个数避开了永磁体723的磁极数 和突极710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本实施形态中为3的整数倍)。g卩,定子 71的突极710的数目(狭槽的数目)和永磁体723的磁化极数的最大公约
数是3,但叶轮50的叶片部52的数目是5个,避开了定子71的突极710 的数目(狭槽的数目)和永磁体723的磁化极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整数倍。
因此,定子71中相的切换周期(对各相线圈712通电的周期)与叶片 部52最接近排出口 26的周期错开。因此,因叶片部52最接近排出口 26 而施加在叶轮50和转轴721上的力的施加时间与在相切换时施加在叶轮 50、转轴721和线圈712上的力的施加时间错开。因此,可防止叶轮50、 转轴721和定子71因该力而产生的晃动或声音形成共振,从而可防止噪声 的产生。
另外,由于采用了直接对叶轮50和转轴721产生振动的根源进行防止 的结构,因此比用橡胶减震器或重叠等来减小所产生的振动的二次振动防 止措施有效,而且,在并用该二次振动防止措施时,也可简化二次振动防 止措施,从而可降低成本。
另外,在使叶轮50的叶片部52的数目避开定子71的突极710的数目 (狭槽的数目)和永磁体723的磁化极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整数倍时,并不 局限于上述数目组合,也可采用其它数目组合。 (连接器80和基板75等的结构)
图5 (a)、图5 (b)、图5 (c)分别是从旋转中心轴线的左侧看在应用 了本发明的泵装置的托盘状保持件上形成的连接器装设部的立体图、从旋转中 心轴线的左侧看在连接器装设部上装设了阴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以及沿图 4 (e)的H-H'线剖切来示意表示在托盘状保持件上装设了阴连接器的状态的纵 向剖视图。
如图1 (b)、图3 (a)、图3 (b)和图5 (a)、图5 (b)、图5 (c) 所示,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连接器装设部66从平板部62向下方大致矩形 状地伸出,在该连接器装设部66上装设有阴连接器80。因此,托盘状保持件 60相当于针对阴连接器80的支撑部件。另外,在托盘状保持件60的平板部 62与定子铁心711之间,在薄壁部63的内侧配置有基板75,该基板75用于 对定子71的线圈712进行供电等。该基板75通过在托盘状保持件60的突起 622的小突起嵌入基板75的小孔内的状态下使小突起熔融而焊接在托盘状保
持件60上。在基板75的右侧的面(背面)上安装有电动机控制用的集成电路、
霍尔元件、其它电子器件。另外,在基板75的左侧的面(表面)上钎焊有线 圈712的末端,并钎焊有从装设在连接器装设部66上的阴连接器80延伸出 的引线89的前端部。因此,引线89相当于针对作为电气零件的基板75的 挠性电气连接部件,作为该电气连接部件,除了引线89之外,还可使用柔 性基板等。
在该托盘状保持件60上,在薄壁部63的内侧(凹部)以覆盖基板75 表面的形态浇注树脂9,通过使该树脂9固化来进行基板75的封固。
为了实现该结构,如图5 (b)所示,本实施形态所使用的阴连接器80 (第一连接器)在连接器壳体81的前端部具有供阳连接器(未图示/第二 连接器)进行安装的结合部82,并从阳连接器的安装方向(箭头F所示的 方向)上位于与结合部82相反的一侧的后端部延伸出多根引线89。在这多 根引线89中包括了电源供给线和控制用信号线。阴连接器80在连接器壳 体81的前端侧具有向左右两侧以框状伸出的薄板状的弹簧部85。
与此相对,如图1 (b)和图5 (b)所示,托盘状保持件60在连接器 装设部66的阴连接器80的安装方向的前方保持着与引线89的前端侧连接 的基板75。在此,基板75以与引线89连接的表面751在比阴连接器80 低的位置(旋转中心轴线L的右侧)上与安装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姿态 被托盘状保持件60保持,并被树脂9封固。因此,引线89在从连接器壳 体81的后端面延伸后朝着基板75大致直角地折弯, 一直延伸至基板75的 表面。另外,从侧方看时,多根引线89均在一个部位上弯曲,但从上方看 连接器装设部66时,多根引线89直线延伸。
在此,如图4 (g)、图4 (h)和图5 (a)、图5 (b)所示,作为从左 右两侧对装设在连接器装设部66上的阴连接器80予以夹持的连接器夹持部, 托盘状保持件60包括从左右两侧朝着内侧按压弹簧部85而使其弹性变形的一 对钩部67以及从两侧夹持阴连接器80的后端部来对其进行定位的柱状突起 68, 一对钩部67均在连接器装设部66的左右两侧竖立,并在内侧具有在将阴 连接器80朝着连接器装设部66压紧时与阴连接器80自动卡合的爪部。另外,
托盘状保持件60在连接器装设部66的靠近其后端的位置上具有沿宽度方向 (左右方向)延伸的突起69,另一方面,在阴连接器80的与连接器装设部66 重叠的面上形成有供突起69嵌入的凹部88。
为了将阴连接器80装设在这种结构的托盘状保持件60上并装设在连接器 装设部66上,首先将引线89的基端侧焊接到阴连接器80上,并将引线89的 前端侧焊接到基板75的表面上。接着,将基板75固定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 然后,在使阴连接器80的安装方向像箭头G所示的那样以将阴连接器80的后 端侧作为中心使阴连接器80倒伏的形态紧压连接器装设部66时,在阴连接器 80在连接器装设部66上成为平躺姿态之前,弹簧部85被钩部67向内侧按压 而弹性变形,与在钩部67的上端形成的爪部自动卡合。此时,连接器壳体81 进入柱状突起68的内侧而得到定位,且在连接器装设部66上形成的突起69 嵌入阴连接器80的凹部88内。然后,在托盘状保持件60的薄壁部63的内侧 形成的凹部内浇注树脂9以覆盖基板75的表面,并使树脂9固化。其结果是, 可进行基板75的封固,并可利用树脂9来加强托盘状保持件60。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当在将引线8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阴连接器80 和基板75上的状态下将基板75固定到托盘状保持件60上、然后在连接器装 设部66上装设阴连接器80时,使阴连接器80的、引线89被引出的后端面朝 向基板75侧,而且,由于在连接器装设部66的与阳连接器的安装方向(箭头 F所示的方向)和阴连接器80的安装方向(用箭头G表示)交叉的方向(左右 两侧)上配置有保持阴连接器80用的钩部67,因此只需使阴连接器80以阴连 接器80的后端侧为中心倒伏而从上方将阴连接器80压紧在连接器装设部66 上,即可将阴连接器80装设在托盘状保持件60的连接器装设部66上。因此, 连接基板75与阴连接器80的引线89的尺寸可以较短,从而即使是在旋转的 转子72周围的狭窄区域内布置引线89时,转子72也不会与引线89接触。另 外,由于利用钩部67从阳连接器的安装方向的两侧对配置在连接器装设部66 上的阴连接器80予以夹持,因此可容易地将阴连接器80固定在托盘状保持件 60上。
另外,由于采用了通过引线89来连接阴连接器80与基板75的构造,因
此,可电气性地连接基板75的表面侧形成的配线图案与阴连接器80的端子, 而且,只需将市场上销售的阴连接器80横放就可实现通过浇注树脂9来封固 基板75的构造,可降低泵装置l的成本。S卩,在阴连接器中,作为可直接安 装到基板75上的带有安装端子的连接器,包括卧式连接器和立式连接器,但 带有安装端子的立式连接器存在着必须在基板75的表面附近确保安装阳连接 器用的空间余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市场上销售的带有安装端子的卧式连接器 则由于高度尺寸的关系而无法用浇注的树脂来封固基板75,存在必须进行特别 制造的问题。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在比阴连接器80低的位置上以基板75的 表面与阳连接器的安装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姿态配置基板75,因此,即使是 在将从市场上销售的不带安装端子的卧式阴连接器80延伸出的引线89连接在 基板75上的状态下进行浇注,以用树脂9来覆盖基板75,阴连接器80也不会 被树脂9覆盖,因此可用浇注的树脂9来进行基板75的封固。因此,可不使 用市场上没有销售的阴连接器,而且,即使是在构成像泵装置1那样的处理水 的设备时,也无需用其它部件来封固基板75。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阴连接器80的连接器壳体81上形成有弹簧部 85,但也可采用仅利用托盘状保持件60的钩部67的弹力从左右两侧夹持阴连 接器80的构造。在本实施形态中,将阴连接器80作为第一连接器装设在托盘 状保持件60上,但也可将阳连接器作为第一连接器装设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 这种情况下,阴连接器作为第二连接器使用。 (盖子40等的结构)
图6 (a)、图6 (b)、图6 (c)、图6 (d)分别是从斜右侧看应用了本 发明的泵装置所使用的盖子的立体图、从斜左侧看盖子的立体图、盖子的左视 图、以及从箭头E所示的方向看盖子时的侧视图。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图1 (b)可知,由于驱动机构70采用了转子72配 置在外侧的外转子构造,因此具有线圈712的巻绕容易且永磁体723可使用廉 价的铁氧体的优点,但需要用盖子40来覆盖作为可动部分的转子72。因此, 在定子71因电动机电流而发热了时,盖子40内的温度便会上升。尤其是在外 转子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定子71被转子72覆盖,因此无法散热,定子71的
温度容易上升。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如下进行连接的构造的盖子40。
如图6 (a)、图6 (b)、图6 (c)、图6 (d)所示,盖子40包括隔 开规定间隙来覆盖转子72的有底圆筒部41、从该圆筒部41的开口缘向外侧扩 大的凸缘部44、以及从凸缘部44的外周缘向右侧延伸的方筒状的筒部45,并 用螺钉固定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另外,在盖子40的下端侧,在筒部45上 形成有缺口 450,而且,以扩大该缺口 450的形态使凸缘部44的一部分向左侧 矩形状地弯曲。因此,盖子40在不接触阴连接器80的情况下覆盖转子72。盖 子40具有在左侧覆盖阴连接器80的伸出部440,但由于该伸出部440的伸出 尺寸较短,因此阴连接器80的一半以上从盖子40露出。
另外,在盖子40的圆筒部41的筒部410上,在与阴连接器80重叠的下 方位置上以狭缝状形成有下侧透孔461,并在从下侧透孔461朝着周向双方错 开大致90°的位置上分别以狭缝状形成有上侧透孔462。因此,由于使大气经 由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在盖子40的内外出入,因此可对配置在盖子 40内侧的驱动机构70的定子71进行冷却。尤其是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透孔, 在不同高度位置上形成了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因此,空气容易循环, 可高效地冷却定子71。在此,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是通过树脂成形来 制造盖子40时同时形成的部分。
但是,由于泵装置l要处理水,因此,若有水从透孔(下侧透孔461和上 侧透孔462)进入,则会导致短路等之类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盖子40的圆筒部41的筒部410上,在位于最 高位置稍下方的两侧部分上形成有向斜下方呈檐状伸出的檐状突部47、 48。该 檐状突部47、 48呈板状,在将盖子40用螺钉固定到托盘状保持件60上时, 檐状突部47的边缘嵌入到在杯状保持件30的凸缘部37上形成的槽309(参照 图3 (b))内。
在这样构成的盖子40中,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的上方被檐状突 部47、 48覆盖。另外,在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中,上侧透孔462形 成于檐状突部47、 48的根部。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盖子40的圆筒部41的筒 部410上形成有以将下侧透孔461的周围整个包围的形态突出的矩形肋条状的
框状突起49。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以覆盖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的上方 的形态形成有檐状突部47、 48,因此,在有水从上方滴下时,水会经由檐状突 部47、 48落下,不会到达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因此,可防止水从下 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进入盖子40内。
另外,由于上侧透孔462形成于檐状突部47、 48的根部,因此能可靠地 防止水进入。由于下侧透孔461的周围被框状突起49包围,因此能可靠地防 止在地板等上反弹后的水经由下侧透孔461进入盖子40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采用了下侧透孔461形成在一个部位上、上侧 透孔462形成在两个部位上的构造,但也可采用下侧透孔和上侧透孔分别形成 在一个部位上的构造、下侧透孔和上侧透孔分别形成在两个部位上的构造等。 (盖子40的另一构成例)
图7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泵装置1所使用的另一盖子40的左视图。图7所 示的盖子40也与参照图6说明的盖子40—样,具有隔开规定间隙来覆盖转 子72的有底圆筒部41以及从该圆筒部41的开口缘向外侧扩大的凸缘部44。 另外,在盖子40的圆筒部41的筒部410上,在连接器装设部66的附近形成 有下侧透孔461,并从下侧透孔461朝着周向双方错开大致9(T的位置上分别 形成有上侧透孔462。而且,在盖子40的圆筒部41的筒部410上,在从最高 位置稍微错开的位置上也形成有上侧透孔463。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盖子40的圆筒部41的筒部410上,在位于最高位置 稍下方的两侧部分上形成有向斜下方伸出的檐状突部47、 48,上侧透孔462 形成于檐状突部47、 48的根部。另外,在盖子40的圆筒部41的筒部410上, 在上侧透孔463的正上方位置上形成有伞状伸出的檐状突部470、 480,上侧透 孔463形成于檐状突部470、 480的根部。
在这样构成时,在外壳2上也形成有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 463, 大气相对于盖子40出入,因此,可对配置在盖子40内侧的驱动机构70进行 冷却。另外,由于在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 463的上方形成有檐状突 部47、 48、 470、 480,因此在有水从上方滴下时,水会经由檐状突部47、 48、470、 480落下,不会到达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 463。因此,可防止 水从透孔(下侧透孔461和上侧透孔462、 463)进入外壳2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连接器的装设构造,用于将作为阳型和阴型连接器中的一个构成的第一连接器装设在支撑部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前端部具有供作为阳型和阴型连接器中的另一个构成的第二连接器进行安装的结合部,并从该第二连接器的安装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结合部相反的一侧的后端部延伸出挠性的电气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器进行装设的连接器装设部,并在比该连接器装设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安装方向侧的位置上保持与所述电气连接部件的前端侧连接的电气零件,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所述连接器装设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连接器夹持部,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从上方朝着所述连接器装设部压紧时,所述连接器夹持部自动地夹持所述第一连接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装设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夹持 部具有钩子形状,并在所述连接器装设部的左右两侧竖立,并在内侧具有爪部,在将所述第一连接器朝着所述连接器装设部压紧时,所述爪部与所述第一连接 器自动卡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装设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从上方看所述 连接器装设部时,所述电气连接部件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后端部直线延伸至与 所述电气零件的连接位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装设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左右两侧具有弹簧部,所述第一连接器在所述弹簧部被所述连接器夹持部按压而弹性变形的状 态下被夹持在所述连接器夹持部之间。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装设构造,其特征在于,所 述电气零件以如下姿态保持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姿态是指连接有所述电气 连接部件的面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不同的高度位置上与所述安装方向平行或 大致平行的姿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的装设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零件配 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形成的凹部内,并利用浇注在该凹部内的树脂进行封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装设构造,在将用于与基板等电气零件进行电气连接的连接器装设到支撑部件上时,可在电气零件的周围确保空间余量,并可利用浇注树脂来封固电气零件。在泵装置(1)中,将与保持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的基板(75)对应的中继用的阴连接器(80)装设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并利用引线(89)来连接阴连接器(80)与基板(75)。基板(75)在比阴连接器(80)低的位置上以与阳连接器的安装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姿态保持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基板(75)利用浇注的树脂(9)封固在托盘状保持件(60)上。
文档编号H05K7/12GK101378639SQ20081021467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伊藤秀明, 弓田行宣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